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問鼎天下

《》第二卷 拒虎狼 第三十章 此生死敵唯荊州 文 / 林半峰

    守在寨門後的孫軍校尉在寨門倒下的那一刻,心中反倒平靜了。雖然沒有孫輔的命令,可他還是當機立斷,揮動手中長矛大喊一聲:「衝出去!」接著便一馬當先,踏著塵土中還在顫抖的寨門率先衝出了營寨。

    寨門倒下後神弩車便不再向這裡拋射石彈,魏延率領的鐵騎從陣中直接突襲,迎面正撞上孫軍校尉率領的數百騎兵和長矛兵。

    魏延單手掄起長刀,向那名校尉兜頭劈砍,被長矛架住之後,兩人擦身而過,那校尉手臂發麻,脊背上都是冷汗,正暗自慶幸逃過一劫,卻只覺後勃頸一涼,緊接著便栽下馬背。魏延反手拖著長刀,卻是看也不看,繼續向營寨內衝去。

    孫軍出寨的數百騎兵,猶如被狂濤淹沒,轉瞬之間便傷亡殆盡,那些長矛兵見勢不妙,亂哄哄的轉身便逃,迎面卻被己方的亂箭射得撲倒在地。只這一會兒的功夫,孫輔便率領部眾堵截過來。

    然而在魏延率領的鐵騎衝殺之下,孫輔如何抵擋的住?他赤紅著雙眼大聲嘶吼著,驅動步卒向前,命令弓手放箭。試圖將衝入營寨的南陽騎兵拖住,以待兄長率兵救援,然後合力將這支騎兵絞殺在營寨之中。

    衝進營寨的魏延早就看到了孫輔,帶著數十名近衛拍馬殺了過來。

    城頭上孫賁在看到寨門倒下之後,便立即感到了危險,他正要下令調派人馬前往營寨增援,卻看到石弩車轉向城門,且拋射了數發,砸得城門悶聲巨響。

    自垛口處探頭一看,城外敵軍騎兵正嚴陣以待,孫賁見狀,一拳擊在垛口青磚之上,眼望已亂成一團的營寨,低聲吩咐:「傳我將令,何校尉領五百騎從南門繞行入營,朱校尉領一千步卒自水門支援營寨!」

    就在孫賁調兵遣將意圖支援城下營寨的時候,魏延已拍馬殺到孫輔面前,長刀一掃,便將孫輔的一名近衛劈落戰馬。孫輔大怒,挺槍直取魏延面門。

    「噹啷」兵刃相擊,孫輔的長槍偏向一旁,堪堪從魏延肩上刺過。而魏延手中雪亮的長刀已帶著風聲,再度向孫輔劈砍而來。

    孫輔見刀勢沉重,不敢硬接,身子一側險險避過,正要抽回長槍再刺,那槍桿卻被魏延一把抓住,孫輔咬牙用力回抽,卻沒想到魏延忽然撒手,他收勢不及,身子向後一仰差點摔下戰馬。魏延冷笑一聲,抬手舉刀,猛地向孫輔當頭斬下!

    恰在此時,孫輔的近衛撲了過來,捨命抱住孫輔一同翻滾落馬,魏延的長刀在那近衛背後劈出好長一道血口,那近衛在地上滾了兩滾,抽搐著眼見是不活了。

    而逃出生天的孫輔頭盔掉落,髮髻散亂,爬起身抹了一把臉上的血跡,抽出腰刀還要上前與魏延廝殺。

    魏延細長的雙眼投過去輕蔑的眼神,一夾馬腹領著部下向營寨後方衝殺而去。

    孫輔不明所以,警惕的望著魏延等人疾馳遠去的身影,還是身後的近衛及時將他拉到人群中保護起來,他才發現,原來南陽騎兵是向柴桑方向而去。

    「糟了!」孫輔跌足道,他翻身躍上一匹戰馬大聲嘶吼:「不能放敵軍過去!」

    然而營寨中早已亂成一團,除了身邊這些人馬,孫輔竟是無法指揮各部反擊入營的南陽騎兵。

    柴桑緊挨著彭澤,因自己與兄長領重兵守衛彭澤,柴桑城內幾乎無一兵一卒,若是落入南陽軍手中,那城中囤積的糧草軍械和水寨中的戰船豈不是也被南陽軍奪去了?

    孫輔越想越覺得事態嚴重,可眼下卻又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南陽軍的鐵騎狂飆而過。

    城頭上孫賁見南陽軍往柴桑方向而去,也明白了南陽軍的意圖,不禁跌足歎道:「柴桑危矣!」

    柴桑若失,彭澤必不可守,如今之計,唯有出城追擊,確保柴桑不落入敵手。

    下定決心之後,孫賁再度傳令各部,除留一千老弱守衛彭澤之外,放棄城下營寨,全軍往柴桑而去,即便柴桑被南陽軍攻克,他也要再奪回來!

    待整頓好人馬相繼出發時,已經是傍晚時分,孫賁憂心如焚,不斷催促各部加快速度,務必要趕在敵軍攻佔柴桑之前,將其追上。

    「將軍,天色已晚,是否放緩速度?」在最前方的校尉越追越心驚膽寒,兜轉馬頭回來對孫策說道:「這麼快的速度,即便是放出斥候,也來不及探明敵蹤,萬一……」

    孫賁怒道:「萬一什麼?那南陽軍必是要取柴桑的,你還敢在此磨蹭!讓兄弟們加快速度,若是誤了戰機,我拿你是問!」

    那校尉縮了縮脖子,不敢再辯,轉身去了。

    抬頭看看天色,只見一輪新月如鉤,孫賁心底歎了口氣,催動戰馬向前。

    隊列中陸續打起火把,沉重的腳步聲在夜色中傳出很遠。

    突然,一聲尖利的慘叫響起,緊接著隊伍前列傳來一陣嘶喊聲:「敵軍衝過來啦!」

    孫賁心頭一緊,直起身向前方望去,只見火光中一彪人馬衝殺而來,前列的隊伍已潰散,士卒們四散奔逃。

    「將軍!我軍中了埋伏!」之前那名校尉狼狽地伏在馬背上,聲音顫抖著說道。

    這麼明顯的事實不用他說,孫賁也看的很清楚了。

    正調集人馬向前阻攔,背後又火光大盛,緊接著一陣密集的箭雨襲來,「嗖嗖」箭矢破空之聲不絕於耳。孫賁下意識地俯下身子緊貼馬背,就聽身邊不時傳來慘叫聲。

    前後突遭夾擊,又是在夜裡,數千人馬頓時潰不成軍,孫賁回天乏術,只得帶著親衛奪路而逃……

    是夜南陽軍趁勢奪取了彭澤和柴桑,孫賁率領殘部一直逃到建昌,清點人馬,只剩兩千餘人。

    消息傳來,劉琮大喜。

    賈詡也頗為欣慰,看著地圖說道:「如此一來,我軍便可以彭澤、柴桑為依仗,立寨湖中,以待孫軍了。」

    甘寧在一旁躍躍欲試,眼神中滿是熱切之色。

    想來這一年多他在夏口也憋的夠狠了。

    既然已經奪取彭澤,劉琮便下令水軍加快速度,於九月十二日進入彭澤湖,而此時孫策率領的大軍業已進入湖口城,在城外立下水寨。

    兩軍隔湖相望,大戰一觸即發。

    對面的水寨之中,孫策立於船頭,神情頗為嚴肅。大破劉勳、攻佔皖城並沒有讓孫策就此滿足,他的心中始終有一股鬱結之氣,憤憤難平。那便是父親孫堅之死。

    荊州,此生死敵也!

    想到這些年先是屈身為袁術效力,及至後來借兵創業,橫掃吳會,再與袁術決裂直到今日,為父報仇的念頭從來未曾熄滅過。

    此次興兵討伐劉表,孫策本來還派使者去了益州,結果劉璋那小子不地道,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出兵,而支持自己的曹公又因為劉備造反,夥同呂布奪了徐州而無暇南顧,孫策便不再指望他人,發誓要憑借一己之力踏平荊州!

    然而大軍尚未交鋒,便先丟了彭澤和柴桑,使得南陽軍有所憑借,讓孫策在頗為不滿的同時,也意識到對手的強大。

    此番出征,孫策幾乎主力全出,水陸兩軍合計五萬餘人,其中戰船三千餘艘,錯落有致地泊在水寨之中。

    雖然丟了彭澤,不過這幾天孫賁在建昌又陸續收攏了不少潰兵,加上建昌的人馬,人數已有五千餘眾。若是使用得當,應能牽制南陽軍,甚至有可能在關鍵時刻,給予致命一擊。所以孫策並沒有派人斥責孫賁,而是讓他整頓部眾,準備再戰。

    秋風蕭瑟,孫策繫在肩頭的猩紅披風獵獵飛舞,更顯得他身姿峻拔,英武不凡。

    而隔著遼闊的湖面,劉琮也在遠眺著對面的水寨。

    江東小霸王嗎?劉琮瞇著雙眼,心情頗為複雜。

    倘若歷史的慣性不改,只怕明年孫策就會死於刺客之手。不過劉琮並不因此而高興,碧眼兒也不是好對付的啊。更何況現在兩軍對陣,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自己千萬別存了僥倖之心。

    水戰並非自己所長,對此劉琮早有自知之明,因此具體作戰,他便交給甘寧和張允二人負責,其中又以甘寧為主,張允為副,自己只負責統領全軍。

    在綜合了各種情報之後,劉琮判斷孫策此番進攻荊州,仍是以水路為主,與孫策的五萬多人馬相比,己方看似人數較少,只有四萬二千餘人,現在也只集結了兩千餘戰船在此,但劉琮並不覺得實力便不如孫策。

    不過有一點劉琮很清楚,以孫策為首的江東勢力已經漸漸形成,如今想要攻略江東,恐怕要費很大的力氣了。即便此次能夠戰勝孫策,也未必能順勢一舉平定江東。

    「都督可是在思謀取江東之策?」不知何時賈詡來到船頭,望向對面的水寨出言問道。

    劉琮苦笑,扭頭對賈詡說道:「走,回船艙再說,外面風大且寒。」

    賈詡捏拳堵在嘴邊咳嗽道:「無妨,這些天在艙裡悶的久了,透透氣倒也不錯。」

    旁邊近衛見狀,早已捧了披風,劉琮親手為賈詡繫上,笑道:「悶是悶了些,總好過在馬背上顛簸。」

    賈詡擺手連道不可,卻早被劉琮三兩下就繫好披風,只得緊緊裹著,苦笑道:「都督在船頭望了許久,卻不知可出破敵良策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