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高門庶女

《》章 節目錄 韓家分家(中) 文 / 楚秋

    思宸和思慧也沒留下來吃中午飯就各自回去了,這也是三太太的意思,免得兩個姑娘對著三老爺噁心。()早早讓她們回去,到於三老爺,就那樣的智商,三太太倒也不怕他能惹出什麼事來。有時候讓三太太想,想當年小夫妻也有柔情蜜意之時,那時候三老爺行事雖然說不上多明白,但也不像現在這樣。

    也或者是那時候的自己還年輕貌美,三老爺肯定對她言聽計從。等自己年華老去,收不了男人心時,三老爺自然也就其他美貌女子迷住,聽其行事了。只是一個青樓出身的過氣花魁而己,就能把三老爺迷成這樣,三太太是徹底的無話可說。

    出了正月,思芸的婚期就近了,本來以何家的意思,何家派人來京城迎親的。只是國公府裡陳太君那樣,從上到下都在準備喪事,就是想沖沖喜,也是沒那麼氣氛。最後議定,有四老爺和二爺送嫁。

    陳太君這樣,四老太太就不跟著四老爺走了。就是四老爺等思芸出嫁後還是要折回來京城的,父母過世官員有三年丁憂期,這三年四老爺也要在國公府裡一起守孝。

    從京城到青陽也就兩三天的路程,婚期前十天,思芸就要動身了。家裡酒宴擺起來,動身請一天又請了全福夫人過來上頭,妝容畫好,嫁衣披好,到了動身那天也是吹吹打打,二太太就是不再同意這門親事,女兒都要出嫁了,她也不好再跳出來反對,倒不是因為陳太君,而是這麼一鬧,思芸以後真的不用嫁了。

    思芸的嫁妝是跟著思芸一起走的,原本她就有差不多兩萬銀子的嫁妝,二太太就這麼一個女兒,自然不會小氣,陳太君給孫女添妝,更不會小氣,直接添了一萬兩,總共三萬銀子的嫁妝跟著思芸出門,雖然準備喪事,低調行事,但一抬抬嫁妝抬出去,又是一番圍觀。

    何大爺和何大太太跟著韓家人是同路走的,本來何大太太該早點回去準備婚事,只是哪裡來的及。就這麼短的時間內,媒人跑斷了腿才把三書六禮在婚禮前辦完。尤其是下聘的時候,媒人把思芸的嫁妝單子列出來,差不多三萬銀子的嫁妝,何大太太接的時候還真有手抖,姑娘有這麼多的嫁妝,那相對的婆家也就有這麼多的聘禮。

    何大爺又往家中寫信,家裡又送來的錢才下了聘,現在同路走看到這麼一抬抬嫁妝,何大太太雖然己經有了思想準備,但看在眼裡總有一種心驚的感覺。在青陽要是哪個姑娘有一萬銀子的嫁妝,在婆家那就是底氣十足,像思芸這樣,三萬銀子的嫁妝,這真是頭一份。

    嫁妝太多,又要顧忌思芸的狀況,從京城到青陽總共走了四天,臨近青陽的時候,何大爺和何大太太先一步進城走了。婆家人總要去提前準備,何大太太跟著何大爺來了京城,家裡婚事是何二太太幫著料理的,何大太太還真害怕哪裡不妥當呢,娶了個高門媳婦,婆婆壓力就大了。

    思芸進知府衙門的時候己經將近晚上了,做為遠嫁的新娘,這一路上真是各種辛苦。下轎的時候要不是丫頭扶著,她差點下不來。

    雖然四老爺和四太太都不在府裡,但四老爺己經寫信回來,實在想不出人選了,又請了季家太太幫忙料理著,現在到了府衙裡,果然是色色齊全。思芸稍做梳洗之後,四老爺就帶上思芸去給全給季大太太道謝,季大太太滿臉笑意,拉住思芸的手一通誇。主人家己經回來,而且也己經料理的差不多,季大太太也就回去了。

    第二日就是抬妝的日子,昨天四老爺帶隊進城的時候,圍觀的路人己經不少。何家一直張羅著喜事,都知道何家大爺要娶知府的侄女,侯府的嫡出小姐了,但到底會是什麼樣的排場還真不知道。甚至於還有議論,是不是侯府徹底不行了,這才要賣女兒的,畢竟何家很有錢。

    大隊從馬進了城,路上行走嫁妝自然是裝車的,但那一車車讓路人看在眼裡,什麼閒話都堵住了。到抬妝這天,一百二十抬的嫁妝出門,知府衙門離何家並不算遠,但就是這樣,也足足抬了大半天。

    青陽城說不大不大,說小不小,但這種消息卻是散播的最快。跟何家交好的太太無不去打聽,得來的結果卻足以讓所有人震驚,三萬銀子嫁妝,三萬銀子聘禮,這是國公府正經嫡出小姐的派頭。另外還附帶了一條,國公府的五姑奶奶,也就是霍家續娶的二太太,方家大姑奶奶的主母。

    這兩條中不管哪一條都足以讓人震驚,有些愛八卦好事的,都開始編排著,這以後何大奶奶出來行走時,方家人見了她又該如何稱呼。方家一個暴發戶,從老到小就沒一個知道規矩的,雖然是青陽的首富,但貴婦圈裡看不上方家的多了,就看方家的十二姑娘,真是連青樓女子都不如,正常人家也不會把嫡長女送出去當妾室。

    這些議論和八卦思芸並不曉得,做為一個再嫁的女兒,家中又有祖母之事,思芸真沒什麼愉快的心情。女兒出嫁就像是第二次投胎,她己經投錯一次胎了,幸好有陳太君才能扭正過來。而這次,要是再錯了,怕是只能一根白綾了結此生了。

    擔憂也好,心焦也好,全福夫人過來上頭那天,思芸仍然是滿臉的笑意。她知道何家出身不好,跟國公府是天差地別,在韓家女兒中她是嫁的最差的一個,但既然祖母做主讓她嫁了,她就要好好當何家媳婦。

    二太太跟她說過許多次,說家裡思宸和思慧嫁的如何好,思芸只是默默聽著。她們嫁的好,只能說明她們命好。當初她跟徐家定親的時候,都說她的命好,後來初嫁到孫家的時候,也都說她嫁的不錯。而最後得來的結果,她的命其實一點都不好,人是爭不過命的,享不了那個大福誰也怪不得。

    嫁衣上身,花轎出門,外頭吹吹打打一片鬧熱,思芸腦子卻覺得有點亂。她總覺得這不是花轎,這是無常的勾魂鎖,馬上就是又一次投胎了。思芸覺得有害怕,還記得自己跟別院回來,才在陳太君跟前時,她跟陳太君說過,她不想再嫁了,她想一直在娘家生活下去,祖母,父母健在,家裡總是能給她一口飯吃,就是以後哥嫂當家,沒她立足之地,她還可以剪了頭髮去當姑子。

    陳太君卻是拉著她說了好久的話,這個時代女子是不能不嫁的,很遠的不說,只說崔先生,想當年名滿京城的大才女,她這樣的還不能說沒嫁,因為她守的是望門寡,但最後結果如何。女子嫁人投胎是有風險,但要是不嫁那就是孤魂野鬼了。

    鞭炮聲中花轎進門,拜天地進洞房,蓋頭掀開,思芸望看何大爺的時候,只覺得眼光男子俊

    雅,看她的神情也是十分溫柔。瞬間的對視,讓思芸覺得有點點安心,這個何大爺至少不像孫六爺那樣,蓋頭掀開時,滿是色相。

    何大爺並沒有在屋裡久呆,還要去外頭陪客喝酒,新房裡也滿是女眷,有老有少,一般來說坐新房裡頭的都是長輩或者妯娌,還有大姑小姑。不到認親的時候,思芸只要端坐著就好,一般來說會有長輩或者妯娌都會先跟她說幾句,結果在場坐著幾位,只是敬畏的打量著她,臉上也有幾分笑意,但似乎有幾分怕她,或者說怕做了錯事唐突了她。

    思芸繼續端坐著,這是早就料到的情況,定了這門親事之後,陳太君怕她委屈,特意跟她說了好久。女子低嫁有低嫁的好處,尤其是像她這樣帶了豐厚嫁妝低嫁的,婆家人不能不高看她一眼。後院女人不能生孩子是大忌,不用靠孩子站住腳,那只能靠娘家,何家這樣的家世,韓家就是再敗落一點,何家上下也沒有哪個敢小看思芸。

    當家主母大權在握,丈夫也許還會納妾,但納誰卻要她說了算,家中之後,後宅之事說一不二,這樣的日子在後宅中才算是舒服。高嫁出門,天天當受氣小媳婦,被婆婆和丈夫嫌棄不能生孩子。要是自己能生,兒子總能成為以後依靠,不能生那真是什麼都抓不住了。

    思芸三朝回門回的是知府衙門,思芸回門之後,四老爺和二爺也就起程回京了。畢竟陳太君那樣的情況,還是早點回去好。四老爺也跟思芸和何大爺說了,他們最好也回去一趟,陳太君最不放心的就是思芸,現在嫁是嫁了,要是回去能夫妻雙雙回去讓陳太君看看,陳太君也就能放心了。

    「我和大奶奶商議過,等再過些時日,我們就一同上京去。」何大爺說著,一般來說女子出嫁滿月都要回娘家住幾天,陳太君那樣的情況,再回去一趟只怕再回去就要去奔喪了。

    四老爺和二爺快馬回到京城,衣服都沒換就先去陳太君那裡,何家如何迎的親,回門的時候夫妻和美種種都說了。陳太君己經說不出話來了,但聽到這話卻是張張嘴,雖然沒說出連慣的話語,但對於陳太君來說己經很難得。

    「老太太您就放心吧,我給三丫頭挑的女婿是斷然不會錯的。」四老爺說著。

    陳太君費力的點了一下頭,也不再說其他。

    四老爺回來的當天晚上,大房的管事就傳話過來,明天早上韓家宗族裡的長者都要過來了,請四老爺早上準時過去。四太太也在旁邊聽著,明白這話的意思,這是要分家了。管事的傳完話回去,四太太就忍不住道:「大房也未免太著急了。」現在陳太君還沒斷氣呢,平常人家怎麼也要等到喪事完了,大房這點時間都等不了。

    四老爺歎氣道:「分就分吧,早晚的事。」陳太君有話交待了,分家歸分家,但各房還在國公府裡住著,至少外人看著,這國公府的體面還有的。

    到了第二日,各房人馬先去陳太君那裡請了安,完了之後就直接去了大房正房。韓家現任族長是大老爺,但宗族長輩卻也不少,兄弟家產分派的時候,宗族長輩自然要出面做證了。立下字據,宗族這邊用了印,然後到衙門裡過了公證,分家事宜算是全部完成了。

    分家這種事情,沒爺輩的什麼事,太太級的可以出席,但是沒有發言權,只能旁聽。韓家分家也如此,唯獨例外的是,三爺和沈氏一起過來了。

    有長輩在場,先是見禮,然後依次坐下來,三爺和沈氏雖然來了,卻沒有坐的份,只旁邊站著。大老爺向長輩們解釋道:「這是老太太的意思,三爺是二房的庶出,此次分家也一併分出去單過。」

    話音剛落,二太太就忍不住出聲道:「大哥,我忍不住說一句,這樣的做法是不是不太妥當。」

    大老爺眉頭皺了起來,不等他開口,大太太就笑著道:「老太太說這話的時候,是分派嫁妝和私房時特別囑咐的,家中所有人都聽到了。二嬸嬸,你不會是想忤逆婆婆吧。」

    二太太頓時啞然,忤逆之罪大太,尤其是婆婆臨終遺言這種,她真的擔不起。二老爺卻是迅速道:「她是一直病著,病的都有點糊塗了,還請大嫂不要見怪。」

    大太太也是見好就收,聽二老爺如此說了,也不再說其他。

    這邊議論完畢,其中一位叔公起身道:「既然是老太太的意思,三爺又是庶出,此時分出單過也有先例,並無不妥。」

    說完這話,叔公復又坐了下來。其實像這種分家事宜,把長輩們叫過來也就是當個見證,如何分還是要看他們兄弟的意思,基本上他們兄弟沒異議了,他們這些長輩更不會有異議。

    大老爺復又站起身來,把寫好的韓家產業清單拿了出來,當然其中並沒有因爵位而得來的府邸以及永田業,這些東西是皇家給國公爺的,並不在家產劃分範圍內。

    旁邊一位叔公起身來接了過來,然後開始大聲念,清單的開頭是韓家的祖產以及祭田,這些東西是傳給嫡長子的,也是不需要劃分就直接傳給長房的部分。這邊念著旁邊又有人記著,念完就直接公證,這是祭祀祖產,要一代代傳給長房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