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二十三章 比較 文 / 張秋楓

    列舉近年走紅的作家,引起了許多人關注。

    因為並不是靠確切的數據來排名,個人傾向比較明顯,這也就使得許多人不滿,紛紛要發表自己的意見。

    又由於身份學歷,個人喜好都存在著很大差別,意見也就顯得五花八門了。

    專家學者還是偏愛黃山的,對他的小說評價很高,小市民與學生則推崇張若虛與驪清兩個人,獨立女性更支持雪倫,小朋友喜歡司馬淵,至於大部分不讀書的人,張斯的吸引力更大些……

    也有一些感慨性的言論:

    「三十年前,銷售榜的前十名都是純文學作家;二十年前,純文學作家佔了一半;十年前,純文學作家還有三四位;如今的話,能有一兩個已經非常難得了。

    傳統作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倒是那些新生代作家,年紀輕輕便出了名,作品可以暢銷各地。

    但這些作家都是靠些稀奇東西吸引人,作家本身沒什麼底蘊,又沒什麼閱歷,寫出來的東西總有股想當然的味道。

    對於這些缺少厚重感的作品,讀者卻趨之若鶩,不得不說,世道變了。

    國民貪圖快速瀏覽的快感,追求一種刺激感,而不是思考……」

    這類文章比較少,因為沒什麼娛樂效果,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大家的目光主要還是集中在了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的爭論上,或者換句話說,集中在張若虛與驪清身上。

    而這兩個人,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驪清已出名好幾年,讀者群底數龐大,張若虛則是風頭正盛,尤其經過前次的紛爭,使得許多不讀他小說的人也知道了。

    所以,對作家本身的介紹上,已經沒什麼賣點,大家開始對兩人做出比較:「

    當言情女王遭遇武俠聖手

    驪清十六歲開始寫作,按出道先後,還算是張若虛的前輩。當然,從實際年齡看,大概是張若虛大些。

    兩人可以說是大陸類型小說最頂尖的人物了,也可以說是代表人物。

    大陸的言情小說不是自驪清開始的,卻到她這兒達到了高峰,可以說,大陸言情小說界沒有一人是她的敵手。

    至於武俠,時下流行的都來自港台,張若虛的小說明顯學自港台,但在大陸而言,卻算是開創者。

    儘管大陸之前也有武俠小說作家,但都不成氣候,並且大多還拘束在明清小說的套路中。

    從小說風格而言,驪清的小說已經定型,屬於很現代的那種。故事也都在表現都市男女間的恩怨糾纏,節奏明快,敘事細膩。

    張若虛只有一部尚未完成的小說,風格還不好定論,但但就這一部而言,還是屬於比較傳統的。

    驪清的小說,主人公機智直接,沒有多少是非感,一切總以自我為出發點。

    張若虛的小說,主人公有愚有智,但卻比較含蓄,出發點在道德上。

    通過這兩人作品的比較,可以看出傳統與現代的區別。

    現代是個體化的,在表達**的主題,傳統則是群體化的,在表達道德主題。

    這中間沒什麼善惡之別,高下之分,只是表現了一個時代的特色。

    驪清明顯是在現代化教育下長大的,顯得獨立並且個性,並不對國家或者什麼民族負責,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張若虛大概是接受的傳統教育,還在訴說著各種責任,傳達著傳統的道義。

    兩人的處事也很不同,驪清張揚,張若虛則含蓄,從他給讀者的回信中可以看出來。若說驪清是一個身著洋裝,時尚靚麗的女子,對著過往的人飛吻。張若虛則是一個還穿著長袍,溫文爾雅的男人,對著熟悉的朋友抱拳拱手。

    當這樣的兩個人撞到一起的時候,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呢?

    這個很難猜測,假如我們把他們當做是敵對的,那麼誰的勝算更大呢?

    若論底蘊而言,驪清明顯要淺薄的多,故而她的小說格局也小。張若虛明顯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對歷史有自己的思考,故而小說的格局很大,超出港台的同行很多。

    驪清的語言輕快而洋氣,透著股時尚的味道,容易給人驚艷感。張若虛的語言洗練而內斂,初讀像品茶,淡而無味,卻越品越能感到其中的韻味……」

    文章做了很多比較,給出的結果是:不分勝負

    但明眼人都能開出,作者是在偏袒張若虛,對他傾斜的多一點。

    至於其他人的評論,就顯得直接而張揚了:

    「驪清的走紅,純粹是那些無知讀者追捧造成的。一個二十左右的小姑娘,能有多少底蘊?能寫出什麼好書?

    但現在看書有一個特點,就是追求速度感。

    驪清明顯是在這方面佔了優勢,她的直白而淺薄,當然利於閱讀……」

    「以年齡來判斷底蘊明顯是不靠譜的。

    一個人的底蘊來自他的生活,源於閱讀與經歷。有人一輩子過的普通安定,有人卻每天見識不同的東西。讀書就更不必說了,在於個人喜好而已。

    若說年齡,那麼近來很火的張斯怎麼解釋?他年齡比驪清還小……」

    「張若虛與驪清之間存在可比性麼?兩人明明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內的,根本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其實,兩人都是極有才華的人,無聊驪清,還是張若虛,都是自己領域內的佼佼者。比或不比,都不會影響他們的地位。」

    「驪清的作品是低齡化的,只要過了中學,就再也讀不下去了。她的那些情節狗血而俗套,只能用來哄那些沒見識的女學生流淚。張若虛的小說則要深刻的多,雖然是武俠小說,卻有著作者傾注的情懷……」

    「只是兩個通俗小說作者而已,有什麼好爭論比較的呢?他們與那些前輩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生在一個娛樂化的時代,沒有國恨家仇,沒有社會動彈,很難出現什麼偉大的作品,這是這個時代已經注定的了。既然誰都說不上偉大,又何必爭呢?」

    「張若虛的小說已經跟不上時代,他的作品在表現古代人的事,尤其還虛構了一個江湖。這明顯是與時代脫節的,完全沒有半分關係,不能體現現代人的喜樂。而驪清的小說卻僅僅與生活聯繫著,透著現代的氣息……」

    「他們的共同點,多於不同點。都是通俗小說的代表,應該相互扶持尊敬才是,怎麼反倒窩裡鬥了呢……」

    「……」

    張倩依看著事情又扯到自己弟弟身上了,真為他感到無奈,原以為保持沉默就行了,卻沒想到躺著也能中槍。

    當她把報紙遞給張斯時,張斯只隨便翻了翻便沒興趣了。

    張倩依說道:「看來,你又要出名了。」

    張斯聳聳肩,故作輕鬆地說道:「沒辦法,老天爺比較關照,誰也擋不住,早知道,我應該去當個演員的。以這種曝光率,想不紅都不行。」

    「當演員,你這種小白臉是挺適合的。」張倩依說道。

    張斯問道:「你是我姐姐麼?」

    張倩依說道:「我這是誇你。」

    張斯說道:「你誇人方式真特別……」

    張倩依說道:「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