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章 節目錄 第8章 洛陽、上元、夜(四) 文 / 召白

    其實僅從外貌來看,嚴安之身材瘦長,白淨髯鬚,生的一副好面相,並不是那種第一眼就讓人生畏的人物。但是陡然之間的一聲大喝,果斷抽刀震懾的威嚴表現出來還是震住了那些起哄鬧事的人群。

    嚴安之稍微顯瘦的臉上沒有一丁點的笑容,冷若冰霜,表情嚴肅,聲音中帶有一股久居上位的官威:

    「上元佳節,天子腳下,誰若鬧事,依法嚴懲不貸。」

    擁擠的寂靜的人群被震懾住了,待人們看清眼前站著的人是河南丞嚴安之的時候,有些吵鬧的人低頭鑽進人群中迅速的消失了。作為洛陽最高的地方行政長官,洛陽的人們是見慣了這位執法嚴厲的府丞的手段的,嚴安之為治尚嚴,為民所畏,任何人都不希望犯在他的手中。

    其實真正起哄鬧事的人大多是在洛陽城內走街串巷,無所事事,即屬於地痞一類的人,其他人不過是附和著起哄罷了。其實這些人更怕嚴安之,待看到眼前的是嚴安之的時候。立刻閉嘴悄悄的溜了去。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在這種大型的慶祝活動中是難免的,總會有些人希望製造些亂子出來以滿足他們藏在心底的陰暗。在之前的春節三日大酺的時候,玄宗親御五鳳城樓酺宴,觀者喧溢,樂不得奏。金吾衛持棍棒驅趕尚不能遏止騷亂,亦是嚴安之及時制止。事後鬧事的人不知有多少被投進大牢,現在還在牢裡經受酷刑。

    人群散去,嚴安之把佩刀扔給身旁的衙役,揮袖進了端門,前去玄宗那裡覆命。

    待上得城樓,看到張戈正站在那裡答話:

    「受驚的白馬被金吾衛的人給制服住了,馬主人也被河南府衙給帶走了……」

    李隆基點了點頭,說道:

    「朕已經看到了,身手不錯。在金吾衛裡面做什麼?「李隆基饒有興趣的問了一句。

    「是一守城兵士,叫南霽雲,在洛陽城鎮守北門。」張戈答道。

    李隆基點點頭,正要說話,看到嚴安之近到前來,問道:

    「事情可查清楚了?」

    「是。」嚴安之道,「是僕人疏忽,失火導致舞馬受驚,衝撞了人群。已經依律先把這些人抓了起來,還請聖上定奪。」

    「交有司處理吧。」玄宗皇帝隨口答道。

    雖然騷亂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也沒有造成大的波動,但是依舊影響到了李隆基的心情。待宣佈上元佳夜的慶祝活動開始後,在城樓接受萬民的歡呼後,坐下來時已經沒有了什麼興致,身邊的寵妃武惠妃巧言相勸才有了些許好轉,平日裡動聽的絃樂也感覺沒有了味道。命念奴兒停了彈奏。對下首的張九齡說道:

    「張朕治下的臣民如何歡度這上元佳節的。」

    李隆基想微服出宮。其實這在之前已經有過很多次,有時候就是張九齡一起陪著。這時候的玄宗皇帝依舊是歷史上那個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的唐明皇,微服出宮更多的是瞭解治下臣民的生活。但今天的微服卻是為散心了。

    張九齡起身答了「是」。

    李隆基扭頭對坐在旁邊的一位道士說道:

    「真人不如隨朕一起出去領略一下上元佳節的盛景。」

    玄宗皇帝座旁坐著一位道士,一襲道袍,頭髮已經全白了,在頭頂挽成一個髻,用一根白玉的簪子別住,一縷白鬚看起來仙風道骨。有一位中年道士站在他的後面。

    那道士笑道:「貧道已經老了,就不打擾聖人和張丞相的雅興了。」

    隨後起身道:「貧道先退下了。」身後的中年人也見了個禮,扶著那道士下了城樓。

    下到城樓,那中年道士說道:「師父,我去喚人把馬車駕來。」

    「含光,不用了。陪為師走走吧。以後這洛陽的景像是看一次少一次了。」

    兩人出了端門,沿道路邊走邊看,燈火璀璨的洛陽夜流光溢彩,熱鬧非凡。那道士頗有興致的東張西望,隨意的在通明的夜裡欣賞著。有時候碰到一個燈謎,停住腳看看,過一會兒笑了搖了搖頭。更多的時間是隨意的在欣賞路邊的表演。

    在端門前的大的戲場前面,沿道路除了燈棚、攤販之外,等多的表演的場地,有的搭了台,有的圈出一塊場地,演出各異,有歎為觀止的雜技,有變幻莫測的戲法,還有登台的梨園戲曲、舞曲。

    那道人走到一處停了下來,微曲的身子直起來,瞇著眼看台上的表演。台上演的是神仙下凡塵的故事,取自於道教的傳說。唐玄宗皇帝時候的道教絕對是第一國教,之前多次找人入宮探討長生方術,後來更是把道家典籍列入科舉考試,名為道舉。這時候道教思想深入人間,民間信道者眾多。

    台上演繹著神仙鬼怪的故事,台下是擁擠的人群,到得精彩處紛紛喝彩,氣氛熱烈,來來往往擁擠不堪。中年道人含光奮力推開周圍的人,以免擠到那道人。那道人看著台下眾多的人們,仿若自己置身事外,神情平靜。

    中年道人一直在注意著看表演的人群,來回警惕觀察的時候,發現前面不遠的地方,一位丫鬟裝扮的女子在看台上的故事。仔細看時,原來是剛才在天津橋邊上差點被馬踩到的女子,女子身邊是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站在一張高的箱子上面看熱鬧。

    中年男子細看了一眼那位孩童,對著老道士說道:「師父,是剛才的那位孩子。」聽語氣顯然兩人也看到了剛才舞馬受驚的一幕。

    「哦?」那道人驚奇的問道,「在哪裡?我們過去看看。」

    那道人邊走前邊道:「這孩子是塊料子,小小年紀反應很好,更難能可貴的是心性沉穩,處亂不驚。」

    兩位道士看到的正是李清和花解語。在剛才驚險的一幕發生以後,幾人都平復了很長時間的心情,最後還是決定繼續去四周逛逛,其實最主要的是李清堅持,畢竟出來一次並不容易,這些天被老太太看的很嚴,抓住機會總是要充分利用嘛。

    端門前的偌大的戲場裡面的表演很多,各式各樣,其實李清是以一種旁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很多演出的內容在後世都能看到,在李清心裡並不以為奇,主要的還是處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這盛唐時期的真實場景。

    燈謎猜多了也沒有什麼意思,倒是兩個小丫鬟變的對此樂而不疲,起因是剛才兩人猜出了一個燈謎,贏得了十文錢,兩人驚喜的圍著一個個的燈謎轉,期望能猜得更多的銅錢。花解語倒是寸步不離李清。

    上演的故事並不太精彩,不過場中舞蹈的表演卻是精彩的無與倫比,比李清見過的後世的很多舞蹈要高明許多。此後李清基本上都是在欣賞舞蹈,邊走邊看,一會兒在一個表演神仙的戲曲台前停住了。花解語從旁邊攤販借了一個高的箱子,讓李清站在上面看,自己在身旁保護著。

    台上講的是神仙的故事,一位仙女下凡歷經磨難尋得如意郎君,後又同返仙界的套路。很沒有新意,李清心裡暗道。沒有什麼值得看的,李清只好扭著頭看四周的人群。

    在李清前面的是幾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邊看邊議論著。

    「人生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崔兄就不怕家中那位吃醋?「有人打趣道。

    「說說而已,何必當真呢?」姓崔的忙道。看來是個妻管嚴。

    「人生百世,匆匆而過,真是讓人羨慕這對神仙眷侶。」有人歎道。

    「李兄何不尋仙問道?當今聖上崇尚長生,聽說有很多得道的真人得以覲見,看來長生有望啊。」

    「想我苦讀寒窗十幾年,今年正是某大展宏圖,報效朝廷的時候,哪能為了這虛無縹緲的神仙事而荒廢了前程。」很多的書生才子留在洛陽都是為了今天的科舉,希望一舉成名天下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

    「李兄自去博取你的功名,我還是老老實實的做我的生意的好。」又人插話。

    「呵,」李清聽了笑了笑。想起一句詩詞,隨口吟了出來: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真是生動的寫照,李清心裡笑道。

    搖頭笑的時候,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

    「說的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