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第一卷 洛神賦 第78章 公主義子? 文 / 召白

    「不可,姑母。你怎麼能收商賈之子為義子。」李瑁聽了玉真公主的急著反對。

    李清對於玉真公主的建議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唐朝確實有收義子的習俗,唐朝的很多太保之類的大都是義子了。就連安祿山也是楊貴妃的乾兒子呢。雖然唐律之中有收養異姓男子徒一年的規定,但這些都是對於那些平民百姓而言,真正的大戶人家甚至有些近百的義子。更何況李清與玉真公主還是同姓。

    玉真公主提議收李清為義子,在李清看來除了感覺有些荒誕之外,也並無不可。單從年紀上來說,這時候的玉真公主已經四十有餘,完全可以作李清的長輩,更何況玉真公主貴為長公主,身份地位在整個大唐都是最為尊貴的人之一,這對於李清算是提攜了。

    在唐朝,商人的身份其實還是很低下的。在這位貴為皇族的壽王眼中李清畢竟是商賈之子,與玉真公主的身份地位相差太大,在壽王李瑁的眼中這中情況如何使得。

    「有何不可。二郎性情乖巧,我是頗為喜歡的。正好趁著這次咸宜大婚的時候收清兒為義子,也算喜上加喜。」玉真公主笑著說。

    雖然涉及到李清,但在這個過程中李清卻沒有什麼發言權。在李清的心中做為後世之人對認干親的做法有著一點點的牴觸,但並不排斥。也許這算是李清以後的一個不錯的身份了。

    「好啊好啊,這樣我就又多了一個表兄了。」坐在一旁一直在觀看李清的那個小孩子拍著手說道。

    「壽春噤聲。」邊上那位十五六歲的少女說道。

    「哈哈。」李隆基看了看李清和閣中諸人,笑著說道……

    「也好,既然玄妹喜歡這孩子,認作螟蛉之子也無不可。這孩子能以兩首牡丹詩名動洛陽,又被司馬道長收為關門弟子,以後定然會有一番作為。也算是玄玄以後的一個寄托。」

    李隆基見玉真公主堅持,也沒有反對。其實李隆基對自己的這位皇妹極其疼愛,玉真從小就出家修道,至今沒有出嫁,也無子嗣。雖說之前李隆基多次表達了讓玉真嫁娶的念頭,還特意說會找一良婿,但都被玉真公主拒絕了。

    李隆基看著李清,說道……

    「玉真一生侍道,從來不曾有收義子之念。今天有此想法,朕也能看出我這皇妹確實對你極其喜愛。至此之後,你要對玉真持長輩之禮,盡心孝道。日後朕也定不會虧待了你。」

    李隆基身為九五之尊,上位已經二三十年,自有一股君臨天下的威嚴之勢,這番話雖說語氣和緩,聽起來依然莊重嚴肅。

    李清起身恭敬的向李隆基行禮道……

    「是。恭謝聖上教誨。清定會盡心侍奉長公主,謹身節用,以盡孝道。」

    李隆基哈哈笑道……

    「現在還叫長公主?」

    武惠妃也輕聲笑著說……

    「以後要改口叫阿娘。」

    玉真在旁邊坐著笑看李清,說道……

    「既然三兄和皇嫂都已經允了。清兒你呢?」

    李清上前跪在玉真公主身前,叩拜道……

    「清叩見阿娘。」

    玉真公主忙微笑著把李清扶起來,說道……

    「清兒不必多禮,今日事起倉促。待日後也要稟告了你父親和家中老太太,再行正式行禮。」

    玉真公主牽過李清,讓李清挨著自己坐下。笑著說道……

    「不知道師父知道了我收清兒為義子會怎麼想?不會把我逐出師門吧。」

    李隆基說道……

    「你們在道門之中還按照道門的規矩來。在這裡你就是大唐的長公主,而不是玄清。我會派人告知司馬道長,想必道隱兄不會計較此事。」

    隨後李隆基對在旁邊伺候的高力士說道……

    「力士。傳朕旨意,命宗正寺即日妥善安排好玉真收李清為義子一事。」

    「是。臣這就去辦」高力士恭敬地答了,接著對玉真公主賀道……

    「力士在這裡恭賀長公主了。」

    在場的其他人也紛紛恭賀玉真公主和李清兩人。只是那壽王李瑁有些訕然。

    涼閣之中氣氛開始變得歡快起來。眾人開始商討咸宜公主大婚的細節。婚禮上童男童女的事情定了下來,分別是李清和坐在邊上的那位五六歲的小女孩,也就是壽春公主。壽春公主不是武惠妃所生,其母生下壽春公主以後不久就病逝了,孩子一直養在武惠妃這裡,倒像是武惠妃親生的一樣,李隆基也極其喜歡壽春,大約這裡面有著對壽春生母的一種愧疚。李清並不太清楚,對於皇室之中的緋聞或者是傳聞也沒有任何的興趣,更何況像這種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皇室願意分享後宮之事。即便在這開放的唐朝同樣如此。

    雖說這次拜玉真公主為義母的事情事起倉促,沒能第一時間徵求家中老太太和李仁濟的意見,但是玉真公主的身份擺在這裡,想來李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但總之老太太等人大概還是會有一些傷感吧,李清心中暗想。

    眾人商討時,李清才知道坐在武惠妃身旁的那位十五六歲的少女就是這次大婚的主角,也就是咸宜公主了。咸宜公主身上的服裝是這次大婚的婚服試樣,這時候大約是在試穿婚禮上的服裝,正式的婚服還沒有做出來,現在只是在挑選樣式,到時候自有宮中的巧匠縫製大婚的服裝。

    武惠妃一一問了大婚的細節,看婚禮的服裝定式、婚禮的流程、大婚當日咸宜公主需要的什物,包括佩飾、妝容、伴娘、伴童等等的細節,下方一位老成的宮女仔細的回答了。大約是沒有什麼紕漏,武惠妃點了點頭,看著咸宜公主歎道……

    「幾年前,咸宜還在本宮面前蹦跳著像個孩子,一轉眼就要嫁人了。」

    「母親不用哀傷,女兒又不是離了母親,日後定會常回宮拜見耶耶和母親。」咸宜公主安慰武惠妃道……

    「皇嫂何必悲傷,咸宜嫁去楊家又不會受了委屈。我們皇家與楊家倒是親上又親了。」

    這倒是真的。武惠妃的生母鄭國夫人就是出身楊氏,算起來與楊家的親戚關係盤根錯節。這時候的大唐皇室李家有很多公主都嫁給了這時候的名門世家,很多皇子也以娶這些世家的女子為榮。

    五姓七家,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皆為當今豪族,除此之外,京兆韋氏、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弘農楊氏、京兆杜氏等亦為當世大族,另外還有謝、袁、蕭、張、獨孤等士族。這些士族之間相互通婚,盤根錯節,在大唐上層的權力網中結成一層層的關係網絡,幾乎不可破除,雖說從大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就有意識的削弱這些士族的勢力,但是有些士族算得上是千年世家,底蘊深厚,利益相連,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削弱的了。

    甚至於有些世家還不屑於與皇族通婚,這在後世看來倒是有些難以想像了。

    李清在邊上看著眼前的幾人在商量咸宜公主的婚事,想著終於可以見證一下這盛唐的婚禮到底是什麼樣子,並且這還是皇室公主的大婚之事。

    玉真公主安慰了武惠妃,隨後問剛才的管事的宮女……

    「這次婚禮的伴娘都是何人?」

    「眾位國公家的小娘子,還有楊家的一位小娘子。」(這裡就不具名了。)那宮女回道。

    「大婚之日各個環節都有專門的人負責嗎?」

    「是。宗正寺和禮部的諸位官員們正在準備。」

    玉真公主又問了很多婚禮上需要注意的細節,吩咐了負責的宮女太監們好好準備了,免得在大婚當日出什麼差錯。

    其實這些奴婢宮女們那裡敢懈怠,這可是聖上最為疼愛的公主的婚事,若是出了紕漏怕是身家性命不保。

    大婚是在宮中舉辦,婚後咸宜公主才會前去楊家。大婚之前的一些禮制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都已經在禮部和宗正寺的主持安排之下完成,這時候單等大婚之日的到來。

    李清在邊上只是安靜的聽著,有很多婚禮的細節是後世的李清並不知道的。甚至於這時候李清心中還在想著當時若是能有這些婚禮的資料那該多好。

    隨後又說了些話,玉真公主和李清辭別李隆基和武惠妃等人,離了大儀殿,去往玉真公主歇息的襲芳院,這兩日玉真公主就住在襲芳院,並沒有回洛陽的別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