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問鼎天下

《》第二卷 拒虎狼 第二十三章 來勢洶洶何以對 文 / 林半峰

    「想不到竟然是這個原因……」劉琮將特衛營信使送來的密報遞給賈詡,對於密報上的內容,感覺頗為好笑。

    賈詡接過之後就在馬背上搖搖晃晃的看了,看完之後也是苦笑無語。

    這份密報的內容,便是特衛營探聽出來袁紹之所以沒有率軍南下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他所疼愛的幼子生病。

    劉琮回頭望了望漸行漸遠的葉城,腦海中閃過許亮反身迎向敵軍時的決然身影。

    自前幾日在襄城附近擊敗曹操親自率領的追兵之後,南陽軍從容退回葉城,增加駐防人馬之後,大軍稍作停留便繼續往宛城而來。

    這次二圍許都,基本上達成了戰役之前所設定的意圖,奪回葉城,標誌著繼續保持對許都的高壓態勢。而且最重要的是經過半年多的實戰練兵,各部戰力均有很大提升。同時攪動得呂布、劉備等人趁機發難,想來徐州又將不得安寧了。至於已經成為車騎將軍的董承等人秘密遣使和自己搭上線,反倒不怎麼出乎賈詡的預料。

    如果說遺憾的話,就是袁紹太令人失望了,放著大好機會不加利用,竟然因為小孩生病而不肯出兵。到底是天下重要還是兒子重要?劉琮不知道是該誇袁紹是個好父親呢,還是個不合格的霸主?想來在很多人心裡,一定是後者吧?

    想到這兒,劉琮猛然意識到,如今已經是七月初,再有半個月多,蔡姝就要臨盆生產了……

    這半年之中劉琮也曾回過襄陽數次,只是每次都來去匆匆,有心要留在襄陽多陪陪蔡姝,卻總是被前線戰事所羈絆。愛江山還是愛美人,現在的劉琮還沒有資格去考慮這個問題。

    「先生,你說曹公此次會不會親征劉備?」劉琮收斂情思,扭頭對賈詡問道。這次設計擊敗曹軍,其實並未使曹操實力受到太大打擊。以曹操兩州之地,恢復起來應當很快。

    賈詡點頭道:「以劉備之能,關、張之勇,恐怕曹公不親征的話,難以對付。更何況劉備此去,必然會和呂布再度聯合,以老夫所見,不出半月,便有劉備、呂布瓜分徐州的消息。」

    「可惜我還得先對付孫伯符。」劉琮有些遺憾,說到底自己的實力還是不夠強大,否則兵分兩路,北抗曹操、南攻孫策同時進行,那樣的話局勢應該更加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賈詡聽了,正色道:「都督切勿看輕了孫策!」

    「嗯,不會的。」劉琮虛心道:「孫策如今得周瑜、魯肅相助,之前又收服了東萊太史慈,加之張弘、虞翻等人,實力不可小覷。」

    一直留心聽二人談話,以備行軍途中小憩時記錄的禰衡插言道:「都督何不與孫伯符言和,然後聯兵共同北上,掃平曹、袁,豈不是易如反掌?」

    劉琮和賈詡相視一笑,禰衡這番話可謂是書生意氣,且不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即便孫策能放下這段恩怨,那曹操和袁紹可是好對付的?且不說袁紹並有四州,人口百萬,軍隊數十萬,就是曹操都據有兗、豫,且鎮撫關中,新得河內,雖然暫時丟了徐州,但也不是劉琮這個南陽太守、三郡都督所能相比的。

    「江東,我是一定要拿下的。」劉琮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賈詡微微頷首,這個戰略意圖,自然少不了他的貢獻。

    禰衡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軍國之事並非是其長,之所以會有此一問,也是他這半年多來與劉琮接觸的久了,耳聞目染之下,開始不自覺的思考這些。

    他性格高傲自矜,平素又喜歡指摘時事,目無餘子、臧否人物。其實在劉琮看來,他這個做派,更像是這個時代的憤青,看不慣很多事和很多人,卻又無力改變,只能用痛罵來宣洩心中的不平罷了。所以偶爾禰衡的怪脾氣發作起來,他也只是一笑而過。反倒是王粲私下裡勸過禰衡幾次,也不知是勸說的效果好,還是禰衡自身有了改變,總之他現在罵人少了,倒讓熟悉他的人有些不適應。

    回到宛城之後,趙雲、黃忠、魏延及張繡等各部進行休整。在劉琮的授意下,全軍上下開展大討論,內容以此次二圍許都期間得失教訓為主。討論的重點側重於戰術方面,例如用兵是否得當?與操練時有何不同?以後應如何改進?糧草轉運是否能更加及時、浪費是否還能減少?

    至於劉琮,則在第二天便趕往襄陽,因為於公於私,他都必須盡快趕回去。

    於公,他要回去面見劉表,匯報此次戰役得失,針對孫策來犯進行佈置和準備,同時還要徹查所謂的劉先等人謀反之事;於私,妻子臨盆在即,做丈夫的雖然不能如同後世那樣陪產,至少也要回去陪伴吧?畢竟這是蔡姝第一次生產,說起來劉琮還是隱隱有些擔心的。

    其實關於二圍許都的歷次大小戰鬥,都有文書報與劉表。但文字和敘述又不同,劉表雖然並不熱衷戰事,卻也聽的津津有味。及至得知袁紹是因為兒子得病而不肯出兵,他先是啞然失笑,繼而搖頭歎息道:「袁本初因私廢公,豈能得天下乎?」

    劉琮說道:「可憐天下父母心!袁公未能南下,兒又要調兵東向,曹公壓力遽減,恐怕騰出手來,就會前往徐州親征劉備。」

    「琮兒是擔心劉玄德?」劉表有些奇怪的看了眼劉琮,這個兒子哪兒都好,就是不知怎地,總是說劉備的壞話。在劉表看來,劉備同為漢室宗親,且有英雄名,其仁厚之風,天下誰人不知?若是能得其相助,豈不是實力大增?

    劉琮點頭道:「只怕劉備與呂布聯合,也不是曹公的對手。若是劉備兵敗來投,父親宜敬而遠之,不要留他在荊州。」

    原來是為這個緣故。

    「這是為何?」劉表歎道:「琮兒對劉玄德誤會太深,也不知他哪裡得罪過你?」

    「父親,琮兒與劉備並無私怨。劉備乃是梟雄,豈能甘居人下?曹公尚且留他不住,封其為左將軍,還不是一樣騙了一支人馬跑去徐州了?」劉琮說道:「近日已有消息傳來,劉備一到徐州便暗中與呂布聯合,賺開小沛城門,駐守小沛的樂進猝不及防,狼狽逃走。不過數日之間,便席捲騰縣、任城等地。」

    劉表苦笑道:「什麼騙不騙的,琮兒說的也太難聽了些。」

    「許他做得,還不許我說說麼?」劉琮故作委屈狀。

    「哈哈,罷了,不提劉玄德了。此次孫策率兵來犯江夏,據說其親自領大軍五萬,來勢洶洶啊。」劉表提起孫策,不禁有些煩惱。自家兒子本來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和孫策相比,似乎還差那麼一點。人家席捲江東,除了廬江、豫章兩地,江東郡縣幾乎為其底定,自其從袁術那裡借兵,這才過了幾年?

    劉琮對於歷史上孫策平定江東的過程還是比較熟悉的,只是因長沙張羨叛亂等事,以至之前的計劃全被打亂,如今還要再做調整。他回想著和賈詡商議的細節,對劉表說道:「江東不可速下。而孫策此來,必會先取廬江,否則側背不穩,何以全力進攻江夏?」

    「廬江太守劉勳兵強,孫策未必能取勝吧?」劉表遲疑道。

    其實他心裡也不怎麼看好劉勳,之所以如此說,無非是下意識的給自己找點安慰罷了。

    對於劉表的這種心態,劉琮還是有些瞭解的。他想了想,說道:「兵貴精而不在多,況劉勳沒有良將謀臣,如何與孫策相爭?以琮兒揣度,不用兩個月,其必敗!」

    「這麼快?」劉表這回是真的驚訝了,廬江治所在皖城,據說城池高大堅固,易守難攻,怎麼可能兩個月就會被打敗?

    若是按照劉表的想法,就是三萬頭豬也能在皖城守上半年吧?

    「父親有所不知,孫策如今氣勢正旺,又得周瑜、魯肅等人相助,劉勳定然不是其對手。」劉琮這不是危言聳聽,只是他即便知道歷史,也無法明言,只能以揣摩和推測的語氣來說。

    不過他現在的話還是很有說服力的,劉表聽了點頭道:「既如此,琮兒準備如何應對?」

    劉琮鄭重道:「如今我方水軍初成,但實際戰力如何,兒尚不清楚,所以此次與孫策之戰,宜穩紮穩打,先摸清對方的實力。」

    「為何不先助廬江劉勳?若是能守住皖城,便可進退自如了。」不得不說,劉表對於借勢而為還是頗為擅長的。

    「劉勳未必領情啊。」劉琮歎了口氣說道:「兒在接到孫策準備來犯的消息之後,便遣使往廬江,欲與劉勳聯合,卻被其婉拒了。」

    個中緣故,劉琮即便不說,劉表也能想像到。他怔忡道:「如此一來,孫策實力又將大增了。」

    「無妨,無非是他多了些戰船和兵力而已。」劉琮信心滿滿地說道:「自去年這個時候在夏口編練水軍,距今也有一年時間了,相信張允和甘寧等人,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劉表點了點頭,說道:「但願如此吧。」說完之後,他又想起一事,忍不住略帶責怪的看了眼劉琮,說道:「你派劉虎去河北去接甄氏之事,太過荒唐莽撞!且不說旁人說起此事,對你頗多譏諷,便是蔡軍師心裡,只怕也不舒服。」

    他考慮的是政治因素,自然會有些不滿,雖然納妾在世人眼中並不算的上什麼大事,但總該有些考量。這件事自傳開之後,便鬧的沸沸揚揚,對於劉琮的名聲也是一種打擊。

    「是,兒子知錯了。」劉琮除了老老實實認錯,還真的無可辯解,難道我會告訴你,人家可是未來的魏國皇后?雖然是死後追諡的……

    見劉琮如此乾脆的認錯,劉表也頗為無奈,這件事他本不想提起的,但近來蔡氏吹了不少耳旁風,讓他不得不有所表態。如今看來,琮兒還是知道輕重的,只是這孩子不知自何處聽說了那個甄氏,竟然派侄兒劉虎不遠千里去接,也不知接到人沒有,若是接到了,算算時間也差不多要回到荊州了。

    「罷了,以後這種荒唐事,切不可再做,如今你也是一方太守,三郡都督,凡事都要三思而行才好。」劉表擺出嚴父的派頭,神情嚴肅的教訓道。

    屏風後,蔡氏聽了微微一笑,對侍女使個眼色,由她扶起身,兩人悄悄自後門退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