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問鼎天下

《》第一卷 戰荊州 第四十八章 各有褒貶南陽策 文 / 林半峰

    冬日晴朗,天空中呈現出別樣的深藍,在這樣的日子裡趕路,心情自然不會太差。

    劉琮身披斗篷,將帽兜置於腦後,騎著駿馬與趙雲並轡徐行,身後的馬車在雪地上發出有節奏的「咯吱」聲。馬車的簾子打起來,一張宜嗔宜喜的嬌俏臉龐悄悄探出來望向劉琮,眼神中滿是柔情蜜意。

    「哈,夫人在偷偷看什麼?」劉琮瞥見蔡姝的目光,不由打趣道。

    蔡姝鬧了個大紅臉,忙縮回車裡,讓侍女放下簾子,暗道自家夫君真是沒個正形,也不看看還有外人在。

    身為外人的趙雲卻沒想那麼多,他這一路上沉默寡言,有時候實在被劉琮聒噪地受不住,才回他兩句。

    「子龍兄,我讓王仲宣等人編纂的《南陽策》,你看了多少了?」望著道路兩旁起起伏伏的丘壑和空曠的田野,劉琮出言問道。

    趙雲本在想著心事,聽了劉琮的話一愣,回過神來之後說道:「內政篇看完了,軍事篇和外交篇只是大概翻閱了一遍,還未曾細讀。」

    「不知道子龍兄對此有何看法?」劉琮轉過頭,目光炯炯地看著趙雲問道。

    「書中寫的那些東西,我看不懂,能有什麼看法?」趙雲搖了搖頭,見劉琮仍然盯著自己,不由苦笑道:「不過這幾個月我總算看到些實事,說實話,如果全天下都能如此,恐怕老百姓的日子都要好過許多。」

    劉琮點了點頭,歎道:「前提是這天下一統,否則再好的政策,也難以推行。」

    趙雲瞇了瞇雙眼,卻沒再接劉琮這一茬。

    此次劉琮攜帶家眷回襄陽小住,趙雲本來是不想同行的,奈何架不住劉琮苦苦相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就差拿繩子捆人了。他原本想著留在宛城好好看看那本《南陽策》,卻發現自己對那些東西完全看不進去。

    什麼屯田之策官府應於每畝之地收幾成,屯田之民收幾成;什麼水利灌溉工程,徭役如何征發、招募民夫應每日發放銅錢幾何,什麼民間不許自行組織私兵,違者應如何處罰……等等等等,看的他一個頭兩個大。

    雖然趙雲很清楚,自己所看到的許多新鮮事,都是來源於此,可他卻很難將這兩者聯繫起來。那些奔波在田間地頭的小吏是如何勸導農夫的,他不清楚,那些官辦學校是如何教授孩童識字學文的,他同樣也不清楚。但他知道,這些事都是實實在在已經發生的。

    至於今年的各項事業之成績,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更是看的趙雲頭暈眼花。他從來沒想到過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眾多的各種條件、會產生如此眾多的數字。

    因字數眾多的緣故,《南陽策》並沒有採用竹簡編纂,而是謄錄在價格高昂的紙張之上,就這樣還是分成了厚厚的三冊。

    和《宛城戰記》不同,這本書全面而系統的介紹了南陽新政的方方面面,凝結了劉琮和所有在南陽埋頭苦幹的人的心血。這其中占主要篇幅的,便是內政篇。從戶籍的編制,到保甲制度,從屯田的設立,到基層的組織,從年初的部署到年終的總結,林林總總,幾乎涵蓋了所有方面。

    這是劉琮給自己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他用來向劉表,向荊州豪門,向世人宣佈的施政綱領。

    其實在他攜蔡姝回襄陽之前,先後回到襄陽休假的王粲等人,就已經將《南陽策》拋出來了。

    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支持的,欣喜若狂,反對的,棄若敝屣。可是只要看過或聽說過其中內容,絕對沒有人漠然視之。

    劉琮人尚未回到襄陽,就又一次攪動得襄陽城內風雲暗湧。

    這一來可把吳寬和他的手下給忙壞了。自宛城之戰後,特衛營經過秘密擴充,人數幾乎已經有上千之多。除了明面上三百特衛之外,暗中派往全國各地的探子和細作,就不下五百多人。

    經過密探們搜集的情報分析之後,劉琮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自己的敵人,或者說反對者越來越多了。

    有些人甚至出乎劉琮的預料,比如某些外來的名士們。

    不過想想也便釋然了,既然是新政,就少不得要受到思想保守的老名士們的挑刺,這些人別的本事或許不行,坐而論道的能耐不小。

    他們還沉浸在對往昔歲月的迷夢之中,渾不知當此亂世,唯有變革才能有所作為。

    當然對於這些老名士們,劉琮並沒有將其作為對手,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咱也得講究個尊老愛幼不是?

    其實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們並沒有什麼實力,能夠和劉琮相抗衡,最多是發出點不和諧的聲音罷了。

    與此同時,劉琮也有些意外的發現不少意料之外的潛在盟友。

    據說蒯良就對《南陽策》讚不絕口,曾對人言,此為救世之良方。然而當人家問起他對劉琮的看法,他便含笑不語了。

    和儒生文士更注重內政篇和外交篇不同,武將們對於軍事篇則更為重視。有些不識字的武將還讓人專門挑出來誦讀……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琮攜帶家眷和趙雲於十二月下旬回到襄陽。

    因事先並沒有派人報信,所以進城的時候沒人迎接,算是比較低調的回了太守府。趙雲作為劉琮的師兄和客人,便被安排在劉琮院子裡的客房之內。

    然而消息還是很快傳了出去,當天傍晚便有人投了名刺拜訪,其心情之急迫,甚至等不到第二天了。

    在蔡姝略帶幽怨的眼神中,被她服侍著換了身衣服的劉琮匆匆出來會客。沒想到這一坐下,就沒完沒了。陸陸續續的來了不少人,最後乾脆開了宴席,招待諸位賓客。

    好在宴席之中,大夥兒的注意力並不在吃喝上,劉琮耐心細緻的講解著《南陽策》中各種政策的緣起、施行的現狀和目前結果。其實這些東西在書中自有論述,但聽決策者當面說和看枯燥的文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更何況三冊厚實的《南陽策》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得到。

    待意猶未盡的賓客們陸續告辭散去之後,劉琮錘了錘發麻的雙腿,搖頭苦笑,這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他既然成功的牽動起這些人的神經,就要承擔為此付出的後果。

    其實目前來看,效果是非常不錯的。許多之前對南陽新政頗不理解的人,在瞭解到以詳實的數據支撐的結果後,大多數人認為新政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推廣的。

    接下來的日子要好過許多,畢竟王粲等人也在襄陽,碰到這樣的場合,自然是要為主公分擔壓力的。

    如今南陽的行政體系中,賈詡是當仁不讓的軍師,王粲則是實權在握的主簿,杜襲是負責屯田的典農校尉,裴潛為太守長史主管民事,司馬芝挪了挪位置主管刑法。而韓嵩則成了外交特使,經常往來於許都和宛城之間,為曹操和劉琮互相勾搭奔波操勞,當初曹昂回許都就是他親自陪同送還的。為此,還撈了個朝廷冊封的虛職。

    要說最忙的還是徐庶,幾乎成了南陽軍的大管家,從糧草籌備到各地轉運,從教育士卒識字到視察伙食,就沒有他不負責的。對此他倒是樂在其中,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不能經常陪伴老母左右,好在劉琮專門送了他幾個勤快老實的侍女,多少讓他安心了一些。

    至於軍中訓練操演等事情,自然有張繡、魏延以及甘寧各負其責,整個南陽軍中因去年宛城之戰而提拔了不少牙門將、別部司馬等等,使得指揮體系愈發健全,而且對於劉琮的忠誠度,大為提升。

    這次劉琮回襄陽,還有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打算將南陽推行的新政,在荊州各郡陸續實施。但是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也只能提出建議,至於成或不成,還由不得他說了算。

    對此劉琮是有些惱火的。但卻又無可奈何,他還沒想過把老爺子架空自己大權獨攬,這個想法非但不現實,而且很危險。

    劉琮現在需要的是實權派的盟友,雖然他已經有了一個幾次讓他頗為無語的天然盟友——蔡瑁。

    他覺得有必要好好和蔡瑁深談一次。

    其實蔡瑁是個很聰明的人,只是因為以前和劉琮溝通不暢,經常踩不到一個步點上。以至於有時候好心反而幫倒忙,所以加強瞭解,增強互信,讓蔡瑁跟上自己的節奏,便成了劉琮眼下的當務之急。

    和蔡瑁類似的還有張允。雖然在演義中他和蔡瑁一樣被塑造成奸佞小人,但畢竟現在很受劉表的寵信,掌管著荊州水軍主力,是個不容忽視的實權人物。

    本主以前和張允的關係非常親近,只是劉琮穿越後下意識的有些疏遠,如今想來還是要挽救這個表哥,不能放任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啊……

    其實劉琮多慮了,蔡瑁和張允早就將突然崛起的劉琮視為奇貨。在他們眼裡什麼最重要?當然是權勢最重要!劉琮所展現出來的手段和正在逐步增強的實力,以及逐漸高漲的人望,已經讓他二人在喜出望外的同時,深深為劉琮不來親近自己而感到煩惱。

    這次劉琮回到襄陽,倆人都坐不住了。子不來,還不許我不去?

    和他們抱著不同目的的蒯越,也主動前往拜訪劉琮,他自從看了那本《南陽策》之後,與兄長蒯良的看法相反。在他看來,劉琮的這些做法已經嚴重危及到荊州世家豪門的生存根本。

    不將這個挖牆腳的小子駁倒,將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惡劣影響,對此蒯越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認定了。

    然而劉琮真的那麼容易被他給駁倒嗎?

    ps:有沒有覺得本書在書城的封面很難看,影響閱讀欲?好吧,我不會告訴你那個是我自己做的.求各種支持安慰,小夥伴們俺這麼給力,不表示表示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