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明帝1627

《》章 節目錄 第127章 缺錢! 文 / 張小凡

    崇禎廢除科舉的命令如同一道旋風一般席捲了整個大明,這不僅僅是大明近三百年來知識分子的根本,甚至是整個華夏至漢以來,中華知識分子的根本,現在居然在崇禎的一句話下被廢除了,這讓很多人都覺得太過兒戲!

    不過這很多人也就是那些士子而已,對於那些百姓來說,感受最多的還是各地土改隊的到達,強行推行土地改革後,百姓們所得到的不少實際利益,崇禎的新一輪舉動是徹徹底底的站在了大明舊式勢力的對面,先是動了大明氏族的根本土地,又是斷了大明氏族唯一可以做強做大的道路科舉,這讓大明的氛圍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不過崇禎的呵呵武功也擺在哪裡,明擺著的強悍武力,崇禎的狠話也放了出來,凡是敢鬧騰的,一次勸了不聽,直接全部斬首,而且崇禎也並不是把事情做絕了,還是給氏族們留下了不少的餘地,就比如說對於他們的土地賠款就十分的高額,有些超級大的氏族甚至可以僅靠土地就獲得多達百萬的銀兩賠款,不過這也從測面表示出了明末土地的兼併要有多嚴重!

    僅一家一族之地,便可得十萬兩白銀,換算成現代的錢財,那可是多達上億人民幣的巨款啊!

    一面是崇禎早已舉起的屠刀,一面是賠償優越的款項,他們也都知道該怎麼選擇,崇禎對於怎麼刺激大明的商業發展是沒有什麼辦法的,但是有一個笨辦法卻可以被崇禎拿來用,那就是給了你們大量錢,又不讓你們跑去買地,那麼你們也就只剩下跑去經商這一條路可以選了,到時候大量懷揣巨款的無知士子們茫茫然的跨進商業的世界,面對的是什麼?是崇禎早已設計好的一個接一個的圈套,到時候崇禎現在撒出去的錢會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又回流回來!

    當然,崇禎也不會喪心病狂的下狠手,還是會留下很多的機會給那些初入商界的士子氏族們,這是一個淘汰的過程,只有那些適合經商的,有經商才能的人才會堅挺到最後,不然崇禎要是將那些攜帶著大量白銀的氏族士子們放任式的管理的話,那麼會很容易引起一系列金融危機,到時候崇禎可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那麼好控制了!

    暫且不說在外界因為崇禎取消科舉的種種舉動而一片沸騰的大明,崇禎的命令下的很清楚,只要他們這些士子做的不是太過火,那麼就不管,但是他們一旦做出了什麼過火的行動,那麼崇禎安排出去的新軍就可以動用一切手段來進行壓制!

    你真要說崇禎的做法是對是錯的話,那麼崇禎還真是沒得說,你要說他錯,可是難道崇禎不應該廢除科舉嗎?於其像後世那些寫歷史小說的一樣,來一個換湯不換藥,科舉留著,考試內容給他換了,還不如現在乾脆一點,來個一刀兩斷,華夏在近代化上面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崇禎要是想要奮起直追,那麼需要的不是自己的軍隊有多麼的強大,物質有多麼的豐富,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先進於所有國家與民族的教育機制,只有這樣,華夏才可以永遠的領先於其他的國家!

    科舉不是說廢就廢的,崇禎在這之前還需要做大量的準備,不過因為早有預謀,所以說崇禎的前期準備工作做的十分的好,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隨著四川土地改革同時進行的教育改革,那些由軍人以軍醫所組建的一座座小型的學堂,通過這麼幾年的發展,現在是時候設立更高等的學校了,現在崇禎唯一缺少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個合適的教育部長!

    而這個人選崇禎也是早有選擇,那就是孫承宗!

    沒有什麼會比孫承宗更合適來做這個教育部長了,他首先是一名大明的士子,接著又是一名上過戰場的軍人,他幾乎符合崇禎對於教育部長人選的所有要求,讓一個上過戰場的知識分子來做這個教育部長,而且還是一個大明士子,這多少可以為崇禎平息一下大明士子們的怨氣,畢竟換個角度看來,崇禎不過是將科舉的方式給換了一下,以前他們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到京師來趕考,而現在也不過是在特定的時間到特定的地點「趕考」唯一有區別的不過是考題會略有出入,但是連管理教育這一塊的最高長官都是他們士子中人,那考題再怎麼改也不會太過離譜不是?

    而且這改革也不是毫無好處,就比如說現在在各地都可以參加最終考試,不像以往一樣非要跑到京師來,而崇禎更是在各地開設了不少的學堂,裡面的老師全部都是崇禎從軍隊,原廠區,與較為接受自己想法的舊式士子中選拔出來的,因為人員的緊張,崇禎還無法做到全面的覆蓋,不過用來做中高等學堂的老師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而那些覆蓋面最廣,所需老師最多的小學堂,崇禎都是不缺人,因為四川教育的原因,除了一筆各項指標全部拔尖的學生被選拔進了軍營以外,其餘的人全部都被派往了全國各地去做那小學的老師!

    他們學的知識不多,但是僅僅來教導一下小學還是能夠完全勝任的!那些原來的士子們想要考試還必須自己跑到各個考試的試點去,而通過崇禎的教育體系出來的考生卻是由官方掏錢,統一送去考試,大家不要小看了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是這個舉動可以讓不少的大明舊式士子跑到崇禎開辦的學堂中去讀書,這樣一來崇禎多少可以同化不少的士子!

    在崇禎宣佈廢除科舉之後,緊跟著就是報社的鋪天蓋地的對於新式教育改革的宣傳,先是通報了孫承宗為新成立的教育部部長,以此安撫了一下士子們,緊跟著又是強制性的要求各個家庭必須把適齡兒童送到最近的學堂中去讀書,在哪裡一切費用都是免費,同時學校還會保證孩子們的兩頓飯食,中午的與下午的{四川與陝西只有中午一頓}!

    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崇禎的一條明文規定,不管何時何地,凡是發現地方政府縣衙修的比學校好的,不需詢問緣由,當地官員一律斬首,同時地方官員的成績考核中,多了一條當地學堂的修繕情況,這樣的一條規定或許在現在的人們眼中看不出來代表著什麼意味,可是來之後世的崇禎卻是知道!

    這樣的做法有兩個好處,第一,至少不會再出現一旦發生大地震,最先遭難的不是那些官老爺,而是孩子們!第二,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下,學校的神聖性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這樣一來,即便崇禎死去,那麼華夏的教育依然不會停下,到時候華夏才是真正的立於不敗之地!

    在離開了教育這一塊,出去尋找造船匠人的隊伍也為崇禎傳回來了好消息,有了地方部門的「配合」通過戶籍的幫助,尋人的隊伍在經過七天的尋找之後,已經為崇禎積累了大量的人力儲備,就等著崇禎計劃好,就可以馬上開工進行戰船的研製與生產!

    看著所有的一切都終於開始走上正軌,崇禎終於可以安心的想辦法解決屬於他的問題了,無他,一個錢糧,一個關林軍與左良玉等舊式軍隊的交接工作!前者相對於後者而言,前者還比較讓崇禎省心,因為提前對四川的改革,所以對於外界的百姓而言,相對於白花花的銀子,他們更喜歡用白花花的大米來作為對他們的補助,現在是冬季,除了給農民們把土地優先分好外,也就只花了不到一周的時間來對土地進行開耕,更多的荒地眼下處於缺少工具的時節,根本就無法進行有效的開耕,所以這就造成了大量的百姓擁有大量的空餘時間而沒有事幹!

    一般到了這樣的時節,百姓們沒了經濟來源,又沒有上面有效的賑災,很多地方又要開始鬧民變了,所以說崇禎不能夠讓百姓們閒下來,反正為了維穩,崇禎會下撥很多的糧食,於其拿來白給百姓們,還不如用來以工代賑,為了明年開春土地的開耕做準備,各地都是在四川出產的糧食下,努力的搭橋修路,又是乘著現在的機會,開始對各個學堂與一系列的水利基礎設施進行修築工作!

    不過因為四川的糧食生產再怎麼變態也是有限,如果僅僅只是給百姓吃飯的話,那麼四川的糧食倒還是夠,但是眼下不僅僅要給百姓發作為工資的糧食,還要支付給陝西的建設隊伍與廠方的開工,緊靠著四川的糧食與香煙和一定量的海貿是無法滿足崇禎眼下的需求的,而且又加之對於那些氏族們的土地賠款,崇禎的錢包再一次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乾癟了下去!

    現在的崇禎必須開始想辦法,到底應該怎樣來解決眼前的這個問題,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