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五十六章 風波暫息 文 / 張秋楓

    張斯的回復,不僅給了許多讀者猜測依據,也讓人重新想起了君莫愁:

    張若虛先生的回復,來的不算及時,不過終究還是來了。

    這讓人想起君先生前些日子的言語,只是,君先生再也不能說『藏頭露尾,暗中傷人」這樣的話了。

    若虛先生就像我想像中一樣有風度,或者說,比我想像中還要有風度。文中既沒有解釋,也沒有反駁,更沒有諷刺責罵。

    反倒是溫和地照顧了一下批評自己的人,對讀者溫言相勸,這種氣度,在現今的作家中,是何等難得。

    我不是在批評其他作家,只是對一部分年輕人,想勸告幾句。

    因為如今的年輕作家,無論成就高低,不管入行先後,卻總有一種共同點,那就是自負的厲害。

    似乎除自己之外,便沒人算是作家了,常要批評一下這個,諷刺一下那個,這種目高於頂行為,在我看來是相當愚蠢的。

    作家該有自信,相信自己的東西比別人強,這無可厚非。

    卻大可不必表現在罵戰上,能證明能力的,永遠只是作品而已。就連別人對自己的誤解,也不用急著辯解,時間總會證明一切的。

    張先生的行為,算是一個不錯的表率吧,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還是很值得學一學的。

    至於君先生,雖然不是作家,卻要克制一下才是。

    評論別人的事,也分高上低下,一個值得人敬重的評論家,一定要對自己的評論負責。並且涉及別人名譽,無論成名與否,都不算是小事,還是謹慎為上

    趙志鵬(知名作家)

    趙志鵬作為一名作家,他的意見,很能代表一批人的傾向。主要也是因為此次張斯的回復,確實給他自己贏了不少分,許多老作家對他這種溫和的風度,很表贊同。

    至於文壇對《射鵰》的討論,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與讀者和君莫愁的爭論不同,讀者在這次爭論佔了勝勢,作家們的討論,卻是張若虛佔了劣勢。

    許多人對武俠小說的看法,還是頗為陳舊的,一概視之不入流。

    倒是一些青年作家,態度比較激烈,非常堅決地支持《射鵰》。

    專業性的爭論,自然又比讀者們來的精彩許多。

    只是,因為高手太多,爭論來爭論去,也沒個結果。

    倒是另一封來信的刊載,使得爭論逐漸平息了下來:

    看武俠小說,讀書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經歷。

    記得筆者小時候,將父母給的零花錢省下來,偷偷買了武俠小說,未免被家中人責罵,只得一個人藏起來看,整天都鬼鬼祟祟的。現在想起來,也還能體味出其中的樂趣,讓人不禁感慨唏噓。

    近來,有一本極受追捧的小說,名為《射鵰英雄傳》。筆者年紀大了,多年不曾接觸武俠小說了,能看到這本書,還是家中小朋友推薦的。

    初時倒沒怎麼在意,毋庸諱言,武俠小說總體而言,格調還是低了些。小時候翻一翻無妨,如今卻看不下去的。

    因架不住小朋友的熱情,勉強看了幾頁,沒想到一看便再也止不住了。看了好久,一口氣看到了尚在連載的部分,如此「得意忘形」,弄的腰酸背痛的,被老伴責罵了一頓。

    可是,愛書的人,遇著喜愛的文字,寧願不吃飯也要看的。

    如今,我便整天等著報紙送來,好一睹為快。連載的小說,就是這一點不好,不能讓人一氣看完,剛看出點趣味,卻已沒有了,真是讓人有拍桌子的衝動。

    白秋原

    白秋原的書,許多學生可能不願意看,但肯定知道此人。

    因為學生的課本上,經常出現這個名字。

    而作為文壇的泰山北斗,僅有的幾位大師之一,他的年事已高,基本上不些什麼文章了。

    如今,忽然為《射鵰》寫了份評論,真把許多人震了一下。

    通篇沒有盛讚的地方,也沒有分析《射鵰》的什麼什麼之類的價值,只是簡單地說自己喜愛看。

    可這比任何評論的威力都要大,因為作為大師,誰比他更具眼光?誰比他更權威?

    這樣一來,文壇的風向有些轉變。

    原本激烈的批評變得溫和起來,原本支持的文章也變得理直氣壯起來。

    當然,這也有張斯回信的功勞,再加上趙志鵬的那份評論,誰還好意思窮追猛打?

    一段爭論終於平歇了,漸漸地只能聽到一些餘音。

    可對於張斯來說,另一件麻煩才剛剛開始。

    電視台的教育類節目,已經開始製作了,最終聽取了張斯的意見,定名為《百家講壇》。按理,節目應該去電視台錄的,可秦正遠他們與張相文商談之下,卻將地點定在了學校。

    這正是張相文願意看到的,張斯講張斯的,電視台錄電視台的,兩不相干,這樣才符合他心目中讀書人的行為準則,儘管,有些掩耳盜鈴的味道。

    演播室與階梯教室不同,所以經過了好一番修整,將階梯教室改建了。

    好在得到了學校的支持,不然,又得費上不小的功夫。

    很快進入了正題,張斯開講。

    依然是一身長袍,這是秦正遠特別要求過的,說是這樣更上鏡。

    令張斯反感的是,每次開講,都得被喊去化老一陣妝,頭髮弄的油亮華麗,臉上被化妝筆掃了好上時間,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化妝師堅持要為他擦唇膏,儘管顏色很淺。

    燈光,背景效果,音響,屏幕……把這一切東西都加上,效果確實非常棒,跟以前簡陋的教室相比,好上的太多了。在這些東西的配合下,也更突出張斯的風度,在屏幕上看來,非常吸引人。

    至於觀眾,倒不用秦正遠操心。

    他們平日裡做節目,觀眾都是特意去用車拉的,或是請一些沒事做的人,給工資讓他們捧場,有時還要搭上一頓飯。

    而張斯在此地已經小有名氣,願意來聽演講的人,多的數不過來。

    許多學生是願意來的,可座位有限,倒是被校外人佔去了大半。

    秦正遠曾開玩笑地說過,按這種情況看,如果收門票的話,可以掙不少錢呢。

    張斯根據電視播出的特點,將講稿與演講方式都重新整合了一遍,許多東西,正好也能在特寫鏡頭表現出來。

    至於後期的製作,他就沒再過問。

    這次的合作,在秦正遠的要求下,單雲清親身參與了。

    當秦正遠得知她原是個單親媽媽,心中的佩服,難以言喻。

    尤其見了張斯的行為風度,這豈是一般媽媽能教育出來的?

    當然,單雲清對這些並不瞭解,所以,最終只是聽從張斯的指揮而已。

    倒是具體的操作,全是由張倩依來做的。

    一者,她也算是媒體人,對其中的門路比較熟悉;二者,作為一家正在崛起報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還沒什麼人敢去糊弄她。

    製作的相當順利,效果也非常出眾,簡直是超出秦正遠的預料。

    作為一個帶有創新性的節目,秦正遠對它的情感很複雜。

    一是教育類節目向來做的不好,台裡的期望並不很高,若是出了意外,都不會怎麼怪罪他。而他又確實對它很期待,對於一個剛進省台不久的人,他太需要一個節目是自己站住腳了。

    所以,雖然配合的很棒,拍攝的也很順利,他卻還有中戰戰兢兢的感覺。

    張斯對這些不怎麼感興趣,因為他要關心其它事了。

    首先是學校的文學社,開始時事情不多,要不是楊雨薇時常來提醒他一下,他怕是早忘了還有這麼一回事了。

    後來事情逐漸增多了,倒沒逼他寫稿,因為他的演講稿已經成為每期必登的內容了。

    只是遞了許多來稿給他,有社內人員的,有其他人投稿的,紛紛揚揚的很多。

    楊雨薇的意思,是讓他來作個鑒別,判定能否登稿。

    文學社取名《九歌》,至於為什麼,張斯沒過問,反正只是個名字而已。

    仗著張斯這個「才子」與朱紅、楚韻等「四大校花」的名號,說文學社是校裡第一大學生組織,應該不算過分。

    經過增刪挑選,確實留下了一批很有文采的社員,當然,張斯的幾位朋友也渾水摸魚的藏在了裡面。

    稿件儘管多,寫的都還不錯,對於中學生水平而言,已是難能可貴。

    所以,張斯讀來倒不是怎麼痛苦,甚而有幾份寫的很有新意,給了他一些驚喜。為了節省時間,他把王闖,顧郁馨拉來當苦力,陪他一起看。

    顧郁馨還得意地向朱紅撅嘴呢,表示她自己的魅力。

    氣的朱紅也嚷著要幫張斯,可惜她實在不是這方面的人才,看了幾份就喊著無聊,只得中途放棄了。

    因為得到了學校的公費支持,每次印地份數都不少,然後免費發放給每個班級幾份。

    《九歌》在學生中很受歡迎,就連一些向來不愛讀書的學生,也非常喜愛。

    還有令他們驚喜的是,那些好的稿件,被張斯直接塞進了《桃源報》。

    為了適應報紙風格,《九歌》有專門為短篇小說留的篇幅,只登載那些極具創意,和極具美感的小說。

    學生們對此響應熱烈,因為凡登在文學社雜誌上的,必定會在《桃源報》上出現,這成了一個規矩。

    當然,這類小說不是那麼好找,為了保持質量,許多時候《九歌》這塊是空白的。

    出乎意料的,倒是顧郁馨投了兩次稿,兩次都中了。

    等在《桃源報》上讀到自己的小說,讓小姑娘驚喜了好半天。那些許稿費對她來說,並不算什麼,可這份榮譽感,卻在她心中佔了很重的份量。

    《桃源報》這種做法,可不僅僅是為了「討好」《射鵰》作者,而是內部計劃的一部分。

    張倩依是這次改革計劃的領導者,《桃源報》以前的主要受眾是中老年,而《射鵰》為它打開其他讀者道路,尤其是青少年。

    為了鞏固和擴大這一讀者群,張倩依對報紙板塊進行了更改,這種創意短篇就是其中一種。

    因為情節詭譎,或是語言唯美,受到了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

    專業人士對此的評價是「雖還稚嫩,前途無量」,稚嫩主要是因為供稿者多是學生,創意倒不缺,嚴謹老練卻差了許多。

    好在一般讀者並不在乎在乎這些,反倒引來了更多人投稿。

    這種互助雙贏的局面,確實不錯,張斯靜下來的時候,也會想一想,看能不能再進一步地合作。

    另外一件事是暑假將近,這也就說明,快考試了。

    以他的見聞與閱讀量,知道的當然比這些學生多的多。

    可若是論考試,就不見得這麼輕鬆了。

    無聊的時候,他也拿出試卷看一看,隨即就放棄了,因為,他會得東西還真不多。

    當然,這種事,也就稍微煩了他一下,誰讓他根本不在乎考分呢?

    所以,想了想,也就丟開了,繼續過他的逍遙生活。

    以前的時候,家中過的頗為艱辛,他心中還有些難過,不時會對媽媽感到內疚。如今有了兩份報紙的稿費,一份雜誌的稿費,一份錄節目的出場費,雖說單算起來都不是很多,可加在一起,卻算是標準的高薪階層了。

    家中的開支全由他一力承擔,也是綽綽有餘,更何況,書籍出版與改編這個真正的大頭還在後面呢,到時候就更不必為生活擔憂了。

    學習不好?

    怕什麼,他又不靠這個吃飯。

    所以,考完試後,幾家歡喜幾家愁,就他一人滿不在乎,優哉游哉地讀書寫字。

    出乎意料的是,成績下來之後,他的排名還不算倒數,勉強是個中流水平。

    也算得上是意外之喜吧,他想到。

    暑假無事,他又不是愛玩的性子,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裡。

    過著悠閒而規律的生活,讀書,寫作,打拳……不然就是被妹妹纏著講故事,他帶著惡趣味,給小彤講了些鬼故事,把小姑娘臉都嚇白了,偏偏還要堅持聽完。

    這樣的生活雖顯平淡,卻也溫馨。

    朱紅與顧郁馨結伴來過幾次,都是直接住在他家裡的。單雲清對兩位小姑娘很熱心,尤其對顧郁馨,每次到來,她都顯得很快活。

    一次她把張倩依拉到一邊,問道:「倩依,你看阿紅好呢,還是郁馨好?」

    張倩依疑惑地問道:「問這個幹嘛?」

    「不干你的事,你回答我就行了。」單雲清說道。

    張倩依不知她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還是照實回答道:「這種事不大好比較,就我個人看來,我還是比較喜愛阿紅的。」

    「哦……這樣……」單雲清沉吟了一下,又問道:「你說,阿斯是喜愛哪一個呢?」

    張倩依一聽這話,猜到了她在想什麼,有些責備地說道:「媽,你想這種事可有點兒早哦,小孩子的事,現在還說不准呢。」

    單雲清狡黠地一笑,說道:「早準備早好,反正也不費什麼事……」

    張倩依斜了她一眼,說道:「也沒見你為我準備過……」

    單雲清說道:「你有什麼好準備的,現在的女孩子,哪裡需要愁嫁出去呢?再說了,以你的模樣事業,還怕沒人追求?倒是你弟弟……」

    「媽,這話你就錯了。」張倩依說道:「第一呢,我沒這麼受歡迎;第二呢,弟弟的事,其實反倒不用你擔心。這小子跟以前不一樣了,變得多才又……好色,我可知道,他在學校與很多女生關係曖昧呢,那些追隨者……能把咱們家都盛滿。」

    「瞎說。」單雲清輕拍下她的額頭,說道:「你弟弟可不是這樣的人,被你說的,跟個浮華浪子似的。」

    「嘿」張倩依反駁道:「不相信是吧?好吧,就算現在不是,有了你這樣的媽媽,以後一定也會變成這樣的。」

    「真成了也不怕,以後有錢了,都娶回家好了。」單雲清笑道:「老張家一向男丁單薄,說不定就能改變這種狀況呢。」

    「你以為這是古代呢。」張倩依白了她一眼。

    「說說。」單雲清用胳膊抵了抵她的腰,說道:「阿紅跟郁馨,哪個更適合些?」

    張倩依說道:「這種事誰知道,還要看阿斯的……我不是說了麼,你想的有些早了,現在他才高中呢。」

    「隨便想想怕什麼。」單雲清說道:「我感覺呢,郁馨更適合些。我自然也喜愛阿紅的,可惜,她的性格不大適合管家務,而且好像有點……暴力傾向,我擔心你弟弟以後受苦。郁馨家與我們家熟悉,郁馨這孩子我也瞭解,賢惠溫柔,最適合作妻子了……」

    她至今尚對朱紅打人的模樣記憶猶新,想著都有些害怕。

    張倩依好笑說道:「你看阿紅倚在弟弟身邊那副模樣,小鳥依人的,就算弟弟送給他打,我猜她也捨不得,你不要想太多。我們在這兒亂猜也沒用,反正這事我們說了也不算。」

    話題就這樣不了了之,因為談不出什麼頭緒。

    朱紅與顧郁馨最後一次來,帶了許多衣服,除了張斯,每人都有份。

    張倩彤最興奮,蹦蹦跳跳地就回房換上了。

    待大家齊聚了,一片旗袍,包括朱紅與顧郁馨也都換上了,亂花紛紛,迷人眼目。

    尤其單雲清,穿著旗袍,溫柔雍容,華貴典雅,十分迷人。

    張倩彤穿的可愛,朱紅穿的性感,張倩依與顧郁馨穿的清秀,單雲清則最顯氣質,加上身材出眾,與旗袍最為貼合,這樣一來,其她人倒成了她的陪襯。

    張倩彤提議,要去照一張全家福。

    其她人紛紛響應,於是催張斯也換了衣服,張斯無奈,只得少數服從多數,換了長袍。

    諸位女性嫌他動作磨蹭,一齊衝上去,七手八腳地幫他換。

    整理頭髮的整理頭髮,掖袖子的掖袖子,撫下擺的撫下擺,穿襪子的穿襪子……可是,女性在穿衣上的挑剔,天性就生成了,無法更改。

    所以,張斯的衣服總在穿與脫之間徘徊,髮型也一變再變,一時間雞飛狗跳,吵吵嚷嚷。

    張斯因為出言建議就會被訓,動輒得咎,所以一言不發,靜靜地任她們擺弄。

    這樣一來,時間反倒比他自己穿花的多,還挺諷刺。

    終於在一個小時候後,結束了戰鬥。

    眾位女性對他的穿著細節,還存在著爭議,因為趕時間的緣故,最後由單雲清拍板決定,立即出發。

    張斯舒了口氣,心中默念:「感謝上蒼」

    在攝影店中,完成了拍照。

    因為只有一個男性,在大家的站位上做了些特殊安排,張斯與單雲清並列坐在椅上,其她人則全站在兩人身後。

    乍看之下,倒真像個民國時代的富貴人家。

    至於原來說是「全家福」,則早被忘記了。

    朱紅與顧郁馨倒也自覺,一聲不響地跑到人群中,等著照相,絕不提自己是否應該出現在「全家福」裡這個話題。

    單雲清見了這種情形,抿著嘴,止不住地樂。

    至於為什麼樂,外人就無從得知了。

    除了張斯,大家有各照了幾張,或一人或多人,有的端正,有的活潑,興致頗高。

    張斯在一旁見了,對於女**照相的心理,十分不解。

    他反正對這個是沒什麼興趣,前世常見一些小姑娘,不時拿手機自拍,一拍就是數十張,樂在其中,他也沒辦法理解。

    照片不能及時就拿,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一行人又緩緩地回去了,一路上笑談打鬧,十分熱鬧。

    張斯緩步跟在他們身後,獨自思考自己的事,對於她們的談話內容,聽不真切。

    只隱約知道,似乎與自己相關。

    待細細聽來,似乎聽到了「楊雨薇」「楚韻」等等名字,單雲清不時點頭,皺眉作思考狀。

    他走上前去,要聽個究竟。

    卻被張倩依止住了,「去,去」她擺手說道:「女孩子講悄悄話,你湊什麼熱鬧」

    張斯沒辦法,只得由退了回去,索性裝的大方些,手背在身後,學著宗師氣度,將目光盡灑向路旁風景。

    女性們把頭靠在近處,竊竊私語。

    張倩彤不時聽上兩句,然後轉頭來看自己的哥哥,面上帶著好奇佩服的神色。

    張斯被她弄的更好奇,不知道這群女人在說自己什麼壞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