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敏振表態 文 / 張秋楓

    壓力越來越大,大家對於兩人的結合,比較反對。在有心人的策劃下,提出一個「**」的理論,催促張斯快些作出決斷。

    他的粉絲與讀者並未站出來,為他說話,反而有許多人倒戈,支持了這一觀點。他們在乎的畢竟只是張斯,與別人無關,馮軒軒的何去何從,他們才懶地去想。而按目前的態勢,離開她對張斯是有利的,所以他們支持。

    失去了這一堅強的後盾,張斯的防衛瞬間被攻破。

    不利的言論甚囂塵上,一次比一次猛烈。

    張斯知道,自己必須加快速度。家裡的情況並不穩定,單雲清與張倩依答應的很勉強,而隨著外界的壓力大增,她們很可能反悔。到時候,他便會腹背受敵,攻勢將更難抵擋。

    這天,終於有了張斯的正面回復。

    「那麼多人關切,這份熱心,令我非常感動。

    一直拖到現在才出現,要對大家說聲抱歉,因為事發突然,我亦有些恍惚。之後又處理了一些緊急的事情,如今終於抽出了時間,可以向大家解釋幾句。

    首先說一下關於筆名的問題,張若虛確實就是我。

    我上高一的時候,家中窘迫,度日非常困難。我內心十分慚惶,自己只知整日讀書,卻令母親大人萬分操勞。可我能做的事情太少了,除了文筆好些,比起別人來,似乎並沒什麼特殊的地方。

    於是,便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寫一部小說。

    說來可能有些俗氣,我寫小說並不為文學,也不為聲名,就是為了換錢。若是換不了錢,我也就不會寫。慶幸的是,我拿了不少稿酬,《射鵰》也揚名天下。

    因為尚是個學生,寫作這類事情,難得到支持。尤其為防母親擔憂,我擬了筆名,用以掩蓋身份,「張若虛」身份便由此而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班裡的同學議論這本書,卻不知作者正坐在他們身邊。

    至於為何不將消息透露,也並不如何傳奇。因為酈清的參與,將我捲進了一場論戰,而那時『張斯』也已成名。我未曾留意,所以錯過了最好的透露時機。隨著爭論的擴大,勢成騎虎,那麼多人關注著,我竟有些膽怯了。

    自始至終,並未有欺騙的打算,若是不經人揭露,我大概至死也不會講的。

    拉拉雜雜地說這許多,很多人讀著也許要煩了,但由於與第二件事有關,我不得不多提幾句。接下來,談談我與軒軒的關係。

    我們相識的極早,她是我的語文老師,不過我與所有的老師都很少交流。

    那次我在班裡寫稿,被她沒收了,這才是相交的開始。其時,《射鵰》尚未發表,她拿著手稿讀了一遍,對我產生了好奇,便將我喊去談話。發現大家聊的很愉快,便時常待在一起,談談文學,看看書之類的。

    所以許多人說她是愛慕我的聲名,並不準確,我那時只是默默無聞的毛頭小子。

    為了幫我發表小說,她便去陪人家喝酒,希望別人能給我這個幼稚的中學生,一個可憐的機會。而我並不能理解她,感覺受了侮辱,反將她罵了一頓。如今想來,還是十分對不住她的,那麼清高的性子,跟人喝酒賠笑,已是極為痛苦了,卻又不能得到我的理解。

    我曾對她說過,以後要娶她。

    她卻沒同意,認為外界的壓力太大,對我的名聲不好。隨著我在校時間日短,名氣越來越大,反而逐漸疏遠了我。懷孕的事,卻在此時發生了。

    墮胎一說,確實是有的,她卻沒告訴我知曉,若非外界揭露,我亦無從得知。所以,我並未責令她去墮胎,她也不曾拿孩子要挾我。那畢竟是我的孩子,骨血至親。好在一番錯綜的打亂,讓她未能如願,在這裡倒要感謝揭露的人。

    軒軒的為人,我是甚為瞭解的。

    外間的議論,我多少聽到一些,大家怕是誤會她了。她待我的深情,至深至切,我這輩子,亦無法報答。

    說起年齡的問題,我自然比她小了些,不過人生苦短,既然喜歡了,便不該再在乎這些細節。如今她有了身孕,生活增了許多麻煩,我必須待在她身邊,給她保護。儘管有些突然,終究並未離我的預想太遠。

    所以,我想給她個名分,暫且將婚事定下。待孩子出生了,我也到了年齡,便正式與軒軒結婚。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祝福,最後,再次感謝諸位的關切。」

    從這篇文章開始,大家隱約之間,又看見了當年那個張若虛,從容溫和,出語謙遜,一字一句儘管平淡,卻也深情。

    讀這樣的東西,是種享受,作者的情懷總使人心柔軟幾分。

    許多人下意識地停下了攻擊,靜靜地觀望,不知接下來該怎麼做。當然,他們也沒給予祝福,心底深處,仍然感覺這件事有些荒謬。

    一位讀者這樣說:「對不起,我不能給你祝福,儘管我一如既往地愛戴你。師生的戀情,始終是令人難於接受的。我不懷疑你的深情,但也只是不懷疑你此時的深情,而人的現實每每要打敗過往的深情。

    你的老師現在是美麗水靈的,也許你迷戀著她的成熟韻味。但是她也會與一般的女人一樣,老的很快,眼角很快會有魚尾紋,腿也漸漸的粗糙笨重,腰身與水桶無異。

    到時候你將產生嫌惡的感覺,漸漸地不耐她的粗俗。

    你依然是知名的作家,風雅清俊的詩人,所到之處,有著成群的人跟隨。而她只是個老去的女人,整天忙於家務。

    兩種生活方式,加速了面貌的差距,外人看來她便像你的母親。

    而在這個時候,你可能會遺棄她,被另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所吸引。此時家裡的女人,已不再是那個風韻迷人的老師,只是個粗笨的保姆,已經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這是另一種解讀方式,令許多讀者心生感觸。

    名人的分合離異已經聽的太多,而起初的時候,他們總是深情的。就像張斯現在一樣,誰能保證他能堅持下去?

    大家對馮軒軒的惡感消散不少,但對兩人的婚事則生出牴觸。

    這樁訂婚的事情,來的非常突然,儘管說的平淡,依然惹人注目。

    支持他們的讀者實在少的可憐,師生的「不倫之戀」就像一到天塹,擱在大家的心裡,始終無法逾越。

    以現今的年代,本不該如此迂腐固執的。

    但從兩人的醜聞開始,到張斯脫身,再到馮軒軒受攻擊,這層關係始終不被贊同。尤其在馮軒軒被抹黑後,她是張斯老師的身份,尤其顯得刺眼。

    反對的不單是普通讀者,更有一些學生的家長。

    若是張斯與馮軒軒成功結合,並得到大家的祝福,豈不是在宣傳師生戀的勝利?這絕不是一個好的影響,學校的學生情感萌動,最不易把持。聽得這樣的事情,他們會當作一種鼓舞,放下學習的任務,去追求自己的老師。

    這是無妄之災,張斯喜愛自己的老師,與別人有什麼相干呢?

    但大家卻堅持認為有,誰也沒辦法。

    「男子漢大丈夫,此時不站出來,更待何時?用又老又迂的封建教條,來束縛他,未免太可笑了。這是什麼時代了,竟還說出這樣的話。別人的疑慮我解答不了,我只能表達我自己的觀點。在此,我鄭重表示,支持張斯!」

    終於,性格鮮明的謝敏振站了出來,義正言辭地表示自己的觀點。

    他的話簡短,卻很有力度,人們看了之後,耳邊有種「嗡」「嗡」的震動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