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升級之爭 文 / 張秋楓

    爭論仍在繼續,只是力度小了不少。

    有了驪清的信件,一時不好辯駁。

    所以很多人,劍走偏鋒,配合著小報的宣傳,開始編一段新的故事。

    又是一段風花雪月,恩怨情仇的謠言,開始向《張若虛與驪清之間不得不說的秘密》這種方向偏移。

    就在許多人想插科打諢的時候,張若虛的回復到了,在《桃源報》上刊載:

    「首先,要向驪清女士道聲歉的,來信未能回復,實感愧疚。

    現在說來,許多人或許不能相信,但不得不說,我確實未能及時看到信件。也是因近來的爭論才知曉這一事的,所以將舊信翻出來,果真見到了驪清女士的來信。對於信中的好意,心領之餘,亦十分抱愧。

    我並無看信的習慣,平日也不在家居住,只逢著星期假日,才得與家人一聚。信件寄來,通常是家中的小妹妹代拆,她對讀書沒什麼興趣,故而雖讀了信,也不知驪清女士是何人。只當是一般信件,並不曾通知我。

    對於過失,我自應負責,至於驪清女士「瞧不起別人」的話,實在是誤會我了。莫說我只是寫了篇小說,實在算不上什麼成就,即或是取得了成就,也不敢這般待別人的。

    至於別人的比較,我因沒有看過驪清女士的書,不知該怎麼評論。能被放在一處,亦是一種緣分,或對或錯,誰高誰低,又有什麼值得在乎呢?

    近來繁忙,等歇下來之後,希望能與驪清女士見一面,或是登門賠罪。

    對於一些來信的讀者,也很是抱歉,今後定然抽些時間,看看信件,盡量做些回復。」

    ……

    這封回復一登,使得許多熱鬧就不能出現了。

    大家怏怏之餘,也來了新的興趣。

    這可是張若虛的第二封回復,按他惜墨如金的習慣,已經很難得了。又是這麼放低姿態地道歉,讀者對他僅有的一些不滿,也隨之煙消雲散了,現在倒想看看驪清怎麼應答。

    想來,也不會再有什麼刻薄傷人的語言。

    畢竟事出有因,人家也不是故意不回信的,儘管不知真假,但既然在報上道歉了,真假又有什麼區別呢?

    很快,報紙上刊登了一則關於驪清的採訪:

    記者:張若虛的道歉,你看到了麼?

    驪清:嗯,看到了。

    記者:那,你還生他的氣麼?

    驪清:呵呵,這叫什麼話,又不是男女朋友吵架,生什麼氣呢。

    記者:你不是曾經批評他「自大狂」之類的麼?

    驪清:那也不是生氣,不過是很客觀的一種評價罷了。

    記者:現在,有了張先生的道歉,這種評價可以改了麼?

    驪清:這沒什麼好改的,早不道歉,晚不道歉,被逼的沒法了才出來,我不接受。

    記者:這……為什麼?

    驪清:我依然懷疑他的人品與誠意。

    記者:……那,張先生約你見面的事呢?

    驪清:我才沒那個閒情逸致。

    記者:……我聽說,許多讀者認為你與張先生有感覺糾葛,是真的麼?他們還說你苦戀張先生,才因愛生恨的呢。

    驪清:我和他沒半分關係,那些都是無稽之談。他長什麼樣我都不知道,想來也不怎麼樣。

    記者:呵呵,既然不知道,怎麼說不怎麼樣呢?

    驪清:長的好看些,誰天天躲著不敢見人?呵呵,再說了,作家本來就醜的多,俊的少。

    記者:那,在這許多作家裡,有你喜愛的類型麼?

    驪清:類型說不上,我的愛好不受類型影響,不過倒是有個喜愛的。

    記者:哪位?

    驪清:你認識張斯麼?

    記者:當然認識。

    驪清:就是那位小弟弟,長的挺好看的,也有才華,看了感覺挺喜愛的。

    記者:……他似乎很小吧?

    驪清:呵呵,我只是說喜愛而已,也沒什麼其它的意思。如果有機會,倒想請他到家裡做客。

    ……

    驪清的言談是超出讀者意料的。

    原以為要平靜的事件,又起了新的波瀾。

    儘管她與記者之間嘻嘻哈哈的,可說出來的話卻更具殺傷力。上次的文章,無論怎麼冷嘲熱諷,都是間接的。這次則直接說了出來,實在給人難堪了。

    張若虛的讀者頓時怒了。

    尤其前面有張若虛的回信做鋪墊,極盡禮數,對著一個小姑娘公開道歉,又是解釋,又是賠禮的。即或他真的有錯,也該諒解了,更何況還不見得有錯呢。

    不過媒體又有的樂了,本想做個和諧的總結的,沒想到風雲再起,看來,又有一番爭論了。

    「張若虛這次似乎陷入了更大的窘境。

    也許,他以為按照傳統的做法,賠禮道歉,即或得不到真正的諒解,驪清也會在表面上保持平和。

    可是驪清不是個傳統的人,她的張揚與直接,在她的書中有過體現。

    現在的張若虛,就像一個伸著手人,等待別人握手言和,卻發現對方根本不搭理他,直接轉身走人了,他的手只能尷尬地伸在空中……」

    這是報紙上的說法,在報告張若虛的尷尬與窘境。

    其它的報紙報道角度各別,意思大概也差不多,一篇篇的文章出現了:《三打張若虛》、《女王與聖手的升級之戰》、《被拒絕的張若虛》……

    有些讀者,或是作家並不能贊同這種觀點,他們也發表了一些相對應的文章:

    「驪清的言語,並不能構成張若虛的窘境,相反,那是她自己的窘境。

    張先生的回復只是道歉而已,從未出現過祈求原諒的字樣。所以,驪清的反應如何,與他根本沒有多大關係。那是他對讀者,或者說,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而已。

    以一個公正的角度來講,張先生自出道以來,遇到了頗多的麻煩,且都不是他自己招惹的。而他的表現是很值得稱道的,顯示出了一個讀書人該有的涵養與從容。

    驪清的談話能證明什麼?

    只能證明一件事,張若虛有教養,而她沒有……」

    「見了驪清的談話,大家開始懷疑,張若虛是否應該有那份回復。

    在我看來,這是完全有必要的。作為一個善良的文人,他感覺應該站出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那被指責的地方,又能算多大點是呢?

    作家收到讀者的來信那麼多,回復不了很正常,沒什麼值得苛責的。

    而他站出來解釋,充分說明了他對讀者的重視。

    我相信,看過那份回復的讀者,都應該可以理解張先生,至少可以知道,這一位好德行的作家。

    那麼驪清呢?

    是否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別人呢?

    同樣身為作家,對這種事應該極為瞭解的。若是想找別人交流,最好通過熟人傳信,這樣能保證信息的準確傳達。

    既然把自己的信與讀者的信混在一起,那麼就要享受與一般讀者相同的待遇,沒有回信是情理之中的事。

    事後卻來指責別人,把自己的過錯又放在什麼地方了呢?

    名氣大不是理由,性別更不是…………」

    驪清做的有些過分了,她的部分粉絲都很不贊成。

    原本代她爭論的熱情,也消散了不少,只那些好戰分子,卻更加興奮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