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莊戶人家

正文 第七十九章 流言 文 / 五月貝貝

    二郎的速度是很快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找好鋪子,雇好了要用的人,在縣城裡把包子鋪開起來了。這次僱傭的夥計和幫工都是李氏宗族的人,二郎做了幾個月的掌櫃,可不是白幹的,對人情世故更加通透。他心裡明白:雖他如今也與小叔一樣中了舉,可比較起來,自家爺爺還是更看重小叔一些,如今雖在很多時候對自己一房維護一二,可真正到了緊要關頭,爺爺維護的怕還是一向看重的長子ど兒。自己奶奶和兩個伯娘都不是個好的,以往自家一房受了欺負,村裡雖也有為自家打抱不平的,可因著大伯和小叔的功名,族中的長輩總是以什麼「家和往事興」、孝道來勸說自家忍耐,爹娘沒少受委屈,無非是族人看準了大伯和小叔有功名,倘若日後能得個一官半職的話,族裡能得到更多的好處。如今可不同了,且不說小舅舅已經入了翰林院當官,就說自己和四郎也有了功名,族人想提早站隊,從中謀利,也得多掂量掂量,能選擇的可不一定只有小叔那方了。

    二郎這次總共在族中雇了三對家中人口眾多,成婚不久的小夫妻,這三對小夫妻雖家中環境不好,三餐難繼,但人品、性情都好,為人踏實、勤快,且家裡與族中的大戶都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李家包子鋪給的工錢不低,活計也不會很累,對農人來講是再好不過的活計了。如此一來,李家的包子鋪有人做工,還在族中得了個日子過得紅火了,也不忘提攜族裡親友的名聲,這樣,李家三房與老宅再有什麼紛爭,族裡的長輩說話時。也會掂量掂量三房如今的份量了。這些族裡得了李家三房好處的人家,即使將來不能在李家三房遇事時站在三房這邊,最起碼也能為李家三房說句公道話。

    二郎請的三對小夫妻中。其中一對是青山村裡正堂弟的小兒子夫婦,男的叫李海。今年二十二歲,有一子一女,老大是兒子,如今五歲,小的是閨女,現在才兩歲,李海家裡小時日子過得尚可。可不料在李海十歲那年,李海的父親進山打獵摔斷了腿,到了陰天下雨時就會腿疼,常年臥病在床。家裡如今十幾口人擠在一座破舊的土胚房中,若不是有裡正家裡時不時的補貼,估計早要餓死人了。李海家中的田地這些年為給老父看病賣了不少,只剩下幾畝沒人要的貧瘠旱地,一家人的嚼頭全靠佃地主家的地種。根本不夠,李家肯出一兩銀子一月的工錢請李海去做工無疑是雪中送炭,待聽說李海的婆娘去幫工一月也有八百文,李海的母親簡直要給李家人跪下道謝了。連裡正也是暗暗感激的,這些年他為了自己的名聲。年年都要接濟堂弟家一石半石的口糧,心裡自是心疼的,可自己有糧食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堂弟一家餓死吧,那是要被村裡人戳脊樑骨的,自己這個裡正也要做到頭了,李家三房如此也算是解決了他的一個難題。

    二郎請的第二對夫妻是李二太公唯一的侄兒的小孫子夫妻,其實按照李二太公的家境,幫侄兒一家是沒問題的,可偏偏李二太公的侄兒曾在學堂讀過幾年書,為人有些迂腐,不願接受人家的施捨,一家人日子過得很是清貧。這家的小孫子叫李柏,如今有二十四,因為成親晚,如今只得了一三歲的兒子,他上面還有個哥哥叫李松,自小體弱,是個藥罐子,娶的媳婦也是個多病的,請醫吃藥,弄得一家人的日子苦兮兮。若一般的人家,有這樣的兄長大概是要趕緊分家出去單過的,可李柏兩口子都是仁義的,尤其是李柏婆娘,照顧兄長侄子侄女,從來沒一句怨言,家裡裡裡外外的一把照,李柏曾跟著爺爺學過字,會打算盤,二郎便雇了李柏做賬房先生,在前面管收錢,一月能有二兩銀子的工錢,他的婆娘則與李海的婆娘一樣在廚房幫著做些包包子、切菜、洗菜、洗碗的雜事,一月也有八百文的工錢。靠著二人的收入,李柏一家老小,日子過得自是不成問題,李二太公也因此對李家三房感激三分。

    二郎請的第三對小夫妻中的男人叫李平,今年剛二十歲,有一個兩歲大的兒子,他家裡倒沒有跟族裡當權的人家有啥關係,可他太爺爺高產,養活了七男三女,這七男成家後一家又得了好幾個男丁,是族中人口最多的人家。要說這七戶人家雖分了家,可各房的兄弟關係好得很,連妯娌們對外也是團結一致的,所以雖家貧,在青山村也是沒幾家敢惹的。這李平是家中的第三子,為人機靈、勤快,婆娘在族中也是素有賢名的,李平小時本就因為家貧在一家鋪子裡做學徒,可那師傅是個心黑的,光讓幹活不教徒弟不說,連飯都不讓吃飽,李平無奈,在師傅那裡任勞任怨干了三年,對師傅的手藝還是只學了個皮毛,最後沒辦法只得去了一家米鋪子做活計,工錢少不說,還時常要幫著搬米面糧食,很是辛苦,前幾月鋪子裡的生意不好,他還被辭退了。李家來僱人可以說是及時雨,自從李家請了李平兩口子去做工,連帶著李平的那幾個爺爺家裡都時不時地給李家三房送些家裡多的蔬菜或者山上摘的香菇、木耳等,但凡在村裡提起李三智家都要豎起大拇指,讚一句李三智家仁義。

    李家三房在縣城裡的包子鋪,有信任的族人幫著跑堂、做賬房,做灌湯包子的劉嬸又是簽了死契的,不怕她洩露秘方,可以說是高枕無憂。開張時,柳家全體人都出動不說還帶著一大幫交好的親友去捧場,趙氏的哥哥也親到祝賀,連帶著縣令也看在柳家小舅舅的面上派人送來賀禮。一家小小的包子鋪,有這麼多人捧場,這縣裡的人哪能不好奇,所以,開張生意就很好,再加上李家的包子做得比外面的好吃,又白送好吃的骨頭湯、豬肝湯等,那什麼串串香的滋味又獨特,這生意不好都難!李家三房等於是坐等在家中收銀子。

    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李家三房的禍卻是來自於自家親娘的。正當李三智兩口子樂呵呵地在家數銀子,計劃著再添幾畝好地時,村子裡四處傳起了李三智夫妻為富不仁,苛刻親母,不顧親嫂死活的流言。

    等柳氏從村中相好的人家得知傳言時,這則流言已經傳到鎮上去了,甚至連在縣學裡的四郎也被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被人指著鼻子罵他有個不孝的父母,連親身母親、大嫂的死活都不顧,四郎一衝動,一個拳頭下去,那書生的鼻子就流血了,等被人拉開時,那名書生已經是皮青臉腫了。縣學裡的夫子雖對留言的真假有所懷疑,但對遇事只會動拳頭,在學館裡當眾打人的四郎卻是不喜的,要不是看在柳家舅舅的份上,估計直接開除他都有可能,當即便表示讓四郎先回去等消息。那被打的書生家裡也是縣裡數得上的大戶人家,世代經商,好不容易有個讀書苗子自是很寶貴,自家的娃被打得如此慘,定是不會輕饒的,表示要追究到底。

    柳氏知道後氣得當場就暈了過去,還是李三智飛快地去請了劉大夫來紮了幾針才幽幽醒轉過來。

    柳氏一雙美目哭得通紅,抓著李三智的衣角嚶嚶直哭:「嗚嗚嗚,三哥,這可是要了我的命了,是誰背地裡傳出這種話的,我這是得罪了誰啊?嗚嗚嗚,咱家四郎可怎麼辦,那學堂不是要開除他吧,這可如何是好啊,咱們不孝的名聲都傳到縣裡去了,以後二郎他們幾個還如何說親啊?嗚嗚嗚、、、」

    李三智狠狠地瞪了跪在床前的四郎一眼後,拍拍柳氏手安慰地說:「慧娘,你莫要擔心,咱沒做過的事,說破了天去咱也是有理的,到了哪裡咱也是不虧心的。四郎這回是衝動了些,但犯的也不是啥大錯,夫子也只是說讓他回來等消息,想來只要咱們安撫好那被打的學子後就不會有事了!你莫要憂心,一會我先帶著四郎去給那被打的書生好好道個歉,多送些禮品去、、、」

    「哼,有什麼好道歉的,我又沒錯,是方詢那小子自己不長眼惹了小爺,一張嘴胡咧咧,要不是有人拉著小爺,小爺定要拿根針把他那張臭嘴縫起來,那點小傷,我還嫌打得輕了呢!」四郎雖心裡內疚因為自己的事使得娘親暈了過去,可嘴卻硬得很,豪不覺得自己有錯。

    「好你個臭小子,要不是你胡鬧,遇事只會衝動地動拳頭,那夫子能把你趕回家嗎?你娘能被氣暈過去嗎?你這臭小子還不知道錯,還小爺,你若是不老老實實地去認錯,老子就乾脆打斷了你這雙狗腿、、、」李三智一腳踹過去怒罵道。

    柳氏見狀,慌忙下床攔住李三智。

    ps:

    各位親,對不住了,今日有個同事生日,晚上很晚才回,到現在才勉強碼了一章!嗚嗚嗚、、、原諒我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