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符菉天下

《》第三卷 雲約清風看吳鉤 第一三一章 修行才入門 文 / 都是浮雲

    「靈石!這都是靈石啊!」在國安總部的某個辦公室裡,一個帶著金絲眼鏡文質彬彬的中年男人嚴重有點狂熱的喊道。

    很明顯,這幾顆石頭讓他失態了,但是,對於自幼修行,苦於無法提高自己的修行速度的他,眼見到這些就是連自己師傅窮盡所生都未能收集到的靈石,繞是他一向講究的是修身養性,還是忍不住叫了出來。

    世俗之人怎麼能夠想到到修行之路的艱難。

    不知道別的流派是怎麼形容修行的過程,就他的理解而言。知常守常如常這是修行的開始的三個階段。

    第一是知常,

    何為「常」?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天都可以看見的,卻又視而不見的就是「常」!知常難,守常和如常就更難了!世人以「異」為常,眼中所見均為「異」,久而久之也就不知常了!需知「大道「就在「常』中!

    《太上老君常說清靜經》云:「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淨矣」!縱觀世之修道者,從法入手者居多,以法入手者乃異於常,此為「幻中求真」之法,真乃常,常乃道矣!但是大多數修道者終其一生都在「幻中求幻」而不是「幻中求真」!在原地踏步!卻不知「幻中求真」中之「真」非彼「真」!由此可知,知「常」有多難!然而知「常」卻是修行的第一步,要如何做到知「常」呢?其實方法說出來很簡單:就是要這顆心安住於當下!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依次做好,心無雜念,無前無後,了無牽掛!就是這樣。

    有人說:「這太簡單了!我每天就是這樣的呀!我眼中所見都是真實的場景!難道這不是常嗎?」這問題提的好!好蠢!你每天眼中所見是「常」「異」交替參雜的一個世界!因為你眼中所見的景像是經過了自己的大腦和心性的分別判斷而顯現的場景!偶爾你會有那麼一瞬間會處於無思無念的狀態,那時你的所見即為「常」,但是你自己是不知的!大多數時間你都是處於對外界事物的分析判斷當中!一旦你有了分析判斷之心,也就有了對於事物本身的是非對錯之分別!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分別心」!

    《文始經》曰:「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聖人渾之。」在生活中,一個人的分別心越重,那他離知「常」就越遠!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觀來要求別人,認為自己就是正確的,學問越高這種分別之心越明顯!於是乎,凡是和我們一樣修行的,順從自己思想的就是好人,而那些在我們眼中不修行的,違背自己思想的就是俗人,就有俗臭!要離俗人遠些,免得讓自己也沾染上俗臭之氣!怕影響自己的修行!等等的事情我們屢見不鮮!我們的眼睛老是盯著別人,而無視自己的存在!這樣的思維何其的荒謬!但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不都是這樣做的嗎!這樣能見到「常」嗎?

    《太上老君常說清靜經》云:「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這段話的含義仔細深刻的去體會!安住於當下,就能知「常」!進而才能守「常」和如「常」!

    第二是守常,

    《道德經》云:「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知常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你有幸明白了「常」的內涵,人的人生觀和你自己生活的世界就會發生變化,至於這個變化是什麼?需要自己在以後的生活中去慢慢的體會!於是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守常。

    相傳當年六祖慧能在湖北黃梅山繼得五祖衣缽之後,為了躲避爭奪衣缽的名利之徒的追殺,連夜隱遁而去。然後整整消失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他如同天降奇人般在廣州現身,以達到禪界巔峰的修悟震驚四座,正式成為中華禪宗的第六代宗師。為什麼六祖要躲避十五年?這十五年他做了什麼?從歷史的記載來看,這期間,六祖在深山中和獵人混在一起,和獵人在一個鍋裡吃飯,因為是出家人,不能吃肉,所以六祖一直吃的是肉邊菜。可以說,正是這十五年的隱忍,才造就了後來的揚名天下,光耀大千的禪宗六祖!成就了中國佛教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禪宗法脈的發揚光大!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試想,連六祖這樣絕頂聰明的人都要這麼長時間的磨練,何況是我們今天這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呢?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有六祖聰明嗎?有六祖這樣大的毅力嗎?有為qiu法斷臂的決心嗎?」如果沒有,還是靜下心來,認真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守住自己的道心,在平常的生活中去磨練自己的心性,千萬不要好高騖遠!在這期間,我們自己所感悟到的一切都是要經過各種事相考驗的!當你真的能夠把握自己那顆活潑的,如如不動之心的時候,恭喜你!你離自在已經不遠了!太素曾經和道友說過:「何謂自在?能進能出,方為自在」!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有時候你是觀眾,看別人演戲;而有時候你又是演員,被別人觀看!這兩種角色你都要演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就像《心經》上所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我們生活的這個人世間是最好的練心的場所,千萬不要認為遠離這個人世間,找到一個清靜的場所去修行就能夠成就!真正的清淨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何謂「放下」?「放下」不是放棄,真正的「放下」是拋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回歸到自己所能夠把握的現實生活當中,認真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和處理各種問題是磨練你自己心性的最好的催化劑!不要整天空談,人生幾十年的光陰瞬間即過,不要到最後來後悔,那就晚了!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家人和朋友,面對生活的一切,用心的去感悟!正所謂:「知真心誠方能安,真誠不二心坦然,眾人夢裡尋顛倒,熟讀道德也枉然」。

    第三是如常,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云:「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此段話已經給我們指出,「道」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此狀態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清濁,動靜,男女……也只有在這樣的一種狀態當中,我們才有可能感知到「道」的存在,「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與《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之描述互為說明!而上面所描述的狀態就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見的種種現象,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這些狀態每時每刻都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閃現,但是又有多少人去體會它的存在呢?因為它們太平常了,就像太素在「知常」一文當中所說:世人以「異」為「常」,眼中所見均為「異」,久而久之也就不知「常」了!需知「大道「就在「常』中!「如常」的生活也許有人會覺得很乏味,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風光旖旎的溫柔,更沒有驚險無比的刺激!有的只是繁瑣的無休無止的工作,家庭柴米油鹽的瑣碎,以及照顧孩子和老人的枷鎖!於是乎現在的人們為了追求自己認為的快樂和幸福,可以拋棄家庭,不贍養老人,不照顧孩子,只要自己快樂就好!標新立異已經成為炫耀的資本!!「如常」就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狀態,其中的滋味還需要自己的體會!

    而這還僅僅只是普通修行的入門階段,對於他而言,三十多年的修行,才勉強到達如常的階段,已經就是天資聰慧了,但是,如果在這三十多年裡,他能夠在每次修煉打坐的過程中,都能手拿一塊靈石,而不是苦苦的去吸取天地間那微薄的可憐的那點靈氣,恐怕今天他也不止現在這點成就了。

    他叫做郭平,這個名字很普通,甚至有點大眾化,就是到某個學校的花名冊一眼能看見幾個的那種,但是,他的來歷卻頗為值得玩味。

    在當今的世俗世界,像武俠小說描述的武林是不存在的,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沒有什麼人,什麼實力可以在龐大的國家機器面前抗衡,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或者是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無論是在深山還是大澤的那些武術界宗教界的高人們,紛紛放下身段,選擇和世俗世界合作,甚至派出門下優秀的子弟,接著歷練的名義,入世為政府效力。

    郭平就是這些弟子中最優秀的之一,他能到這裡,與他的流派也有幾分關係。方離當初離開的時候,對這劉妹妹交代的一些事情,柳妹妹是很認真的去完成的。註冊的公司好說,甚至不用劉妹妹自己親自出面,直接就一路綠燈的搞定了,至於方離還要她聘請幾個道門眾人做顧問,這就不是他做主的了。經過一番緊急研究,原本是編外人員的郭平立刻就被提高了兩個保密級別,被掉到了這個任務中,鑒於他在今後工作中有可能接受到更高保密級別的物品,在幾個大佬的同意下,他被允許觀看了從方離手中買來的那幾顆魔晶,於是,就發生了上面的一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