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殿堂歡 第263章 歡喜悲苦共朝堂 文 / 召白

    大唐天寶五載,經過三月份的熱鬧和混亂,夾雜著朝堂百官頻繁謫貶、陞遷的巨大動盪,四月八日,就在李清被召入宮的不久,李隆基罕見地在朝堂上面連下了幾道旨意,這些旨意繞過中書門下,直接在朝堂上宣佈了。

    此前李林甫打壓韋堅和皇甫惟明的手段讓李適之這個左相心中自危,上疏自求散地。李隆基在八日這天的朝堂上同意了李適之的奏章,免去了李適之知政事一職,改由陳希烈擔任。李隆基念及李適之這些年勞苦功高,授其太子少保之職。

    朝堂之上,李林甫一派人等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心花怒放,然而還沒有來得及高興片刻,李隆基的第二道旨意就給眾人潑了一盆冷水。李隆基直接免去了大理寺卿和大理寺另外一個少卿顧橫的官職,新接任的人選是親近太子一黨的兩人。

    如果說李適之的去職和陳希烈的就任需要李隆基親自宣佈之外,一個小小的大理寺少卿的免職竟然也讓聖上如此關注,不免讓文武百官摸不著頭腦。

    李林甫等人站在朝堂面面相覷,大理寺少卿不過是從五品的官員,這些年這種品級的官員李隆基很少過問,上一次的例外還是李清任大理寺少卿的時候,不知道顧橫到底做了什麼竟然讓李隆基親自下旨。

    聖心難測,殿上眾人正暗自衡量的時候,緊接著的另外一道旨意就令所有人吃驚了。

    李隆基的這道旨意的確令群臣震驚,旨意實封開國縣侯李清食邑千戶,封邑在東都洛陽。

    唐朝這時候雖然分封了很多爵位,但是大部分都是虛封,所謂的食邑多少戶只是一個數字罷了,最多就是俸祿上面多一些。

    而這道旨意中,李清的卻是實封,並且還封邑在了東都洛陽。此時的洛陽繁華程度不下於長安,實封之地比之關中還要好些。

    旨意下達,朝堂上的諸位大臣看向站在百官之中略帶平靜的李清,投過來的大都是羨慕和諂媚的目光。李清得聖眷如此,自然讓百官眼熱,就連站在最前面的李林甫也下意識的往李清這裡看了一眼。

    接連的三道旨意,百官還沒有來得及消化,李隆基已經示意退朝了。

    高力士上前一步,高喊:

    「退朝。」

    文武百官行禮恭送李隆基下了殿。

    待李隆基轉入殿後,含元殿上議論聲陡然響起,驚歎聲有之,恭賀聲有之,就連負責朝堂秩序的殿中侍御史也不再理會這些聲音。

    恭賀的聲音大都是衝著陳希烈去的,這位新任的知政事一邊拱手跟同僚客套,一邊注意著李清這裡的動向。自己接任李適之的事情,陳希烈已經從李林甫那裡提前得到了消息,而李清封食邑這件事卻並不知情,看樣子連李林甫也不太清楚了。

    李清一邊跟道喜的文武百官附和著,一邊往外走。自己能夠實封食邑這件事,李清是前一日從長公主那裡知道的。玉真公主透露的意思,這應該是李隆基的臨時起意,多少有些李隆基突然興致來了亂封賞的意味。

    然而,李清知道這不是無的放矢,李隆基之所以把自己的食邑之地放在洛陽,是因為那裡適合棉花的生長。對於此前宮中跟李隆基說起的棉布的事情,估計被李隆基聽進了心裡。看來李隆基對錢財進項不是一般的關心啊,李清心中笑道。

    出了含元殿,李清正沿台階而下,身後傳來一個聲音:

    「李侯慢行,等老夫一步。」

    李清回過頭來,說話的人是李適之。旁邊一路跟李清打招呼的官員忙拱拱手,往前走了。李清站在那裡,看著過來的李適之,笑著說道:

    「李相公何事吩咐?」

    「李某已經不是知政事了。當不得這相公之稱。」

    李適之有些自嘲地說道。

    李清忙拱手歉意道:

    「清魯莽了,還請李少保見諒。」

    「那裡那裡。」

    李適之擺了擺手,並不在意,看著李清說道:

    「正所謂無官一身輕,這少保不過是個閒職,以後見面稱呼李某表字即可。」

    「清哪裡敢當。不知李縣公有合適吩咐?」

    「還沒有恭賀李侯。」

    李適之笑著拱手說道。李清笑著回禮,知道李適之叫住自己不僅僅是道賀之意。

    「李某不復知政事,以後可以安心待在府中含飴弄孫。李某想著過幾日在府上設宴召客,屆時請李侯賞光。」

    按道理說,左相的位子沒有了,任誰都應該心中悲苦,不過從李適之臉上卻看不出來,這時候看著李適之笑語連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陞遷了呢。

    「一定一定。」

    李清一邊笑著答應,一邊跟李適之離去。

    李清只顧離去,沒有理會身後眾人目光中或羨慕或嫉妒的眼神。

    王鉷剛才在殿中上前給陳希烈道賀,落後一步出含元殿,在剛下台階的時候,身後一個厚實沙啞的聲音叫住了王鉷。

    「王鉷留步。」

    「原來是楊中丞。」

    王鉷皺了下眉頭,轉過身笑著說道。

    沙啞的聲音來自御史中丞楊慎矜。王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和氣悅色,但是王鉷心中對楊慎矜已經有些恨意。

    韋堅之事,雖然之前楊慎矜上奏彈劾過韋堅,但是在三月份的韋堅和皇甫惟明案件審理中,楊慎矜卻是保持著不管不問的態度,這令負責此事的王鉷多少有些記恨。

    說實話,在王鉷不斷的陞遷中雖然有李林甫作為後台,但是楊慎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提攜作用,王鉷能夠入御史台,楊慎矜為台端,亦有推引。兼之楊慎矜按輩分比王鉷要大上一輩,因此平日裡都是直呼王鉷的名字。

    這時候王鉷已經升為御史中丞,與楊慎矜同列,而兼任戶口色役使的王鉷更得李隆基信任,此時見楊慎矜依然直呼其名,心中不免有些許不快。

    楊慎矜走上前來,看著停在那裡的王鉷,沒有看到王鉷剛才流露出的細微怒意,笑著說道:

    「王鉷,今天朝堂上的事情你怎麼看?」

    「不知道楊中丞說的是什麼事情?」

    「當然是李清封食邑的事情。」

    「不知道楊中丞想要說什麼?」

    王鉷望著楊慎矜,一臉迷茫的樣子。

    「今日朝堂上的變動,你也能看的出來,雖然李適之不再任左相,但是大理寺卿和少卿可是同樣被換掉了,聖人之心難測啊。」

    李適之算是東宮太子一派,而接任的陳希烈卻是李林甫的爪牙,這事人盡皆知,擔任相位的陳希烈向來唯李林甫馬首是瞻,以後李林甫在朝堂上算是真正的一手遮天了。

    李隆基這時候突然罷去了大理寺卿和少卿顧橫的官職,等同於把李林甫的勢力從大理寺裡面拔除的乾乾淨淨,換成了太子一黨的人控制大理寺,這樣一來朝堂的權力多少變得有些平衡。

    此前的朝堂,韋堅和皇甫惟明的去職,接任的人幾乎都是李林甫一派的,而這次李適之的去職讓楊慎矜和文武百官看到了一絲變化,那就是,李林甫好像變得沒有以前受李隆基信任了。

    「沒有想到那李清竟然得聖上如此寵信,以前倒是沒有看出來。」

    楊慎矜看著遠去的李清和李適之,歎聲說道。

    王鉷看了一眼楊慎矜,暗中「哼」了一聲,冷聲說道:

    「李侯可是一直深得聖上寵愛,畢竟是長公主的義子,這層關係不是誰都有的。」

    楊慎矜好像沒有聽出王鉷話語中的暗諷之意,接著說道:

    「李清上次遇刺案件,聽說你也出了力,藉此可以跟李清親近親近嘛。」

    楊慎矜說的是王鉷把武國候府指使行刺李清的事情告訴給了李林甫,從而間接推動了案件的偵破。

    王鉷見楊慎矜如此說,知道楊慎矜現在見李清得勢,多少有些巴結之意,也沒有答話,拱拱手離去了。楊慎矜看著王鉷遠去的身影,搖了下頭,冷「哼」一聲,離了含元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