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風雲 第一百二十七章 袁紹逃離 文 / 墮落炎羽
卻說袁紹以將高幹為前鋒,引軍護著四名謀士往北而逃,待至北門,引軍殺散黑衣人,聚得兩千餘軍士,加上先前所應親衛共有三千去人,而後殺出北門,卻不敢走大路,盡挑小路而走。
待行出十餘里地中周倉伏擊,慌亂之下留呂威璜以及五百軍士斷後,接著便引軍逃離;又行了十餘里地後,袁紹未見幽州軍追來,心中稍定,一抹腰間,卻發現失了寶劍『思召』。
而在這時,廖化引軍出埋伏,以弓弩往袁紹陣中散,袁軍士卒為之混亂,許攸也在此刻被擠出袁紹親衛的護衛圈,接著廖化瞧見一箭殺;之後袁紹慌亂下引著遭未曾陷入混亂的親衛在高幹的護衛下同剩下荀諶等三個謀士殺出重圍往渤海逃去。
廖化見袁紹逃離,忙引軍盡屠被困軍士,而後引軍緊追在後。待至河邊,袁紹見廖化追趕甚急,將所帶圖書、金帛等物盡數棄下,只因隨行的百餘親衛以及高幹。荀諶等人渡河而去;於是廖化引軍未能追趕上,無奈下只好拉著袁紹棄下之物往鄴城而去。
「將軍!」周倉、廖化一人持著顆首級,一人持著把寶劍垂頭喪氣的走進議事大廳中對坐在主位的關羽施了一禮。
正與程昱、沮授閒談的關羽見周倉、廖化二人歸來,又見二人衣甲佈滿血跡,二人各持一物,起笑迎道:「且喜元福、元儉誅殺袁紹此獠,立此大功!」
周倉、廖化聞言,面顯愧色,一聲不響的站在原地,只是頭顱往下低去。程昱見狀,上前玩笑道:「二位將軍莫非因吾等未曾遠迎,故而不悅?」
關羽聞言眉頭一跳,正說話。周倉低頭道:「末將無能,以令袁紹逃脫!」
關羽一愣問道:「莫非袁紹未曾走北門?」
廖化紅著臉解釋道:「袁紹卻是領親衛、謀士自北門而出;然末將二人無能,未能留下袁紹。」
關羽微皺眉頭道:「可曾拿下何人呼?」
廖化將持在手中的首級交與關羽道:「此是袁紹麾下謀士許攸首級,袁紹中吾等埋伏,亂軍之中,許攸脫離軍陣,為末將一箭殺。居聞,袁紹所使之疲兵計乃此人所出!」
關羽聞言,睜開微瞇的丹鳳眼,冷聲道:「疲兵計乃此人所出?元儉,速將此人首級高掛於城頭……」
「不可!」程昱忙阻止道:「昔先帝在位,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接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幸得許攸告發,遂使芬等失敗。今其雖為袁紹之謀,然卻因告發之事已聞名士林之中,若將軍將其首級高掛示眾,恐失民心!」
關羽皺眉道:「既如此,便不將其首級示眾!元儉,除卻許攸首級,可還曾得何物?「周倉聞程昱聞言,笑道:「此必是袁紹之思召劍也!吾曾於友人處聞袁紹曾於黎陽得一夢,夢神人授一寶劍於其,待醒果於臥房中得一劍,上銘『思召』二字。不想今卻為元福所得也!「周倉聞言憨憨一笑,而關羽卻是大笑道:「袁紹得此寶劍,不想竟於亂軍之中棄下……」
「稟將軍,吾軍傷亡以出!」干預還未說完,一軍侯領著幾名軍士持著竹簡走入廳內對關羽道。
「吾軍傷亡如何?」關羽聞言,忙問道。
「稟將軍,此戰有三位將軍以親衛為前軍頭陣,加之待吾軍入城,袁軍已然混亂,故僅有三十名軍士為敵將所殺,餘下將士中僅有百人為利刃劃傷手臂,並無重傷者!此外,周將軍、廖將軍所引將士傷亡未曾統計。」那軍侯答道。
關羽聞言點了點頭便示意軍侯將竹簡放於案几上,接著對周倉、廖化問道:「汝二人引軍埋伏,傷亡如何?」
周倉憨憨一笑道:「回將軍,某部未有戰死者,輕傷六十餘人,皆為兵刃劃傷。」
「某部,陣亡三人,重傷十人,輕傷百餘!」廖化對關羽一禮說道。
關羽點了點頭,對程昱道:「如此,吾軍於此尚有近四萬將士,可否盡佔冀州?」
程昱撫鬚思慮了會道:「吾軍一路急來,所過之處均為佔下城池。如此於吾軍極為不利,鄴城屬魏郡,中山、河間、安平、巨鹿四郡國當需速佔之;此外,渤海郡亦屬冀州,然此刻卻為袁紹根基,當速伐之!」
關羽聞言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然吾軍連攻城,此刻已疲憊,加之鄴城新占,城內多有不穩之處,某意暫扎大軍於鄴城稍作休整,待五後,再行進兵。」
程昱點了點頭道:「將軍既有主意,昱便不再多言。」
而此刻幽州漁陽城中,鄭峰腰懸寶劍,一副士子裝,於城內四處閒逛。待今午時,鄭峰微感腹中飢餓,見邊上有一小酒樓,遂欣然入內。
待進酒館,鄭峰四下掃視,卻見座無虛席,唯有臨近門口一角落處的的位子僅有一背為長布包裹的條狀物的老者,於是上前問道:「老老丈,此位可還有人耶?」
那老者抬頭看了看微微一笑,說道:「老友未至,汝但坐無妨。」
鄭峰聞言對老者一禮道:「如此,峰謝過老丈了。」說罷便於老者對面坐下。
早在鄭峰走入之時便在注意的酒館火計見鄭峰坐下,忙上前問道:「客觀,是要酒鄭峰自懷裡取出一小錠碎金,道:「三壺上好酒水,數盤下酒菜即可。若有多餘,皆歸於汝。」
那夥計接過碎金心喜萬分,千恩萬謝的行禮退去。那老者見鄭峰出手闊悅,飲了口酒淡淡道:「不想汝這儒生竟如此奢華,老夫卻是走眼矣。」
鄭峰一愣,問道:「老丈何以言此?」
老者道:「某初見汝衣著儒袍,無有奢華之處,方汝坐於此處,不想汝吃一頓酒水卻以碎金為酒水之費,如此自是過於奢華也!」
鄭峰苦笑道:「峰今出門,未能尋得碎錢,不得已下僅持數錠碎金而出。那小二自早忙碌,吾甚憫之,故才有此舉,不想卻令老丈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