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省委大院1234

《》章 節目錄 省委大院第六章 (35) 文 / 納川

    省委大院第六章(35)

    但王一鳴是搞經濟的官員,中國的官員,這幾十年,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上下下培訓了許多次,基本的經濟學常識還是有的。

    這些現象像刀子一樣,插到他的心理,讓他輾轉反側,百思不得其解。他搞不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中國自己生產的東西,在國外竟然賣得比我們國內還便宜,這個還好理解,為了出口,換外匯,我們故意壓低價格,賣給洋鬼子,賺他的錢,把別的國家的工程擠垮,我們壟斷市場後,再提高價格,我們這是放長線釣大魚,為了未來的發展,作出的短暫的犧牲。加上國家的出口退稅和出口補貼政策,生產此類商品的企業,還是可以賺到利潤的。

    但那些在國外生產的產品,比如服裝、汽車、家電什麼的,為什麼也賣得那麼貴呢?是因為我們的關稅故意定得高高的,就是不要國外的產品進那麼多,衝擊我們國內的企業。但經過調查,他發現,這只是一個方面。原來那些國外廠商、跨國公司,在同類產品向全世界出口時,到中國的商品,就故意定的價格比到別的國家的價格高得多。在巴黎生產的名牌服裝,到中國的基本價格,還在沒有報關前,就比到美國的價格高得多。汽車也一樣,在日本生產的汽車,在到中國報關前,比著運到美國本土的價格,高出許多。而運費,到中國距離近得多,運費自然還便宜許多。但這樣荒唐的事情竟然也發生了。因為中國和這些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相比,老百姓的平均收入,差距竟然是幾十倍。兩相比較,一個簡直是天堂,一個簡直是地獄。

    王一鳴帶著這個問題,曾專門請教過魏正東,讓他解釋一下這個現象。魏正東有在美國的經歷,他切身體驗過這種物價、收入的差別對每一個人帶來的切身感受。他說:「一鳴,這個問題,牽涉的就比較廣泛了,一句話兩句話是解釋不清楚的,因為牽涉的問題太廣,和我們國家的開放策略、外匯政策、出口政策,甚至外交政策都有關係,我就給你泛泛而談吧。首先不要忘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現在換了一個說法,叫發達國家,是不會也不願意真心支持中國走上復興之路的。世界就這麼大,資源就這麼多,你又有那麼多的人口,要是中國人都過上美國人的生活,那世界上的資源就不夠用了,這是一個沒法解決的矛盾,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無法共贏。所以不管我們對他們是採取對抗政策也好,採取合作政策也罷,人家西方國家心裡清楚,人家心裡有底線,就是不能讓你發達了,不能讓你趕上來。採取的措施是靈活多變的,能打則打,能拉則拉,能蒙則蒙,能騙則騙,反正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目的就是一個,折騰你的元氣,把你折騰垮,折騰散架,折騰成一個分崩離析、內外交困、國將不國的世界,這樣才無形中消滅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保住人家自己繼續享受這個地球上的資源。

    「幾十年了,我們漸漸喪失了警惕,以為我們只要採取了合作的政策,向人家逐漸輸送些利益,讓洋鬼子們也分享我們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這樣人家就會接納我們,冰釋前嫌,讓我們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這個世界也就成了和平的世界,地球就成了一個家園,真是天真無邪,一廂情願。我在美國呆過幾年,我知道他們的文化,在他們的眼裡,世界上只有他們白種人,才是最優秀的民族,其他的民族,都是劣等民族,他們是不會放手讓你這個東方大國靜靜地發展起來的,要是那樣,人家憑什麼再耀武揚威啊!所以你看吧,不管他們的選舉,選出什麼樣的領導人來,但在對付中國這個立場上,他們是驚人的一致的。你看到的,都是經濟現象,但這裡面,卻包含著一個巨大的政治動機。在我看來,現在所有的經濟問題,背後幾乎都是包含著政治問題。經濟是最大的政治,政治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離開了政治思維、政治韜略、政治智慧,單純地從經濟上面去考慮問題,無疑會一葉障目,找不到頭緒。我們還是要時刻記住**的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連這個問題都搞不清楚,那就什麼樣的後果都有可能出現,被騙、被羞辱,甚至被打、被殺,被種族滅絕,什麼都是有可能的。你看那被滅絕掉的曾經上億的印第安人,誰還記得他們曾是美洲大陸的主人?在其位,謀其政,我是一個草民,對政局起不了什麼作用。而你一鳴,是有可能做到更高級別的官員的,你一定要深思啊,機會不多了啊,錯過這一次復興的機會,中國人將會墜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魏正東的話雖然刺耳、另類,不符合主流媒體的宣傳口徑,但仔細想想,也不是沒有道理。他的話,引起了王一鳴深深的思考,他在想,事情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的。難得我們中國人一片好心,又上了大當嗎?學費一交就是幾十年,我們中國人還有多少財富可以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啊!難道離開了別人,我們真是活不下去了嗎?這真是一個想起來特別沉重的問題。

    六點半的時候,翟俊明來了,說下面的車輛已經準備上車吧,那邊楊書記已經從省委大院出發了,估計十幾分鐘就到了。高秘書長等一會兒在那裡迎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