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六十八章 桃源喜事 文 / 張秋楓

    《百家講壇》來了兩位新的主講。

    通是長袍著身,風度翩翩,而且還都年事較高,同台相競,精彩絕倫。

    一個借《西遊》講名山大川,雄奇遼闊,蒼莽博大;一個借《水滸》敘人情冷暖,機變百出,尖刻入骨;加上張斯借《三國》演滄桑變故,紛繁複雜,幽默風趣,正好奇正匯齊,相生相抵。

    節目一經播出,立刻引起轟動。

    《百家講壇》後繼無人的謠傳,不攻自破,反倒風頭勁猛,一時無兩。

    大家紛紛在打聽,這兩位「後起之秀」,究竟是何人?

    《百家講壇》事前並未做什麼宣傳,也沒什麼介紹,兩人完全是直接上馬。所以,觀眾除了兩位的名字之外,再不曉得更多的信息了。

    就是名字,也是那些細心的觀眾才記下了,其他人則早忘了。

    當然,這些難不倒媒體,這也正是它們出風頭的時候。

    《揚子報》率先發表了一篇文字,為名《「桃源三劍客」齊現「百家講壇」》

    「前日,《百家講壇》張斯主講的《品三國》結束,兩位新主講分別以《西遊》,《水滸》接續,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大家被兩位主講的風采折服,欽佩之餘,紛紛在打聽兩位具體身份。

    本報記者經調查,發現原來主講正是前些日子,名噪一時的『三劍客』中的另外兩位,張相文與謝敏振……」

    有些讀者聽著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記憶好的,早已恍然大悟,心下道:「原來是他們……」

    桃源中學出現在報紙上的次數,還是相當多的,其中大部分都是關於「三劍客」的。張相文與謝敏振的名字,也常與張斯並列在一塊。

    大家對張斯還是比較熟悉的,全國不認識他的,大概沒有幾個。

    張相文與謝敏振卻沒多少人記住,或者只記住了名字,卻不識其人。

    張斯講過課,上過節目,曝光率高,大家很容易辨識。另外兩位卻很少在媒體前露面,大家不認識亦屬正常。

    但一經報道,舊時的記憶紛紛湧出來。

    讀者這才發現,兩位老先生,卻原來是「舊人」,可算是故交了。所以,驚奇之餘,倒也有不少親切之感。

    而報刊之類,又有了內容,可以大肆報導了。

    「張相文老先生出現在電視上,實在令人驚喜。

    前些時候,大家還在為學者是否應該接觸媒體,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老先生的親歷之舉,向人們展示了其中的價值,也有著象徵性的意義。

    許多學人反對其事,是因為覺著電視『沒文化』。

    毋庸諱言,電視是個粗糙的產品,根本無法與繪畫,電影這些藝術相比,雖然也有人說『電視藝術』,卻多是自娛自樂,外人並不承認。觀看其中的節目,也大多沒什麼意思。

    但這不能成為拒絕接觸它的理由,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去幫助它。

    以老先生在學界的地位與聲望,確實也非常適合做這事。

    觀看他講的《西遊》,是一種享受。

    這裡面有著實實在在的廣博知識,而老先生的專業素養就更不必有所懷疑了。得知許多人喜愛他的節目,還是很令人欣慰的。因為專業的緣故,原先只有少數幾人能親聆先生的教誨,如今卻普國收看,能不是件盛世麼?

    學人的加入,只會有益無害。

    難道參加一個節目,會降低自己的水平麼?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但卻可以抬高一個節目的水平,如今國內的節目,既無聊又低俗,為了能吸引觀眾,盡做些莫名其妙的的舉動。這樣的節目看多了,除了變得無聊低俗外,對觀眾有什麼好處?

    而總體說來,《百家講壇》可算國內最有品味的節目了……」

    這是張相文的擁護者,文中只指出了他一人,不過是就事論事,雖微微有誇張的嫌疑,總體還比較嚴肅。

    「張相文與謝敏振兩位先生,齊現《百家講壇》,可是驚碎了一地眼睛。

    大家原在猜想張斯之後,該是什麼人繼續講下去,觀眾與媒體臆想了許多作家學者。因為珠玉在前,來著的壓力還是很大的,觀眾也跟著緊張。卻未曾想,「三劍客」之中的另外兩位,一起登台,並且獲得了如潮好評。

    張相文與謝敏振,都是學者身份。

    因為種種緣故,出現在了一所高中,並遇到了張斯,機緣巧合地產生交集。三人各有所長,均為一流高手……不得不說,桃源中學是個神奇的地方……」

    這是藉著新的潮流,將以前的材料拿出來炒冷飯,只簡單地提了一句當前的狀況,大部分在說三人的舊事。中間竟然還有許多三人的小故事,十分有趣,不過三人都沒有承認過,所以不知真假。

    「國內有一所神奇的中學,稱為桃源;裡面有一群神奇的人類,稱為三劍客;他們有種擅長的本領,稱為演講……」

    這是純粹的搞笑語言,並不追求什麼真實性,但很吸引人。

    並且,從一定意義上講,它確實反映了某種本質性的東西。這些無疑為桃源中學做足了免費的廣告,種種謠言橫飛,各類傳奇上演。

    也有比較客觀的描述:「桃源小縣現在最出名的地方,大概便是桃源中學了,頻頻出現在報紙上,成為輿論中心。

    這原本是個十分普通的高中,老師一般,學生一般,成績一般……一切的一切都顯得一般。

    可是,有一天,它隨著一個學生的名字享譽全國。

    當張斯被稱為才子時,它便吸引了眾多目光。

    不經意的探尋下,卻發現這個學校還有著不止一個的神秘人物,它的校長是學界泰斗,它的老師是大學教授……這一刻,它成為了國內最風雲的高中,沒有之一。

    而當人們對它失去興趣時,《百家講壇》將它重新推到了風口浪尖。

    據筆者知曉的信息,張謝兩位先生的行為,純粹出於意外,卻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大量優秀的教師開始湧向它,大量優秀的學生也開始湧向它……以前,也許它是『含而不發』,所以表現的一般,但我知道,以後一定不會了……」

    這是比較靠譜的評論,儘管不知道他的「信息」是怎麼來的。

    由於「三劍客」的存在,加上上次晚會的風頭,說桃源中學享譽全國,確有其事。

    而名聲有時是可以化作實利的,來應聘的老師中不乏碩士生,博士生,來上學的學生中也不乏各地的中考狀元。

    以前它也有「實力」,可是基本上都用不到,高中既不能搞學術,也不能寫小說,所以多少有點名不副實。

    而現在的「實力」,確實是實實在在的,至少,考試這方面是沒什麼問題了。

    而這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得學校的發展越來越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