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歡 第286章 杜甫很忙 文 / 召白
進入六月,書院的建設已經步入正軌,李清過去書院那裡也幫不上什麼忙,又因為有其他事情要做,去的次數倒是少了很多。李仁濟身體好了之後,雖然有李清不要太過勞累的規勸,偶爾還是會去書院那裡看看。
王芷薇從書院回去之後,倒是沒有跟李清再聯絡,而是專注於家中生意上的事情,這倒是令王四郎有些迷惑,不知道自己這位妹妹到底是怎麼了,對家裡的生意比之前要上心很多。不過王芷薇玲瓏剔透,很多商場上的事情一點就通,時不時給王四郎和家中的生意出些主意,倒是幫了不少的忙。
書院緊張的建設步伐,讓李清這幾日閒散下來的心再次繃緊。書院的師資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李清知道此時的大唐有很多人名聲顯赫,堪稱大儒、宗師級別的人,但是能不能請動卻是另外一回事,即便自己現在有著「算學宗師」的名頭,在這時候的大多數文人心中,算學終究不能夠跟儒家典籍相比。
到這時候,書院請到的只有李適之一人,並且還只是之前李清跟李適之兩人的口頭約定,這位已經卸任左相的文人,現在閒賦家中,雖然答應了李清的邀請,但是未必沒有再進朝堂的野望,到時候這書院的教職怕是要泡湯。
除了尋找師資之外,李清需要做的還是在短時間之內豎立自己的學術名聲,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入書院讀書,也能吸引合適的人過來教學。
日食之後,李清在長安城引起的轟動、影響主要還是限於道門信徒,並不能給書院帶來太多的學生。讀書人的第一願望是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李清依然還是要從儒家典籍入手。
李清想的是從儒家最為經典的著作《論語》入手。
唐朝之後的宋朝丞相趙普號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士子心中的地位,此時的大唐,《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四書和《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六經,這些儒學經典是天下學子必學的科目,科舉裡面最為重要的進士科和明經科主要靠的就是這些內容。
作為四書之首的《論語》更是以其中蘊含的「正直」、「仁德」、「修養」等成為天下學子必須的修身典範。這時候關於《論語》最權威的註解讀本還是西漢張禹的《張侯論》,此外還有就是漢代何晏著的《論語集解》。官學諸如國子監等學習的《論語》除了這些解讀版本之外,就是皇家刊釋的《論語義疏》,其中謬誤更多。
後世的李清雖然是歷史系的教授,但是對這些儒家的經典著作還是有很深的研究,更何況,後世也有很多大學者專門對《論語》做過解讀的,李清倒是不介意給借鑒過來,希望能夠憑借對《論語》的註解迅速豎立自己的學術名聲。反正李清現在在一些人眼中已經是「神仙」般的人物,不介意再顯得妖孽一點。
當李清把這個計劃告訴王和之和劉晏的時候,著實讓兩人大吃了一驚,劉晏和王和之即便是再有才華,也不敢隨隨便便就說自己能夠給《論語》做註解的,沒想到自己這位年輕的門師竟然有著如此大膽的想法。
李清的詩賦才華,劉晏和王和之是知道的,但是想要給《論語》做註解就涉及到學問方面的東西,詩賦才華再好跟著書立說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雖然李清之前刊印了一本《數學要義》,但算學跟儒家經典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或者說根本就是兩個方面的東西。
劉晏和王和之雖然心中腹議,但是對於這種事情那裡會拒絕,有了之前《數學要義》的先例在,兩人也是想看一看李清寫出了註解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人手方面還是從文淵齋中抽調,主要還是劉晏和王和之兩人,其餘的都算是打下手,幫忙甄別、糾正和校對來著。
文淵齋整體的發展已經很是平穩,現在已經有隱隱壓過官報成為第一大報的跡象,想必過不了多長時間,但從銷量上面就會超過《明報》,甚至於超過其餘三家報紙銷量的總和。現在的文淵齋主要是王和之負責,劉晏因為有官職在身,過來的時間並不多,這次在《論語》註解上面卻是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從六月初開始,李清便按照計劃開始行事。主要還是以李清口述為主,劉晏和王和之等人在旁協助並提一些有關自己對《論語》的見解。李清很好的參考了後世人們對《論語》的一些見解,並且融入了一部分自己的觀點來加以闡述,以這時候流行的註解作為參考,倒是提出了不少的新論出來。
從一開始,劉晏和王和之心中的懷疑就迅速消散,變成了佩服和更加狂熱的崇拜,兩人也知道,這部《論語新注》如果刊印出來,在士子之間乃是與整個士林之間引起的反響定然極大,也許爭論很多,但不可否認,其中的觀點或者這結論新穎而又獨到,也更為接近於孔子的學術思想和儒家理論,而不是現在被曲解的東西。
當然,這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事情,眾人一邊做這個事情,一邊還要忙碌報社的事物。
這些天,李清天天過來文淵齋這裡,偶爾也會關注一下《長安時報》的編輯事情,自從把《長安時報》交給王和之之後,李清因為書院的事情就極少在管報紙的編輯。
這一日,在註解《論語》的間歇時候,文淵齋大堂那裡匆匆走進來一個夥計,手中拿著一個紙封送了進來,說是一個學子投給《長安時報》的詩稿。
李清拿過來,拆開看,是一首柏梁體的古體詩。李清笑著往下只看了兩句,抬頭忙問夥計:
「送詩過來的那人呢?」
「剛剛走掉。」
李清沒有說話,起身出了房間,奔到前面大唐發現人已經走了,大街之上人來人往,根本就分辨不出來。跟出來的夥計四處張望了半天,見李清急切的樣子,小聲地說道:
「侯爺,人已經走掉了,都是奴僕的不對。」
李清見夥計自責,估計見自己剛才的神情有些害怕,擺手說道:
「沒事,你忙去吧。記得下次這人再來的時候記得留下來告知我。」
李清說完,低頭往後堂走去,邊走邊看手中的這首詩。隨後跟出來的劉晏和王和之一臉詫異的樣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平時鎮定沉穩的李清如此著急。
「小郎君,這是有什麼不妥嗎?」
王和之問道。
「哦,這倒是沒有,你們看看。」
李清把手中的詩作遞給王和之和劉晏兩人。兩人接過來,往下看: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
下面的落款是:
「飲中八仙歌,杜甫。」
兩人邊看邊點頭,是一首非常好的詩詞,把長安城這些年最富盛名的八位嗜酒、豪放的大家文人用極為洗練的語言寫進了一首詩中,構成了一副生動形象的群像圖。
劉晏和王和之抬起頭來,雖然是一首好詩,大約還不至於讓李清如此激動吧。
李清看到劉晏和王和之帶有疑問的眼神,才知道自己剛才反應是有些過度了。畢竟任誰作為一個後世之人,知道詩聖就在眼前,都會想著去目睹一番的,李清同樣不例外。
李清有些尷尬的咳了一聲,隨後問道:
「這首詩的作者你們見過嗎?」
王和之搖了搖頭,笑著說道:
「倒是沒有見過。這位叫杜甫杜子美的人是最近一段時間才來到長安的,不過很快就才名盛傳,前幾日也遞過來一首詩,被我刊登在報紙上了。因為詩寫的實在是好,我就命人打聽了一下,聽說此前在洛陽和吳越等地,這杜子美是頗有才名的。「不過這位杜甫像是很忙,我兩次命人邀請他過來報館,去請的人都沒有見到他。怎麼,小郎君難道認識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