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洛神賦 第23章 白玉誰家郎(五) 文 / 召白
「沒想到能見到張相。」
回來的路上李瑞一直在感慨,今晚的經歷確實比較神奇。李瑞是有著在詩會上結識鄭、王兩家的意思,當然一開始沒有打算認識鄭、王兩家的家主,畢竟這種情況不太可能,那怕能結識一位主事的人也不錯。
但到了畫舫上才發現根本沒有什麼機會,主船並不是誰都能上去,其他負責招待的人是鄭、王兩家的僕人們,即便認識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
後來與長安來的人起了爭執,被人打臉又打了回去。總之,一晚上的遭遇沒有按照李瑞的計劃進行,但是結果還是不錯的,最後被張九齡接見了,並且見到了鄭、王兩家的家主,嗯,算是認識了鄭家的嫡子鄭遠明。
一路上,李瑞都在興奮的說著詩會上的事情,心中盤算著有機會去正式的拜訪一下鄭遠明,雖然說鄭遠明是洛陽有名的才子,自己在才華上面是比不過對方,但是鄭家生意上的事情在逐步的由鄭遠明接手,這方面大概還是有些共同語言的。
李清並沒有像李瑞那樣興奮,能見到張九齡確實在意料之外,但初始的激動很快平復,大約是後世經歷,並沒有讓李清覺得自己與這位高居相位的歷史人物與自己有多大的差距。雖然一個是商賈之子,一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在這時候的人們的眼中確實是地位相差懸殊。但總之,今晚李清在張九齡等人面前還是表現的鎮定且處事不驚的。
邊上的花解語同樣興奮,一路上在訴說著剛才的場景,大約到了明日,整個李府的人都會知道吧,李清看著花解語,心裡暗想。
在李清作出這首詩後,畫舫上的喧鬧更加激烈了,周圍的人都在議論……
「這是誰家的孩子?」
「不清楚。」
「聽說是在場那人的兄弟。」
「是伯昌兄的幼弟。」有熟識的人說道。
「難怪。」那人恍然大悟樣,「沒想到這小小孩童竟然有如此才華。」
「可不是。呵呵,不知道魏兄的詩才是不是能及得上這個孩童?」有人打趣問。
「我是不行了。想要勝過這小孩子還需要齊兄你出馬啊。」那人確也光明磊落,。
「我麼,哈哈,哈哈哈哈……」
在陸潛正式的道歉之後,對方爭執的場面算是消除了。林姓花商坐在邊上沉默無語,臉色當然十分難看,但陸潛既然說了道歉的話,也算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
這時候的李瑞和王四郎也表現出事過風平浪靜的樣子,大有一副大人不記小人過的心態,但是語氣上還是緩和了很多。雙方坐下來,姓劉的那人說些圓場的話,化解彼此之間的尷尬,但場面已經沒有剛開始的時候融洽了。隨後坐在那裡無語欣賞歌舞姬的表演,過了一會兒,林姓花商說……
「下去透口氣,失陪。」隨後直接去了一樓。
這種場面並沒有維持多久,隨後有一主事模樣的人上來,問道……
「誰是李瑞李郎君?」
成為滿場焦點的李清這時候正在頭疼,正跟花解語商量如何躲開這種情景,聽到有人問,頗有點疑惑的答道……
「我是,你是……?」
那主事之人見到李清回答,有些意外。被通知來請一個叫李清的才子是並不知道是五六歲的孩子,神情略微愣了下,隨即說道……
「我家主人請李郎君移步主船一敘。」
哦,看來是有人邀請了,李清心裡道。
一開始李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畢竟詩也是「借鑒」來的,自己完全沒有作為才子的覺悟,更沒有想到一首詩能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是這時候的唐朝詩詞流行極廣,一首好詩能產生的轟動效應還是很明顯的,遠比後世憑借一首歌、一部熱播劇造成的影響更大。
李清看著來人,這時候自己正好想辦法逃脫這種場面,機會就來了。李清看了看李瑞,李瑞忙上前道……
「我二弟年幼,還請……」
「這位是……?」那主事之人問。
「我大兄,我是隨他一起來的。」李清說道。李瑞今晚來詩會的目的李清大約能猜到一些,這次主辦人邀請,如果李瑞能一同去,也是一個機會。
「那,一起去。」主事之人說道。
隨後,李清、李瑞和花解語跟著主事之人上了小船,往主船上去了。
上了主船,李瑞和花解語被安排在了一樓,主事之人通報後引著李清上了二樓。
二樓上已經擠滿了人。上首坐著五位年紀比較大的長者,在旁邊的榻席上跪坐著五、六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邊上還有一位年紀在三十多歲的人。其餘是十來位服侍的丫鬟、僕人和彈唱的歌姬。
那主事之人把李清領進來,說道:「李清李郎君到。」隨後退了下去。
看著滿場的人,如果真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大概還真是手足無措,但並不適用與李清。後世見慣了這類的場面,只是平常罷了。
李清上前,正待說話,最上首的那人問……
「你就是李清?」
「是。」
「『落盡殘紅始吐芳』一首是你所作?」
李清微微皺了皺眉頭。看來還是有人懷疑啊,顯得太過有才了難道?不去管它,詩的原作者還沒有出生呢。李清答道……
「是。偶有靈感而已。」
說實話,五六歲的孩子能作出這樣的好詩不被人懷疑才怪。剛才在畫舫上之所以沒有人說,大約是看到李清偉李瑞出頭,眾人只顧著喝彩了。但是主船上的這些人確實有人提出可能是別人的詩,被李清給盜用了的。然而沒有依據,對也不能說明這不是李清寫的詩。
更何況,短短的四句詩確實符合當時的場景,應該是現場臨時做出來的,看不出有預先寫好的痕跡。
單從詩來看,這首詩寫的極好,寫詩之人必須有極高的才情才能在臨時狀況之下做出來這樣的詩來。但洛陽城好像沒有聽說有什麼新的才子出現,如果是從外地過來的才子大概主船上的這些人也都知道,詩會之前也都發了邀請,這些人怕是沒有理由代筆。
看來這首詩的確應該是李清所作。
鄭家家主在邊上為李清安排了座位,隨後有人佈置了些糕點瓜果之類的食物。
在場的眾人對李清很是感興趣。隨後的閒談中李清才知道坐在最上首的人竟然是張九齡,心中一開始是有些激動的,終於見到歷史上的名人了。這時候的張九齡正處在一聲之中的最高峰,再過兩年就會遠離大唐的政治中心淪為開元盛世的看客了。
雖說心情很是激動,可是不可能真像五、六歲的孩子那樣興奮的語無倫次,說話、對答等還是對應得當,進退有度,看上去就是一個成年人的樣子。
張九齡看到這些很是奇怪的,沒有想到六歲孩童竟然比很多成人還要穩重成熟,知道自己的身份的時候沒有太多驚詫,也沒有表現出畏懼的樣子,這恐怕連一般的成人都做不到。
隨後問了些李清的事情,問道曾讀過什麼書,家裡都有些人什麼人,是做什麼的,平日裡是否有其他的詩作。總之,還是把李清當作了一個還做來看待,問的東西無非是最基本的情況,這時候也不可能再把李清考校一番。
李清都一一答了,問題沒有任何的挑戰性。就算真要寫詩的話,嗯,再借好了,腹有詩書氣自華嘛。
隨後的介紹中李清才知道,韓知賢、高子玉、鄭遠明等洛陽有名的才子都在列的,其餘的幾人是跟著張九齡過來的,聽說是從外地來的才子。這些人也都問了些讀書的詩,隨後就是品評李清的這首詩了。
詩自然是好的,談論些詩中表達的內容,接著倒是好奇李清剛才在畫舫上的事情。
李清把畫舫上的事情略微說了下,倒是沒有提李瑞、王四郎跟對方爭執事情,只是說有人提議作首牡丹詩,自己正好想到了幾句就寫了出來。
張九齡聽到李清是跟李瑞一起來的,問了幾句晚上路上的情況,接著竟然讓人請了李瑞上來。大致問了李瑞幾句是做什麼,李瑞回了是商家,經營布匹綢緞之類的生意。聽到是做生意的,張九齡沒有說什麼,倒是坐在上方的鄭家家主問了幾句。
隨後李清隨李瑞下了樓,鄭遠明送了下來,臨下船的時候,鄭遠明對李瑞客氣道……
「某最近倒是在管理些家中的事物,以後還要與李兄親近親近。」
李瑞忙答了,說了些場面的話。
在回來的路上,李瑞才知道剛才那人是張九齡,激動的一路在說。倒是有點疏忽李清為什麼突然有了如此好的詩才了。
花解語卻是知道在上元夜的時候李清也作過一首詩的,今晚上李清再作一首就沒有了太多的驚奇,詩的好壞花解語倒是並不能完全分辨,但看樣子小郎君的詩是極好的,要不也不會被人請去主船上了。
從詩會上回來已經過了午夜。圓月高掛,河水靜流,天津橋上依然熱鬧,但是回去路過的大街上開始冷清下來。
洛陽城已經入了深夜,路上朦朧的燈光在月光下顯得暗了些許。
夜已深,李清眾人急著回了家。
明天還有更熱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