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組團游三國

正文 第0343章 五木 黃河泅渡 文 / 鬧心

    五木這一段沒閒著。他一直在觀察荊州和新野的水軍在黃河上訓練。

    荊州及新野的士兵熟悉水戰,但五木還是發現了問題。荊州水軍有四千人,加上蔡鵬挑選的一千新野水軍,總共五千人。這麼多人擔當渡河的先頭部隊,渡船問題就不好解決。

    黃河不似長江,黃河水流更加湍急,水軍操控大型渡船十分不易。

    盟軍徵集到的大型渡船很少,而且速度較長江上的大船速度也要慢很多。用大型渡船運送先頭部隊,也很容易暴露。即便是在深夜行動,也容易被對岸的敵軍發覺。

    而如果改用小船,速度可以提高,運送能力又成了問題。

    五木去找諸葛亮,諸葛亮正在和蒯越蔡鵬蔡瑁商討渡河的辦法。

    他們幾人也意識到了大船渡河的缺點,準備使用小船。但若想用小船快速運送大批隊伍,必須要徵集到足夠多的船,以百舸競渡,強行渡過黃河。這種方案也是不得已的辦法。幾百艘小船聚集在一起,敵軍很容易確定盟軍渡河的地點,也就更容易部署相應的防禦。

    如果敵軍過早發現盟軍強渡,勢必會派弓箭手於岸邊防禦,那樣,強渡部隊必然會有重大傷亡。

    諸葛亮等人研究了很多方案,但無論那一種辦法,都可能造成較大的傷亡。雖說傷亡是戰爭過程中難免的,但若是在戰鬥之初出現大量傷亡情況,無疑會對盟軍的士氣造成較大影響。

    「可以泅渡。」五木一進屋就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泅渡?

    諸葛亮等人不是沒有想過,但荊州和新野的士兵多在長江及相關水域長大,那一帶的江河水流較黃河平緩很多。諸葛亮等人無法確認泅渡的可能性。

    「沒關係的,我橫渡過黃河,而且是在初冬時節。」五木十分肯定地說。

    時間緊迫,不容多想,雖然知道泅渡也面臨很大的風險,諸葛亮還是很快下定決心,泅渡部分士兵到黃河北岸,過河後,分散開來,以篝火和旌旗作為疑兵之計,讓敵軍難以摸清盟軍的底細,不敢輕舉妄動,盟軍大軍趁機渡過黃河。

    「我泅渡過,我必須去。」五木的態度十分堅決。

    諸葛亮無法勸服五木,只能希望蔡鵬說服五木。

    然而,五木心意已決,蔡鵬也素知五木水性,但諸葛亮還是擔心,五木水性雖好,但這次不僅僅是渡河游泳那麼簡單,過了河是要打仗的。五木不要說帶兵打仗,就連保證自己安全的能力也沒有啊。

    五木態度堅決,諸葛亮的態度一樣堅決:不行!

    幾人正僵持著,帳外走進一人,叉手施禮道:「某去!」

    來人正是趙雲趙子龍。

    「子龍?」眾人無不疑惑。

    趙雲淡淡一笑:「某的鳧水技巧,便是五木兄教的。」(參見0065章《****趙子龍》)

    有趙雲這員勇將,諸葛亮終於同意五木和趙雲帶先頭部隊三百人泅渡黃河,只是再三叮囑趙雲,務必保證五木的安全。

    星月無光之夜,是盟軍選定的渡河之日。

    五木和趙雲帶領著精心挑選的三百名水性極好的士兵悄悄走下河堤。

    五木上次游過黃河,是初冬時節。現在正值夏季,河水的溫度當然不會像初冬那樣刺骨,但入夜後,河水溫度下降很快,依然很涼。

    不過五木覺得很舒服。涼涼的河水,讓五木感覺更加清醒,重要的是,五木好久沒有和水如此親近了。他又逐漸找到了魚兒的感覺,自由自在的感覺,雖然他的內心依然很沉重。

    「出發吧。」隨著諸葛亮的命令,五木帶頭向漆黑的河裡游去……

    波濤撞擊聲掩蓋了泅渡隊伍的划水聲,起伏的波浪,也掩蓋住泅渡者的身影……

    三百水兵在五木的引領下,悄無聲息地登上黃河北岸。

    按照事先的部署,趙雲派出五支小分隊,分頭向預定地點潛行。剩餘的兩百人,悄悄摸向北岸一處制高點——這裡駐防著遼東巡查河岸的小股部隊。

    敵軍的營寨一片寂靜,除了瞭望塔樓上,偶爾有值更的身影晃動幾下。

    趙雲一揮手,部隊向一群夜間狩獵的狸貓悄悄向敵軍營寨摸去。

    「殺啊……」隨著趙雲一聲吶喊,盟軍偷襲部隊迅速解決了營門守衛,衝進營寨,撲向睡夢中敵軍的營帳……

    趙雲一桿銀槍上下飛舞,迷迷瞪瞪衝出來的遼東士兵紛紛喪命槍下。

    戰鬥遠沒有五木想像中激烈。

    也許是幾個月來的平靜讓敵軍放鬆了警惕,駐紮在這裡的遼東士兵數量很少,且大多還在睡夢中,就被盟軍解決了。

    趙雲命令手下仔細檢查,不許放走一個敵人。而五木則登上嘹望樓,焦急地等待著……

    一處篝火燃起、兩處篝火燃起……

    五個小分隊都已到達遇到地點,點起了迷惑敵軍的熊熊篝火。

    「放火箭!」

    隨著一聲令下,幾隻火箭沖天而起,射向漆黑的夜空。這是事先約定的信號,盟軍大小船隻將按照事先的部署,開始向黃河北岸運送盟軍。

    五木焦急地等待……

    終於,蔡鵬率領的第一批船隊靠了岸。

    沒空說話,蔡鵬立刻指揮隊伍在要隘之處構築營寨。

    十幾萬大軍渡河,不是頃刻之間能完成的,只有快速在北岸構建起營盤,才能確保大軍渡河的安全。

    東方的天上逐漸透出一絲光亮,盟軍已經全面佔領了黃河北岸的幾處要衝。

    奇怪的是,遼東軍駐守的朝歌方向,始終沒見任何動靜。

    敵軍也許是鬆懈,也許是有其它狀況,也許是深夜點燃的幾處篝火讓敵軍摸不清狀況,不敢貿然出動。

    不管怎樣,重要的是盟軍已經安全渡過了黃河,接下來,就要對遼東軍展開全面的進攻。

    黃河北岸,西路盟軍的營寨已一一建起,曹操親率的中路盟軍也已陸續渡過黃河。

    派去朝歌方向的斥候終於帶回消息:朝歌的遼東軍果然受到多處篝火的迷惑,未敢出擊。而且,遼東軍佈防在朝歌周邊的幾處據點也紛紛拔營,全部撤回朝歌城內。

    敵軍未能在盟軍立足未穩之時,對盟軍發起進攻,這無疑是喪失了最佳戰機。

    但盟軍沒空替遼東軍檢討失誤。

    盟軍在黃河北岸站穩了腳跟,諸葛亮立刻命令部隊向朝歌城進發。按照之前的戰略部署,西路盟軍必須要牽制住朝歌的遼東部隊,才能減小中路盟軍向濮陽進軍的風險。

    朝歌,作為殷商朝四代帝都,也曾有過屬於它的輝煌。

    而如今,城牆高聳,城門緊閉。城牆上,除了隨風飄動的黑色旌旗,幾乎看不到人影。曾經輝煌的帝都,如死一般沉寂。而沉寂中透露出的,是絲絲陰寒詭異的氣息。

    諸葛亮不敢貿然下令進攻,盟軍緩緩向朝歌城推進……

    隊伍在距離朝歌兩里之外紮住陣腳。

    諸葛亮蔡鵬五木等人提馬上前幾步。

    西涼馬超、益州張任、荊州蔡瑁等大將緊隨其後。

    死寂的朝歌城裡,終於傳出一陣鼎沸之聲,黑漆漆厚重的城門「嘎呀呀」開啟,城裡衝出黑衣黑甲一彪人馬。

    遼東軍在一箭地之外列開陣勢。當中一匹戰馬上,坐著一員大將,正是公孫度的二公子公孫恭。

    身為西路盟軍統帥,諸葛亮提馬上前,趙雲提銀槍護衛在身側。

    諸葛亮和公孫恭來到陣中,舌槍唇劍交涉一番,無非是諸葛亮痛斥遼東謀逆不臣為禍天下,公孫恭反叱劉漢皇帝不修正道,丞相曹操卑鄙下流,各路諸侯助紂為虐等。

    陣前外交不過是個形式,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諸葛亮撥馬回到自己的陣中。

    「我去和他聊聊。」五木道。

    諸葛亮知道五木和公孫恭的交情,點頭同意,並示意蔡鵬跟隨五木,以策安全。

    「不用,我們有交情,他不至於對我下手。有外人在,反而惹他多疑。」五木堅持自己獨自去見公孫恭。

    眾人拗不過五木,五木催馬上前。

    「二公子,還記得在下嗎?」

    「你?」公孫恭眼中閃現一絲驚喜,但隨即便恢復了僵硬的表情。

    「二公子,鄧某前來,只想問一句,公孫小姐好嗎?」

    公孫恭素來和妹妹公孫雪兒親近,又和五木要好,也知道五木和雪兒互相愛慕。聽到五木的問話,公孫恭喉結鼓動一下,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雪兒在這裡嗎?我能見一見她嗎?」

    公孫恭面無表情地搖搖頭。

    五木歎了口氣:「唉,雪兒沒事就好。二公子,你我是生死之交,遼東侯待我不薄,因此鄧某才想勸二公子一句,千萬莫要受那公孫霸蠱惑,葬送遼東將士的性命,成為千古罪人啊。」

    「住口!」公孫恭突然喝道,尖利的嗓音十分刺耳。

    「二公子,公孫霸不是個好人,你的病大半就是他害得啊……」

    「住口!」公孫恭咆哮著,臉上僵硬的肌肉開始扭曲,突然,公孫恭一催坐下馬,提刀衝了過來……

    「嗖……」

    「嗖……」

    弓箭破空聲響,兩支唱箭一左一右射向公孫恭。

    公孫恭躲閃不及,兩支箭分別射中公孫恭左右兩肩。

    緊跟著,盟軍陣中殺出兩匹白馬,馬上兩員銀甲白袍大將,手中均是一樣的亮銀長槍,正是趙雲趙子龍和馬超馬孟起。

    趙雲馬超兩桿銀槍雙雙刺向公孫恭,卻不料中了箭的公孫恭依然勇猛異常,竟然忍著傷痛,揮刀磕開兩支長槍。

    趙雲馬超一擊不中,撥馬準備再次衝擊。

    公孫恭一招之間,已知二將厲害,撥馬向本陣退去。

    敵軍主將受傷,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

    蔡鵬手中令旗一揮,盟軍如潮水般衝了上去。

    遼東軍主將受傷,然而遼東士兵卻陣腳未亂,反而「嗷嗷」咆哮著迎向衝來的盟軍……

    遼東軍缺少主將指揮,盟軍人數佔優,很快,除公孫恭被護送回朝歌城,其餘的遼東士兵或被斬殺或被盟軍俘獲,盟軍取得第一站的勝利。

    然而,面對勝利,諸葛亮卻表情嚴峻。盟軍雖獲勝,但也傷亡慘重。出城應戰的遼東兵雖少,但彪悍異常,面對幾倍於己的盟軍,遼東兵毫不畏懼,如同瘋了一般,即便身受重傷,依然怪叫著、獰笑著……

    面對如此凶悍的敵人,諸葛亮知道,硬拚不僅會造成巨大傷亡,且無必勝把握。

    諸葛亮心情沉重,下令盟軍後退十餘里,紮營安寨,再謀進攻朝歌之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