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一章 |商品(四) 文 / 卡爾·馬克思

    因此,正如在作為價值的上衣和麻布中,它們的使用價值的差別被抽去一樣,在表現為這些價值的勞動中,勞動的有用形式即縫和織的區別也被抽去了。作為使用價值的上衣和麻布是有一定目的的生產活動同布和紗的結合,而作為價值的上衣和麻布,不過是同種勞動的凝結,同樣,這些價值所包含的勞動之所以算作勞動,並不是因為它們同布和紗發生了生產的關係,而只是因為它們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正是由於縫和織具有不同的質,它們才是形成作為使用價值的上衣和麻布的要素;而只是由於它們的特殊的質被抽去,由於它們具有相同的質,即人類勞動的質,它們才是上衣價值和麻布價值的實體。

    可是,上衣和麻布不僅是價值,而且是一定量的價值。我們曾假定,1件上衣的價值比10碼麻布的價值大一倍。它們價值量的58這種差別是從哪裡來的呢?這是由於麻布包含的勞動只有上衣的一半,因而生產後者所要耗費勞動力的時間必須比生產前者多一倍。

    因此,就使用價值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質,就價值量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量,不過這種勞動已經化為沒有質的區別的人類勞動。在前一種情況下,是怎樣勞動,什麼勞動的問題,在後一種情況下,是勞動多少,勞動時間多長的問題。既然商品的價值量只是表示商品中包含的勞動量,那末,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種商品應該總是等量的價值。

    如果生產一件上衣所需要的一切有用勞動的生產力不變,上衣的價值量就同上衣的數量一起增加。如果一件上衣代表x個工作日,兩件上衣就代表2x個工作日,依此類推。有人可能從現代庸俗經濟學的邊際效用理論和供求關係理論的角度認為,上衣的邊際效用和價值是遞減的。即兩件上衣的價值量要小於一件上衣價值量的兩倍。但這種情況中的價值實際上指的是交換價值,而且交換價值的這種邊際遞減,也只在特殊的供求關係情況下才出現。看完《資本論》就會理解這一點。假定生產一件上衣的必要勞動增加一倍或減少一半。在前一種場合,一件上衣就具有以前兩件上衣的價值,在後一種場合,兩件上衣就只有以前一件上衣的價值,雖然在這兩種場合,上衣的效用和從前一樣,上衣包含的有用勞動的質也和從前一樣。但生產上衣所耗費的勞動量有了變化。可見,效用與價值是兩回事。效用並不能直接給價值定價。

    更多的使用價值本身就是更多的物質財富,兩件上衣比一件上衣多。兩件上衣可以兩個人穿,一件上衣只能一個人穿,依此類推。然而隨著物質財富的量的增長,它的價值量可能同時下降。這種對立的運動來源於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力當然始終是有用的具體的勞動的生產力,它事實上只決定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因此,有用勞動成為較富或較貧的產品源泉與有用勞動的生產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生產力的變化本身絲毫也不會影響表現為價值的勞動。既然生產力屬於勞動的具體59有用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體有用形式的勞動有關。因此,不管生產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同一勞動在同樣的時間內提供的價值量總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樣的時間內提供的使用價值量會是不同的:生產力提高時就多些,生產力降低時就少些。因此,那種能提高勞動成效從而增加勞動所提供的使用價值量的生產力變化,如果會縮減生產這個使用價值量所必需的勞動時間的總和,就會減少這個增大的總量的價值量。反之亦然。這段話是說,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生產力提高了的今天,我們在擁有了更多的使用價值,比如更高性能的電腦和家用電器的同時,這些高使用價值在今天的價值,並不比以前低使用價值的同類產品,在以前的價值更高。這是因為,今天生產這些高使用價值所需的勞動量不比以前生產那些低使用價值所需的勞動量多。當然,那些低使用價值的產品在今天的價值要比高使用價值的產品的價值低。這是因為,今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標準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發生了變化,相當於過去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個人勞動時間,可能只相當於今天1小時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像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

    3、價值形式或交換價值

    商品是以鐵、麻布、小麥等等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形式出現的。這是它們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們所以是商品,只因為它們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價值承擔者。因此,它們表現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於它們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

    商品的價值對像性不同於快嘴桂嫂,你不知道對它怎麼辦。同商品體的可感覺的粗糙的對象性正好相反,在商品體的價值對像性中連一個自然物質原子也沒有。因此,每一個商品不管你怎樣顛來倒去,它作為價值物總是不可捉摸的。但是如果我們記住,商品只有作為同一的社會單位即人類勞動的表現才具有價值對像性,因而它們的價值對像性純粹是社會的,那末不用說,價值對像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會關係中表現出來。我們實際上也是從商品的交換價值或交換關係出發,才探索到隱藏在其中的商品價值。現在我們必須回到價值的這種表現形式。因此,「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不能脫離商品經濟,因為按勞分配實際上是按抽像勞動所形成的價值量來分配,而價值對像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會關係中表現出來。

    誰都知道——即使他別的什麼都不知道,——商品具有同它們使用價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鮮明對照的、共同的價值形式,即貨幣形式。但是在這裡,我們要做資產階級經濟學從來沒有打算做的事情:指明這種貨幣形式的起源,就是說,探討商品價值關係中包含的價值表現,怎樣從最簡單的最不顯眼的樣子一直發展到炫目的貨幣形式。這樣,貨幣的謎就會隨著消失。

    顯然,最簡單的價值關係就是一個商品同另一個不同種的商61品(不管是哪一種商品都一樣)的價值關係。因此,兩個商品的價值關係為一個商品提供了最簡單的價值表現。

    a、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

    (20碼麻布=1件上衣,或20碼麻布值1件上衣。)

    (1)價值表現的兩極: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

    一切價值形式的秘密都隱藏在這個簡單的價值形式中。因此,分析這個形式確實困難。

    兩個不同種的商品a和b,如我們例子中的麻布和上衣,在這裡顯然起著兩種不同的作用。麻布通過上衣表現自己的價值,上衣則成為這種價值表現的材料。前一個商品起主動作用,後一個商品起被動作用。前一個商品的價值表現為相對價值,或者說,處於相對價值形式。後一個商品起等價物的作用,或者說,處於等價形式。經濟學中的數學與純數學是有所不同的。在純數學中,「=」是沒有方向性的,而經濟學中的「=」往往具有方向性。在經濟學中,交換「=」左右兩邊的內容,可能會引出不同的經濟含義,而且在涉及到時間的一些等式中,由於時間的不可逆性,「=」兩邊的內容甚至是不可以相互交換的。

    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是同一價值表現的互相依賴、互為條件、不可分離的兩個要素,同時又是同一價值表現的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兩端即兩極;這兩種形式總是分配在通過價值表現互相發生關係的不同的商品上。例如我不能用麻布來表現麻布的價值。20碼麻布=20碼麻布,這不是價值表現。相反,這個等式只是說,20碼麻布無非是20碼麻布,是一定量的使用物品麻布。因此,麻布的價值只能相對地表現出來,即通過另一個商品表現出來。因此,麻布的相對價值形式要求有另一個與麻布相對立的商62品處於等價形式。另一方面,這另一個充當等價物的商品不能同時處於相對價值形式。它不表現自己的價值。它只是為別一個商品的價值表現提供材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