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明帝1627

《》章 節目錄 第266章 :全面動員 文 / 張小凡

    ()

    平原上,軍鼓與號角聲在空中迴響,眺望大地,灰色與銀白色的兩個巨大方陣在遙遙相對,灰色有著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是人數雖多卻顯得極為的混雜,而銀白色的人數雖少,但是卻整容嚴整,而且進退之間頗有氣勢!

    毫無疑問,這是一處戰場,明軍的推進雖然已經開始慢慢的陷入到了僵持,但是不代表明軍的推進就完全的停止了,恰恰相仿,介於情況的超出預料,崇禎改變了第一階段的作戰計劃,轉而改為另外一種,那就是佔領德裡,將大明的控制區推進到德裡一線,而眼下的這片土地上,就是德裡城外的一片平原!

    明軍的中軍已經推到到德裡城外,而作為印度的首都,這也是印度人抵抗的一種精神堡壘,雖然很多印度人都並不原因拿起武器上前線,但是在宣傳攻勢之下,還是有著大量的印度人來到了前線,雖然崇禎也有宣傳,可是畢竟那是在敵人的土地上,外來者的宣傳哪裡有本土的宣傳有優勢呢?

    雖然越到後面,印度人的抵抗開始越發的強烈起來,從印度後方傳回來的情報,崇禎發現,整個印度現在都已經陷入到了一股抵抗外來侵略者的名族救亡運動之中,崇禎不禁啞然失笑,終於,發展了這麼久,大明終於能做侵略者了!

    雖然這比崇禎計劃中的要提前很多時間,可是卻也讓崇禎感到高興,能成為侵略者是一種實力的體現,也是一種實力上的認可,對於印度的抵抗日益強烈起來,崇禎不欲讓戰事繼續拖延下去,隨著後方部隊被抽調一空,崇禎第一次發佈了全國動員令,對於印度,崇禎要用雷霆之勢滅之,不然隨著時間的拖延,等到英國人來了之後,局勢會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而且為了驗證實戰性,崇禎也批准了秘密武器初號機型的使用!

    崇禎在攻打印度是時,全國隨著幾輪的精兵簡政與輪換,軍隊一直維持在三百萬人左右,隨著全面的入侵印度,三百萬人的軍隊撒在印度的土地上顯得太少太少了,如果崇禎只是想要把印度血洗一遍然後進行像英國那樣的殖民的話,三百萬的軍隊足以,可是崇禎需要的全面的佔領,崇禎需要印度龐大的人力資源!

    所以三百萬的軍隊太少太少了!

    而且崇禎也希望借助這一次的機會看一看大明的動員能力到底有多強,大明這一回會全面動員,不僅僅實在漢人的領地裡面,還有日本人,安南人蒙古人等等,對於參軍,雖然有不少領土都是最近十數年才收歸,但是他們卻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充軍熱情,軍國主義加上高福利政策,使得那些原本骨子裡就透著爭鬥**的民族不願意放下曾經握緊的刀槍,對於聖天子殿下發出的全面動員令,各個民族都瘋狂了!

    蒙古人滿洲人放下放牧的馬鞭,穿起了龍騎的黑色鎧甲,西藏人安南人放下刨地的鋤頭,拿起了雪亮刺刀的火槍,日本人離開了捕魚的木船跨上了巨大的戰艦!全國動員之下,僅僅是第一階段,崇禎在後方就拼抽出來了五百萬人之巨龐大軍力,因為平時他們就有著的良好軍事訓練,使得他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成軍,而過剩的軍工產能則為他們提供了精良的武備!

    這樣的一支軍隊在接受只有不到兩個月的訓練之後就被派往了前線,那是怎樣的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而大明這頭龐然大物,也第一次的展現出了他真正的獠牙,落後的生產力使得想要維持一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需要十個農民,大明眼下人口已經接近一億五千萬人,這也就是說,大明可以集結出一千五百萬人的龐大軍力,而且,這還是在落後生產力的情況下,眼下的大明,生產力可是極度的發達,如果真正的全力發展軍事的話,那麼不難召集兩千萬人的軍隊,只不過這樣一來,等於是在短期之內把大明的軍事底蘊給掏乾淨!

    五百萬的軍隊浩浩蕩蕩的開往前線,如此規模龐大的軍事活動自然讓大明身邊的國家都驚懼異常,只不過放眼望去,與大明接壤的國家似乎也就只有一個印度了,還有的,就是那些河西走廊上的阿拉伯人了!

    大明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徵集五百萬軍隊的事情被商隊們傳遞開來,只不過介於交通的落後,使得消息的傳遞十分的緩慢,而且在這些消息之中,還有著一些讓人不知真假的怪異消息,其中一條就是,在一些軍用鐵路上,出現了一些巨大的橢圓形物體,這些軍列的防護極為嚴密,而且有些時候,在這些軍列的上空還會出現體型巨大的空中「怪物」這些「怪物」的體型也是橢圓形的!

    印度的海軍力量十分的弱小,不過借助於英國在遠東的影響力,他們用武裝商船拼抽出來了一直不弱的海上艦隊,而在初期,大明也為了避免與英國的全面交惡,所以對於這樣的一隻艦隊多有退避,可是眼下伊麗莎白明目張膽的對印度提供了軍事援助,這毫無疑問宣告著兩國正式宣戰!

    在英國人的幫助下,印度終於不再是毫無還手之力了,不論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海上,他們都不至於被全面壓制,他們甚至在某些地區還處於優勢一方,不過這些優勢太過渺小,眼下德裡城外的一戰,就是印度依然處於劣勢的直接表現!

    人數處於多的一方沒有推進,反而是人數少的一方在推進,而在隊伍推進的同時,明軍的火炮也在不斷的轟擊著印度人的方陣,而印度人的方陣之中也是不斷的有火炮在還擊,這些都是英國人的火炮,雖然在射程與火力上都要比大明的底下一些,可是卻也比那些落後的火炮來的強勁!

    明軍的隊列在前進的同時也受到了火炮的清洗,不斷的有炮彈打在了軍隊的陣列之中帶起了一朵朵的血花,隨著明軍快要到達合理的射擊距離時,印度人的方陣也開始前進了,相對於明軍面對火炮轟擊的淡定,印度人毫無疑問要更加的騷動,印度的指揮官是一個英國人名叫威廉,他與明軍也打了有這麼幾仗了,對於印度的高層而言,這個人是戰力極為強勁的一位指揮官,而且也是最為熟悉明軍作戰方式的指揮官,對於德裡守衛戰,由他來做最高指揮官倒也是情理之中,因為瞭解明軍與自己的軍隊,所以威廉很果斷的把印度人派了出去,面對明軍的火炮,印度人可頂不住多久,有著人數優勢的印度軍隊也開始慢慢的前進,他們的隊列沒有明軍的嚴整,但是也勉強排出來一條隊列,只不過在他們才走出了不到幾步的距離之後,明軍那邊,前線指揮官們已經舉起了指揮刀,呼喊著準備!

    明軍整齊劃一的舉起了自己手中的火槍,如果說印度士兵是輕裝士兵的話,那麼明軍就是重裝士兵!先不說那一套鎧甲,雖然借助於發達的鍛鋼技術使得鎧甲的重量被最大化的降低,可是再怎麼說那也是有金屬所組成的甲胃,總量還是有的!

    前線指揮官把手中的武器狠狠揮下,明軍第一排的軍士扣動了扳機,一排整齊的煙霧瀰漫在了明軍的隊列之前,而對面的印度人則是成片的倒下,不過在明軍開了第一槍之後,印度人加快了步伐,現在進入到了明軍的火力打擊範圍他們就必須抓緊時間,不然在這前進的路上,他們的損失將會變得極為的慘重!

    明軍的射擊速度要比英國的發達,這源於一些小技巧,比如說定裝子彈,以往需要花費近一分鐘才能裝填好的彈藥,眼下只需要簡簡單單的兩個步驟就可以完成,所以眼下的明軍早已淘汰了三段式射擊!而是直接用的後世的隊列作戰,第一排的倒下了,第二排的補上!

    明軍的火槍射擊範圍很廣,所以對面的印度人在盡可能保證隊列的情況下,向著明軍靠近,肯定有人會問他們為什麼不散兵推進,那是因為散兵推進固然可以極大程度上的減少傷亡,可是在推進到合理的射擊範圍之後呢?沒有先進武器的散兵面對陣列嚴整的列兵,只能夠是被一面倒的屠殺,至於到達射擊位置再重新佈置陣列,你當你的對手是擺設嗎?

    印度人頂著巨大的傷亡前進,而明軍也是盡一切可能的對印度進行壓制,印度雖然有著英國提供的武器支援,可是畢竟印度軍隊規模實在是太過龐大,所以,能拿到武器的也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手持冷兵器的封建時代軍隊,這也就意味著,印度人不會與明軍射太久,他們會在短時間之內把自己火槍之中的彈藥打完之後就衝上來肉搏,而肉搏,也是唯一能大規模對明軍產生傷亡的手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