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第一卷 洛神賦 第20章 白玉誰家郎(二) 文 / 召白

    今晚整個洛神詩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只有韓知賢和高子玉等寥寥幾人。才情即高,名氣又盛,兼之人風流倜儻,廣善交際,不管是過來的其他才子還是被請來助興的歌舞伎們都存了心思想上去攀談。

    大概是見慣了這樣的場面,不管是韓知賢還是高子玉都是熱情洋溢,與走過來的人熱絡的說著話,但講話舉止得體、進退有度,並沒有陷入被人包圍的尷尬困境中。

    韓知賢和高子玉等在畫舫起程不久,就去了主船上拜見了張九齡等幾人,之前算是正式的拜訪過,應該是給張九齡留下了不錯的印象,這次詩會上過去拜訪算是執晚輩之禮。張九齡位居高位,自有一種位高威嚴的氣度,但是對於自己欣賞的晚輩還是親切和藹,與專門過來的韓知賢和高子玉等人聊了些詩文等學問方面的話題,勉勵幾句,話語中也透露出極欣賞的意思。

    在上船的時候,韓知賢和高子玉都已經被安排到了不同的畫舫上面。過來主船上還是存有拜見張九齡、希望得到對方賞識的意思。交談中的不漏聲色,張九齡隱隱透露出來的意思兩人是知道的,隨後在主船上沒待多長時間,別過張九齡等人回到了各自的船上。

    叫好的聲音就是從高子玉所在的畫舫上傳出。

    雖然高子玉和韓知賢的詩才相差彷彿,但至少在今晚的洛神詩會上隱隱有被韓知賢壓過一頭的架勢。雖說一開始兩人都沒有出手寫詩,但是今天的洛神詩會談到比較多的話題卻是有關牡丹的,在以牡丹為題的詩作中,韓知賢相對比高子玉要更加有名氣一下。從跟其他人見面閒聊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與韓知賢見面的時候,一般人都是問……

    「韓兄最近有什麼詠牡丹的新詩沒有?」

    「今晚上牡丹詩還要看韓兄的了。」

    而與高子玉的對話基本上是省去了牡丹的字樣。當然在表面上是看不出來高子玉有什麼不高興的神情,但是其內心還是希望能在今晚的詩會上壓過韓知賢的。

    佳句偶拾,刻意的去尋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句就有些顛倒始末了,其實韓知賢也不一定就能再寫出太好的牡丹詩句的。總之,從剛才主船上開始這兩位才子之間的氣氛就頗為有些微妙,當然也許只有兩人心中知道。

    高子玉所在的畫舫上自然是以高子玉為中心,其他的人在暢飲閒聊的時候一直在觀察高子玉,看其是否有什麼新的靈感,順便寫出一、兩首好的詩詞來。當然,珠玉在前,有一部分人是熄了今晚寫詩的想法的,於是只顧著聽歌賞舞,飲酒看花。

    當然不可能因為高子玉在,整個畫舫的人就不再寫詩,依舊有跟高子玉比較熟識的人在陸續的寫出一、兩首詩來供大家鑒賞,語氣說道就比較委婉許多……

    「某偶有靈感,有幾句詩請大家品評品評,正好高兄也在,還望不辭吝教。」說完大都拱拱手,向著高子玉道。

    這時候高子玉也會把寫好的詩詞拿過來,認真的品讀一番,說的當然是恭維的話……

    「崔兄的詩很好,這句道盡了牡丹花的雍容華貴,頗得文字精妙。高某如果沒有靈感也是寫不出這麼好的詩的。」

    於是滿座皆喜。眾人見高子玉並不恃才而驕,也無意貶低他人,氣氛慢慢變得更加融洽,寫詩的人也多了起來。

    於是有人便起哄著請高子玉賦詩一首。

    在各個畫舫之上主人家都精心放置了不同的牡丹花。高子玉所在的畫舫中央擺放的是幾盆白色和紫色的牡丹。其實不止是牡丹,任何花色一般都是越淺或者越深越不容易栽培。從前面的這幾株牡丹就可以看出詩會主辦者的心思。

    眾人圍著這幾株牡丹欣賞品評著,於是有人便提出用白牡丹或者紫牡丹為題寫出一首詩來。其實這已經屬於命題了,臨時起意最不容易,但眾人都不願落了面子,就算沒有靈感的也趕忙回憶一下自己準備的詩是否有符合主題的。

    場面變的安靜下來。眾人或低頭沉思,或細觀牡丹,希望從中獲得些許靈感。

    琵琶聲響起,是今天在場的一位歌姬在輕輕彈唱,卻是金鳳樓另外被請來的李顰兒,在金鳳樓是僅次於楚三娘的當紅歌姬。但凡參加這類聚會的歌舞伎們最是能察言觀色,李顰兒見眾人沉思,略顯冷場,於是拿過琵琶,邊彈邊唱,是最為流行的《清平調》。樂曲清新悠揚,歌喉婉轉動聽,在這略微安靜的氛圍中卻是恰到好處的。

    不多時,有人道……

    「有了。」

    於是拿起放在邊上的毛筆,隨手寫在空白的箋紙上。有人湊過去看,低聲讀出來,好與壞都有人點評。隨後又有幾人寫出來了,一併記錄下來,供人輪流品鑒。

    雖說才思敏捷,作詩就快,但詩詞一物並不是快就好。每每好詩都是經過精雕玉琢才能呈現在眾人面前,能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詩句無一不是這樣來的。先前做出來的詩大都還是在牡丹的花色上下了功夫,就白色或者紫色做文章,凸顯牡丹花色的清新艷麗。仔細評起來也就中下之作。有人是在寫不出來也就罷了,轉頭看別人的詩或者認真聽曲兒。

    畫舫上的人這時候有意無意的會看一眼高子玉,其實大家都在期待著名滿洛陽的才子能寫出什麼樣的詩作來,就連彈奏琵琶的李顰兒也邊唱邊注視著高子玉。

    高子玉端坐在牡丹花前,兩眼微瞇,並沒有看那牡丹花,而是望著彈唱的李顰兒,且雙手隨著樂曲歌調微微打著節拍,看上去僅是在現場顰兒姑娘的歌曲罷了。

    一曲《清平調》在羽音收尾,李顰兒歌聲停止,高子玉也與此時睜開眼來,起身笑道……

    「高某幸得一首,請大家斧正。」

    其實這時候的人在高子玉睜開雙眼的一瞬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身上,看著高子玉起身,走到案幾上拿起筆來,一氣而就。

    「葉底風吹紫錦襄,宮爐應近更添香。試看沉色濃如潑,不愧逢君翰墨場。」

    高子玉寫好之後,退後一步,站在那裡微笑著望向眾人。早就有人上前拿起來大聲讀了出來。

    從整首詩來看,寫的是紫牡丹,但是詩的格調遠比剛才那些詩要高。通篇只有第一句點出詩詠的對象,喻作紫錦,卻是道出牡丹花瓣的柔嫩如錦緞,光澤色彩絢麗。第二句轉而讚歎牡丹花香,後兩句詩意更進一層,由花色濃重如潑,轉而敘說在今天的詩會上得見這些牡丹,不枉此行,同時也暗指與在座諸君相識,也是一場緣分了。

    這首詩被人誦出以後,在場的其他人略微沉思就已經明瞭其中的意思,其實高子玉自然知道自己寫的詩要比其他人作的要好很多,自己頗有這種自負。眾人也明白與高子玉之間的差距,只是怕高子玉與自己做的詩差距太多,落了臉面。但是高子玉最後一句「不愧逢君翰墨場」卻是把自己與眾人擺在平等的位置上來,並沒有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

    在場諸位也都是文人才子,自然明白高子玉的意思。於是上前滿口的稱讚……

    「高兄大才,這首詩一出,今天的詩會高兄就要技高一籌了。」

    「高兄這首牡丹詩雍雅脫俗,確為詩中第一品。」

    「怕是那韓知賢在這首詩面前也要退避三分。」

    讚歎聲、喝彩聲響起,有人鼓掌高呼。

    「好,好詩……」

    隨後李顰兒就這這詩詞淺淺吟唱起來。

    早有人謄抄了一份,快速送到主船上去。大概主船上的人聽到剛才的喝彩聲也在等著有人過來稟告事情的經過,順便瞭解一下是誰的詩作能夠喝的滿堂彩。

    沒過多長的時間,高子玉的這首詩便傳到了李清所在的船上。眾人趕緊接過謄抄著那首詩的箋紙,圍了上去。

    於是有人大聲的念了出來,讚歎聲又起,許多人都在評說估計這首詩算是今晚的最佳詩作了。也有人叫過船工,看樣子是要上前面的畫舫上去,大概是想去拜訪高子玉了。

    李清默默在心中讀了兩遍,也不得不感歎是一首好詩。其實,應該來說李清的詩詞才能並不出眾。後世雖然是大學教授,但是學的、研究的都是歷史方面的東西,在詩詞歌賦上面並不出眾。即便是後世專門研究詩詞的人水平也不一定就比現在的這些在場的才子們好。

    古時候的讀書人在詩詞歌賦上下的功夫絕對的令後世的人汗顏,更何況這時候正是歷史上詩作最為輝煌的時期,任何一個穿越過來的人大概都不會故意表現出自己在詩詞上的所謂「天賦」。

    也好,今晚就好好的欣賞這洛陽城的夜色好了。李清心裡道。

    在畫舫的一層樓待的時間有些長了,雖然來來往往的人不少,作詩唱曲頗為熱鬧,但是要看洛陽的夜色風光還是要站的高一些。李清站起身往外走去,花解語緊跟著,兩人沿了樓梯上了二層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