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問鼎天下

《》第二卷 拒虎狼 第十章 圍而不克為何故 文 / 林半峰

    悲憤莫名的孔融總算在第二天見到了面色憔悴、強打精神的劉琮。

    這模樣倒不是劉琮裝出來的,而是昨夜與徐庶和杜襲等人徹夜長談,這才剛擦了把冷水臉。

    楊彪老成持重,再加上對此行已經不抱什麼希望,見了劉琮也只是神色淡然,倒頗有些長者氣度。

    劉琮表現的也頗為恭謹,一邊聽孔融指責自己「窮兵贖武」一邊頻頻點頭,誠懇的讓滿腔怒火的孔融,都不好意思窮追猛打了。

    不過孔融沒注意到,劉琮雖然看起來正襟危坐,雙手扶膝,眼神卻有些迷離。

    對於孔融的話,劉琮還真沒聽進去多少,他現在滿腦子裡還是昨夜與徐庶等人的議論。

    徐庶這兩年來不可謂不辛苦。

    南陽軍能有今天的規模和戰力,與徐庶的付出不無關係。做為南陽軍的大管家,他操的心一點不比劉琮少。畢竟劉琮考慮更多的是戰略戰術方面的大事,而軍糧儲運、軍械製造、購買戰馬等等後勤事務,便落在了徐庶頭上。除此之外,劉琮的某些軍中新政,也是由徐庶總領提綱、承上啟下。

    比如教習士卒識字,這件事劉琮看的很重,不但專門設立了「宣正郎」這個職務,還擬出了詳細的賞罰細則。早先跟隨劉琮的那批少年親衛,多數就到各部擔任宣正郎了。而徐庶則負責具體事務,一年多來,他明確的感受到了這項新政的好處,對於此事,也更為熱情了。

    其實在劉琮的構想中,宣正郎就等若是後世的政委。只是他現在還在實踐中摸索,並不想一下就將宣正郎的地位提高。但是宣正郎們教授士卒識字、給士卒講解天下大勢,使士卒們瞭解到,這個亂世的由來,自身遭受的苦難為何而來,無形中已經使得宣正郎們在普通士卒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了。

    宛城之戰後有不少傷殘的士卒,除了安置到軍械營、醫護營之外,很多傷殘士卒選擇瞭解甲歸田。畢竟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再成個家傳宗接代,在這個時代,是很多普通人的終極追求。

    這些傷殘士卒由南陽郡統一安排為軍屯戶,除了傷殘的,還有一部分裁汰的老弱,構成了軍屯戶的主力。

    軍屯的收成分配比例,與民屯不同,大部分歸軍屯,小部分才上繳,上繳的部分,也是用來供養傷的過重失去勞動能力的士卒。

    戰死有撫恤,傷了有所養。士卒們沒有了後顧之憂,作戰豈能不用命?

    誠然,這只是軍中新政的一部分,但僅僅是這些事,就需要很多人為此奔忙,田地要劃分、種子要發放、農具耕牛該借的要借,該收回的要收回,至於房屋田舍,是統一建造,還是各人蓋,悉聽自便。凡此種種,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時候,便體現出士卒識字的好處了。或者說,體現出軍紀嚴明、士卒素質提高的好處。

    對此,杜襲頗為眼紅。流民不好管理,尤其是那些親族鄉人抱成團的流民,數百戶,上千口子人,雖說不至於造反,但借了官服的耕牛賴著不還的,甚至霸佔弱小家族分給的土地的事情,常有發生。

    這些流民剛到南陽的時候,因人生地不熟的緣故,還比較老實,收穫了一季之後,肚子填飽了,眼睛就不光盯著自家那一畝三分地了。

    杜襲這半年來,沒少為流民鬧事操心。期間軟硬兼施,可謂用足了手段,但是一直收效甚微,到現在冬閒,越發鬧的不堪了。

    他這次與運送軍糧的徐庶一同前來,便是向劉琮討要人手的。

    「要人?沒有。」對此,劉琮真的是沒辦法。

    南陽新政,方方面面都需要人,雖然經過一年多兩年的推行,也培養出一些擅長民政的人才,可是架不住南陽發展太快,而夏口城又抽調了不少人去,這人才可不是從石頭裡能蹦出來的。

    杜襲早就預料到劉琮會這麼說,當下便提出建議,軍屯和民屯合併。以退伍軍士管理那些流民。

    「不是有保長、甲長嗎?還管不住人?」劉琮有些納悶,這保甲政策的效果應當不錯啊。

    杜襲長歎一聲:「保長、甲長都是同族之人,甚至有些本來就是族長,不領頭鬧事就是好的了,還能指望他們?何況有些事,就是他們暗中指示攛掇的。」

    劉琮倒吸一口涼氣,疑惑道:「情況竟然如此嚴峻了?當初安置他們,編製戶籍的時候,不是將其親族打散,分往各處屯田的嗎?」

    「都督啊,您可不要太低估這些人的鄉土之情,同宗之情了。」杜襲歎道:「打散之後,再結姻親,又成親族,現在時間還不長,若是再過個幾年,您就會發現,各地又要冒出一批豪強了。」

    劉琮氣極反笑,搖頭道:「的確是我低估了。」

    「而且隨著流民大量湧入,各地田畝不堪分配,有些人已經開始暗中聯絡,甚至強取豪奪了。」杜襲神色鄭重的說道:「上個月安定縣便有此例,司馬子華(司馬芝)親自審訊,依律法已將首惡明正典刑。但既然已經有了苗頭,不大加整頓,恐怕此風漸長,以後愈發不可收拾啊。」

    「哼,人心不足蛇吞象!」劉琮怒道:「子華做的很好!該殺!」

    殺頭終歸不是辦法,劉琮冷靜下來之後,便和徐庶、杜襲等人商議如何用退伍士卒管理流民。

    「鄉村之中,也必須常設武備。平時為農,戰時為兵!」劉琮拋出自己早已設想卻一直未曾提出的預備役計劃。

    杜襲遲疑道:「這樣一來,萬一被心懷不軌之輩嘯聚,則為禍大矣!」

    「不會!」劉琮對於南陽軍中將士的忠誠度,還是非常放心的。對此,徐庶也頗為贊同。

    「鄉村之中若是沒有權威,就必然被旁人鑽了空子。」劉琮對杜襲解釋道:「農閒時加以訓練,也會讓流民中的青壯不至於無所事事,若是教化得當,當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杜襲仔細想想,似乎還真是這個道理……

    「都督?都督?」孔融說的口乾舌燥,見劉琮微瞇著雙眼,只顧點頭,偶爾「嗯」上一聲,顯然是在敷衍自己,不由怒氣勃發,強忍著喚了兩聲。

    劉琮猛地驚醒,問道:「啊?文舉先生剛才說什麼?」

    「請問都督,何時可以退兵?」孔融壓抑著怒火,咬牙切齒道。

    劉琮愣怔道:「退兵?本都督何時說過要退兵的話了?」

    這下連一直老神在在的楊彪都看不過眼了,出言提醒道:「都督方才親口答應,難不成要反悔嗎?」

    劉琮扭頭看看陪坐的賈詡、王粲,再看看一旁執筆記錄的禰衡,狠狠揉了揉臉,說道:「既然是本都督親口應允過的話,那自然是作數的。只是大軍退兵總要有個安排吧。」

    孔融氣咻咻地說道:「但請都督告知日期,我等也好回去上奏天子!」

    「其實,本都督還想和曹公見上一面,把酒言歡呢。」劉琮長歎一聲:「不過看樣子沒人歡迎我,我還是收拾收拾回家吧。」

    楊彪笑呵呵地說道:「都督再勿戲言。」

    「好吧,既然如此,就請兩位天使回去給天子說,臣定於三日後返回南陽。」劉琮見孔融眼裡都要噴出火來,便收了笑,鄭重說道。

    孔融與楊彪對視一眼,都長出一口氣,此次出使,總算不辱使命。

    待這二位火燒火燎的告辭返回許都之後,劉琮便下令各部收拾行裝,輜重當日先行,抽調兩千步卒護衛,往葉城而去。

    許都城內得知這個消息,頓時歡騰一片,當然也有些人心裡,有些小小的失落,不過這種情緒自然不足為外人道也。

    「子修真的不打算與我回南陽暫時待一段時間?」劉琮有些惋惜的對曹昂說道。

    曹昂苦笑道:「都督若是不放,我又豈能抗命?」

    「哈哈,你就不怕回去以後,被曹公斥責?」劉琮笑道。

    「為人子者,豈能懼乎?所謂大棒則走是也。」曹昂歎了口氣,看著劉琮說道:「都督若非敵人,當有多好。」

    劉琮笑了笑,對曹昂說道:「這有何難?」

    曹昂眼睛一亮,繼而搖頭苦笑:「都督又說笑了,難道都督還想將我招至麾下?」

    劉琮笑而不語,拽的讓人牙癢。

    三日之後,劉琮率領大軍撤往葉城。

    在葉城短暫停留一天,休整之後繼續南下,又數日回到宛城。駐守宛城的張繡,將劉琮迎入城中,然而襄陽信使快馬趕到,劉表忽患病不起,急召劉琮回襄陽。

    得知消息之後,劉琮大為驚詫,難道說自己的到來,竟然會引發劉表在今年就去世?這……

    滿腹狐疑的劉琮不敢耽擱,只帶了趙雲及數名親衛馬不停蹄地趕往襄陽。

    而此時曹操率領大軍,才走到扶樂縣城,正準備渡過浪湯渠。他在收到劉琮率軍撤回南陽的消息之後,凝神思慮了片刻,猛然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這小子壓根沒打算攻克許都啊!否則以許都之空虛,南陽軍之實力,攻破許都不過是翻掌之間。

    「豎子,辱我太甚!」曹操仰天長歎,此時回過味來,才發現自己即便知道,又能如何?

    他這麼做,目的何在?

    曹操壓抑著心頭怒火,蹙眉深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