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戛然而止 文 / 張秋楓

    在《明朝那些事兒》連載的間隙,登出了一篇文章,張若虛親手所書,解釋近來的事。一時間,各大報刊紛紛轉載,流傳極廣,其內容如下:

    「許多朋友來信,告知坊間的事,慇勤問候,若虛心內十分感謝。

    賭約之事,至此已成定局,不得不說一句,是若虛輸了。那些關愛我的讀者朋友,切莫急著為我辯護,甚而謾罵。此事由我首先提出,並應下酈清女士三個條件,男子漢大丈夫,輸贏有數,若虛雖非慷慨悲歌之人,又豈是臨陣脫逃之輩?

    讀者朋友憤憤不平,常提起南洋,香江一帶的情況,我想大可不必。當日訂約,不曾具體說清,但我心內一直認定只比大陸銷量,今次的情況,也在情理之中。有人擔心我受辱,是多慮了,人最怕自侮,已諾必誠,乃信人所為,若虛並不以為認輸便是受辱。

    此外,酈清女士如今已是我的好朋友,早不計當日恩怨,讀者朋友更該放心才是。我亦希望大家能看在我的面上,勿再有中傷她的言語,不勝感激。

    最後,祝所以的讀者朋友家庭幸福,健康快樂。」

    這可以算是給讀者的一封信,寫的溫情款款,非常動人。說理也非常明晰,難得之處在於,明明是認輸的書簡,卻講的不卑不亢,令人不能生出輕視的心。而這樣的文章,就是酈清的粉絲看了,也不得不佩服,即算心中不滿,也無從罵起。

    至於兩位作家成為「好朋友」,就有點出乎人的意料了。

    大家驚奇萬分,明明是一對冤家的,這麼快就握手言和了?事情似乎並不如何令人信服,按報刊上的宣傳,兩人舊仇新恨加在一起,可以說上三天三夜,互相看著不順眼,見了面就能大打出手。

    那麼,張若虛此言是何道理?

    真如他所言?或只是安慰自己的讀者?

    正在眾人疑惑不已,議論紛紛的時候,同一份報紙上,登載了另一篇文章,署著酈清的大名,立時便消解了大家的疑慮:

    「張若虛是我的好朋友,這個無需置疑。

    交往有一段時間了,增加許多瞭解,對於他的學問人品,非常佩服,也十分喜愛。以前的行為,大都是一時衝動,引起那麼大的轟動,還是很出乎我意料的。本想靜待這事情過去,不了了之,沒想到大家這麼熱切,竟再三地將舊事翻出來。

    現在想來,是有些幼稚愚蠢了。

    不過也非全為壞事,沒有這麼一個插曲,我又何由認識張先生?而認識張先生,則是我人生中一件大事,令許多情況發生了改變。所以提起往事,我只有些許不好意思,卻無半分後悔。

    張先生是個敦厚君子,說話算話,仍依著約定向我道了歉。說來還是很好玩的,以我們此時的關係,這個道歉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如做遊戲一般。我本堅持拒絕的,張先生卻也堅持,還要滿足我的另外兩外個條件。

    無奈之下,我也就順從了。

    至於剩下的兩個條件,確實沒想好,以後說不定會要求張先生特意為我寫本書之類的。在此希望我的讀者明白我的意思,勿再陷入無盡的爭論中,若是喜愛我,也請喜愛張先生。」

    酈清的文章長些,卻反而不那麼面面俱到,有些自說自話的意思。不過她露出的個性倒是挺討人喜愛,也使文章顯得活潑,容易閱讀。

    更重要的是,她證實了張若虛的話,若虛而非虛,是大實話。

    本來激烈的爭論,戛然而止,就像受了驚嚇的人忽然失語一樣。大家有點不適應,也有點鬱悶,拚死拚活地在為他們鬥爭,這兩個傢伙卻不聲不響地搞到了一起,事到臨頭,才出來做這麼個簡單的通知,能對得起誰?

    兩人交好自然是件好事,總不能巴望著別人老打架吧?

    並且,這也算是一件轟動的新聞,很快便傳遍了大街小巷,遠近皆聞。一對敵人,傳奇性地變作了朋友,而且非常要好,這本身就具有傳奇色彩,值得報道。但好事對於媒體來說,意味著短暫,除了剛開始的轟動外,很快便會失去這個話題。

    事情來的太突然,令大家措手不及。

    由於事先鬧的滿城風雨,大家的期待值被無限拉高。心中都在想,就算沒有炮彈橫飛,槍林彈雨的大場面,也該有點騎馬射箭,你來我往的小戲碼吧?再不濟,溫吞吞的持久戰也可以啊。

    現在倒好,人家握手言和,忙著卿卿我我去了。

    大家很想明白,這個突兀的轉變是怎麼出現的,竟然這麼坑爹,俗話說不是我跟不上時代,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而那些反應快的媒體,事情剛出,已經在為此做準備了。

    他們不再糾結於目前的狀況,而是明察暗訪,編造虛構,在讀者驚愕的時候,已經將事情的原因經過,發展結果送到了他們面前。那種對新聞極度的敏感,令同行們佩服。而這些文章中,不乏有合情合理,能自圓其說的部分,連張斯本人看了,怕也要吃驚的。

    當然,這裡面大都不符合事實情況。

    由於對張若虛身份猜測的錯誤,按照這個源頭去推測,只會越走越遠,離生活本身十萬八千里。在這方面,《桃源報》具有得天獨厚的的優勢,由張倩依親自執筆的文章,寫的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既不拘泥於事實,也不會太過離譜。

    大家也很願意相信《桃源報》,畢竟張若虛與酈清都是此處的作家,關係親密,知道的東西自然更多一點。

    張倩依也很注意分寸,寫的很吸引人,又不至於暴露弟弟的真實身份。

    她很難想像,若是張斯的身份被暴露,會引起怎樣的轟動,至少,不該低於這次的爭論。在她看來,張斯原本只是因為性格緣故,沒說出真名。現在由於關注度太高,他怕是騎虎難下,更不願暴露了。

    「清姐,我有你說的那麼堅持?」

    張斯讀者報道,被酈清的文章逗笑了,好奇地問道。

    「誇你呢,你應該多感謝我才是。」酈清手裡拿著一個紅紅的蘋果,咬上一口,聲響清脆,「你這傢伙臉皮真厚,說什麼『男子漢大丈夫』,『慷慨悲歌』,搞的像是去刺殺秦王似的,嚴重與事實不符。」

    張斯沒說話,張開嘴,並用手指了指。

    酈清移近身子,將咬過的蘋果遞到他口邊。

    張斯說道:「拿給新的,被你咬了好多口水……」卻將酈清狠狠地瞪他,也不敢再講究,在蘋果上便咬了一口。

    「你要是大方,直接不提條件的事,」他嚼了嚼,說道:「那樣的話,我會更感謝你的。」

    酈清輕哼了一聲,說道:「我從來不大方。」

    雪倫走了進來,穿著寬大的睡衣,臉上還留著睡後的痕跡,頭髮蓬鬆地披著,倒有一種別樣的風情。

    「剛睡醒?」酈清問道。

    雪倫輕輕打了個哈欠,點點頭,說道:「昨夜才把稿子結了,睡了個安穩覺」,順手拿起報紙,翻了一番,「有我的報道麼?」

    張斯說道:「只是微微被提及了一點,這次目光都在我和清姐身上了。」

    雪倫說道:「真好,終於不用當電燈泡了。」

    兩人笑了笑,雪倫還是很少說趣話的,這次大概因為稿子寫完了,心情不錯,竟也小小幽默了一回。

    「兩篇文章倒寫的不錯,」她繼續看了看,說道:「配合的挺默契,有點夫唱婦隨的味道,怪不得人家要編造許多關於你們的流言了。」

    張斯一時聽不出她話中的意思,沒敢接口。

    酈清輕輕笑了笑,說道:「其實確實挺般配的,很有發展前途哦。」

    雪倫嗯了聲,不置可否。

    過了會兒,她又問道:「清清,你近來有寫新東西麼?」

    「沒有,」酈清搖搖頭,說道:「一直在忙電影的事,沒有時間,感覺挺累的,等歇的差不多了,再著手不遲。」

    「那,你有沒有興趣跟我回家玩玩?」雪倫問道。

    張斯聞言,插口道:「你要離開?」

    雪倫點點頭,說道:「在這兒待的時間也夠長了,該回去看看才是。」

    酈清沉吟了一下,笑著說道:「我倒是挺空閒的,行,借這次機會,正好放鬆放鬆,就當是旅行了。」

    張斯沒有阻止,提議道:「我跟你們一起去吧?」

    兩女相視一笑,卻同時搖了搖頭。

    「什麼意思?」張斯疑惑地問道。

    「你呀,還不到外出的時候,」酈清說道:「等你畢業了再說吧,旅遊貴在瀟灑適意,我可不想帶著個小朋友,到時候還得照顧你。」

    「照顧我?」張斯翻了個白眼,說道:「我的樣子,像是需要人照顧的麼?」

    解釋了幾次,依然被拒絕了,無奈之下,他只好放棄了。雪倫肯定是要回去的,畢竟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有親有故,總得回去看看家人之類的。酈清倒沒急著回家,不過跟著雪倫繞一圈,短時間內大概也不會回來了。

    可以想像,等這兩人一走,家裡要空虛好多。

    問了一下時日,雪倫說過幾天便走。

    張斯在沙發上,暗中摸了摸她的腿,示意了一下。因為要寫書,雪倫這些天都是一個人待著,張斯被攆遠遠的。好久沒有親熱,又在離別之際,他自然很想留下來過夜。

    就在雪倫還沒答話的時候,酈清已經表示,她今晚要留下來。

    於是,事情就這樣泡湯了,恨的張斯牙癢癢。

    「明天過來吧。」雪倫輕輕在他耳邊說了一句,溫柔的令人骨頭都酥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