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至尊寶鑒

《》章 節目錄 第66章 出口轉內銷的刀刻葫蘆 文 / 午夜濃茶

    說話間,趙大海和孫蘭香就走到了三人面前,顧迪說道:「呦,大哥,您這是怎麼個意思?酒癮犯了,大晚上的就要喝一壺啊。」

    他捎帶腳的拿眼睛瞄了一下,這一瞄,就瞄出事兒來了,靠!這貨運氣不賴啊,敢情淘弄到一件寶貝!

    趙大海哈哈一笑,將酒葫蘆遞給顧迪,道:「踅摸了半天,找到了這麼個東西,我看著像是有年份的老物件,就買了下來,你嫂子還不樂意,說是新仿的贗品,我琢磨著,竹木牙角匏類的物件,就算是贗品,也有收藏價值,買了就買了,就當是收藏著玩兒唄,老ど你給看看,這玩意兒是不是真的?」

    接過來仔細看了看,顧迪問道:「多少錢買的?」

    孫蘭香笑著說道:「貴倒是不貴,三百塊,我就是嫌他亂花錢,你說花三百塊買個酒葫蘆有啥用啊?說不定這東西是誰家用來盛酒的傢伙覺得沒啥價值了,就拿出來換幾個錢呢,指不定上面沾染上什麼細菌,多不衛生啊。」

    顧迪微笑著說道:「嫂子,這你可說錯了,當人們步入古玩收藏的大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神奇而瑰麗的世界,丹青筆墨、古陶珍瓷、商周鼎彝、秦漢圭壁、翡翠珠寶、奇石傢俱、竹木牙角、古泉善籍,無不經歷了歲月的滄桑,演繹過世代的傳奇。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古玩收藏在中國是一個恆久而常新的話題,它展現出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寄托著中國人對於傳統的推崇,對於厚重的文化積澱的崇尚,別看這個酒葫蘆個頭不大,也不顯眼,似乎值不了幾個錢,如果你真這麼想,那就錯了。」

    孫蘭香笑著問道:「我錯了?」

    「對,不僅錯了,錯的還相當離譜。」顧迪笑著說道:「這是標準的匏器,您孫家世代經營玉器,對匏器可能不太熟悉,我來給您介紹一下吧,所謂『匏器』,又名『葫蘆器』,是明末出現的一種特殊工藝品,為明末太監徐九公所創。明謝肇《無雜俎》中說:葫蘆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為一首詩者,蓋生時板夾使然,不足異也。

    可見到了16世紀,帶各種花紋、文字、詩詞的范質匏器已不罕見。清康熙時,匏器進入宮廷,成為皇家御用工藝品。現存的匏器實物和款識,以清康熙時期為早,有杯、盤、碗、壺、盒、瓶、筆筒、鼻煙壺、蟈蟈籠和樂器等器具。

    其中,康熙年間的匏器以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絃琴等物品最為珍貴。我哥今天晚上淘弄到的這個酒葫蘆,屬於本長葫蘆的一個類別,『本長』是北方匏器行的一句行話,指天然長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蘆蟲具。本長葫蘆雖系自然天成,雖造型有限,卻又天然之致,也可以說,保存完好的本長葫蘆物件可遇不可求。」顧迪娓娓道來。

    經過他一番解釋,孫蘭香頓時明白了,敢情這個葫蘆還真是個老物件,她急忙問道:「小迪,你就別跟你嫂子賣關子了,直接說這葫蘆到底是哪個朝代的?」

    顧迪笑道:「嫂子別急啊,我還沒說完呢。剛才我說的,是本長葫蘆為人們所重視的第一個原因,原因之二是本長葫蘆符合畜蟲要求者少之又少,極難覓得,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能在千百葫蘆中得一尚品,自然會受到人們的珍視。

    所謂本長難得只要是指亞腰葫蘆,一是腰太細,不成比例;二是長得不甚周正。亞腰葫蘆的外形特徵就是細腰扁腹,大大小小有很多種。但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如果作為觀賞,則要與腹的比例越懸殊越覺得別緻。您看這個葫蘆,大家都認為它是個酒葫蘆,其實不然,別看它個兒大,但它卻是個真真正正的蟲具,作為亞腰葫蘆的代表之作,它腰粗而腹略小,葫蘆的腰部,做成蟲具後就變成了脖處,你們想想,這是個什麼道理?」

    大家聽他這麼一說,都凝眉沉思了起來,少卿,林琳開了竅一般的笑道:「這個道理很簡單,葫蘆腰部做成蟲具後變出脖處,既是鳴蟲出入的門戶,又是傳聲的關鍵部位,如過細,則效果不佳,如過粗,則顯得笨重;我曾經聽我爺爺說過,本長葫蘆最佳的比例為6比5比6,即葫蘆的上下腹直徑皆為6厘米,腰的直徑5厘米,這樣才大小適中,比例勻稱,既受看又有很好的傳聲效果。不過小顧子,你說這些和葫蘆的年代有什麼關係?」林琳有些想不通了,她直接問道。

    顧迪悠然一笑,道:「關係大了。」

    大家都七瞪眼八瞪猴地等候著顧迪的說法,這貨卻微微一笑,掏出煙來自顧自點了一支,叼在嘴上猛地吸了一口,模樣就跟站街的臭流氓似的,讓大家都恨不得在他臉上捶上一拳!

    「我說老ど,你啥時候能改改你那賣弄的臭毛病啊?吊人胃口嘛這不是?」趙大海調笑著說道。

    顧迪哈哈大笑,止住笑聲後說道:「我這可不是賣弄,哥們兒絕對的真才實學呀,大哥你也別不服氣,你以為我跟著老師學習了這麼長時間都是白學的?牛逼不敢吹大了,老師家所有的古玩類書籍,我都看了個遍,再說了,我老師是幹嘛的?研究雜項的行家,我自然對竹木牙角匏非常熟悉嘍。」

    大家看著顧迪這副臭屁的模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得!您別吹噓了,我這裡再聽你繼續吹下去,我就得找個地兒噓噓一會兒了。」趙大海肆無忌憚的開著玩笑。

    旁邊的孫蘭香嗔怪的看了他一眼,伸出小手目標是他的腰間軟肉,狠狠轉了一圈後,說道:「琳琳在呢?胡說什麼?」

    趙大海疼的呲牙咧嘴,卻不敢有半點怨言,嘿嘿一笑,他說道:「嘴上沒個把門的,弟妹別見怪啊。」

    林琳掩嘴一笑,道:「沒事兒,我見怪不怪了。」

    大家又笑了起來。

    顧迪說道:「剛才你們問,我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和這只葫蘆的年代有沒有關係,我可以很確定的跟大家說,有!並且關係很大!本長葫蘆是天然形成的,但是也不是說在葫蘆外部就看不出它生長於哪個年代,這個道理其實和年輪有類似的地方,你們看,這只場20多厘米的葫蘆表皮上有一圈細微的痕跡,這道痕跡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它年份已經很久遠了,古人說葫蘆嫩時就應該『扶令端正』,這是有一定客觀道理的,細看這個葫蘆,你們會發現經過歲月的打磨,它已經不那麼端正飽滿了,這一圈痕跡也說明它經過了歲月的摧殘,在表皮上留下了歲月的印記。」顧迪把葫蘆又交給了趙大海。

    趙大海仔細端詳著,好半天後才說:「這麼說來,這只葫蘆豈不是清代的物件?」他看出了一些名堂。

    顧迪笑著伸出了大拇指道:「大哥好眼力,你說的不錯,以我的判斷,應該是嘉慶至道光年間的東西,不會晚於道光,大哥,你淘弄到這只葫蘆,算是撿大漏了。」

    趙大海聽他這麼一說,頓時眉開眼笑,他拉著顧迪的胳膊說道:「這麼說來,你哥的眼力還算可以哈,當時我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就覺得不是個凡品,果不其然,就讓我撞大運似的買了下來。」

    顧迪笑道:「但是令我沒想到的是,在雲南瑞麗,居然也能買到出口轉內銷的東西。」

    趙大海愣道:「這是什麼意思?」

    顧迪笑著對林琳說:「親愛的,你知道不?」

    林琳被他稱呼的俏臉一紅,隨即啐道:「呸,誰是你親愛的?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不知道,別問啊!」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顧迪說道:「這是刀刻葫蘆,此工藝在匏器中出現的較晚,也是我判斷它出自嘉慶或是道光年間的依據之一,刀刻葫蘆分為山東刀刻單肚葫蘆和刀刻書畫葫蘆,你這個屬於後者,前者選用無柄葫蘆,先將其染成紅色,然後施刻。花紋均是由線刻、點刻組成的圖案,刀法流暢、線條飛動,具有粗獷淳樸的意趣,此種匏器多是飼養蟈蟈的蟲具、供小孩遊戲的玩具等,收藏價值不是太大。

    而你的這只葫蘆,是典型的刀刻書畫葫蘆,它一般先由名家在葫蘆上作書畫,然後由葫蘆雕刻家運用淺刻法加以完成,兩大家的珠聯璧合無疑是葫蘆雕中最具收藏價值的一個種類,我判斷,這只葫蘆上刻畫的金童嬉戲圖,不出意外應該是出自山東雕刻大家彭元東之手,你說,在這雲南瑞麗遇到了咱們山東的雕刻大師的作品,又被咱們這五個山東人買到手了,難道不屬於出口轉內銷嗎?」

    趙大海頓時笑了起來,道:「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出口轉內銷。」

    林琳嘟囔道:「我可不是什麼山東人。」

    孫蘭香把她這句話聽進了耳朵裡,嬉笑道:「琳琳,雖然說你現在不是山東人,但早晚不得成為山東的媳婦啊?」

    「嫂子,你又取笑我。」林琳嗔道,羞澀地把臉轉向一旁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