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等待

正文 第70章 囚龍陣 文 / 獨來獨往

    幽州正是最寒冷的時候,風又陰又澀,江待一沒有穿厚重的盔甲,白狐裘的披風裡只著一身的白色戰衣,隱約還可看見袖口領口繡著的茉莉花。寒澀的北風刮在臉上,他卻並沒有皺眉,只目光空靈的向遠處看著,不知在想些什麼。

    「將軍,人都齊了,您請入帳吧,這風口上的風烈著呢,您可得當心身子。」身後的副將躬身抱拳道。

    江待一淡淡應了一句,「讓這風吹吹腦子才夠清醒,我可是一點岔子都不能出。」說完,又深深的吸了口寒氣道:「走吧,別讓人等咱了。」

    身後的副將連忙「是」了一聲,跟著江待一走進了大帳。不過是拉起帳簾的一瞬間,江待一臉上原本深邃的表情,立刻換成了沒有情緒的招牌笑容,招呼眾人道:「各位英雄久等了」

    「哪裡,連屁股還沒有坐熱呢」心直口快的青城王李莽打趣道。

    李莽本是青城的守城總兵,也是一條好漢,群雄並起之後,他也不甘落於人後,便奪了青城的政權。李莽雖勇猛異常但才智欠佳,所以除了青城一城,再沒有攻下其他城池,便直接自封為青城王。這次攻打幽州他更是鼓足了勁,希望可通過這一役擴充自己的實力,要知道幽州的地界可並不小,這塊肥肉誰吃下都不會再餓了。

    呂王道:「哈哈……青城王玩笑了,我們也並沒有久等,還請江少將軍召開軍務會議吧。」

    江待一這次沒有再做推辭,自己站到了眾人的正前方,抱拳道:「承蒙眾位英雄不棄,接了在下的帖子,千里迢迢的來到幽州,待一先謝過各位。」說著,深深的鞠了一躬,起身後又接著說道:「與在座的五位英雄相比,我的年紀是最小的,忝居這主帥一位,我心裡實在是有些惴惴不安,小弟若有什麼做的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指正。」

    說的如此誠懇謙卑,下面坐著的五路反王都很受用,連連點頭,說了一些客套的場面話。李莽笑著問:「若是我們拿下了幽州,六家可怎麼瓜分?」

    「我早在英雄帖上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幽州的土地我一絲一毫都不取,至於土地怎麼分割,我就不插手了,任你們五家安排。」

    雖然江待一有言在先,可還是要他重申一遍才能讓其他的反王放心,果然,聽完他的話,五位反王的臉上都露出了喜色,只不過有的人掩飾的好一點,有的人直接就喜形於色了。

    放下心來的李莽,問道:「不知道少將軍可有什麼攻城的好計策?」

    江待一從懷中拿出陣圖,攤在桌子上,招呼眾人上前,「這是囚龍陣,我打算首戰用此陣,諸位覺得如何?」

    「囚龍陣?」玉豹子摸了摸下巴,「這是個什麼陣,沒有聽說過」。玉豹子一直做的都是山大王,哪裡讀過什麼兵法,一臉茫然的看著江待一。

    到底呂王是見過世面的人,解釋道:「是一種厲害的陣法,書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只知道就是條會飛的龍若進了陣,也會被死死的囚禁住。」

    江待一指示陣圖道:「乾為天為首,坤為地為腹。震為雷為足,巽為風為股。坎為水為耳,離為火為目。艮為山為手,兌為澤為口。這陣法暗通八卦之理,而八卦可擬天地萬象,所以入陣之人會感天地萬物都壓頂而來,招架不住。」

    呂王看這陣圖是越看越明白,再加上江待一的一番解釋,不絕口的讚道:「好個精妙絕倫的囚龍陣,江少將軍果然是學富五車,不過這失傳已久的陣法少將軍是如何知曉的?」

    江待一隻含糊答道:「幼年有幸曾得到名師指點,對兵法陣法略知一二。」

    「你這哪裡是略知一二,滿腹經綸都不為過」呂王一面目光炯炯的盯著陣圖看,一面說,雙手還輕輕的撫摸著陣圖紙,好像在小心翼翼的撫摸著一件稀世珍寶。

    而有的反王卻還是雲裡霧裡,不明所以,李莽一甩手道:「不看了,不看了,反正也看不明白,江少將軍怎麼吩咐,我照做就成了。」

    江待一又請大家坐下,神色嚴謹道:「此陣圖非同小可,萬萬不可洩露出去,大家看過便只需印在腦海裡,不可宣之於口,齊王養的細作可是無孔不入。」

    眾人都覺得有理,紛紛點頭答應下來。

    江待一將陣圖疊整齊放回懷中,「我會盡快讓士兵操練起來,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就可與齊王一戰。」

    「我等一定齊心協力助少將軍」呂王率先表態道。

    江待一頷首謝道:「多謝諸位,接下來還請各位同在下一起敲定作戰的細節。」

    擬定作戰計劃後,江待一練兵就練得更賣力了,與士兵同練同食,一月後終於可以讓眾將士熟練的擺出囚龍陣法。

    幽州又下了一場雪,飛舞在黃沙中的白雪顯得別樣風情,從前下在襄京的雪,都是洋洋灑灑,讓人賞心悅目,而如今幽州的雪,黃沙狂風,冰雪肆虐,彷彿從一個溫婉的女子變身為白髮魔女。惠羽最喜歡看梅賞雪,不知道這下在空曠戰場上的雪她會不會喜歡呢?江待一想到這,苦笑一下,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還在怪我嗎?

    能在戰場上走神的人,想必也只有瀟灑如江待一的人了,不過失神也只是一瞬間。江待一手裡緊握的依舊是戰場上他慣使的銀尖槍,身上的盔甲則是黃金盔甲,黃澄澄的盔甲套在他的身上顯得富貴不凡,從前這正統的黃色是皇家的御用之物,他人是絕對不敢用的,而如今的江待一早已不在乎這些了。

    j□j的紅棗馬低低的嘶鳴著,手裡的銀槍頭在並不強烈的眼光下依舊令人目眩,金黃色的盔甲立於所有人之前,此時的江待一已經初具了王者之風。

    「齊王,快出城受降,否則我等義軍必將踏平你這幽州!」江待一拍馬上前,銀槍直指城樓,大聲叫陣道。

    不多時,一隊隊人馬便從城門裡有序的跑了出來,大約是五六萬人,策馬於軍前的並不是齊王而是一名不見經傳的黃臉將軍。這並不出乎江待一的意料,齊王是何許人也,可不是那麼容易就出陣的,他知道齊王現在一定就在城樓之上的某處觀戰,而他更清楚的是文家的人都在天上看著自己呢,這場仗輸不得。

    黃臉將軍手提著一個幾百斤的銅錘,喝道:「江小兒,齊王殿下是你等烏合之眾相見就能見的嗎?先看看你能不能有命過得了我手裡的銅錘。」說完,便騎馬衝了過來,江待一嘴角滑過一個輕蔑的笑容,根本就不屑跟他交手,直接把他引入擺好的囚龍陣中。

    黃臉將軍見江待一根本不應戰,只往回跑,當他不敢接招,用力一夾馬肚,帶著呼呼的風聲向一個天羅地網跑去。

    江待一回頭看著奮力向自己衝來的黃臉將軍,拉了拉嘴角,「還真是無知者無畏」。

    黃臉將軍稀里糊塗的跟進了陣,可一轉眼江待一不見了,四面八方湧來了無數的敵軍,眼花繚亂,壓力如水一樣不留空隙的席捲而來。

    幽州陣前的副將抻直了頭也看不清陣裡的情形,一切都是朦朦朧朧,久久不見主將回來,暗覺不妙,便拔劍令軍隊向前衝,相助主將。

    就在高舉「齊」字軍旗的五萬士兵悉數進了陣的時候,江待一卻悄悄的跳出了戰圈,抬頭望著城樓,嘴角上掛著若有似無的笑容。

    齊王居高臨下的望著沙場上的情形,只一個時辰而已,五萬人就死傷過半,齊王恨恨的一拳砸在城樓厚厚的石磚上,「就是五萬頭豬拉到屠宰場也不會被殺的這麼快!」

    壓住心中的怒火,齊王繼續推敲這陣法的關竅,眉頭鎖的緊緊的,霍的一下,驚呼道:「莫不是囚龍陣,好個江待一,我還真是小瞧了你!首戰就給我擺這麼大的禮,不過這天下間不是就你一人善擺陣,你還在娘胎裡的時候本王就看上陣圖了,江待一,走著瞧吧。」

    齊王緊了緊身子的披風,轉身下了城樓,身後的老太監連忙跟上,「王爺不繼續看了嗎?」

    「不必看了,五萬人注定無一生還。」齊王冷冷的聲音飄在風雪裡,空中的雪好像瞬間凝結成了冰。

    身後的老太監不禁打了個寒顫,低頭「是」了一聲,快步跟了上去。

    幾個時辰後,江待一便以微小的損失覆滅了幽州五萬的軍隊。

    幽州的第一道防線便是這雁城,此時雁城的官府氣氛凝重的很,所有官員都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齊王正襟危坐於堂上,銳利的目光在眾官員身上來回打量,半晌方道:「對於這次的全軍覆滅,眾卿家都有什麼看法,說來看看。」

    這個風口浪尖上的問題誰敢回答,眾官員全都噤若寒蟬,在心裡祈禱齊王爺千萬別問到自己身上。

    看著哆哆嗦嗦的群臣,齊王就氣不打一出來,被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卻沒有一人能拿出個辦法,真不知道高官厚祿養著這些人有什麼用?生氣歸生氣,可這個時候多加責怪也於事無補,若是失了本就不高的士氣可就太不值得了。

    齊王深呼了口氣,道:「這一仗江待一擺出了囚龍陣,我們吃虧是在所難免的。大家也都不要失了信心,本王已經想到了破陣之法,下一戰我軍定會大獲全勝!」

    聽了齊王鏗鏘有力的話語,底下的群臣精神也是一震,紛紛跪拜行禮道:「齊王殿下英明,齊王殿下英明。」

    這種歌功頌德的話齊王顯然是聽得太多了,只當耳邊風罷了,齊王起身緩步走到眾官員之中,「囚龍陣是很厲害,不過江待一到底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再加上各路的雜牌兵混在一起,哪裡是這麼好操練的,囚龍陣的威力他還沒發揮出十分之一。」

    一個年輕的武將,上前請命道:「江待一個黃口小兒怎能與殿下相提並論,不過都是些烏合之眾,末將願為破陣先鋒。」

    齊王溫和笑著對他說:「熱血男兒,這才是我幽州的將士,衝你這份熱忱,本王就准你做這個先鋒官了。」

    眾官員見小武將受到了齊王的賞識,紛紛倣傚,請命上戰場。齊王嘴角掛著一貫讓人看不出情緒的笑容,一一的安排了各個位置上的人,最後沉聲道:「我的破陣之法最關鍵的便是號令兵了,號令兵必須要靈活應對各種不同的陣形,所以本王要親自來做這號令兵。」

    此言一出,眾臣當然是一片反對之聲,什麼殿下千金之軀,什麼戰場上刀劍無眼,什麼王爺做士兵於理不合,可對於這些反對的話,齊王更本不理,只堅定的又重複了一遍。

    主子打定了主意,任底下的人有再多的反對,最後也還是要乖乖的聽命。

    幽州城外打了勝仗的江待一日夜不停的練兵,幽州城內吃了敗仗的齊王殿下也是日夜不停的練兵,一觸即發的戰火味百里之外都聞得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