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龍的訴說

《》正文 第九節隆慶年 文 / 天堂向左邊

    隆慶一朝在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裡可能是最不起眼的六年。(本章由轉載發佈)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這位隆慶爺沒有成績,實際上隆慶帝在位幾年不但把一個嘉靖朝敗壞得不能再壞的大明王朝給帶上復興之路,還從實際出發,有限度的開放了漳州月港作為海禁全面開放的一個開始。使得東南沿海的手工業者們得到了有限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萌芽的成長鋪墊了基石。

    但是這個隆慶帝之所以在整個大明王朝的歷史裡少有人注意,實在是因為他是夾在兩個太有戲份的皇帝之間了。

    老爹嘉靖那是大明朝最自私的一個皇帝(請注意沒有之一),同時也是智商最高的一個皇帝(同樣沒有之一)。其一生以**權術的能力而聞名。大明王朝有名的首輔的五分之一嘉靖一朝都有亮相。終其一生除去修道成仙之外,就是在與這些人鬥法。與大明王朝相關的所有重要名詞在嘉靖一朝裡大多找得到。比如:權力、修道、倭寇、韃靼、天災、海禁、流民、叛亂、奸臣、清官等等除去後世才有的黨爭和女真這兩個名詞之外基本上把大明王朝應當出現的情況差不多都出現了。再加上他的消極捱工和橫徵暴斂,以至於大明王在靖嘉朝的幾十年裡雖然沒有出現過統治危機,雖是危機四伏、搖搖欲墜。但是就是這樣的大明依然挺了過來。

    有人說這是因為大明王朝優秀的內閣緩衝機制在起作用。羅承續覺得這是正確的,但應當不全面。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不可能在經過了許多困難的時候只依靠一兩個機制能夠存活下來。但是羅承續不是學習歷史的,他不知道大明沒有出現重大的危機是什麼原因。羅承續也從來都有想過要想明白這個問題。

    隆慶的兒子萬曆同樣是一個大明在位時間極長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有更多戲劇性的東西了。張居正改革、二十八年不上朝、黨爭、三大征、隆萬盛世、女真倔起、中荷之戰、中英之戰、中緬之戰等等。甚至有「專家」說明朝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羅承續很奇怪的那些電影電視導演們居然可以做到完全的無視這樣的一個混身上下都有迷團,無論哪裡都有戲份的皇帝,這樣一個有爭議性的人物。有空去拍什麼阿哥和某甲什麼的。這就像是西方世界忘記了獅心王查理一樣的可笑。要知道明代中國對外戰爭當中的主要敵對國萬曆朝都有露面。結果中國那脆弱的軍隊硬是一仗都沒有敗。

    而這些還都不是隆慶這樣不引人注意的原因。從羅承續的觀點來看隆慶帝會這樣的不引人注意最主要的原因於在他的個性。歷史性上無論是徐階也好,高拱也罷都從來沒有真正把這個一直生活在強大父親陰影裡的男人真正當回事。至使與前面後面的兩個個性十足、沒事敢與整個文臣集團對著干的皇帝相比隆慶卻是一點出采的地方都顯示不出來。這才應當是英年早逝的隆慶帝一生居然會完全不引人注意的主要原因吧。

    但是我們的隆慶帝在位的時間不長,而且只是一個文官們的應聲蟲,卻出現了歷史上最為奇特的現象,文官集團完全無視皇權,皇帝也基本只幹幹點頭的活計,帝國卻開始高速的向著好的方向上開始運轉。一個內憂外患的大明朝到了隆慶年的時候居然一下子天下太平了,倭寇不來了、俺答議和了、海禁消除了(部分)、經濟回復了、吏治清明了(相對而言)。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要由他的老爹已故去的嘉靖老人家說起。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當中,如果要找一個天資最為聰明的皇帝的話,那這在位長達五十四年,除去自己的孫子萬曆之外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定是第一侯選人。這個十六歲斗倒了三朝元老楊廷和,終其一生手下沒有出過任何一個知名太監的皇帝,憑藉著絕頂的智慧和權謀之術操控了帝國幾十年,幾乎將整個帝國變成了他一個人的玩具一樣。但是也因為他的聰明,使得大明的權力體系一下子出現了鬆動。

    明朝中後期,除去開國的太祖和成祖之外,權力體系都是非常科學的建立在一個穩定的三角之上的。皇權、相權和明代特有的宦權實現了一種平衡。皇帝在大明朝也不是可以胡作非為的。但是這一切到了嘉靖手裡居然就不存在了。他隨意的利用皇權來組合併壓制著相權和宦權,使得在他手裡居然一個無能的嚴嵩能夠成為最大的奸臣。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嚴嵩只是他的棋子。其他人與之作對就是與已作對。他利用嚴嵩這只聽話的走狗來實現自己那些**。並利用他來打倒那些不對自己胃口的大臣。使得嚴嵩成為了這個極度自私的皇帝手中的一件能夠解決他大部分需要的工具。不得不說嚴閣老在治國方面雖然是一蹋胡圖,但是在幫助嘉靖實現他的私人目的的時候還有相當有作用的。實際上許多人認為嚴嵩是因為清詞而受到嘉靖重視的,而羅承續認為這些只是表面現象而以。除階清詞寫得比嚴嵩更好,但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在嘉靖心中始終無法與嚴嵩比擬可見一斑。

    但是有句話叫——物極必反,在嘉靖的心裡嚴嵩一直都是一隻聽話的走狗而以。他並不知道其實就是走狗也有自己的思想的。雖然他的權力來自於皇帝,但是除了皇帝之外他的地位並不比這個足不出皇城的皇帝要小到哪裡去。這種狐假虎威的效應使得外臣可以不怕嘉靖,但是不能不怕嚴嵩。於是被西方歷史學家們認為大明王朝當中最大的奸臣出現了。這個嘉靖朝把持著權柄達二十餘年的老頭子隨意的按照著下面官員的賄賂來安排官員。

    原本明代如果出現了這種奸相的話,那麼宦權完全可以成為制約相權的一個阻力。但是由於嘉請對於太監完全沒有信任,結果是失去了皇權支持的宦權根本無法影響到嚴嵩。司禮監忠實的幹著奴才們應當幹的事情,完全不敢對自己的工作有任何的意見。因為這正是嘉靖內心最不可以容忍的事情。失去了權力平衡的大明王朝以最快的速度敗壞了起來。相較於很多文人所不斷批評的正德年來說,嘉靖一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於海瑞在歷史最為著名的奏疏——《治安疏》中才會寫道: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家家淨也。如果不是後來嚴嵩過於的張狂以至於忘記了自己的權力來自於皇權的話,相信不會有後來的命運。至少在他不應當倒在嘉靖朝。

    而這個嘉靖除去聰明比較出名之外,他更出名的是他的無恥與薄情寡義。說句老實話,羅必定續自來了這個世界之後就不斷的瞭解這個時代裡的相關歷史,對於隆慶帝他還是非常的同情的。一句話形容他的生活的話,那麼只能說:做皇帝做到你這麼衰的還真是少見。

    羅承續沒來明代之前以為王子的生活一定是錦衣玉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與後世電視裡的「小皇帝」一樣,總之應當是好得不得了的。但是看過了隆慶這個倒霉的孩子之後他的內心那是相當的平衡。這個孩子可以說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受到過他人的關愛,別談錦衣玉食,自己的老婆還要做工來補貼家用。哪個電視劇裡王子是這個樣子的!而一切的根源正是他的老爸嘉請造成的。

    他的老爹嘉靖真是混蛋到了極點的極品混蛋。有他在朝,大明真是乾乾淨淨了。而隆慶帝就攤上了這樣一個寡廉鮮恥的老爹。那麼他的命運會如此也就不奇怪了。那麼這個老爹倒底有多混賬呢,從隆慶小的時候可見一斑。

    嘉靖十六年(1537)年小隆慶出生的時候他的生母——社康妃就已經失寵了。於是當小隆慶帝載垕呱呱墜地的時候,這個當老爹的人臉上居然完全沒有半分欣喜的樣子。而次月出生的景王載圳卻得到了他親自做的詩——《嘉善歌》,這個無恥的男人還要求大臣們一起跟著作文歌功頌德。究其原因只因為景王載圳的母親正是當時受寵的盧靖妃而以。

    兩年之後幼小的隆慶帝才被封為裕王(就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裕王)。同一天他的哥哥被封為新的太子,是為——莊敬太子。但是十二年後這個短命的太子就見了上帝。如果這是一個普通的王子故事的話,那麼劇情往往是拔雲見日。真龍太子登上寶座,可惜這不是普通的故事。於是這個可憐的王子因為那個薄情的老爹的一句狗屎的理論:二龍不得相見,就被糊弄了過去。一直到他老爹死去,太子都不知道是誰。於是可憐的隆慶不得不在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戰戰兢兢的生活。連皇宮裡的太監都可以隨便的欺負欺負,王子做到這樣也算有夠與眾不同了。()

    而如果覺得這個惡棍老爹很過份的話那就錯了。更過份的馬上就來。嘉靖三十二年(1554)正月。隆慶的老娘社康妃終於受不了這個惡棍了。於是她在鬱悶當中死去。小從就沒有父受的小隆慶現在連唯一的母愛也沒有了。之後的苦日子就需要他自己一個人去面對了。但是小隆慶想為自己的老娘辦一個過個去的體面葬禮。想請他老爹綴朝五日遵照太祖定下來的《孝慈錄》裡的規矩斬衰三年。卻被他的老爹給一票否決了。原因還是那個狗屎理論。結果經閣部大臣們的再三力勸才勉強同意了綴朝二日。可見這個老爹對隆慶的態度。與後世肥皂劇裡的後爹有什麼分別。

    中華禮制,男子二十而冠。冠禮之後即代表這個男性已經是大人了,此時已經要獨立生活了。帝王之子要早些。一般十二至十五歲。但是我們未來的的隆慶帝非常幸運,攤上一個「好爸爸」的他九歲就被踢出門了。九歲,頭一世的羅承續還在上小學。而更絕的是,為了他的狗屎理論。所以冠禮之後隆慶帝母子就再也不能相見。而另一個他喜歡的兒子景王朱載圳則完全不同,不但遲遲不行冠禮。二十多歲了居然都沒去就藩。一直到嘉靖四十年(1561)實在抗不住大臣們象唐僧一樣的囉嗦之後,景王載圳才正式就藩,厚此薄彼到無視禮儀不要臉面的程度。

    不過就是這樣小隆慶也無法放下心來,因為景王去的地方居然是德安府。那麼問題來了,這裡很nb嗎?

    那我告訴你,是地!此地可不一般,乃是湖廣的安陸。現在皇帝嘉靖的龍興之地。結果是不去就潘還好,去了更不得了。非但這個景王弟弟沒有削弱對於自己的威脅,還在外有了大片的根據地。而這個巨大的威脅使得隆慶一直都生活在一種憂患當中。這種生活一直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5)正月為止。因為在這一年景王載圳居然沒有敖過他的老爹前面就見了佛祖,也算是英年早逝了。可見過度縱慾有多危險。再一次證明了中華的古訓: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而直到此時沒得選擇的薄情老爹才終於又想到了他的另一個兒子。也許是為了緩解兩個之間多年的冷點,所以這個薄情又無恥的老爹再一次的顯示了他的這個本性。居然在死去了景王身上做起了文章。對外稱此子素謀奪嫡,讓輔臣們將他的謚號定為「恭」,就是貶謚。人才剛死就情就沒了。靖嘉此人真是寡廉鮮恥到了極致。居然連自己死去的兒子都要廢物利用一把,真不愧為流氓中的流氓。

    也正因為有了這個世上少見的爺爺,可憐的萬曆小皇帝居然到了五歲能說會道、滿地會跑了都沒有個名字。這在後世的羅承續看來簡直是無法相信的事情。平常家裡的小孩子都沒有混得這麼慘的。如果不瞭解歷史有人會相嗎?而就在這一年裡隆慶帝的苦難終於敖到了頭。嘉請四十五年十二月(1566)他那天天做成仙夢的老爹終於真的成仙了。而隆慶帝也終於登上了大寶,成為了九五之尊,即——明穆宗。

    也許是長年在外,能夠體會到人間疾苦的隆慶並不像他的老爹一樣,上位之後就忙於吃喝玩樂。登位伊始首先就革除了前朝的一些弊政,並起復、優恤了一些自正德十六年四月起(1521)至嘉請四十五年十二月所有因為上疏議事而被處罰的大臣,其中就有羅承續經常在電視當中看到了海端。同時這個皇帝還一改之前軟弱的形象,將那些蠱惑嘉靖方士、真人等打入了錦衣衛大牢,或是革職為民。停止因齋醮而開徵的加派乃部分織造、採買等。蠲免歷年逋欠的兵部虧課、工部銀和二卯銀。登基詔中又圍繞著正士習、糾官邪、安民生、足國用等一系列的攸關國計民生的問題,闡述了新朝的大政方針。於是在他的決心之下,大明王朝的幾個名相得以發揮出他們的能力。

    而製造眼前這一切的就是已經致仕了的老人徐階。正是因為他的出現使得隆慶帝不但在嚴黨的攻擊當中保住了小命。還能夠坐上皇帝的位置。而更重要的是他是第一個能夠做到在大明朝無視皇權的人。連帶他後面的高拱、張居正等人也莫不是如此。正是這樣的一個強勢人物的出現才使得我們可憐的隆慶帝居然只能夠做一個首輔的應聲蟲而以。皇帝做到了他這水平確實是相當的沒有面子。

    但也正是因為他只是個應聲蟲,所以這些能力極強的首輔們才得以發揮他們的能力。相權在大明朝第一次開始沒有任何牽制的發揮他們的巨大作用。一個幾呼搖搖欲墜的大明朝卻在短短的十幾年裡居然看起來好像是資本主義民主的社會初次的顯現一樣,這就是隆慶朝對於大明真正的巨大貢獻。我們應當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嘉靖一朝之所以耗盡了大明所有的餘力的原因,除去了嚴嵩這個內因之外,小冰河的初期效應、黃河的大水、倭寇和蒙古人的入侵也都是這個王朝不斷衰弱的重要外因。可以說整個嘉靖朝,大明王朝能夠面對的困難都讓這幾十年裡碰上。如果這些情況讓後世的某便子朝碰上了估計那皇帝立馬要上哪裡去「避暑了」。至少我們的家家淨皇帝在蒙古人打到了城牆下了也沒有去哪裡避過暑。不得不說明代的皇帝確實有其過人之處,就算是最自私的也有優點。

    而後世許多人喜歡把嘉靖在位五十餘年裡就幾乎把大明整成了個空架子的所有原因都怪罪於嘉靖本人和嚴嵩是極為錯誤的一種觀點。羅承續發現就是在明朝這種觀點卻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就連像自己家裡請的夫子這樣的書生都不認為大明朝之敗壞只是因為人為的原因。只是後世不知道那些這個教授、那個專家們從哪裡得出的那些個簡單的結論。以至於來到這個明代之後在,羅承續在不斷的瞭解了這個朝代之後的他甚至覺得這是後世的某些人有意的對明朝的皇帝進行詆毀。要知道我們的嘉靖皇帝其實也就一個愛好,修道而以。除去幫助後世蓋了一些旅遊景點之外也就多選了幾個美女而以。雖然他的行為被嚴黨利用然後無限的放大其對大明的危害。但如果大明一直風調雨順的話可能他的行為也就被掩蓋過去了。至少嘉靖再昏臃也沒有「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覺悟。

    所以羅承續出生的隆慶年裡大明王朝幾乎是從一個空架子的基礎上開始起步。如果不是因為張居正死後大明朝再也沒有再出一個有為的強勢的首輔的話那可能大明朝的歷史也可能會因此而改變。這也許就是後人會認為是這種優秀的內閣機制的緩衝作用的原由吧。

    那麼隆慶年歷史上除去除價之外還有哪個人能夠把相權這樣無限制的發揮出來呢。這就是隆萬年間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高拱。羅承續第一次認識他是在一個叫《大明王朝1566》的歷史電視劇裡見識到這位後世經常與除階、張居正這樣n到沒了邊的n人們一起提起的人物。當然電視劇裡為了劇情的需要只用了高拱大大的名字。其正實表現出來的東西與高拱完全不著邊。高大人才不是那劇裡那個肥胖、急燥、無聊的正義感極強的人。

    現實當中的高拱是一位相貌瑰奇、才高八斗、兩袖青風,即不收賄賂(相對除階和張居正而言,要在明代找一個完全的清官也就只有海青天了)也不要美女的官員。那麼他就是傳說當中的青天大老爺嗎?也不全是,至少就羅承續瞭解到他自大而孤傲,對權力有著近呼著魔一樣的需要。對待他的政治對手不但心狠手辣而且下手極重。所以說他是應當是一個好官,但不一定是一個好人。

    隆慶二年起復之後他就達到了大明王朝裡除去丞相之外一個人通過正常手段能夠得到了最大權力。同時身兼了內閣首輔大臣與吏部尚書兩職。我們應當明白,明代為了抑制一個大臣手中權力過大,通常內閣首輔可以兼任何尚書就是不可以再兼吏部。因為自古以來吏部都摯掌著官同陞遷,被稱為天官。可想我們的高大人那權力有多大了。

    不過,雖然權力大了點。但是基本上高大人是個能辦實事的人。而且羅承續覺得他最大的優點在於善於利用人材。加上這樣的一個人對於隆慶帝有著不可估量的能量。所以後來才有了三年短暫的「隆慶改革」。

    改革這個東西一般一提出來總會讓人聯想到,比如:遠一點的王安石改革,馬上要來的張居正改革、聽得耳朵起老繭的改革開放等等。也就是說是一種打破原有基礎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往往帶來的結果就是社會突然的進步,一代偉人的出現;或是改革失敗,主要參與人員黯然下台等等。

    但是高拱的改革其實並不是這麼激烈的東西。所以歷史上這個改革幾呼連歷史書都進不去。平時更是難以被人瞭解。畢近上一個皇帝已經把這個國家破壞得差不多了。而該推倒的除階也已經幫他推倒了。所以到了高拱這裡是幹點實事的時候了。所以高拱的只是把一些以前敗壞的地方重新帶回正常的軌道上來而以。但是由於這樣還是要傷害一些人的利益,所以羅承續才覺得這可以被稱為改革。否則這真的是難與改革掛上邊。因為這個改革對於民間來說實在是沒有任何的感覺。所以後人有人認為隆慶改革和萬曆改革實是一場改革中前後銜接的兩個歷史階段,這場改革應稱之為「隆萬大改革運動」。當然這點羅承續並不同意。

    整場改革當中羅承續覺得真正做得好的地方是做好兩件事。

    第一是用人。高大人掌握了吏部,當了天官。那哪能不辦點實事。於是他「晨理閣事,午視部事」,十分勤勉。並且到任不久即在吏部建立了嚴格的官員考察制度:「授諸司以籍,使署賢否,志爵裡姓氏」,每月彙集一次,交吏部由高拱親自過目。到年終將冊籍全部匯總吏部,作為官吏黜陟的依據。可以說張居正之後的改革當中最主要的考成法便有可能是從此得到了靈感。

    同時他還廣選人材,明代科舉選材都是重用進士,而輕視舉人。但是當時天下進士少而舉人多。比便達到三比七之差。他以為「崇其三而棄其七」是失措之舉,應該進士、舉人並用,惟賢是視,量才錄用思想非常先進。

    而更讓羅承續想不到的是他還有創造之舉。舉人就選,他又主張「其年貌五十以上者授以雜官,不得為州縣之長」,因為州縣之長是地方父母之官,責任艱重,必須精力旺盛者才能承擔。而明代當官只要上面不進行調動或是下崗的話,那一個官員可以當到死為止。於是高大人首先發明了退二線制的半退休制度。可見其創造力之強實讓人漢顏之。

    明代偏遠地區生活堅苦,許多官員不想去。高大人又啟用當地人在當地為官。並超等擢用。便得馬政、鹽政等重要的崗位上始終都有終心事事的官員。大明王朝的吏治由此開始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件事便是強兵。終明一朝北方邊界的遊牧民族都是明代的心腑大患。而高拱非常重視此事。見著兵部兩個待郎不足用,於是給兵部加了兩人個待郎。還重用了一干良將如縹綸、戚繼光、李成梁、王崇古等人。

    同時他還認為「兵乃專門之學」,但現在兵部系統用員往往「不擇其人」,優秀官員將才又常常遷為他官,為此特請准兵部自己選將備才。他提出:儲備本兵,當自兵部司屬始,邊將由兵部司屬往任。選得有智謀才力者,不得隨意他遷。侍郎、總督應經常對換,使他們熟悉彼此情況,一旦尚書員缺,即可頂任。使得兵部人員始終都是瞭解兵事之人。不使用外行來指揮行軍打仗之事。

    明代衛所制度到了明中後期已經是敗壞得不能再壞了,而高拱為了能夠讓北方軍隊戰力提升,所以還提出「請擇年力精強、才氣超邁兼通武事者,調用有能保惠困窮俾皆樂業者」,充任邊方有司,以三年為期,比內地超等陞遷。若有軍功,不次擢用,總之,「惟以治效,不循資格」。這些都有力地鼓勵了戍邊將帥和邊方有司的進取心。

    正是他的這些舉措使得北方常年無戰事。再經之後的「掩達封拱」最大程度的解決了北方的危險。為後來的萬曆中興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正是這兩件事情使得隆慶年間真正出現了天下太平的氣象。不得不說高拱雖沒有除階的氣量。但是他對於大明貢獻和價值並不比除階低多少。他是大明最後盛世的第二個大功臣。如果不是他過於自負的性格,相信以他的能力也是完全有可能進入歷史中書,與那些歷朝名臣一起被相提並論的。但是政治鬥爭就是這樣殘酷,畢近權力的寶座就只有一個,但是排隊的人卻有一打。於是歷史再次的開了個玩笑。在同一時間裡把一個更有能力的人放在了高大人的身邊。而這個人就是大明王朝最為知名的首輔——張居正。

    歷史正在進入快車道當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