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五九章 再起波瀾 文 / 洱文
第五五九章再起波瀾
杜歷和錢若雅的婚禮,沒有大大辦的意思。甚至,除了鄭海他們幾個以及杜天來之外,都沒有人會知曉這個消息。而如果不是杜天來特意吩咐金巧兒,讓她帶著常生來哈爾濱一趟,以回家遊玩的名義,算是代表杜天來出席杜歷和錢若雅的婚禮的話,局面會讓錢若雅更加鬱悶呢。
不過,不管錢若雅這會兒是怎麼想的,但是,在四月初八過後,她就是杜歷的人了。而這,顯然是幾年前,兩人在上海會面的時候,想像不到的局面。
而也就是這一年,老蔣對蘇區進行了第五次圍剿。前面的四次圍剿,雖然有了張學良的東北軍加入其中,使得老蔣投入的力量,比歷史上要多得多。但是,由於前面幾次反圍剿的時候,蘇區的軍事指揮大全掌握在太祖的手中。所以,老蔣最後只能是無功而返。
畢竟,太祖雖然晚年有著這樣那樣的病,但是這一切都不能掩蓋他在軍事上面的天賦。所以,前面四次反圍剿,蘇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五次,所有的gcd人都相信,這無非是前面四次的翻版而已。畢竟,這個時候,蘇區的面積,gcd手裡掌握的實力,和前面四次比起來,可是有著太多的進步了。在gcd人眼裡,以前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取得了勝利,現在也就更不用說了。
可惜的是,博古作為王明在華夏的代言人已經逐漸在gcd內部獲得了話事權,前面幾次圍剿的時候,雖然博古很想徹底的執行王明的『指示方針』來著,但是很顯然的是那個時候的博古,根本就沒有那份威望,也沒有那份實力改變一切。所以,一切至少在軍事上依然是太祖說了算。
而經過這兩年的發展,博古成功的讓自己變得『名副其實』起來,而肅反更是讓他徹底的取得了話事權。所以,第五次反圍剿一開始,就是在王明博古他們的領導下完成的。雖然,他們是所謂的左傾份子。
但是,他們並不是黨的叛徒,他們其實也希望gcd的事業能夠蓬勃發展,也希望第五次反圍剿能夠在他們的領導下取得勝利。但是,拋開所謂的路線問題,如果他們取得勝利的方式,和前面四次沒有什麼區別,那麼他們這個領導人還當的有什麼意思?
這樣的話,即便是反圍剿成功了,等到後來敘功的時候,沒準兒所有人的心裡都會覺得,太祖的指示方針真不是蓋的,看吧,依照他那一套,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很顯然的是,王明他們不希望這種局面出現。
他們迫切的需要,用另外一種方式取得勝利。而且,他們的這種想法,獲得了共產國際的軍事專家的支持。所以,第五次反圍剿,一開始就進入了和gd寸土必爭,進行大決戰的階段。
而趕巧兒的是,老蔣同志也吸取前幾次圍剿失敗的教訓,不再奢圖一戰功成,而是一步一步,穩打穩扎的前進。這種作戰方式,還真就是現在蘇區紅軍採取的戰術的剋星。畢竟,紅軍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軍事實力,還是不能和gd正面相抗的。
比如說,同一座碉堡,紅軍uā費一個晚上修築的碉堡,由於蘇區缺少鋼筋水泥的緣故,gd部隊,一炮就能夠讓紅軍辛苦修築出來的碉堡灰飛煙滅。而gd方面修築的碉堡,卻不是紅軍短時間能夠解決的。所以,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
第五次圍剿可喜的進展,讓老蔣同志欣喜不已,似乎他的『心腹大患』馬上就要變成歷史了。那樣的話,他也就可以把精力全部轉移到日本人的身上來了。畢竟,全國上下都有堅持抗戰的意願,他雖然能夠強力的把這股意願暫時壓制下去,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可以完全無視這股意願。不然的話,歷史上的西安事變他也就不會捏著鼻子同意gcd方面和張學良的要求了。
在這方面,這個時空裡的老蔣可比杜歷所知道的歷史上那個老蔣幸福多了。至少,在大澤和日本內閣的聯合壓制下,日本的激進派並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的張狂。先不說,石原莞爾的下場,究竟對那些渴望複製九一八事變的日軍中下層軍官有著怎麼樣的教訓。
至少,留在華北的土原賢二,可以說是沒有取得任何功績。也許,這和他以及日本的華北駐屯軍缺少關東軍武力支持的緣故。也許,這和他面對的對手,並不是張學良這個紈褲少爺,也有著很大的關係。
總之,在這三年的時間裡,華北的局勢,並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動而讓老蔣的南京政府承受了巨大壓力的塘沽協定也就沒有簽訂的機會了。但是,國人的抗日熱情,並沒有如同這兩年裡日本人沒有挑釁而有所降低。
對於那些進步者來說,日本人佔據東三省,那是對華夏的入侵,是對華夏主權赤lu裸的侵奪。而對那些普通大眾來說,雖然隨著鴉片戰爭的炮聲,以後一次又一次的入侵,已經把華夏的脊樑打斷了。
但是,這更多的還是在面對西洋人的時候。即便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確確實實的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即便是,甲午戰爭中,華夏一敗塗地,即便是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裡面也有日本人的身影。
但是,在亞洲幾千年的中心地位,可不是這麼兩次失敗就能夠打垮的。至少,在面對日本人的時候,雖然政客們會知曉,現在雙方確確實實有著實力差距,覺得不能惹怒日本人。但是,民間提起來,依然是覺得那只是一個彈丸小國而已。
現在,彈丸小國居然侵佔了華夏諾大的一片土地,這還了得?所以,即便是沒有如同歷史上華北一系列事件的催化,全國的抗日呼聲依然無比的高昂。這種呼聲,對於事實上的**者——老蔣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現在,他似乎可以把精力放在日本人身上來了,他當然非常的高興了。
而他的這種興奮,隨著『剿匪』的進展,也越來越高昂了。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全順心的事情。他這邊,經過大半年的圍剿,讓gcd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讓他看到了,徹底剷除其『心腹大患』的希望。但是,日本人那邊卻不準備讓他太過安生了。
因為,日本人在華北有動靜了。畢竟,日本的內閣,在九一八之後,僅僅是不希望馬上擴大戰爭而已。饒是如此,歷史上,日軍在華北挑起事端,最後還是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不然的話,塘沽協定根本就不可能簽訂不是。
而現在,由於大澤的存在,使得日本政府對華北駐屯軍和關東軍的控制大為加強。以前,日本肯安安生生的呆著,除了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他們在東北的收穫之外,也和華夏國內的局勢有關。因為,那個時候,華夏的南京政府已經把他們最主要的精力,全都投入到剿共的『事業』中去了。甚至,明確的拿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
這種情況,讓日本人非常的放心,既然南京政府依然醉心於優先解決內部矛盾,那麼他們也樂得看戲,同時也消化東北所得。三年過去了,其他的不說,至少九一八過後,遍佈東北大地的抗日義勇軍,現在雖然說不上銷聲匿跡,但是也只有少數人還能夠堅持抵抗,其他的不是投降了,就是被消滅了。可以想像,如果這其間,還在和南京政府作戰的話,根本就不能做到這一點兒。
而東北境內的『安定』,也就代表著日本,其實已經可以騰出手來,謀取更多了。而剛好,這個時候,老蔣的剿匪似乎也初見成效了。也就是說,老蔣似乎能夠做到安內了。雖然,在這之前,說老蔣在日本人面前裝孫子,也絕不為過。
但是,日本人並不認為老蔣就那麼的好拿捏,更不會認為,老蔣會默認華夏現在的狀況,默認他們對東三省的統治。所以,他們能夠確定一點兒,那就是老蔣那個攘外必先安內,確確實實是老蔣的方針,而不是老蔣害怕日本人,而故意逃避和日本人作戰來著。
所以,在看到老蔣似乎要從『剿匪』這個泥潭中脫離出來了,日本人當然要搶先一步做好準備了。等到老蔣徹底從那個泥潭中脫身的時候,也能夠搶先發動,而不是讓老蔣先行舉起抗日的大旗。
如果,日本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話,他肯定會和蘇區接觸,看看能否暗地裡援助蘇區一下,以便讓蘇區能夠有實力拖住老蔣。當然了,願意這麼做的,絕對不會是那些激進派就是了。
日本人向華北增兵的消息,讓老蔣從即將『剿匪』的喜悅中回過神來了。娘希匹的罵聲,也再次從老蔣的嘴裡冒出來了。而這三個字,自從第五次圍剿l出成功跡象之後,可就沒有從老蔣的嘴裡出現過了。甚至,這段時間,有些人有些事,原本不怎麼合他的心意,他也沒有太過在意,只是一笑而過而已。
這一次,日本政府的增兵,使得華北駐屯軍從一萬人,暴增到三萬多人。雖然,這增加的兩萬多人,都是日本所謂的在鄉軍人。但是,這些在鄉軍人脫下軍服,也就不到一個月而已。可以說是,這增加的軍人,是日本實實在在的常備師團中的中堅力量。也就是說,這三萬華北駐屯軍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九一八事變時期的關東軍。
畢竟,關東軍能夠成為日本最精銳的部隊,能夠成為日本軍隊裡的一個巨無霸。甚至,到二戰全面爆發之後,日本人哪裡打不開局面,調一部分關東軍去基本上就能夠解決問題。以至於,『威名赫赫』的關東軍,在二戰後期,只剩下一個空殼而已。
但是,關東軍的發展,和日本人對蘇俄的戒備是分不開的。這一切,都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的勢力範圍,和蘇俄實實在在的接壤了,為了對抗蘇俄的遠東軍區,他不得不在東北大量囤積最精銳的部隊,以防備蘇俄。
也就是說,現在增兵過後的華北駐屯軍,其實力已經超過了九一八時期的關東軍。而他要面對的目標,就是原來的直系而已。雖然,直奉戰爭中,直系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直系的實力要比奉系強得多。至少,在日本人眼裡不會這樣看,他們不會把直系放在眼裡就是了。
以前,由於華北駐屯軍自身人數以及實力的限制,在沒有關東軍的支持下,他們並不敢輕舉妄動。雖然,他們輕舉妄動之後,如果他們被華夏軍隊殺死了,絕對能夠挑起兩國之間的戰爭。
但是,這些能夠無視日本內閣的大政方針,強行把整個國家綁架到戰爭軌道上的中下層軍官,他們對國家的熱愛毋庸置疑,他們的狂熱也無需多言。但是,他們絕對沒有達到,願意為了發動戰爭而獻身的地步。
那些下克上的日本軍人當中,能夠做到這一步的,頂多也就只有石原莞爾一人而已。但是,以石原莞爾的水平,絕對不會讓自己陷入這種極端的環境當中就是了。
「土原君,這是我們的機會。帝**部那些蠢蟲,總算是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了。這下子,咱們再也用不著看關東軍的臉行事了。沒有他們的支持,咱們照樣可以拿下華北。可惜的是,帝國的這個正確決定來得太晚了,支那的南京政府,似乎要從剿匪的漩渦中脫身出來了。
這樣的話,咱們就不能和柳條湖事變中那樣,完美的獲得支那東北的控制權了。咱們這裡一旦發動,不管支那人願意與否,都只能是和帝國全面作戰了。可惜了,如果帝國能夠提前一年增兵,那麼咱們發動的時候,支那人的顧慮也就會多一些了。」
年3月,日本軍部做出了增兵華北的決議。而等到4月下旬,增援的日軍才到達華北。而這個時候,正是紅軍再一次重大失利的時候。廣昌的失守,對於紅軍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而丟失廣昌之後,在所有人的眼裡,gcd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所以,土原賢二們才喟歎不已。因為,這個時候,增援的日軍才剛剛到達華北。根本就沒有形成戰鬥力,在他們看來,也就錯失了最佳時機。
畢竟,如果日本軍部,能夠提前兩個月調動的話。那麼,在這個時候,至少這些增援力量已經完全磨合好了。那樣的話,他們也就有了發動戰爭的本錢。而如果,在這個時候發起戰爭,那麼南京方面不能給予華北太多的支持。
甚至,在剿匪勝利在望的情況下,南京政府沒準兒還會採取妥協的方針。那樣的話,他們就算是不能完全佔據華北,那麼也能夠為帝國謀求更多的利益不是。甚至,就算是戰爭爆發,那麼他們面對也只有直系的二十萬軍隊而已。
在土原賢二他們看來,三萬整編好的日軍,完全可以戰勝直系的二十萬大軍了。更何況,他們作為戰爭發起的一方,有著完全的主動權,根本就沒有直接面對這二十萬軍隊的機會。因為,作為戰爭的發動者,佔據主動的他們完全可以在直系反應過來之前,先行打掉直系的一部分軍隊。
「現在可未必真的太晚了,因為,你們太低估支那的gcd人了。雖然,大澤君過於保守了,但是他在支那東北採取的措施,雖然損失了些許帝國的利益。但是在安撫支那人方面,確確實實,是最好,最合適的。
而且,在安撫支那人的同時,對支那的武裝抵抗,更是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打擊。這三年裡,他uā費的多大的功夫,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也就無需我在這裡贅言了。但是,即便是在他的打擊下,支那的gcd在東北的勢力依然沒有被徹底的消滅,甚至還略有壯大。而且,他們還有把殘餘的所謂抗日義勇軍整合起來的跡象。一旦他們完成整合,那麼對於帝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幸事。
面對帝國的關東軍尚且如此,也就更別提支那南京政府的部隊了。所以,你們不要覺得,gcd會在短期內被打敗。至少,還會給我們幾個月的時間,而這幾個月,足夠我們整訓部隊,讓我們的部隊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了。
而等到了那個時候,才是支那南京政府剿匪最關鍵的時候。他們應該明白,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而對支那gcd最瞭解的他們更明白,只要給支那gcd一絲機會,就會死灰復燃。
所以,到時候,他們要是不想剿匪前功盡棄的話,也就唯有坐視我們在華北的行動了。這樣一來的話,和柳條湖事變不一樣的是,我們也許要面臨一個全面反抗的直系而已。但是,直系的反抗能夠拖住我們的腳步嗎?顯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