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北平的門

《》第一卷 第一卷 真假時空 第九十六章 辦公室裡的談話(二) 文 / 上海的無塵子

    「啊哦!我們的彭大將軍終於忍不住了!」

    「是啊!」

    這時,一號首長甩了甩手中的那厚厚的一摞報告,然後苦笑了起來。

    「這麼厚,全部是意見,雖說老彭是個實誠人,不喜歡打妄語,通篇都是保證完成任務,但是那些問題都是實實在在的,你看看吧!」

    說完,一號首長把報告遞了過去,其實,這份報告二號首長也拿到了,不過一直放在桌上沒碰,當然,並不是忙的沒有時間了,而是基本能夠猜得出裡面寫的是什麼,而且他也從其他渠道瞭解了下,所以還沒第一時間處理。二號首長接過來隨意的翻閱了一下開頭的幾頁,然後便放在了一邊。

    「老彭遇到的問題我基本都知道,主要還是後勤保障的問題,另外就是部隊戰鬥力回復以及重型火力不足的問題。」

    「是啊!老彭在報告裡說了,現在他只有三戰的底氣,等這三把斧使完了,就是苦戰了。」

    「還是我們在裝備上吃了太大的虧,我看了看報告,老彭說現在第一批入朝的部隊裡還有30%%u7528的是日械,甚至還有漢陽造!你看是不是從其他部隊裡調集些裝備過去。」

    「來不及了,現在往北去的鐵路上軍用運輸已經佔了90%%uff0c這裡面主要是進行被服和口糧的運輸,而彈藥裝備本來的計劃裡面是由參戰部隊自行攜帶的。

    按照後續的安排,所有入朝的部隊應該自身攜帶可以進行10至15天戰鬥的彈藥,這一階段中,前一半的時間,我們的鐵路主要還是以食品被服等過冬物資為主,然後等到這一階段的運輸計劃完成後,才開始準備第二階段的彈藥運輸。

    因此,算上我們穿插運動的時間,我們第一階段的戰鬥時間不會超過30天,這也是根據我們參戰部隊的實際情況確定的戰鬥計劃。」

    「還是後勤拖了後腿,我們現在在後勤運輸上的主要矛盾是什麼?鐵路網線不足還是道路問題?」

    「東北的鐵路網在日本人手裡倒是完善的還不錯,我們現在在國內運輸上遇到的問題不是鐵路網線的問題,恰恰是車輛欠缺。」

    「缺火車頭?我記得青島四方機車廠不是已經開始造我們自己的火車頭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國慶前四方廠剛剛才完成第一台火車頭的組裝修復,看現在的速度,一個月可以修復一到兩台最多了,如果說,我們各地的機車廠都這樣,問題倒是不大。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除了四方廠之外,其他有能力修復火車頭或者火車車廂的工廠基本都是在恢復狀態中,指望他們恢復生產估計要到明年的年初。

    而且,我們現在只能恢復組裝,並不是自己生產,所以,我們生產一台新的火車頭,前提條件是有一輛舊的或者報廢的火車頭,然後還要有其中的關鍵零件。

    所以,我已經電告全國各地的人民政府,讓他們對轄區內的鐵路沿線及各個廢棄車站進行普查,無論是不是完好的,只要是火車頭或者車皮就必須上報,我們中央專門組織人手轉運那些廢棄的車頭或者零件,交給四方廠進行修復。

    而且這個現象現在不單單是在火車車頭上,在飛機、汽車、槍支火炮甚至是在機械設備上,現在我們幾乎都是在依靠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復或者組裝,自行建造對我們來說還很遠啊。」

    聽了二號首長這麼說,一號首長歎了口氣。

    「打仗就是打後勤,以前我們都是在國內搞,有老百姓幫我們還不覺得怎麼樣,現在出國了,沒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問題就都出現了。」

    「是啊!」

    二號首長也沉默了。

    其實,後勤問題一開始就是整個朝鮮戰爭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在開戰伊始就為中央的決策層所洞察,按照一般的道理,在後勤無法保障的時候,是不應該輕啟戰端的,這也是華夏政府一開始不願意加入朝鮮戰場的原因。

    但是,朝鮮的那位金將軍實在是不靠譜,當然也怪不了他,畢竟只是一個小地方的領導人,在成為領導人之前。最大不過做到一個團長,在軍事上實在是缺乏戰略眼光,因此,在自己背後的蘇聯不願意出手,華夏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動手夢想統一朝鮮,必然帶來了不可預料的後果。

    不過,對於華夏來說,雖然在戰略上不適宜對外用兵,但是東北三省作為現階段華夏唯一保存相對完好的工業基地以及即將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臨敵的可能,使得新生的共和國政府不得不將自己最後的底褲壓上去與整個西方列強來一次對弈。為自己的國運爭一片生存的天空。

    因此,在原來的歷史長河中,為了給志願軍增加一定的重型火力,最終,中央削減了一部分後勤物資的運輸,而是從全國其他的軍團中抽調了一定量的火炮部隊支援了入朝的部隊。

    但是,由於運輸壓力的影響,被削減的後勤物資後來一直沒有被補足,再加上後來對手在空中的狂轟濫炸,也就導致了之後的戰鬥中,入朝的志願軍在戰役的中後期一直處於缺糧少彈的境地之中。

    不過,這一次,命運的長河早已經改變了流向,向一個未知的方向流去。

    「對了,未來的那些同志不是說也要派人和我們一起入朝嗎?具體的安排是什麼樣的?」

    會議室裡又是沉默了許久,在一號首長抽完一支煙後才被打破了寂靜。

    「是的!上一次您就同意了!因為急著過來,所以他們今早提交的具體實施方案我還沒仔細看過。」

    這時候,二號首長的眼眸一亮,隨即在自己隨身的公文包裡翻出了一份同樣厚實的報告,隨即仔細的翻閱了起來,越看眼睛越亮。

    「這些未來的同志真是大手筆啊,100多個記者分成了30個小團體分散到我們第一批入朝的部隊中,他們的計劃已經細緻到放在哪個營哪個連都寫在裡面了,看來是不用我們操心安排了。

    而且,為了這30個拍攝組,他們找了4個營的兵力作為保衛部隊,其中三個他們所謂的特戰營直接被拆分了保護這30個拍攝組,另外一個叫做機步營的則是作為後備力量為其中的幾支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這裡面寫了,這支機步營還被強化了防空力量,可以有效的保證一個局部戰場的中低空防空需求。

    乖乖,搞了半天,他們這一次運來的200多輛戰鬥車輛有一大半是這個機步營的,這種配置恐怕比我們第一批入朝的卡車都要多了吧。」

    聽了二號首長的解釋,一號首長也拿過了那份報告沉默著看了起來,隨後突然笑著點了點頭。

    「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我們正在為入朝部隊的火炮配置發愁呢,這不,他們就給我們送來了。這算不算瞌睡遇人送枕頭?

    按照他們的要求,這支機步營將會跟隨39軍行動,根據他們的說法,他們將為參加對燈塔國的騎一師作戰的各支部隊提供一定的炮火支援,上面寫著這個炮兵連將會準備40個基數的彈藥。

    雖然我不知道這40幾個基數到底是多少,不過看數字總比我們的炮兵準備的多了吧。」

    說完,一號首長又拿過了東北方面送來的報告。

    「你看,正好,老彭的要求是對39軍和40軍加強一定的炮兵火力。我看,這些未來的同志來的正好,有他們在,我們最少可以減少一半的火炮調撥數量,這樣可以減輕一些鐵路上的壓力……。

    對了,這些未來同志的部隊怎麼上前線?」

    一號首長一路講著突然意識到運輸這個問題,如果也要佔用鐵路運輸,那就麻煩大了。想到這裡他隨即便翻閱起手邊的這個報告。

    「他們原先是想走鐵路,不過好像改了!」

    這時,二號首長在旁插了一嘴。

    「看來他們早就計劃好了,這是要自己走公路啊。連我們現在的公路網情況都考慮進去了,你看看,為了能夠順利的行動,他們還專門有一支架橋部隊跟隨,一共有兩輛架橋車。」

    「是啊!為了這次行動,對面貌似是花了大力氣了,也不知道他們這麼動一次要花費掉多少物資。」

    「這就是時代的差異,我們是無法揣測他們的想法的。或許這點用度還不在他們的眼裡吧。」

    說到這裡,一號首長突然想了想,隨後說道。

    「對了,我記得他們還過來了許多卡車,就是那種車身很長,輪子很大的那種,你說,如果我們問他們借用他們肯不肯?」

    「你的意思是……?」

    「我們的後勤壓力一直很大,鐵路運輸跟不上,公路運輸,卡車又太少,為了卡車的事情,老彭他們也不知道嘮叨了多少次了。但是,問蘇聯買又一時半會的跟不上。

    本來,我是想讓蘇聯人把旅順港他們用過的二手卡車支援給我們,但是斯大林明顯是在等我們表態,朝鮮不開打,恐怕他是不會點頭的。

    所以,現階段來說,我們能不能借用未來同志的卡車。油料我們可以自己想辦法。天津港上周進了兩艘運輸油料的貨輪,應該可以維持一段日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