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四十二章 突然轉折 文 / 張秋楓

    鳳凰衛視播出了一期節目。

    正是著名的「文濤拍案」,評講各類案件,各種現象。

    由於台裡下的功夫深,做的又客觀公正,往往一針見血,直擊核心,很受觀眾歡迎。

    一兩句簡單的開場白,便進入了主題。

    「今天要說的事,很簡單,我先跟您提個人,一聽就明白了。這人是誰呢?張斯!」主持人一拍驚堂木,未多作渲染,直接說出了來。

    他的聲音很好聽,並不怎麼洪亮,但抑揚頓挫,頗有節韻。

    關鍵是出言樸素,態度誠懇,十分令人信服。

    「說起張先生這人,我不得不豎起大拇指,說一聲了不起。」

    主持人說道:「不提早些時候的演講,辦晚會之類的,肯定是很有才華的。我曾隨人去過桃源一趟,那真是個不錯的地方,淳樸文雅,路不拾遺。聽著有點假,但知道我為人的觀眾,定然曉得我不愛扯謊的。」

    說的很慢,有點拉家常的意思,觀眾聽了卻很親切,並且對他下面的內容產生了好奇。

    主持人續道:「我要告訴你的是,這些都與張先生有關!還有那兒的治安,非常好,大家很有禮貌;開放的圖書案,隨便進,非常方便;席地而坐的孩子,朗朗地背誦古文,聽著是一種享受;熱情的中學生,只要開口,他們便會過來幫忙……說起來就太多,要有機會,我建議大家都去看一看。」

    頓了一下,給觀眾消化的時間。

    「大家不明白,這些跟他有什麼關係呢?又有什麼了不起呢?」過了一會兒,他又說道:「我曾經聽一位前輩說過,他說,有那麼一類人,天生具有號召力,他做什麼事,常能形成風潮,大家紛紛模仿;說什麼話,大家情願聽從,按他說的做;厲害些的,甚至能移風易俗。」

    主持人一拍驚堂木,說道:「在我看來,張先生就是這樣的人物!」

    稍稍激越了一下,聲音放慢,緩緩而談:「許多觀眾或許已經意識到了,我今天總是一口一個『張先生』,按理,他才十**歲,我已經三四十了,喊名字就好,不能算失禮。但我執意要這麼稱呼,因為張先生確實了不起,我要表達我的敬意,這跟今天要說的事有關。」

    層層地鋪墊,步步推進,終於到了正題。

    儘管只是一個人在講,連音效不曾配,但一字一句清晰明朗,在他舒緩深沉地敘述下,極富魅力,引人入勝。

    主持人說道:「近段時間,大家爭論的很厲害,說張先生無禮殘忍,動手打人;張先生眼高於頂,與縣長齟齬;張先生這個,張先生那個……反正是很多。」

    「許多人跟著起哄,有些張先生的粉絲,甚至痛哭流涕,感覺很難過。」

    「我要說的是,無論是無意參與的,還是別有用心的,大家所認為的東西,都不夠準確,今天,我就來告訴大家真相!」

    拉過一張紙,豎在屏幕前,說道:「在這之前,我們就外界已知的新聞,給大家稍稍梳理一下,便於理解。」

    開始畫上序號,寫標題:「首先,桃源高架橋倒塌,這是第一件事;接著呢,電視上有節目出現,解釋原由,張先生寫文章批評;下面,張先生又寫文章批評,語氣加重;與此同時,電視上開始播放節目,再次解釋。

    再接著,是《桃源報》的深度報道,聽說是由張先生主持的;之後出現了一首短詩,轟動大家南北,緊接著便是張先生便拿出了專家報告,成為最有力的證據;最後,忽然有人報告張先生打人,接著輪番有人攻擊,對他的個人品德進行指責,一直持續到現在。」

    基本上沒有進行說明說明,只是簡單地梳理事件。

    可這梳理當中,觀眾已經隱隱明白,對立的雙方,呼之欲出。

    這便是高手,明明一字未說,也能讓大家心中瞭然。

    主持人拿著筆,在中間插了兩筆,說道:「據我所知,還要添上兩件事,一是張先生被捕入獄!另一是張先生動手打人!」

    電視機前的觀眾,心中是何等驚訝,可想而知。

    動手打人的事,一直是個迷,不停爭論,卻不大清楚。

    至於被捕入獄,則完全是首次聽說,就如一道霹靂。

    還有人敢抓張斯?

    為了什麼緣故呢?

    一連串的問號湧起,那些本來昏昏入睡的觀眾,像被人澆了涼水一般,豁然驚醒,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想聽聽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段參訪。」

    主持人說了一句,轉入了視頻:

    畫面對著鏡頭,進入了一條小路,路旁站了許多人,記者隨機採訪,問一位大嫂。

    記者:請問,您認識張斯麼?

    大嫂:認識,認識,他跟我們住的很近。

    記者:好多人傳聞,說張斯被抓過,有這麼回事麼?

    大嫂:有,那天忽然來了兩輛警車,將他帶走的時候,好多人都看見了。

    記者:您知道他犯了什麼罪麼?

    大嫂:那能犯啥罪,那些人看他不順眼而已。

    ……

    記者換了個地方,又問一位大爺。

    記者:張斯對周圍人如何?

    大爺:沒的說,只要幫得上忙,從沒說過推脫的話。

    記者:他有什麼作奸犯科的事麼?

    大爺:這就有點瞎扯了,他要是這樣的人,就沒天理了。

    記者:那為何警察抓他?

    大爺:聽說了為了幫人討公道,把政府人員打了。

    記者:這不算作奸犯科麼?

    大爺:那群混蛋,沒一個好東西,應該往死裡揍。

    ……

    記者:到底為了什麼呢?

    小伙子:為了大橋的事唄。

    記者:你對此事怎麼看?

    小伙子:能咋看,當官的欺負人,我們也沒辦法。

    ……

    記者:這件事是真的麼?

    姐姐:只是傳聞,沒親眼看到,不過,應該是真的。

    記者:報紙上的談論,你怎麼看?

    姐姐:我是感覺大家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其實張斯的已經很難辦了,他又不是為了自己,那些指責太過火了。

    ……

    記者:張斯跟縣長有什麼恩怨麼?

    大叔:八竿子打不著。

    記者:那外界的傳聞怎麼回事?

    大叔:有人在造謠,想抹黑他,我猜就是那些當官的干的。

    ……

    畫面切回演播廳,主持人點點頭,接過話題。

    「看過簡單的採訪,我想大家應該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了,」他說道:「這都是張先生周圍的鄰居,對於他被抓之事,大都親眼目睹,沒什麼好懷疑的。

    可惜,大家對其中的原因,只是猜測,沒有詳細的瞭解。

    那麼,張先生到底為何被抓呢?

    我們的記者採訪了另一批人,通過這些,觀眾就能明白了。」

    畫面再次切成視頻:

    首先出現的醫院的招牌,接著是護士的採訪,不過,這次沒有出現臉,似乎考慮到安全的問題,隱匿了護士的身份。

    護士:他來過好幾次。

    記者:他都來幹什麼?

    護士:主要是照料病人,利用他的身份,幫著解決一些醫院不好處理的事,還有就是詢問大家的善後的事?

    記者:善後?

    護士:對,張先生很關注這些事,以至於後來很生氣。

    記者:哦?這是怎麼回事?

    護士:按理,遇難者的親屬,應該會有一筆撫恤金。張先生也這樣認為,他們卻只給了醫藥費,其它都沒給,為了讓他相信,還讓一個警察來騙他。

    記者:張斯是怎麼知道真相的?

    護士:聽說是在政府大樓門前,遇著了遇難者家屬。

    記者:那,他瞭解之後,反應如何?

    護士:自然是很生氣,當時一言不發,面色很嚇人。那些家屬又哭著哀訴,他就安慰大家,說由他去交涉,一定給大家一個交代。

    ……

    採訪不是怎麼長,也有些語焉不詳。

    但結合報紙上的種種,已經大致可以推斷出來是怎麼回事了。

    情形正在發生偏轉,觀眾的心也在悄悄變化,那些指責張斯的人有些緊張,怕自己說錯了話;那些張斯的粉絲,則更加緊張,怕這大好形勢,再次偏轉。

    主持人說道:「大橋倒塌,群眾遇難,善後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事實恰好相反,張先生聽了發怒,我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覺。但是說實話,我很欣慰,從事媒體工作這麼多年,我已經見過太多的齷齪黑暗。

    遇到這種事,指望有人會被觸動,是太過奢望了,有些不切實際。

    但張先生的反應,令我感到鼓舞。

    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不為利益,不為名聲,不為其它種種,而能聽起身來,為民做主,這種人,了不起!」

    主持人激動,拍著桌子,讚賞張斯。

    觀眾看了也非常激動,受他的語氣影響,竟有些血脈賁張的感覺。

    一介布衣,為民做主?

    這是多麼神奇的說法,似乎只有遙遠的封建社會,才發生過這種事。

    如今的年代,誰還有這種勇氣呢?

    大家又想起了張斯演講時的模樣,長衫飄逸,自信滿滿,確實是一副好精神的模樣,恍惚之間,他的身上,又增加了一些異樣的魅力,堅韌而剛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