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歸恩記

正文 (694) 三年前你騙了我! 文 / 掃雪尋硯

-    指節如勁松一般的手抬起,將低低覆在頭上的斗帽掀開,史靖那張保養得猶似壯年的臉龐展露出來。(鳳舞)透視著強健體格的臉上紅光在一路疾步走來的運動中變得更為生動,這使他眼角嘴邊的些微皺紋更加隱藏難辨。

    外人真的很難看出,他今時已經五十有五。旁人乍一眼看向丞相老爺,都不自覺地要少算個十歲八歲的,只有他的近衛才會知道,自家老爺是一個多麼注重養生的人。

    而只有史靖的心腹親衛才真正明白,史老爺這麼愛惜自己的身體,絕非只是喜修養生之道那麼簡單。他想活得更久,說到底還是為了籌謀多年的那項大事業。

    旁觀當今皇帝,他才是正值壯年,且手下人才濟濟,又有新秀拔起,大才靠攏之勢。現今南昭從財力和人力上來看,都明顯在受這位帝王的吸納聚攏,並有著被其握緊而任其心意所使的兆頭。侍候在這樣一位君王身邊配合其理政,史靖的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優勢還不足以與之正面碰頭,而自己與之在年紀上的最大劣勢,卻又必須步步護好端穩。

    史靖有時曾有一種錯覺,或許王熾不用對他使什麼手段,只需永遠不讓他有機會沾手軍方力量,便能將他乾耗死在相位上。再過十五年,他就七十了,或許出身貧苦,身體底子並不如何好的他還活不到那個年紀。可反觀王熾,再過十五年也就五十出頭的模樣,憑其軍旅生涯鍛煉出來的體格底蘊,也許再做十年皇帝都還足夠。

    遙望前朝數百年的歷史,官場之上,甚至在爭奪江山領地的道路上,輸給了壽元,死在了猝疾上的豪傑可是不少。這樣的敗法雖然讓旁觀的人或都覺得有些不甘,但這卻又是不可忽略的事實。

    目前只能處於守勢的史靖更不會忽略這一點也許無法可解的壽元之劫。

    保重自身,是他一直以來為了自己的春秋大業所做的最重準備。也是只有做足了這一步,他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處理好每天自己所面對的繁重公事,同時兼顧妥帖好許多私事裡無比麻煩的變故。

    就像今天德妃這邊弄出的這檔子事,又要他來善後,稍有不慎,這可能就會成為一步引火燒到自身的大爛棋。

    他今天一整天都幾乎被一堆折子活埋了。皇帝今天下午忽然出宮了,在外頭不知何處耽擱了許久也未見回來,六部大臣便把下屬三州數十郡都往上遞的折子都擺上了他的案頭。

    作為一朝丞相,皇帝特賜史靖可以先閱奏折的特別權力,但史靖心裡很明白。皇帝的這個放權做得半生不熟。別以為這樣自己就有鑽空獨攬大權、架空皇帝的機會。

    在他行使首閱權力的時候。拍板定案的那枚小章定然不在,他更是只能用藍筆批閱。而等到皇帝回來,不論他再忙,也會將已經由丞相批閱過的奏折快速過眼一遍。他認為不妥的,一樣得找理由大修。這麼個潛在規矩存在了十多年,下面的臣工心裡也通透了,並不把這藍字當做鐵律。

    這才是皇帝悄無聲息地在掏空丞相在失了沾手軍方力量之後,在文官裡頭還僅有的一點實權。

    除此之外,若是丞相先看奏折,留下批錄筆跡,而非在皇帝批錄後進行較為固定模式的附議點批,丞相的某些字裡行間。或許會將一些真實心意洩露出去,讓皇帝番窺得見。

    這首閱之權有時在史靖看來,就像一座獨木橋,上頭的風景並不好。而在自己每每走過的時候,都要萬分小心。別失足滑出那根獨木之外。

    所以,伏案忙了大半天的史靖已是感覺腦子有些發蒙,差點就忽略了一件大事。

    幸虧他下午因暫歇飲茶而從那間擺放重要國事奏本的書房離開了一會兒,他的一個近衛得了這機會,悄然湊近稟告了一聲,他才總算是抓住了挽救之機。

    在他辦公期間,能夠離開丞相府外出的間隙時間很短暫,他在半個時辰裡已是連跑兩處,做下安排。但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一處還在德妃這裡。

    步入廳中才一步,史靖就被眼前這女子意欲阻攔,但很快這女子認出了他的身份,頓時又跪地告罪……而面對這一切事態的起伏,史靖根本未曾多看這女子一眼,對於他來說,此人根本是個不足以在他眼中占一寸位置的小角色。

    你退到聽不見這邊說話聲的位置。史靖隨手一抬,揮退了跪倒在足前的女子,而他在做這一切的時候,目光筆直向前,一直沒有從廳堂裡主座位置那個貴婦人臉上挪開過。

    他總算還是看在這貴婦人的面子上,沒有喚自己的親衛隨從將青夏直接架出去,而是開口說了一句話,叫她自己走出去。

    青夏走了。這宅子前後所有的人也都退開了。

    這兒真正安靜得只存在兩個人了。

    對於他的這種排人處理,德妃心裡其實早有預見,這幾乎是他行事的慣例,她並不因此覺得驚訝。

    倒是這一次見面的環境不是在宮裡,他沒有從她床底下那個密道裡出來,沒有把她的床掀成兩段,她對此才感覺有些新奇。

    望著德妃臉上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滑過,史靖忽然語氣淡漠地開口道:你今天似乎過得還有些高興?

    想起今天的事情陡生變故,以此依稀可見史靖會突然現身此地的目的,德妃臉上那一絲笑很快變得寒涼起來,她冷笑了一聲後說道:沒人規定發笑非得是高興所引。

    史靖沒有與她繼續這個話題,他剛才會問這麼一句,除了因為他真的在德妃臉上捕捉到了笑容,還因為那可以算是老友見面時理應存在的一聲寒暄。

    話引到此結束,史靖再開口時,便是直接在德妃面前挑明了他今天來這裡的目的。

    我來這裡,是要勸你停手。史靖說話時一臉肅冷,如果你不願聽勸,那麼我只有著手直接阻止。

    過於直白的話總是容易引人不悅,何況史靖用這種語氣說的話,是要阻止德妃等待了三年、也準備了三年的一件事。他竟還不肯稍加委婉,這令她心底陰火漸升。

    為什麼?!德妃仍然姣好的面容很快結成一塊板,她清悅的嗓音也變得有些硬耿,現在你只是用一句話,就要解散我花了三年時間的準備?你必須給出一個能叫我信服的理由,但我想這恐怕很難,因為你在三年前又騙了我一次!

    因為情緒漸趨激憤,德妃連那個可以提升身份、但說出口時總顯得有些累贅的二字自稱也扔卻一旁,並對史靖一口氣連用了三個你字直稱。她雖然還能端坐在椅子上,心緒之躁起早已暴露在了言辭斷句間。

    史靖並不因她地動怒而有絲毫動容,他只是表情依然一派平靜嚴肅地重複了一遍自己剛剛說過的話:你現在手頭上的事情,必須停止下來。

    德妃終於坐不住了,她噌—一下從雙扶手圓椅上站起身,登登…向史靖快速邁出三步,在他面前咫尺範圍裡站定,然後盯著他的雙眼嗓音微有些尖銳地叫道:你不是說,只用再等三年就夠了麼?可現在如何?你又要改?為什麼我的行動就永遠只能聽你的話去改?

    史靖忽然笑了。在他此刻浮現臉上的笑意裡,並不存在什麼溫暖的東西,明顯滿是嘲諷。然而就是這樣嘲諷的笑,他也不打算對眼前這女子表露得長久一點兒。

    嘲諷笑意隱沒時,史靖沒有理會德妃那一通近同石塊劈頭蓋臉砸來般的質問,而是挑眉反問:你剛才說的,三年前我騙了你的事,就是指這個三年之期?

    德妃既猜不透史靖會這麼反問一句的用意,又隱隱覺得他又要畫圈讓她鑽,所以她沒有再多言,只是恨聲征討了一句:難道不是嗎?

    噢……史靖沉吟一聲,然後他負手於背,從德妃幾欲將他看穿的視線籠罩中偏身挪開幾步,走去了一邊,只將側臉留給了她。片刻的沉默後,他才又開口,慢慢說道:那你還記不記得清,三年前我說與你的話裡頭,除了『三年』二字,還有些什麼?

    德妃聞言微微愣神。

    三年,對於尋常人婦人而言,日子可以過得有些辛苦、有些繁瑣,因而必須從大腦裡忘卻一些東西,才能接納記住新的東西。但對於她這個住在宮中的皇家貴婦而言,三年時間或許驚險得是一個生死劫,又或者平淡如水掐指即過,而她明顯屬於後者。

    過著時常重複著模式因而顯得平淡的宮中貴族生活,許多事情不需勞心,但也是因此,只要有稍微的波瀾,便會在心湖裡留下不容易淡去的痕跡。

    德妃當然記得三年前她與史靖在那一場夜談裡說過的每一個字,但她很快也回過神來,意識到這仍是史靖在畫圈,要利用她自己的嘴承認他說過的話。

    而她當然不甘於這麼聽他地使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