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返抗日戰場

《》章 節目錄 152 日俄遠東之戰 文 / 荊條疙瘩

    為什麼日軍發動遠東戰役,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勝呢?

    如果按照原來的歷史進程,由於日軍同蘇軍,分別在張鼓峰和諾門罕進行了兩次交鋒,均以日軍慘敗而告終。()雖然日蘇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看到日軍幾乎佔領了大半個中國,並且在中國東北地區大肆修建戰略公路、堡壘、倉庫、機場等軍事設施,就連白癡都知道小倭國的軍事目的,自然對磨刀霍霍的小倭國一百個不放心。因此,在蘇聯的遠東地區始終保持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即使在蘇德戰爭最困難的時期,也僅僅在遠東軍區抽調了二十個師的兵力,兵力總數一直保持在百萬以上。

    至1941年末蘇聯在遠東部署了134萬軍隊,2000多坦克和3000多飛機。而日軍無論在兵員數量,還是在武器裝備方面,都遠遠落後於蘇聯,再加上兩次慘痛失敗的教訓,哪裡還再敢打蘇聯的主意。所以,在德國大哥進攻蘇聯,一路所向披靡直迫莫斯科的有利時刻,倭國小兄弟愣是沒敢跟著摻合。

    由於未來力量的介入,張鼓峰和諾門罕事件都沒有發生,蘇聯只是同中國因為蒙古問題,發生了幾次較有規模的邊界衝突。最後割了一塊本來也不是自己身上的肉,同中國暫時妥善解決了邊界爭端。但是自從倭國突襲珍珠港之後,斯大林更加確信日軍無暇北進,但是懾於中國和倭國的潛在威脅,仍然不敢過於掉以輕心。因此,蘇聯在遠東地區仍駐有重兵,但是飛機和坦克的數量與質量,卻較原歷史進程有很大的不同。坦克總數大約一千五百輛,主要是以t28和bt7型坦克為主,新型的t34一輛也沒有。而日軍則是集中了千餘輛坦克,其中大部分是中國造的仿59式坦克,性能遠比蘇聯最新式的t34先進。

    少部分是倭國自產的97式坦克,也都被我軍繳獲改裝後,又重新賣給日軍,其性能和火力也比原來有大幅度提高。所以從坦克整體數量上,倭軍較蘇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質量上日軍卻佔明顯優勢。蘇軍只在遠東地區部署了兩千多架作戰飛機,日軍也有作戰飛機千餘架,但是有半數是中國製造的雞式飛機(按照後世倭國零式飛機圖紙生產專供出口),十分先進的性能而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

    日軍與蘇軍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日軍擁有蘇聯渴求的武裝直升機。日軍將從中國購買的三百架直-5型武裝直升機,一半撥給了海軍用於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另一半給了倭國關東軍,使日軍與蘇軍的火力對比佔有更大的優勢。日軍在防禦武器方面也作了充分的準備,凡是在華北大決戰中我軍使用過的武器,而且給日軍造成巨大傷亡和震撼的武器,小倭國都千方百計地向中國購買,甚至不惜花大頭冤枉錢。除了反坦克手雷、反坦克地雷、無後坐力炮,還從中國購買了我軍武器換代,逐步淘汰的高射機槍一千餘挺,帶有炮瞄雷達的高射炮五百餘門,使日軍實力在整體上,較蘇軍佔有很大的優勢。

    更令倭國人高興的是,中國破天荒地出售了百餘門新式火箭炮,據說蘇聯才處於試用階段,這玩藝兒在莫斯科的德軍見過,給德國人在十幾秒內造成重大損失。這是為了平衡日軍與蘇軍相差懸殊的火力,按照後世蘇聯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研製和生產⑵m-13火箭炮的圖紙,將簡陋的定向器固定在國產解放牌汽車的地盤上,比這個時空中的蘇聯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正在試制中的⑵m-13火箭炮在技術上要成熟。如果斯大林同志知道這門秘密武器已經洩露,⑵m-13火箭炮的所有研製人員恐怕都會被送上軍事法庭。為了盡可能的多搭載火箭彈,火箭炮共有24條工字型發射軌,上下兩排交錯排列,每排12條,看上去活像兩排籬笆。這種火箭炮產品也是專門用來出口的,被命名為」華光1型車載自行火箭炮」,而目前我軍使用的火箭炮是超先進的,來自後世我軍的85式130毫米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這樣,在日軍發動遠東戰役的初期,沒有充分準備的蘇軍,被有備而來的日軍打得落花流水,似乎又重演了一幕」巴巴羅薩」計劃。倭國人雖然是個瘋子,竟敢同時去捅美、蘇兩大國的毛蛋,但是中國卻不能不有限地援助他,否則很快會被其中的一個巨人打翻在地。中國還要利用倭國來牽制和消耗美、蘇兩國,策劃上演一幕空前絕後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好戲,但是絕對沒有拿彈子的小子在黃雀之後。

    希特勒召見了倭國駐德國大使大島浩,表示希望倭國在蘇聯遠東地區有所動作,牽制斯大林同時減輕對德軍的壓力。大島浩向希特勒通報了日軍近況,正在為此進行充分的準備,作為第三帝國的盟友,德國的敵人就是倭國的敵人,倭國十分願意同德國一起,並肩消滅**。

    希特勒毫不客氣地提醒道:」我不喜歡總是聽到什麼準備,而是看到實實在在的行動,如果倭國政府無力對蘇作戰,那就由我們自己來完成好了!」

    大島浩將希特勒的意見發回國內,使日軍加快了秘密備戰的步伐。德國為了吸引蘇聯的注意力,決定發動一次虛張聲勢的有限攻勢,配合日軍在遠東地區的行動。

    1941年10月28日這一天,參加演習為名的日軍,分三路突然向蘇聯境內發動進攻,由於小倭國保密做得極好,包括中蘇在內的世界各國情報機關,事先沒有得到任何確切情報。事後才知道,日軍處心積慮地在打北進的主意,秘密制定了」櫻菊」和」霧島」兩個作戰計劃,擬從陸地和海上同時向蘇聯遠東地區發動突然襲擊,迅速擊敗蘇聯遠東軍區的武裝力量,佔領貝加爾湖以東,阿爾丹河以北的,面積大於原滿洲國面積的地區。」櫻菊」作戰計劃是由陸軍部會同關東軍,制定的陸地多路進攻作戰計劃,主要的內容是:第一路於綏芬河越境進入蘇聯,迅速佔領烏蘇裡斯克(雙城子),然後揮師沿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末端南下,兵鋒直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第二路於撫遠越過黑龍江,攻佔蘇聯邊境城市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控制阿穆爾河(黑龍江)河口。第三路由黑河越過黑龍江,攻佔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沿鄂霍次克海東海岸攻擊前進,最後佔領鄂霍次克。第四路由漠河出境佔領斯科沃羅季諾,而後經赤塔向貝加爾湖方向攻擊,佔領烏蘭烏德。四路日軍像四把鋼刀,將蘇聯遠東地區切成四塊,同時切斷了西伯利亞大鐵路,將遠東蘇軍分割包圍。」霧島」作戰計劃是倭國海軍部,為了配合關東軍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制定的海軍海上和登陸作戰計劃。倭國海軍組成遠東聯合艦隊,由」蒼龍」、」翔鶴」兩艘航空母艦,」大和」、」榛名」兩艘戰列艦組成,共有各種輔助艦隻六十餘艘,海軍陸戰隊一萬三千餘人。在倭國陸軍開始進攻,並佔領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以後,分別在薩哈林島(庫頁島)的阿尼瓦灣(亞庭灣),捷爾佩尼耶灣的加斯捷洛實施登陸作戰。另一部繞過伊麗莎白角和瑪麗婭角進入阿爾穆灣,抵達被日軍已經佔領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對於陸地作戰提供可能的火力支援,並運送倭國陸軍到薩哈林島(庫頁島)擴大戰果。

    遠東戰役是以飛機大規模的空襲開始的。日軍集中了第2、7、8、9、12共五個飛行團,加上海軍的艦載機,大約一千二百餘架飛機,對遠東蘇軍的機場等軍事目標,進行了長時間地飽和轟炸,至少半數的蘇軍飛機在地面被擊毀,一舉扭轉了日軍在飛機數量上的劣勢。但是對海參崴的港口卻沒有像襲擊珍珠港那樣,進行徹底地毀滅性地轟炸,小倭國的算盤打得好,要把這個天然不凍港覓為己用,所以只是猛烈攻擊蘇聯太平洋艦隊的艦隻。在接下來的空戰中,中國製造的」雞」式新型戰鬥機,以其良好的性能在空戰中大顯身手,將蘇聯空軍牢牢地牽制在空中,並且逐漸地被不斷地消耗,使其對地面戰鬥提供不了支援,蘇軍地面部隊不得不面對日軍眾多先進武器的蹂躪。

    在遠東戰役開始的十天內,日軍的」櫻菊」計劃實施順利,日軍雖然在總兵力上對比蘇軍並不佔優勢。但是精心策劃而準備充分,常規步兵武器全部換成中**隊已經逐步淘汰的,由日制三八式步槍改造的抗日-1型半自動步槍,無形中日軍的火力就已經增加了幾倍。從中國購買的載重卡車拉得多跑得快,在天氣已經十分寒冷的遠東地區,根本不像老式的汽車那樣,要麼發動時打不著火,要麼清晨發動時需要外熱加溫,不用手搖發動且結實耐用,對快速進展的部隊後勤保障,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蘇聯仍處於試驗階段,而中國已經定型生產出口的」華光1型車載自行火箭炮」,被日軍首次在遠東戰場應用,強大而密集的火力令蘇軍士兵膽裂。火箭炮轟擊過後,使許多抵抗激烈的陣地變成了白地。尤其是從中國購買的仿59式坦克,直-5型武裝直升機,在戰役初期的日蘇坦克大戰中,對戰役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蘇軍眾多的坦克,在武裝直升機和仿59式坦克的打擊下,蘇軍坦克損失及其慘重而戰果甚微,只有遭遇了日產97式坦克的蘇軍,才取得一些不算輝煌的戰果。

    日軍的每一名士兵都清楚這場戰爭的意義,如果戰敗將面臨中國和蘇聯的兩面威脅,不僅滿州吉、黑兩省難保,朝鮮也有可能丟失,關東軍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每一名日軍士兵都表現出十二分地瘋狂,手執先進的武器加上不要命地攻擊,使蘇軍的抵抗感到十分吃力。而缺乏充分準備的蘇軍,面對裝備突然變得十分精良的,為獲得生存空間拚死而戰的日軍,經過一段時間頑強抵抗,在付出重大犧牲同時也給日軍造成大量地殺傷後,由於損失和消耗不能得到很好地補充,多處防線被日軍突破佔領,遠東蘇軍面臨全面潰退的局面。日軍地面部隊在經歷初期的艱難攻堅戰後,一路尾隨潰退的蘇軍勢如破竹,僅用了二十多天的時間,就完全達到了」櫻菊」計劃的戰役目的,在貝加爾湖、阿爾丹河、鄂霍次克構築防線轉入防禦。

    倭國海軍在開戰後一周也加入了遠東戰役,並在薩哈林島(庫頁島)實施了兩棲登陸作戰,殲滅了蘇聯太平洋艦隊的部分艦艇,佔領了庫頁島上的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太平洋艦隊為蘇聯戰役戰略聯合編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帝俄建立於1731年的鄂霍茨克區艦隊。

    1856年,鄂霍茨克區艦隊進行改編並改名為西伯利亞區艦隊。

    在此基礎上,蘇聯於1922年將其重組為遠東艦隊,1926年曾一度解散。

    1932年,由於倭國佔領中國東三省,遠東局勢驟然緊張而再度重建,1935年1月11日更名為太平洋艦隊。主基地為符拉沃迪斯托克(海參崴)。

    1936-1938年間,得到來自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的編成內艦隊補充。

    1939年8月,艦隊編成內組建了北太平洋區艦隊。太平洋艦隊在始終處於備戰狀態,隨時監視倭國聯合艦隊的行動,防止遠東沿海遭到突襲的同時,抽調了部分艦隻和航空兵人員前往西方戰線,參加對德作戰。大約有147,000名太平洋艦隊的官兵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伏爾加河會戰、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列寧格勒防禦戰和北極圈防禦。

    蘇聯太平洋艦隊共包括2艘巡洋艦、1艘驅逐領艦、12艘驅逐艦、78艘潛艇、19艘護衛艦、10艘佈雷艦、52艘掃雷艦、49艘獵潛艦、224艘魚雷艇和1,618架飛機。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大部分的飛機以及部分艦艇,被抽調到西線參加作戰,使本來就不很強大的艦隊更加名不副實。在日軍海上和陸地的猛烈攻勢下,大部分艦隻被擊沉或炸毀在港口,少部分被日軍俘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