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至尊寶鑒

《》章 節目錄 第63章 做局 文 / 午夜濃茶

    要貨這個詞顧迪自然清楚是什麼意思,這貨肯定是從某些墓葬中盜取了什麼物件了,趁著鬼市過來換錢。看著年輕人一張稚氣未脫的臉,怎麼看怎麼覺得猥瑣,顧迪感到好笑,你說你年紀輕輕的,幹點什麼不好?非要干挖墳盜墓的勾當,不覺得丟人嗎?

    行內有句話,叫做掘墳盜墓發家致富。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干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干;還有一種是民盜,分佈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陝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

    這些專職盜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多人結成團伙的是少數,一個人單獨干的更少,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顧不過來,而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開始時一個人挖洞,另一個人清土,同時望風;以後一個挖進墓室,另一個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隨葬品。

    這兩人多為有血緣親戚關係,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關係的較少,這也許是干盜墓這營生畢竟見不得人,老子即便幹上這個不光彩的勾當,也要維持做父親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兒子一塊干,做兒子的後來發現了也裝著不知道。

    或許有些朋友會問,兩人合夥為什麼要找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謀財害命!也就是說,洞底下的人把話幹完,把財物都傳遞上去了,他就會拍拍巴掌或者拉拉繩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

    如果洞口的人見財起意,當洞下人快上來時猛一鬆繩子,洞下的人冷不防從四五米以上的距離跌下去,骨折、受傷動彈不得,洞口的人又趕緊把提上來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無疑。

    這些人長期以盜墓為職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善於偽裝掩人耳目,並有對付墓內防盜機關的一套辦法。他們在確定盜掘目標後,如果小墓不須費多大功夫,用幾個晚上挖開,速戰速決,取出隨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採取以下幾種辦法:一是以開荒種地為名,在墓葬周圍種上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以青紗帳掩蓋其一兩個月的盜掘活動。二是在墓邊蓋間房子掩人耳目,然後從屋內挖地道通向墓室,從外面看不出什麼問題,而墓內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邊修一假墳時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內盜取財物。

    看過電視劇《國家寶藏之覲天寶匣》的朋友大概會瞭解,當初崔二侉子夥同他的兄弟盜取清朝開國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皇墓時,採用的就是第二種方法,在距離古墓不遠處修建房屋,然後在屋子裡打通地道,朝墓穴層層遞進,最後成功取出努爾哈赤墓穴裡的寶藏。

    年輕人見顧迪遲遲沒有說話,臉色有些發青了,他不耐煩的說道:「大哥,怎麼樣啊?有沒有興趣您給句話,老在這兒抻著,不是瞎耽誤工夫麼?」

    顧迪知道古玩行的規矩,若說你對一件物品沒有興趣,就千萬別亂開口,否則會給自己招致禍端,還有一點,掘墳盜墓這個活,一向被顧迪看不起,東西來路不乾淨不說,即便是有好物件,拿在手裡也總是有一種怪怪的感覺。

    他想了想,笑著說道:「不好意思啊,我就是來閒逛的,沒興趣看你的東西。」說完,他沖林琳使了個眼色,林琳會意的點點頭,兩人繼續向前走去。

    年輕人似乎很不甘心,兩個大步竄上來繼續糾纏:「大哥,別啊,別著急走啊,雖說我們這行不怎麼光彩,但是物件絕對是好物件,您放心,我保證您買了後出不了事,您若是不相信,我可以給您開具證明,別看小弟歲數小,十里八鄉的你問問就知道我猴子說話向來是算數的,您移步瞻一眼如何?買不買的另說!」

    這話說的透著神秘,讓顧迪不禁覺得他手裡指不定真有好物件,便有些心動了,林琳明顯比他還要動容,她家學淵源,老爺子就是個考古學家,自幼受老爺子熏陶的林琳對掘墳盜墓並不陌生,知道如果真如此人所說,那他一定發現了大墓穴,林琳低聲對顧迪說道:「老公,要不去看看也好。」

    顧迪咬著嘴唇思考了一會兒,點頭說道:「行吧,就過去看看。」

    猴子見兩人同意了,頓時滿臉堆笑著說:「得勒,二位請跟我來。」他把手中的強光電筒打到最亮,在前面引著路,腳步變得輕盈起來,像個鬼似的。

    顧迪對林琳笑道:「丫頭,這人神秘兮兮的,感覺不太靠譜,要不,還是算了吧。」

    林琳掐了他一把,翻著白眼說道:「瞧你那點出息,放心好啦,有我在,你怕什麼?」

    顧迪哈哈一笑,道:「你忘了,剛出來時你還怕的要命,現在倒是精神百倍了,對墓穴裡盜取出來的玩意兒,你真就那麼感興趣?要知道這年頭造假的東西太多了,特別是青銅器,一件包了青銅外衣的新物品,放在化學藥水裡浸泡幾天,然後剖個坑往地下一埋,過個半年六個月的再取出來,就成古物了,別說咱倆這初出茅廬的菜鳥,即便是橫行在江湖上數年之久的老鳥,也不敢說一眼就能辨別出真偽,所以說,謹慎一點比什麼都強。」

    顧迪這麼說,是因為不願意看到林琳一時興奮影響了她的判斷,他知道林琳是個性情衝動的女孩子,這樣的性格,有它好的一面,比如說對人熱情,不拘泥於小節,和所有人都能打成一片;但是相對來說,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衝動起來不管不顧,只憑自己的喜好行事,吃虧上當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林琳當然知道顧迪擔心的是什麼,她笑了笑,說道:「放心吧老公,我心裡有數著呢,不會被他們那些小小的伎倆蒙騙到的。」

    聽她這麼說,顧迪就放心下來,他真怕林琳一衝動,就會著了人家的道,他記得師父曾經跟他講過的一個案例,某一年北京德勝門鬼市上,就出了一件驚動古玩圈的大事件,一個盜墓團伙帶著號稱從齊景帝修安陵盜取出來的無數奇珍異寶做局,連續三個晚上銷貨,騙取rmb三個多億,本打算第四天晚上繼續瘋狂一把的時候,被古玩行裡的一位老者識破了東西的真偽,隨即報案將這夥人連根拔掉。

    可笑的是,前三天在他們手上購買過物件的藏家,在警察調查取證期間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指證這夥人,大家對這件事情矢口否認,更沒有人對購買的這些物件進行過專業鑒定,若不是這伙騙子主動交代了罪行,這件涉案資金高達三億元的驚天大案就會被永遠的埋藏起來。

    通過師父的介紹,顧迪也知道了,古玩行裡的人也是極其講究面子的,誰也不願意購買的贗品成為別人嘴裡的笑話,仔細想想,可笑至極!

    拐個彎,猴子把兩人帶到了街角的陰暗處,然後神秘兮兮的吹了聲口哨,像是發送信號一般,聽到口哨聲後,兩名壯碩的男子從陰影裡走了出來,一人打頭,懷裡鼓鼓囊囊的,顯然是揣著東西,另一人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的情況。

    來到三人面前,打頭的那位賊眉鼠眼的瞪著猴子,那意思是讓他給個說法。

    猴子猥褻地笑了笑,遞給他一支煙,幫他點上火說道:「碩鼠哥,買家我給找好了,您儘管放心就是,東西還在吧?」

    被稱之為「碩鼠」的傢伙長得就像一隻老鼠,賊兮兮的模樣讓顧迪忍俊不禁,他低聲問顧迪道:「哥們兒怎麼稱呼?」

    對圈裡的套路顧迪很熟悉,他一抱拳,說道:「南來的北往的,莫問出處,只管交易。」

    碩鼠一聽,行啊,是個行家!於是就笑了,他從懷裡掏出了那件所謂的寶貝,用油皮紙包著,裡三層外三層,包裹的嚴嚴實實,打開後還四下裡看了看,確定沒人才把它遞給顧迪道:「兄弟看看吧,這可是正宗的汝窯瓷碗,俗話說得好,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窯一件,我的說法是,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片,現如今,很難找到品相如此周正,保存完好無損的汝瓷器皿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顧迪呵呵一笑,接過瓷碗屈起手指輕輕彈了一下,瓷碗發出一聲沉悶的響聲,他甚至都用不著動用眼中的涼氣,就知道這碗肯定是贗品,現在這年頭,汝窯的物件哪有那麼好淘弄啊?他以為這是大街上賣白菜呢?論斤稱?

    還汝窯瓷器,他知道汝窯的窯址在哪兒嗎?知道汝窯是哪個朝代的官窯嗎?濛濛別人還行,你蒙我這半個行家,道行還差點兒!

    但是他心裡想嘴上卻不能說,「哥們兒,實在點兒吧,這瓷器也就是個近代的仿品,您也別拿汝窯說事兒,有誠意的話,300塊錢我拿走,沒有誠意,呵呵,我直接走人。」顧迪乾淨麻利的說道。

    被拆穿了把戲的碩鼠有些不服氣,他一瞪眼說道:「你怎麼知道這是贗品?無憑無據的,可不好亂說!我跟你說,這只瓷碗,是我們哥兒倆從……算了,跟你說那個墓穴你也不知道,年紀輕輕的,別充專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