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燃情仕途

正文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聊上兩句 文 / 九霄鴻鵠

    第1483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聊上兩句

    坐在一旁的趙得三一直很想和蘇晴能聊上兩句,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又不方便主動開口和她說什麼,就在一旁默不作聲的聽著。倒是吳敏知道趙得三與蘇晴是『親戚』關係,主動將趙得三帶入到了話題當中,她笑呵呵的對蘇晴說道:「蘇書記,這次來區裡,您覺得區裡的變化大嗎?」

    蘇晴點了點頭,微笑著很平易近人的說道:「變化挺大的,看的出區裡的工作這段時間搞得很出色,這可都是吳區長你的功勞啊。」

    吳敏看了一眼趙得三,笑呵呵的對蘇晴說道:「區裡的變化離不開各位分管領導的功勞,尤其是劉主任,他來區裡後,完全扭轉了建委的工作局面,對區裡的發展建設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趙得三這才搭上了話,心裡一陣竊喜,卻裝起了逼,謙虛的笑著說道:「哪裡啊,吳區長太過獎了。」

    蘇晴聽到吳敏這麼說,用眼角的餘光看了一眼趙得三,她何嘗不想和趙得三單獨坐在一起好好聊聊,但是當著區裡這些領導的面,也不方便表現的與他太過親密了。「小趙畢竟還是太年輕了,缺少工作經驗和工作積累,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吳區長要多提批評,多指導才行的。」

    吳敏笑呵呵的說道:「年輕人有年輕人在工作中朝氣蓬勃的一面,小趙各方面工作都幹得不錯,現在咱們執政單位裡缺乏的就是像小趙這樣年輕有為的領導幹部。」

    從吳敏的話中,蘇晴聽得出,這個吳區長對趙得三也是很器重和賞識的,從側面也說明了趙得三在區裡這段時間的工作的確搞得不錯,她輕輕的笑了笑,扭頭用一種只有趙得三才能明白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這時候,劉德良已經給在座的每個人在二兩半的高腳杯裡斟了半杯白酒,見狀,還沒動筷子,就按照官場飯局上的規矩,吳敏一邊端起酒杯,一邊提議道:「來,咱們區裡的領導們先一起敬蘇書記一杯,感謝蘇書記能留下來繼續知道咱們區裡的各項工作。」

    「大家一起敬蘇書記。」區裡二把手劉德良接著吳敏的話茬也端起了酒杯。

    其他人隨即齊刷刷的端起了酒杯舉向蘇晴。

    「大家太可氣了,來,一起來喝一杯吧。」面對這麼多人同時敬酒,蘇晴當然是不能拒絕,說著話,舉起了酒杯,與大家的酒杯輕輕一碰,足足有一兩多的白酒,全部都是一飲而盡。在中國,當官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細細劃分,又可以分出很多門學問,諸如人際交往的學問、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學問、而在飯局上喝酒,自然也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即便是酒量再不濟的人,在飯局上與領導吃飯,絕對不能不喝酒,尤其是敬酒給領導,不會喝酒的幹部不是好幹部,不懂喝酒的人,在官場中遲早會被踢出局。

    放下酒杯,蘇晴接著剛才的話題說道:「其實現在各個機關裡的年輕人也不少,而且有些年輕人也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不過這些年輕人,說句不避諱的話,大多數是一些領導的子女,是靠著關係才上去的。」

    吳敏微笑著點頭表示同意道:「對,這樣的年輕幹部也不少,不過能像小趙這麼有才能的幾乎是寥寥無幾的,那些官二代就另當別論了。」

    趙得三在一旁聽著兩個女人對自己的誇獎,心裡那個得意,簡直難以用言語形容了。

    「來,蘇書記,我敬你一杯。」剛才區裡的領導一起敬了蘇晴,現在吳敏單獨向蘇晴敬了一杯酒過去。

    蘇晴不好拒絕,便端起酒杯,舉上去與吳敏的酒杯輕輕一碰,將高腳杯中的半杯白酒一飲而盡了。

    「官二代這個問題的確在當前社會來說是個很大的問題,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杜絕這個問題呢。」吳敏放下酒杯,接著剛才的話題發了一句感慨。

    放下杯子,蘇晴也是很感慨地說道:「要摒除官二代這個問題,在目前來說,這是咱們政府所面臨的一個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談何容易啊!且別說我這樣一位省委的副書記,就是我們的省委書記、省長也沒辦法。這是體製造成的。其實吧,這樣的情況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度,這是一個事實。官僚佔有最多的社會資源,也佔據著社會最多的榮耀。通俗點說,就是做官的就有一切,不做官的就沒有一切。但是同時,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導者,政務的操作者,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員的優劣,也依賴官僚制的效率,按官僚制的自身邏輯,這個制度,必須不斷的從平民中汲取新生的優秀人士,以保證官僚制的效率,維持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良性發展。所以,歷朝歷代官員的選拔,一直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問題。但是,中國又是一個以家族為核心價值的國度,官員和他的家族是利益攸關的共同體,做了官的人,有義務給自己的家族,當然包括他們的後代帶來好處。

    兩漢施行以推薦為標誌的察舉征辟選官制度,原本實行狀況良好,被推舉得人大多是優秀人才,但是,這個制度延續一段時間之後,就出了問題。一來做高官的人,周圍的人對其子弟勢必高看一眼,即使沒有特別的托請,進入仕途的高官子弟,往往也會被人優待。高官的光環投射到自己的子弟頭上,似乎非常自然。二來,由於在制度上,高官有推薦人才的權力,對於被推薦人而言,薦主才是真正改變他命運的人,對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薦的人日後也做了比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薦的時候,他們報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薦上去,如果已經進入仕途,則在晉陞方面拉一把。於是就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機會多,幾代積累下來,就形成了東漢末年的門閥。袁紹和袁術兩個人資質平平,但僅因為兩人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門生遍天下,所以,起兵的時候,居然一時間形成為最大的兩個軍閥集團。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實行九品中正制,做官乾脆成了官宦子弟的專利。吏部選拔,只需查閱各人的牒譜便是。眾所周知,這個國家分裂,政治黑暗,主因就是官僚製成為了變相的世襲貴族制。徹底改變這種局面的是科舉制度的執行。我們知道,所謂科舉制,就是考試取官。無論什麼人,平民還是皇族,只要通過相關考試,就可以做官,其實,在科舉時代,對高官和皇族也有優勢,不僅子弟可以上比較好的學校,而且有門蔭制度,高官子弟,可以通過門蔭直接進入仕途。但是,由於比較嚴格的考試制度,使得這個時代形成了一種風氣,凡是不從考試做官的官員,會被認為沒有本事。花錢買官的捐班自不必說,被人看不起。而從門蔭進入仕途的人,也往往被人視為紈褲子弟,同樣為人輕視。風氣所及,即便是皇帝,也不大看得起這樣的人,所以,門蔭出來的人,陞遷也難。在這種情景下,即使高官子弟,只要有心走仕途,往往得走科舉之路,真刀實槍考上。有人研究,自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能夠保證大約有半數的及第者,出身中小士紳和平民,另一半,多是官宦子弟。

    現在中國的問題,首先是在於長期以來,國家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選官制度,高考制度一度成為變相的科舉,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幹部選拔依然有另外的途徑,沒有文化的工農幹部甚至還有晉陞方面的優勢。即使在大學考試,高官子弟也曾有推薦入學的另外途徑,使得高考的公平性大大折扣。在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以後,雖然實行了公務員考試制度,但到目前為止,不僅這種考試還不是國家統一考試,而且進入公務員隊伍仍然存在其他途徑。改革後對進入公務員隊伍實行的學歷限制,隨著『五大』畢業生,也就是電大、職大、函大、夜大、自考這些畢業生的出現,很快就形同虛設。而對於海外留學生卻特別的優勢,由於一些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幹部子弟可以通過花錢出國去留學,混一個學位,就可以回來享受優惠。現在新生的官二代有相當多的人喜歡直接進入仕途,趁父輩尚在任上的時候,盡可能快的晉陞到一定高度。這些搶官的官二代就形成了今天大為輿論詬病的權力世襲現象。其次,由於官本位的緣故,在任官員掌握了社會上最多的資源,而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依然強國,無論官員本身是否參與,一定級別的官員子弟,無論做什麼,只要在這個官員的影響力範圍之內,都不言而喻的會得到人們的照顧。如果這些官宦子弟經商,只要打出父輩的招牌,往往就會一路順風,獲得平民子弟望塵莫及的便利。在改革初期,很多**往往喜歡利用父輩的餘蔭去下海經商,獲取經濟利益。這些人有的是宦商,有的是私商,但無論宦商私商,他們經商的途徑,往往有權力的陰影。即使少數人真如他們所說,上升或者致富,是由於自己的才幹,由

    於大環境所致,依然難以令人心服口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