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殿堂歡 第241章 春闈,參不參加是個問題 文 / 召白

    冬去春來,進入二月的天氣幾乎已經看不到冬天的痕跡了,除了偶爾還會有些涼意之外,長安城春意暖暖。()長安城的人們躲過冬日的寒冷,迎來春日的綿軟,陽光正盛,天空湛藍,一切都明媚地讓人心曠神怡。

    再過幾日就是春闈,準備科考的書生學子基本上已經準備妥當,名字在去年十一月份就早早報上去了,經過戶部的核查,印證了推舉人的推舉,相關的考生信息已經遞到了吏部那裡。

    萬事俱備,只等開考了。

    「沒有想到小侯爺這時候過來,聖上正在和諸位相公、盧侍郎等人商議今年科考的事情,這是頭等大事,聖上每年都會親自過問的。」

    高力士領著李清往宣政殿走去,邊走邊跟李清說著殿中的情況。

    李清笑著說道:

    「高郡公提點,我自然要趕緊入宮『請罪』,沒有想到來的不是時候。等下我在殿門外候著好了。」

    高力士看著李清,輕聲說道:

    「聖上並無怪罪之意,楊府中的幾位郎君什麼樣子聖上是清楚的,只不過礙於貴妃娘娘的面子,任由他們去。這幾日京兆府和楊府中人在長安城搜捕嫌犯,鬧得滿城風雨,已經有御史在彈劾了。」

    兩人說著話,不多時來到宣政殿門口,高力士讓李清稍待,自往殿中稟告去了。過不多時,高力士笑著出來:

    「小侯爺裡面請,聖上宣召。」

    宣政殿中,李隆基正和諸位大臣商議事情,在場的除了李林甫、李適之兩人之外,便是三省六部的諸位長官。這些人算是大唐朝堂真正的決策者,此時商議的是天寶五載春闈的事情。

    今年的春闈定在了二月十六日,基本的程序已經準備妥當,負責這次科考的是禮部和吏部,尚書省總的統籌。考試的地點依然是在禮部南院貢院,這次的主考官是站在下首的禮部侍郎盧希,今年的春闈盧希權知貢舉,全權負責此事。

    高力士引李清進殿,科考的商議已經入了尾聲,李隆基和幾位愛卿正談笑著,見李清進來,笑著說道:

    「看,我們的『狀元郎』來了。」

    李清見李隆基如此說,忙上前行禮:

    「清年少,此前在大街上失儀,請聖上責罰。」

    前些日李清和楊喧在大街上的衝突,在座的諸位大臣都已經知曉,即便對事情來龍去脈不甚清楚的人在楊喧刻意的宣揚之下也已經明白事情的原委。這時候見李隆基取笑李清,跟著哈哈大笑。

    李隆基抬手讓李清平身,接著說道:

    「之前誇下海口,現在知道不對了。長安城藏龍臥虎,愛卿也太小看大唐各地的學子了。」

    「是,微臣事後也知行事魯莽,心頗為後悔。」李清恭敬地說道。

    「朕和諸位愛卿剛才還在談論此事,這兩年長安城中有些名氣的年輕學子不少,但是真正出彩的並不多,能夠在詩詞歌賦上冠絕京城的幾乎沒有。

    「朕知道你憊懶,這些年並沒有什麼詩作,但是去年曲江池的那首《琵琶行》卻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果你參加考試的話,別的不說,這第一場的詩賦考試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吧。」

    李隆基言語有些責備李清之意,然而語氣之中卻是透露著一種對待後輩子侄的親切意味,坐在一旁的李林甫、李適之等人從李隆基的話語之中自然看出聖上對李清的寵愛,一旁的禮部侍郎盧希看在眼裡,心中波瀾頓生。

    對於此前大街之上那番「中進士如探囊取物」的意氣話,盧希是知道的,雖然李清早就錯過了報名參加今年科考的時間,但是依照李清現在的關係特批參加春闈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當然前提是李清真想參加考試。

    楊喧大約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曾經去往盧府,暗中的意思還是希望盧希能夠阻止李清高中。

    楊喧的打算自然是希望李清參加科舉,但是最終一無所獲,這樣在楊喧看來才最為解氣。當然楊喧也知道憑李清的才學和身份,中個進士應該是綽綽有餘,中狀元也未必沒有可能。

    楊喧因此抬出楊貴妃來提醒或者威脅盧希不要屈服於長公主的權勢,而是應該看清楚現在在聖上面前誰最為得寵。

    這兩日盧希心中也在思量,李清和楊喧兩方都是自己一個小小的禮部侍郎得罪不起的,但是如果李清真要參加今年春闈的話,到時候肯定會得罪一方。

    盧希在府上思考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還是傾向於楊府。畢竟真要惹怒了楊府,楊釗在楊貴妃面前告自己一狀,楊貴妃在聖上面前吹吹枕邊風,自己這頂烏紗肯定是保不住了。

    而如果不取李清也有說法,科考上面的詩詞文章、乃至後面要考的論議、對策、經義等的標準因人而異,這裡面的門道很多,大可找出一些漏洞出來,不取李清就是。相比即便李清或者是長公主府有什麼異議,也說不出什麼。

    當然最理想的解決辦法是李清根本就不參加這次的春闈。

    盧希下定決心,心中稍安。知貢舉這個職位並不好做,每天都會有很多勳貴明裡暗裡的傳達一些信息,自然是要盧希取中自己推薦的人選。

    其實,這時候幾乎每年的科舉取中的人裡面,真正依靠自己才學被錄取的人很少,更多的還是背後推薦人的作用,很多時候這科場也成了勳貴之間的名利爭鬥場。

    大唐行捲成風也是因為這種原因所在。

    盧希見李隆基對李清的態度,心中暗道自己此前的考慮欠妥,依照李清在聖上面前得寵的局勢,看來自己要再想想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

    「哈哈,李侯年少就該輕狂些,不要學我們這些老臣顯得死氣沉沉。依照李侯的才華,真要參加春闈的話,如聖上所言,位列三甲應該不難。」

    李適之在旁邊哈哈笑道。

    雖然跟李清之間幾乎沒有什麼交集,但是對於李清的才華李適之還是很欣賞的。而《長安時報》的創辦,使得李適之對李清更加高看一等。

    「借李相吉言,不過下官並沒有參加春闈之意。」

    李清笑著說道。

    李適之奇道:

    「怎麼,難道李侯沒有躍龍門之望?」

    見李清如此說,旁邊的諸位大臣同樣心中好奇,李林甫望了李清一眼,不動聲色,其餘諸人都望向李清,而一旁的盧希卻放下心來,感覺渾身輕鬆了許多。

    「清年少才薄,除了在算學一道上有些自信之外,諸如進士、明經等科還是不要獻醜的好。」

    李清笑著說道。

    「怎麼?愛卿還對算學有所研究。」

    李隆基突然問道。

    「些許知道一些。」

    李清躬身謙虛答道。

    這時候一旁侍立的高力士笑著說:

    「稟聖上,老奴聽說《長安時報》已經開始盈利,想來是李侯在運算上有獨到之處,從而幫了大忙。」

    李隆基聽高力士如此說,心中好奇,雙臂放於龍案之上,往前傾了一下身子,好奇地說道:

    「是嗎?愛卿快說來給朕聽聽。」

    「是。」李清忙答道,「微臣也有事情想稟明聖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