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殿堂歡 第211章 《大唐報紙刊行令》 文 / 召白

    看著登上馬車離宮而去的李林甫,高力士神情默然,過了片刻,問站立身旁的李清道:

    「剛才小侯爺提及到的內參,聖上既然想讓小侯爺負責,為什麼卻要拒絕?」

    李清收回目光,看著高力士笑了笑,沒有回答。

    高力士歎息一聲,隨意說道:

    「這些年聖上年事漸高,兼之四海安平,百姓富足,聖上對朝堂之事己經沒有太多精力,朝堂內外倒是全靠李林甫李相國掌管了。」

    李清聽到高力士歎息之語,像有試探之意。高力士跟李林甫之間的關係李清還是有所瞭解,雖然高力士對外臣保持親善的態度,但之前李隆基想把朝政完全交給李林甫的時候,高力士是反對的。想必在高力士心中對李林甫持有警惕之意。

    李清笑著說道:

    「朝堂之上不還有李適之等相國在嘛。」

    高力士微不察覺的搖了搖頭,看著李清說道:

    「既使是聖上同意創辦內參,依內參之特殊,小侯爺就不擔心內參被其他有心之人掌控,進而蒙蔽聖上?」

    「若是高郡公負責內參之事,會欺瞞聖上嗎?」

    李清笑著問道,隨即不等高力士回答,告辭離宮而去。

    關於內參一事,之前在承香殿的時候,李林甫並不知情。在李清跟李林甫爭論報紙之事的時候,李清、李隆基和高力士三人誰也沒有提及內參。

    李隆基的心思李清不便猜測,但是對於高力士來說未必沒有把內參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心思,並且不希望李林甫插手的。

    這些年,李隆基深居宮中,身旁有楊貴妃服侍,開元年間那個雄姿風發的皇帝已經漸漸消失了,變成了一個一心只想享受、奢靡無度、寵信後宮的年邁老人。

    朝堂之上,李林甫一手遮天,即便是貴為相國的李適之等人也不敢與其有太多的爭權奪利之心。甚至於東宮太子也不願意與李林甫有太多衝突。

    自從李清來到長安,因為長公主的關係,李隆基對李清是頗為寵愛的,李清也因此一步踏入長安勳貴的勢力圈中。高力士對李清一開始就在暗中關注,後來岐王和武國候的倒掉,讓高力士對李清多了一份期待。

    深得聖上信任,背景深厚,對權勢不懼,更何況是岐王這種——背後有著壽王影子的權貴,李清這種身份和行事讓高力士感到一絲未來權臣的跡象,兼之李清行事穩重、心思縝密,以後也許會成為制約李林甫權勢的關鍵之人。

    高力士看著漸漸遠去的李清,搖了下頭,可惜小小年紀就謹慎小心,唯恐踏錯一步,完全沒有年少輕狂的少年模樣。

    李林甫的動作十分迅速,僅過了半月時間,由中書省牽頭,連同禮、刑諸部共議的一部關於報紙刊行的法令就出爐了。

    這部《大唐報紙刊行令》中明確規定了報紙不得妄議朝政的內容,並且對於觸犯法令的處罰相對來說比較重。但是對於報紙哪些可以報道,哪些不能報道並沒有做詳細的規定。

    說實話,對於報紙這個新生的產物,李林甫等人並不清楚該如何具體的去管控,《大唐報紙刊行令》也只是從大的層面上,參照之前的法令對報紙的弊端做了一些預防措施,只不過是懲罰規定的較為嚴重罷了。

    不管《大唐報紙刊行令》中是如何規定的,在李清看來,此法令的頒布算是官方正式認可了報紙的存在,不至於因為莫須有的名頭被官方給取締掉。這對以後報紙的發展和壯大有著關鍵性的意義。至於其中所規定、限制的內容,李清也認為其中大部分都沒有必要,但是這是作為後世者的眼光來看的,至少《大唐報紙刊行令》在三省和李隆基那裡除了有人說處罰過重之外,並沒有太大的異議。

    然而所謂的官報並沒有出現。

    這倒是令李清有些疑惑,後來一想才算是明白過來。該如何辦報紙,這時候的人並沒有一個特定的規程,唯一可以參考的就是《長安時報》,而李清的《長安時報》也只有一期,可參考的內容並不多。

    李林甫從翰林院中調集了不少的人籌辦官報,但這些人也是一籌莫展。若是論文采,能入翰林院的人固然才華出眾,然而對於報紙這個新出現的事物,這些人也是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

    因為《大唐報紙刊行令》的限制,官報所具有的官方背景,不可能像《長安時報》那樣刊印些長安城中的八卦故事、風月場上的風流趣事。另外李林甫也希望官報能按照《大唐報紙刊行令》的規定給以後的報紙作一個表率出來,因此頗為慎重。

    《長安時報》的發行雖然在長安城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然而並沒有跟風的報紙出現。

    一來,雕版印刷成本太高,報紙這種印刷物更是花費甚巨,若是不能收回成本,很少有人會去嘗試。二來因為《大唐報紙刊行令》的頒布,很多人也在觀望《長安時報》的後續發展。

    李清並沒有太多理會這些東西,依舊專注於《長安時報》和道門典籍的整理和刊印。

    隨後不久,《長安時報》第二期就刊印發行,這次的內容跟第一期沒有太大的差別,詩詞歌賦、傳奇故事、坊間消息,當然還有道門之中的一些小故事。

    這一期刊登的詩詞跟第一期有些差別,並不是什麼名人的詩作,而是幾位並不知名的才子的作品,但是詩作同樣精美,旁邊還附有簡短的幾句評論,評論者卻是長安城中有名的名家名宿。

    第二期的發行量比第一期要大,數日之間銷量就在萬份以上。用一句玩笑話就是看完第一期,人們都在那裡憋著等著看第二期呢。

    第二期在長安城的士林之間,或者說在長安城中等待來年春闈的書生之間引起了更大的轟動。幾個不出名的文人,幾首還算不錯的詩作,因為《長安時報》的刊載,讓這幾人短時間之內成為名動長安的才子,這如何不讓那些苦苦奔跑行卷、苦於揚名的書生們大發感觸。

    一時之間,位於長安東市的文淵齋迎來不少學子書生,大都是拿著自己的詩作過來想著能夠登上《長安時報》的。甚至於有些消息靈通的人,知道《長安時報》的背後是李清而找上侯府的。

    負責文淵齋的貞煥真是驚喜連連,第二期的《長安時報》已經小有盈利,那些平日裡見到自己看都不看一眼的書生們這時候跟自己稱兄道弟,這讓貞煥愈發佩服李清這個年輕的侯爺了。

    貞煥看著聚集在文淵齋店中的這些書生,微笑著搖了搖頭,隨後進了文淵齋的後堂。

    貞煥看到在後堂之中跟店中夥計一起忙碌的身影,上前恭敬地問道:「小郎君,前面店中來了不少的書生,其中一位是上期刊載過其詩作的人,小郎君要不要見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