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至尊寶鑒

《》章 節目錄 第70章 過橋米線 文 / 午夜濃茶

    顧宸哈哈一笑,道:「絕對沒那個意思,如果我不扔那根煙頭,老太太還會喋喋不休,煩也把你煩死,再說了,大哥你不差錢兒,弟弟這麼做絕對是為了你著想啊,你不能把我的好心當成驢肝肺啊。」

    「嘿,你還有理了?好像我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一樣,我這裡沒零錢,不代表你嫂子也沒零錢呀,用得著你小子給我解圍嗎?再說你這也不是解圍啊,你純屬是搗亂!」趙大海被他氣笑了。

    顧宸哈哈一笑,道:「我算看明白了,這年頭,除了帶黑箍的不是執法人員,帶什麼箍的手裡多少都有點權力。」

    趙大海和孫蘭香對視了一眼,同時放聲大笑起來。

    顧迪和林琳玩暢快了,才發現趙大海孫蘭香和顧宸已經在旁邊等了很久了,顧迪頗有些不好意思,拉著林琳走過來說道:「等很久了吧?我們沒看到。」他搔了搔腦袋。

    趙大海笑著說:「沒事,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看著你們倆玩,我們也開心,其實我也想去玩一下,就怕太刺激了,這心臟受不了。」

    顧迪說道:「要不咱們去吃飯吧,時間也不早了。」

    顧宸笑著說道:「好啊,我這肚子都快餓癟了,去哪兒吃啊?」

    孫蘭香走到林琳身邊,笑著說道:「自然是納西閣餐廳了,來之前我都偵查好了,納西閣餐廳就在四方街新華街街口,五華書苑旁邊,過去非常方便。」

    「那還等什麼?抓緊時間啊。」顧宸的興致立刻起來了,囔囔著往前走去。

    大家跟在他身後,一起向納西閣餐廳進發。

    納西閣餐廳的名字是有由來的,因為早年間這裡曾經出了三個舉人,所以原名叫作「科貢坊」。走在街道上,遠遠的就可以看見街面上黃底紅字的店幌子「納西閣」,外觀古舊紮實,大門兩側是長長的一串紅燈籠,很有特色。

    餐廳內的擺設也很細緻,從小處可以看出店主人的用心,木雕封面的菜譜、柔軟的內頁、插在倒掛的牛仔褲中的雜誌等等,進入裡面讓人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五個人找了張空桌坐下,納西族的漂亮女服務員穿著民族服飾微笑著過來遞上菜單,請大家點菜。

    趙大海做主,點了四道涼菜四道熱菜一個湯,因為天氣寒冷,要了一瓶白酒,來了雲南,自然不能不品嚐一下著名的過橋米線,剛巧,納西閣餐廳裡做的過橋米線非常正宗,趙大海要了五碗,服務員點頭鞠躬下去下單了。

    菜餚很快就上齊了,大家倒滿酒喝了起來。酒過三巡,過橋米線隨之端上了桌,一陣香氣飄來,令人垂涎欲滴。

    米線是雲南的特色食品。過橋米線是將米線、湯料、配料分別製作,現吃現拌的烹調形式和食用方法。是米線中的上品,以用料考究,製作精良,吃法獨特,獨具風味而聞名中外。

    過橋米線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源於滇南蒙自縣,1920年,昆明市建立了第一家過橋米線館「仁和園」。

    傳說有一秀才在蒙自南湖的湖心小島唸書,秀才的妻子每日都要通過石砌的小橋給丈夫送飯。一日,妻子念丈夫讀書辛苦,燉了一隻又肥又壯的母雞,裝入罐中,正準備送飯送給丈夫,由於有要事未能按時送去。當她辦完事後,發現湯罐還是熱乎乎的,原來是厚厚的一層黃油覆蓋湯麵,起到了隔熱作用。於是便穿小道,走石橋,送到丈夫身邊,將米線往熱雞湯裡浸泡後,隨即撈出放入碗裡,秀才吃了十分滿意。此事被傳為美談,人們為了讚譽這位賢能的妻子,便將這種食品取名「過橋米線」。經過歷代滇味廚師不斷改進創新,「過橋米線」聲譽日著,享譽海內外,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顧迪看著面前琳琅滿目的各式調味料,一時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了,他問林琳道:「丫頭,這玩意兒香氣撲鼻,但是你知道怎麼吃不?」

    林琳也一腦門子漿糊,眨巴著眼睛說道:「好像是把這些調料都放進碗中,攪吧攪吧再吃吧?」

    顧迪感到一陣噁心:「嘔,怎麼讓你一說,我有些反胃呢?」

    林琳哈哈大笑,模樣很不淑女:「你要是不吃,這碗就歸我了。」說著,她就動手去搶。

    顧迪一伸手就把面前的大海碗摟進了懷裡,護犢子似的說道:「想都別想,這麼美味的食物,不吃不是可惜了?」

    氣的林琳直跺腳。

    漂亮服務員看著兩人鬥嘴,笑的花枝亂顫。

    她介紹道:「過橋米線由湯、片和米線、佐料三部分組成。吃時用大磁碗一隻,先放熟雞油、味精、胡椒面,然後將雞、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舀入碗內端上桌備用。此時滾湯被厚厚的一層油蓋住不冒氣,但你們千萬不可先喝湯,以免燙傷。

    要先把鴿雞磕入碗內,接著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魷魚、海參、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並有筷子輕輕撥動,好讓生肉燙熟。然後放入香脆、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類、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吃起來味道才特別濃郁鮮美,營養非常豐富。」她親自做了示範,將菜碼按照順序一樣樣的放入碗中,香氣立刻撲面而來,鑽進了大家的鼻孔中。

    顧迪迫不及待的挑起一根米線,放進嘴裡咀嚼一番,豎起大拇指稱讚道:「鮮嫩可口,別有風味!怪不得人們都說,到雲南不吃過橋米線等於白去一趟,果然名不虛傳啊!」

    他的話引得大家胃口大開,紛紛品嚐起來,一時間,出溜出溜的聲音不絕於耳,這時候再看這桌的五個人,哪還有一點謙謙君子和溫柔淑女的風範?都在專心致志的和面前的過橋米線較著勁,令旁邊的小服務員看的笑出了聲。

    小服務員看出了這五人是外地遊客,就客氣的給他們做著介紹:「初到雲南吃過橋米線的人,如果不向別人請教會鬧出笑活,比如說,這雞湯是滾燙的,由於表面有一層雞油,一點熱氣也沒有,初食者往往誤認為湯並不燙,直接用嘴去喝,這樣很容易燙傷嘴皮。因此,千萬不能用嘴直接去喝雞湯。在食用時應先食鵪鶉蛋,再食生片,趁湯是最高溫的時候將生片燙熟。有人不知其中奧妙,先燙蔬菜和米線,等到後來,湯的溫度下降,不可生食的食物也燙不熟了。

    過橋米線是嚴格進行分食的,每人面前生片、雞湯、蔬菜、米線各一碗。這樣既衛生,又不至浪費。過橋米線在各類風味小吃中滋味獨特,品格高雅,可謂是各路傳統小吃之首。有人說「過橋米線」是中式西餐,值得大大提倡。米線營養豐富,食用簡便,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