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天龍八部之梁蕭

《》第一卷 、鳩涉江湖 第692章 先發制人,伐北路 文 / 公子蕭弟

    星光初上,夜幕深下,那段正淳在御花園悄立,舉頭望空,細細思索,一會老臉沉悶,一會虎眉皺顫,一會微捋下須,都是不安之狀,自思:「蕭兒當真瞞著我去做那事?如今打下了蘇州,這孩子可曾想過後果?」

    轉念一想:「不行,我不能讓祖宗基業毀於我手。()」即喚:「內侍,內侍!」話落,即有一名宮監上來,躬身應:「皇上,您有何吩咐?」段正淳道:「去傳三公和四護衛來見朕。」那宮監遲疑:「皇上,現在嗎?」段正淳道:「不錯,速傳!」

    宮監還想再問:「可是……」這皇爺頗惱:「哪來許多廢話,快去。」那宮監應聲是,便怯怯退了下去,心中嘀咕:「夜都如此深了,這幾位大人想必早已歇息,非得現在敲門不可麼?」雖有不願,但聖命難違,也只得乖乖前去通傳。

    段皇爺移駕書房,靜候片刻,那三公四護衛即到。三公等三人夜寐欲榻,忽聞當駕官頒旨來宣,微有惶懼,不敢違抗聖意,下榻整衣束帶,同旨入朝。宮中又遇四護衛,言及也是奉旨前來,故一塊入那御書房。

    七人在那御案前叩頭問安,皇爺喚起,即道:「朕深夜召卿等前來,只因心懷一事惴惴不安,長時不得穩睡,欲找卿等商議一番,不知你等可願助朕?」七人垂首恭敬應:「皇上但凡有話,儘管吩咐,臣等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段皇爺欣慰,笑道:「極好,極好!」即把憂慮一說,「太子攻下蘇城一事,想必你等已有耳聞?」話出,七人頓怔,又面面相覷,此等大事如何不曉,這事也是傍晚之分傳回大理,幾人原想借天明上朝再行稟奏,不料皇爺事先一步把幾眾請了來。*/*

    七人目光互視,唇角嗡動,竟是誰也不敢先語。深知這太子乃皇爺最愛之子,其行止一向乖張,率性而為完全不顧他人想法,雖貴為太子,卻也極為順便。不過為人極為豪爽,善交朋友,待人尚算客氣,任太子其間也不曾做出甚麼荒唐事來。

    幾人表面雖不讚其行徑,但內心頗為欽佩其灑脫性情。如今聽得他私打宋官,奪其城池,都是震驚不已。駭然之時,不免多添幾分擔憂。如此一來,想必梁蕭的太子寶座,也必岌岌可危。

    近月來,段皇爺一直實施那「貿易政策」替太子聯絡了不少買家,把他新世紀產出的新品一一銷售,得了不少利潤,也為大理國的臣民生活帶來了興旺之路。這皇爺正預備著把產品推向周邊各國,誰又曾想,梁蕭偏偏在此打下了蘇州,這給他一時帶來了困惑。

    七人也曾因此對公子倍為尊敬,料他定是大理繁榮昌盛之主的不二人選,時下聽皇爺這般詢問,一個也不敢開口,生怕段正淳瞧了幾臣數眼,不聽答話,自說道:「江南向來被世人視作天下糧倉之府,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三軍遠行糧草為先。依朕料想太子下一步,他必奪杭州斷宋糧食,跟著攻陷周旁揚州、福州等地,取下江南,以保萬無一失。」

    褚萬里不解,他性急遂問:「以皇上之意,太子這般行徑屬……」段皇爺打斷:「且不管太子如何,目前我們要做的是保住大理,不能讓大宋借太子奪他城池一事,有借口犯我國界。」七人起手,恭敬同聲道:「保護國家乃臣等應做之事,只要皇上有令,臣等誓死守護大理,決不讓宋兵傷我大理一個臣民。」

    段皇爺罷手,說道:「不,咱們要先發制人,不能坐以待斃,趁太子攻取江南,宋兵薄弱之時,咱大理軍從東面出發,攻打兩廣,然後趁機直驅宋廷心臟。」七人聽了,盡皆睜大了眼睛,都呼:「此事萬萬不可,請皇上三思!」

    這段皇爺又一罷手,說道:「朕三思四思五思都思過了,與其等別人來宰殺自己,倒不先先出手一搏,說不定尚有一線生機。兵力武力方面你們勿用擔心,我大理國雖國小人微,但個個都是鐵漢,還有新世紀那班丁男可供選參軍。」

    他頓了一下,又道:「朕細心研究過了,蕭兒研發的武器的確不錯,又聞他此次攻城不損一兵一卒,可見武器威力。此次東路大軍可人人武裝匹配,宋兵文弱,料得定不是敵手。」話罷,歎一聲,心在想:「兒子,屢勸你不聽,既然你已行動,身為父親的我,又怎願你一人涉險,事到如今,為父也顧不上許多了,只有傾一國之兵助你成就其事。成者,你為王,閤家歡慶;敗者,九泉之下,為父陪你。盼你一切小心!」心中默默祈禱平安。

    幾人聽後,也不敢再勸,均是同一般心思:「既然皇上主意已定,作為臣子的也只能努力配合。」太子是個甚麼性情,他等又不是不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萬一宋廷當真拿此事作文章,那時再防江山社稷已然岌岌可危,眼下防範於未然,仍是好的。

    朱丹臣有一層擔憂,便道:「皇上,此等關乎國家命運之事,不先向百官打聲招呼嗎?」段皇爺點頭:「還是丹臣比較理智,這個朕早已想到,天一亮上早朝,朕便當眾提出。眼下卿等聽令。」七人聞言,立即肅立待命。

    段正淳道:「司空巴天石、司徒華赫艮你等二人明日取朕的兵符去軍營調動三軍,開往東路進發;朱丹臣、褚萬里、古篤誠你三人前去新世紀徵集武器,以及徵收丁男入伍。」想了想,又道:「他等畢竟是太子的人,一切採取自願原則,不皇爺他又吩咐道:「范驊、傅思歸,你二人負責後續事宜。」眾人領命,議到此處,已見那東方魚肚白,數人自散,各去辦事,而那皇爺命內侍整理朝服、皇冠,穿好之後,大步前去上朝。

    果如朱丹臣所料,皇爺一提出此事,反對者不下數百,都說大理國小,不宜動大國,這無非是以卵擊石,反說公子的不是,提議廢太子另立等云云。皇爺聽了頭大,見侯爺高昇泰靜立一旁,無甚言語,表情如常,便問其故。

    豈知這侯爺卻道:「太子這實乃明智之舉,世間本就是弱肉強食之道,誰強勢了,哪個還敢欺咱?」百官一聽侯爺此言,皆不敢吭聲,皇爺即封侯爺為伐宋北路元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