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返抗日戰場

《》章 節目錄 287 中東維和之德黑蘭 文 / 荊條疙瘩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市內的古列斯坦王宮內,緊張的氣氛不亞於中國的總參作戰部,除了荷槍實彈的王宮衛隊士兵之外,又調來了兩個營的忠於國王的士兵。整個王宮內已經實行了戒嚴,在每一處的進出口和主要通道,都用裝滿沙子的麻袋壘起了工事,架起了重機槍和迫擊炮,一有風吹草動便會毫不留情地開火。

    列斯坦王宮位於德黑蘭市中心,又稱玫瑰宮,禮薩汗和巴列維父子的加冕典禮都是在這裡舉行的。古列斯坦王宮建築風格獨特,堪稱伊朗建築的精華,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明鏡殿、大理石殿、鑽石宮、通風樓等。明鏡殿更是堪稱伊朗建築精華中的精華,宮殿內的圓形頂部和四周牆壁都用小塊鏡子鑲嵌。此外,宮殿牆壁上還有著名畫家克馬爾·穆魯克創作的數幅名畫,使宮殿顯得更加富麗堂皇、流光溢彩。

    明鏡殿的一間寬敞的側室,是伊朗巴列維國王的書房,也是巴列維國王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裡面現在坐著五個人。年輕的巴列維國王,巴列維國王的父親禮薩汗老國王,王宮的漢語翻譯,還有兩位是中國人。這兩位中國人分別是,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武官楊青田中校,中國特種部隊指揮官穆祥斌少校。命令已經下達了,九點整準時開始行動,我軍的特種部隊配合伊朗部隊,佔領德黑蘭的機場、電台、郵局、車站等要害部位。

    同時在伊朗的其他要地,如阿巴斯港,加茲溫,伊斯法罕,控制當地的交通樞紐,為我空降部隊創造條件。得手後立即向國內總參作戰部報告,我軍的空降部隊將在包括德黑蘭在內的,三個戰略要點實施空降。為了避開英國和蘇聯特工部門的耳目,參加行動的伊朗部隊都是忠於國王的親信,整個行動的保密工作十分成功,蘇聯神通廣大的克格勃也被蒙在鼓裡,就連禮薩汗老國王隨同我特種部隊,提前秘密地潛入伊朗的消息都不知道。

    巴列維國王和禮薩汗老國王,兩人都是穿的整齊的禮服,正在一起推敲即將發表的,請求中國維和的聲明。兩個人用阿拉伯語,高一聲低一聲地討論著,還不時地通過王宮漢語翻譯,向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武官楊青田中校詢問。

    中國特種部隊指揮官穆祥斌少校,則忙著通過對講機,瞭解各個特種兵分隊目前的狀況,直接給各個分隊下達命令。

    穆罕穆德.禮薩.巴列維,伊朗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1919年生於德黑蘭,前國王之子。1931年在瑞士接受教育。1936年入德黑蘭軍官學校。1938年畢業後任少尉銜皇家軍隊檢察官。1941年9月繼位。

    在原來的歷史進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蘇聯入侵中立的伊朗,是大國侵略小國最野蠻無理的醜惡行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禮薩汗宣佈伊朗中立。

    儘管當時的英國,已通過附屬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著伊朗的石油資源,禮薩汗卻盡量避免與英國和蘇聯打交道。他比較傾向從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獲得技術支援。在1939年後,德國和英國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對頭,這對伊朗尋求技術支援造成了障礙。禮薩汗宣佈伊朗是中立國,但英國堅稱在伊朗的德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是間諜,企圖破壞伊朗西南部的英國石油設施。英國要求伊朗驅逐所有德國公民,但禮薩汗予以拒絕。

    1941年8月25日,蘇軍分三路入侵伊朗,開始了*裸地武裝干涉。

    第一路,在伊朗最北部的,與蘇聯阿塞拜疆南部相接壤的邊境,一支約2000人的蘇軍摩托化部隊,渡過阿拉斯河進入伊朗境內。先後佔領了馬庫和霍伊,隨後經大不裡士向東進軍。

    第二路,由伊朗北部,從蘇聯阿塞拜疆入境的蘇軍,又分出一部2000人的蘇軍縱隊,沿著裡海南岸向東進軍。佔領了恩澤裡港和拉什特,並*近加茲溫城,不久在那裡與第一路軍會合。

    第三路,蘇軍1000人在沙赫港登陸,攻佔戈爾甘和呼羅珊省北部,隨後推進至德黑蘭東部的鐵路樞紐塞姆南和沙赫魯德。

    而英**隊則在縱貫伊朗鐵路的起點,卡侖河口附近的沙普赫爾港(後世的霍梅尼港),一支搭載登陸部隊的英澳聯合艦隊,在1941年8月25日凌晨4時08分悄悄駛入港口。而港內的伊朗艦隊卻毫無防備,英澳艦隊指揮官哈林頓准將下令突然開火,各種口徑的炮火近距離地轟向伊朗艦隻,打得伊朗海軍毫無招架之力,紛紛跳水逃命去了。在一邊倒的混戰中,伊朗海軍最大的軍艦,「虎」號炮艦被重創。到凌晨5時30分,英澳艦隊上搭載的印度陸軍士兵全部登陸完畢,佔領了港口。

    天亮以後,英國空軍的一隊「布侖海姆」輕型轟炸機奇襲了阿瓦士機場,停在那裡的伊朗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毀在地面上。英軍的地面部隊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侖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戰之後佔領了阿瓦士。

    另一路英軍從伊拉克的哈納根出發,在25日凌晨4時越過邊界,在克爾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軍隊的堅決抵抗,4天後才佔領克爾曼沙赫油田。

    伊朗軍隊很快便停止了抵抗,得手後的英國和蘇聯,要求伊朗將境內的德國僑民,必須轉交蘇軍和英軍處置。並且無恥地威脅伊朗政府,48小時內必須關閉德國、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使館,否則英蘇盟軍將全面佔領伊朗。

    1941年9月16日,英蘇聯軍向首都德黑蘭壓去,伊朗國民議會被迫宣佈禮薩國王退位。次日,英國和蘇聯軍隊開入德黑蘭,伊朗全國的抵抗行動都停止了。伊朗境內的德國人全部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蘇聯挑去,流放到西伯利亞;另外一半人則被英國人流放到澳大利亞。

    1941年9月17日,21歲的王儲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議會大廈宣誓成為國王。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與英國和蘇聯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從此伊朗全境的一切公路、鐵路、江河、機場、港口、輸油管、電話、電報和無線電設施,全部移交給了英國和蘇聯人管理。

    同盟國佔領給伊朗帶來了極其糟糕的後果。同盟國自己有上萬輛的軍用卡車,但是伊朗為數不多的4000輛卡車和鐵路貨車仍被盟國無償徵用。伊朗北部生產的小麥、稻米和棉花也被蘇聯人大肆徵收,運回國內。為了給英國和蘇聯駐軍發餉,同盟國強迫伊朗國家銀行,增發7億里亞爾的紙幣,致使伊朗貨幣在一夜之間貶值了20%。在盟軍命令下,大米、砂糖、茶葉、棉毛織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實行定量配給,英國和蘇聯將配給票證發給各部落酋長,這些票證在伊朗的黑市上,為其牟取了大量的現金,為其今後發動武裝叛亂提供了資金。

    其實開戰前伊朗的軍力並不算弱,在英國和蘇聯軍隊入侵前夕,伊朗陸軍規模約為12萬人。編為兩個配備105毫米斯科達火炮的皇家近衛師(均駐紮在德黑蘭),9個普通師(分別駐紮在全國六個軍區。其中5個師在北方防備蘇聯,4個師在南方防備英國),5個憲兵旅,以及1個獨立的機械化旅(裝備捷克制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型羅爾斯·羅伊斯裝甲車以及美制tk-6裝甲車)。伊朗皇家空軍擁有大約400架飛機,編為8個大隊。伊朗海軍在裡海中有2艘炮艇、5艘魚雷艇、1艘武裝拖船和1艘武裝遊艇,在波斯灣有2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艦,4艘炮艇,3艘魚雷艇和1艘拖船。

    交戰雙方的傷亡情況和損失:英國和蘇聯的軍隊22人陣亡,42人受傷。

    伊朗有兩軍艦沉沒,四艘受創,六名戰鬥人員失蹤。

    可以看出,1941年8月25日-1941年9月17日,雙方的損失都是微乎其微,甚至令人懷疑雙方是否交過戰,伊朗這幾天意外事故的傷亡,相信都會比這次交戰要高。我甚至都作過這樣的設想,假如伊朗的軍隊都在昏睡中,英蘇聯軍的大兵用槍挨個爆頭。也會發生走火傷人,跳彈傷人,或者寸勁蹦起一塊骨頭碴子,造成的傷亡也不會比這個數字低。究竟伊朗軍隊到底有沒有戰鬥力?究竟是不是用來打仗的?說實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此刻,年輕的伊朗巴列維國王,也是平生第一次經歷這麼大的事,顯得有些心神不定的樣子,不時地抬眼看看牆上鑲滿鑽石的掛鐘,等待著決定伊朗命運的歷史性的一刻。

    巴列維國王在同盟國的挾持下,感覺這個國王當的很窩囊,彷彿不是在自己的祖國,而是一種受制於人的傀儡,或是寄人籬下的淒涼感覺。迫於無奈,為了生存只好忍氣吞聲,對英美蘇不得不言聽計從,被捆綁在戰車上向德國宣戰,整個伊朗成了同盟國的後花園,伊朗人民都淪為了歐洲人的傭人。

    隨著東方的中國崛起,在南亞驅逐了英國勢力,隨後又越過喜馬拉雅山,橫掃印度的英國勢力,以至於中國的海空力量,控制了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又多次地教訓了蘇聯,先後從蘇聯手中奪回了蒙古和遠東地區,也沒見蘇聯人有多麼激烈的反應。巴列維國王敏銳地意識到,中國已經加入了世界列強俱樂部,成為舉足重輕的重要力量。因此,巴列維國王開始考慮,如何同中國建立接觸,希望借助中國的力量,使伊朗脫離戰爭的陰影。

    老國王禮薩汗在海上,被不明武裝分子劫持的消息傳來,巴列維國王認為是卑鄙的英國人,為了掩蓋殺害老國王的陰謀,而製造的一個十分拙劣騙局。當時的德國和中國的電台,在報道這個劫持事件時,都有意無意地透漏出,英國人為了報復殺人的隱晦意思。

    英國人也是黃泥掉在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渾身是嘴也難以分辨清楚,誰讓你派一幫特工在船上呢。你說被不明武裝分子劫持走了,誰看見了?是哪國人?什麼膚色的人?往哪裡走了?因此,巴列維國王對英國和蘇聯人更加仇恨,表面上對英國人和蘇聯人畢恭畢敬,有求必應,言聽計從。在暗地裡,以準備抗擊德國人的入侵,協助同盟國保衛援蘇鐵路線為由,發展和組建絕對忠於自己的伊朗部隊,有機會一定要報這個殺父之仇。

    面對德國人的強大攻勢,為了加強保衛中東石油地區,以及援蘇鐵路線的目的,同盟國也考慮在必要時刻,動員伊朗九個師的力量做預備隊。所以,英國和蘇聯對巴列維國王,擴充伊朗軍隊的計劃沒有反對,甚至還提供了足夠的陸軍裝備,只有重武器被嚴格限制。

    今年5月,巴列維國王聽中國政府向世界公開宣佈,為了停止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戰爭,中國政府願意幫助那些渴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徹底擺脫戰爭的威脅。並由中國政府牽頭,成立有朝鮮、越南、緬甸、印度、泰國、柬埔寨七國組成的」國際和平聯合委員會」,作為促進世界範圍內停火的機構。責成中國人民解放軍三總部,由總參謀部牽頭,立即組建國際維持和平部隊,隨時為世界渴望和平,厭惡戰爭的國家和人民,提供國際主義的軍事援助。

    巴列維國王十分興奮,覺得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很可能伊朗重新獲得獨立,徹底擺脫戰爭的威脅。開始籌劃如何躲過英國人和蘇聯人的耳目,通過與中國大使館溝通,同中國中央政府取得聯繫,請求中國維持和平部隊進駐伊朗。就在這時,剛剛到任的中國駐伊朗大使沈鴻烈,以及大使館武官楊青田中校,來到王宮例行拜會巴列維國王。正是這次不起眼的拜會,使巴列維國王同中國接上了關係,還從沈鴻烈大使那裡得知,自己的父親禮薩汗老國王,已經在緬甸境內的一棟別墅裡,過著恬靜而舒適的生活。

    沈鴻烈大使還帶來了一封,老國王禮薩汗寫給巴列維國王的一封信,老國王在信中詳細地敘述了劫持過程,以及目前的生活狀況。並且還告訴巴列維國王,中國的mzd總統將要接見他,討論幫助伊朗擺脫英國和蘇聯的控制,重新成為真正的獨立主權的國家。

    沈鴻烈大使的到來,對困境中的巴列維國王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兩個人一拍即合,單刀直入地切入主題,直接就維和行動進行了討論。沈鴻烈大使向巴列維國王,轉達了中國政府叫停二戰,並且把中東地區作為切入點的決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政府,有關國際維和行動的內容,以及中國準備投入的兵力,聽得巴列維國王心花怒放,恨不得中國維和部隊立馬就打過來。

    巴列維國王立即提筆給他的父親,禮薩汗老國王寫了一封信,委任禮薩汗老國王為伊朗王室和政府的特使,全權授予禮薩汗老國王代表伊朗往事和政府,與中國政府進行有關伊朗維和的磋商。禮薩汗老國王接到巴列維國王的信後,立即代表伊朗的王室和政府,在《停止戰爭框架協定》上簽了字。無論哪個交戰國家的首腦,只要在《停止戰爭框架協定》上簽字,便具備了請求國際維和部隊協助,干涉和制止本國戰爭的資格。

    後來由大使館武官楊青田中校,直接負責維和行動伊朗方面的事宜,與巴列維國王多次秘密會晤,制定出了與中國維和部隊密切配合,一舉將伊朗境內的英國和蘇聯部隊驅逐,並同英蘇兩國政府舉行平等會談的計劃。在忠於國王的伊朗軍隊配合下,成功地將千餘人的特種部隊,以小批多次的方式滲透到了伊朗境內,並且在德黑蘭秘密進行了集中,已經部署到了即將發起攻擊的地域。

    楊青田中校還向巴列維國王建議,把分散在民間的原伊朗空軍的飛行員,秘密地召集到一起進行恢復性訓練,在維和部隊控制各個機場後,由伊朗飛行員接管繳獲的飛機。在迅速地恢復伊朗空軍建制的同時,也高效地利用繳獲的資源支援維和行動,提高各地防禦英國和蘇聯軍隊反擊的能力。

    牆上的時鐘已經指向晚九點,噹噹的鐘聲開始報時。與此同時,在德黑蘭多處,都想起了密集的槍聲,德黑蘭的伊朗軍隊,與我軍的特種兵部隊,準時向預定目標發起攻擊。

    半個小時後,巴列維國王的親信,新上任的陸軍參謀長哈桑准將,維和行動伊朗區域總指揮,進門向巴列維國王報告:「尊敬的國王陛下,舉起正義之劍的行動,已經按照計劃順利進行,所有目標已經全部被控制。目前整個德黑蘭實行了宵禁,社會秩序沒有波動,水電供應沒有中斷。另外,五輛坦克和兩輛裝甲運兵車,已經在王宮外等待,請陛下移步到德黑蘭廣播電台,發表伊朗獨立宣言。」穆祥斌少校的對講機,也證實了這一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駐在德黑蘭的蘇軍兵力並不多,是從外高加索和中亞軍區的第44、47和第53軍中抽調了入侵部隊,總兵力大約在五千左右,分別駐紮在德黑蘭和伊朗東部城市馬什哈德。而住在德黑蘭的蘇軍僅僅才兩個團,在兩個近衛師的伊朗軍隊,和中國特種部隊的打擊下,很快就放棄了一切抵抗。

    中國駐伊朗大使館,也向國內發回了電報,龐大的維持和平行動的戰爭機器,開始了高效率的運轉。

    長篇寫作很枯燥,很孤獨,很痛苦,只有您的鮮花、打賞,才是最後完本的動力。如果您認為寫得還算入眼,請慷慨給予作者激勵,或許此時他正疲倦不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