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第二卷 長安頌 第107章 晚宴(六) 文 / 召白

    這種場合下,武十一郎即便對李清再過記恨,也不會出現昨晚上那一幕。這次晚宴上玉真公主把李清推了出來,亮明瞭李清的身份——大唐長公主的義子,單這一身份就要比在座的很多人尊貴許多。

    當然類似於武慶元和王引之這樣的人已經對今晚宴會上的時候提前瞭解到了,自然知道玉真公主頗費周折的弄出一個這樣規模的晚宴的真實目的。李清的身份也被調查的清清楚楚,這時候在李清面前幾人自然和和氣氣。

    「家父王鉷,官拜御史大夫。聽聞前日堂弟王七郎在大街上衝撞了二郎。引之在這裡替七郎賠罪了。」

    王引之拱手說道,神情頗為誠懇,仿若之前王七郎斷腿之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清哪裡受得起。當日不過是恰好路過那裡,倒是因為清的緣故跑走了兇手。」

    李清笑著回禮道。看上去對之前的事情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從王引之的神色看倒像是對此事頗不以為然,就好像王七郎與自己沒有太大關係似的。李清心中有些警覺,王引之這種人城府很深,以後怕是不好相處了。

    當然,表面上來看,雙方這種態度倒是對之前產生的芥蒂已經完全消除。隨後的交談中雙方再也沒有提到前天晚上的事情,就連一開始一起過來的武十一郎也只是靜靜的在旁邊站著。武慶元在王引之說起前晚的事情的時候也說了些道歉的話語,但總之前天的事情好像就這樣過去了,也仿若根本就沒有發生似的。

    簡短的幾句交談,倒是令李清對這些權貴世家的後輩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看來每一個能夠爬上高位的人都並不簡單,後輩子孫之中也不全是整日花天酒地的紈褲之徒。

    當然在這紅樓之中意氣用事的事情不會發生。在場的眾人大多過來跟李清打了招呼,很多人李清並不認識,倒是多虧了壽春公主和李俶的介紹。這次晚宴過來聚會的人中間竟然有五位王子,其中三位是李隆基的孫子,另外兩位一個是惠宣太子李業的兒子李珍,另外一位卻是讓皇帝李憲的孫子,嗣寧王的兒子李典。雖然這兩位也是皇族王子,但是並非李隆基一支,倒是在長安城中算不得最為權勢的人,倒是還不如李俶炙手可熱了。

    論輩分的話,李珍跟李清倒是同輩,比李俶還要大上一個輩分,這時候是襲了惠文太子李范的王位,為嗣岐王。李珍的年紀比較大些,這時候三十歲左右的年紀。剛才眾人過來打招呼的時候,這李珍倒是坐在那裡沒有動,在李俶介紹過李清才知道這位就是岐王,但是並不是「岐王宅裡尋常見」的那個岐王了。

    李珍旁邊坐著幾位老者,是這次玉真公主特意請過來的,都是長安城中的名宿,家世地位也是極高,這幾人中有兩人還是「五姓七家」出身,家學淵源,在長安城的文壇之上有著很高的名望。

    紅樓這裡參加宴會的人還是以年輕人為多,那李珍也自持身份,並沒有太多的與這些人寒暄,整夜就是坐著自己的座位上跟身旁的這幾位老人聊天閒談。這幾位老人一晚上也是指點談笑,畢竟是有著真才實學,口中倒是跟周邊的人談論詩詞歌賦之類的經驗,場中倒是頗有幾位好文者與其侃侃而談的。

    李清並沒有想著過去湊熱鬧。但是今晚的宴會很大一部分原因卻是為李清而辦的,即便那些人不過來與李清認識,李清也需要上前跟眾人招呼的。李清和李俶走到李珍與幾位老者坐席前面的時候,一位老者正在高談論闊……

    「『雲想衣裳花想容』這首詩是李太白在前年的時候作的,這兩年倒是傳遍了整個長安,在歌舞場等場合傳唱不衰。詩詞的確是很好的,但是顯得刻意用詞,格調有些不廣。更何況,這首詩有些向那楊家女子獻媚的意思,這是老朽不喜歡的。()

    「摩詰,老朽知道你與李太白是好友,我說這些不要不愛聽。」

    那老者對身旁的中年人說道。中年人看上去大約四十歲年紀,留一縷長鬚,臉型消瘦,細眉闊目,看上去給人一種溫和無爭的感覺。

    那中年人笑著說道……

    「哪裡,哪裡。我想若是太白兄聽到崔老的話也是會恭敬接受的。」

    「哈哈。對了,最近在長安城中倒是有一段時間沒有太白的詩詞傳出了,不知道摩詰是否知道他的行蹤?若是有暇可以約出來聚聚。」

    「這些天太白兄倒是準備離開長安。」

    「為何?」

    「太白兄在長安已經三年,雖然前年得到了聖上召見,封了官職,但是依太白兄的說法卻是用武之地不多,想著歸隱了。」

    「倒是可惜了太白的才華。」

    那老者惋惜道。正惋惜間,看到從前面走過來的李清和李俶,笑著對身旁的李珍說道……

    「哈哈,王爺,你那位表兄弟過來了,可得幫老朽介紹介紹。」

    「其實這長公主的義子,本王也並不認識。」

    李珍說道。

    李俶跟著李清來到幾人面前,向李清介紹了李珍並幾位老者。李清看著眼前的幾位,除了李珍自己是有些印象,這在歷史上出現過的,其他幾位老者卻是並不認識。

    「這是崔公,開元初曾任禮部侍郎。」李俶介紹道。

    「晚生見過崔侍郎。」李清施禮道。

    「哈哈,清郎君英年才俊,能得長公主青睞,想必也是才華出眾。老朽倒是聽王摩詰提起過。」

    崔姓老者指了指身旁的中年人說道。

    其實這老者名叫崔琚,在長安城頗以文學知名,歷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是唐朝「五家七姓」中崔姓族人。崔姓在整個唐朝都是最為顯赫的姓氏,這時候的崔姓才長安倒是極為興盛的世家了。很多崔姓子弟在大唐整個權力機構內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李清聽著崔琚的話有些疑惑,隨即想到身旁這中年人不會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王維王摩詰吧。王維的母親是博陵崔氏,不知道跟這崔琚是什麼關係。李清拱手說道……

    「見過王居士。」

    王維這幾年應該是沒有什麼官職,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偶爾會在長安的一些詩會上出現,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這次是被玉真公主特意請了過來。

    這時候的王維已經算是名滿長安,詩詞的才氣跟李太白等人並列,已經算是遠遠凌駕於大部分長安城的才子了。長安城中很多的青年才子都是把王、李等人作為崇拜的對象。

    那中年人點頭笑道……

    「某是王維,聽太白兄講,他與十年前曾在洛陽見過一個神童,後來被玉真公主收為義子,想來就是清郎君了。」

    李清愣了下,還真是王維,沒想到李白竟然提起過自己。

    「是。開元二十三年的時候我跟青蓮居士見過幾面。」

    王維又道……

    「這兩年見到太白兄的時候還會偶爾提到你,長公主對你也是讚不絕口。『花開』詩就連太白兄也是稱讚不已的。」

    「不過是佳句偶拾,倒是讓王居士見笑了。」

    李清謙虛道。這時候旁邊的崔琚詫異的問道……

    「你就是『花開時節動京城』的作者?」

    「是。」

    「沒想到啊,小小年紀能有如此佳作。雖然之前老朽也有耳聞,但還是沒有想到。這些年可曾有什麼詩作沒有?」

    崔琚感歎道。

    「倒是沒有。這些人一直在王屋山學藝,不曾謝過什麼詩。」

    「可惜了,去山上學修道做什麼,耽誤了課業。若是從小找個名師指點,將來未必不能中個狀元。」崔琚看著李清,搖頭歎息。隨後又道……

    「不知道小郎君是否有興趣跟著老朽學些經史子集?」

    崔琚提議讓李清隨自己學習儒家經典,倒是有些愛惜李清的才華了,當然,曾經官至禮部侍郎的人也並不是迂儒,李清作為長公主的義子,以後的前途自然不用多言,崔琚未必就沒有這方面的考量。

    「哈哈,清郎君還不快答應。崔老可是極少收徒的。」王維在邊上笑著說道。

    「謝崔公,清所願也。然而這等隆重之事還要先回稟了長公主。」

    「嗯。正是。」崔琚點頭道。

    「想來長公主也是會答應的。」

    接下來,崔琚等人邀請了李清坐在旁邊一起暢談。李清這時候其實還是對王維這位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大詩人感興趣,特意坐在了王維身旁,與其閒聊些詩詞歌賦,偶爾打聽一下王、李等人的事情,看上去更像是王維的崇拜者了。

    王維這時候的詩畫應該算是進入到了本人的一個高峰時期,詩畫雙絕,已經算是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不經意間的話語都會讓李清對詩詞有著更高層次的理解。其實,這時候的李清本身的詩詞素養也已經比較高了,畢竟來大唐已經十年了,從小接觸詩詞,雖然更多的時間是在山上修道學藝,但是對詩詞一道還是有著自己獨特之處。李清偶爾說些對詩詞的理解倒是也讓王維和崔琚等人讚歎不已,愈發覺得眼前這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人是個難得的才子了。在崔琚的話中甚至於李清可以跟正在水館那邊參宴的唐方遠、於是之並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