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歸漢尋英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一章 冀州亂(二) 文 / 木星上的土

    「公則,剛剛為何一言不發!」

    「元皓,你剛才不也是一句話沒說嗎!」

    這兩人赫然就是劉越曾經去招攬過的沮授,另一人就是田豐。當日沮授應田豐的邀約來投奔韓馥,韓馥只是隨意的安排了個從事的的職位來打發了,主要也是看出沮授是冀州士族才給田豐的面子的,韓馥最看中的還是用那些高門大族出來的子弟,沮授和田豐雖說是冀州士族,不過他們兩人的家族比起那些百年世家是明顯不如,甚至可以說是只是比寒門好那麼一點點,其實說起來這時候的為官者招攬人才主要還是看出生名望德行。

    剛剛刺史府內議事,田豐和沮授兩人主要就是作壁上觀,也不出聲。當然那時田豐書信邀沮授來時,也是滿懷匡扶之志,不過隨後二人發現韓馥毫無進取之心,甚至連冀州的事情也不怎麼熱心,更不用說給他們兩人機會施展抱負了。正在這時發生了諸侯會盟討伐董卓的事情,二人沒機會去,不過也沒閒著,一直靜待天下局勢,準備擇明主而仕之。

    「公則,你覺得剛才在大堂上荀諶所提的建議如何?」雖然剛剛兩人在議事的時候都沒說話,不過一直在聽著呢,而且也是一直在心中計較著得失。

    「你是指邀請袁紹和劉越同來冀州共治州事一事?嗯…」,沮授沉吟了下,「恐怕是拒賊不成反遭噬。」

    「此話怎麼講?」

    沮授看著田豐,「我就不信你田元皓沒看出來,何必裝糊塗呢!」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瞞不過你,不過這樣對刺史大人不公平。」看來田豐內心還是有點猶豫,這樣也算是間接的背叛主公。

    沮授覺得田豐有時候就不會轉彎,脾氣還很倔,這樣要是在開明的主公下面,會比較容易接納,一般人是容忍不了的,要不然怎麼歷史上只出現了一個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是魏征太少嗎,主要是唐太宗這樣心胸的太少了。

    「方今之世,天下不寧,刺史大人據一州之地,如果刺史大人能廣招賢才,知人善任那還有可為,不過以刺史大人的性格,我看不如主動讓與他人,這樣也可保自己平安。」

    「唉」,田豐也知道韓馥這人,要是太平之世,韓馥雖然才能不足,但也可以勉強能治理好冀州,不過現在是亂世,韓馥這樣下去遲早要被他人吞併,比起那時破家滅族,現在這樣或許還能保全性格。

    「元皓,你我該想想接下來該如何了,而不是擔心眼前。」

    沮授一說,田豐才回過味來,發現自己顧慮多餘了的東西了,「袁本初四世三公,諸侯盟主,若他能入主冀州,也不枉你我一身本領,到時候公與我可得償所願。」

    沮授看著田豐談起袁紹入主冀州之後美好的想法,心中多了些憂慮,那袁紹的性格真能容忍田豐這麼直的脾氣?

    「元皓,你這麼看好袁紹,韓刺史可是邀請了袁紹和劉越一起來冀州。」

    說到劉越,沮授心中就想起了之前劉越去廣平郡招攬他的事,那時候自己沒想好來冀州,只是被人氣了下就來這邊了,不過一想和劉越見面的場景,沮授覺得劉越性格溫和,有種不表於前的感覺,劉越要是知道沮授這麼評價他會是怎麼想法。

    「公則,袁本初無論是資歷名望都比劉叔義高,而且之前又是各路諸侯盟主,聽聞袁紹擇賢任能,手下已經聚集了一大批的有才之士,兵強馬壯,你我二人一旦投奔過去,憑你我的本事,想要受重用還不簡單。」

    其實兩人在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對局勢一直有討論,當然也包括各路諸侯,能看上眼的諸侯也就幾人,袁紹、劉越、曹操、孫堅還有個劉表,不過劉表一直安心的待在荊州,進取不足,雖說荊州富足,不過劉表是守成之人自然不做考慮了,孫堅本來還不錯,不過出了玉璽這事之後,兩人對孫堅能成事也不看好,曹操不錯,不過曹操那時沒地盤,發展機會有多大兩人還不清楚,那只有袁紹和劉越了,一時兩人都決定先看看,不過田豐是一直看好袁紹的,誰叫袁紹名頭大人,但是決定一個人最後能否成事,也不是看名頭的,主要還是看這人是不是英明。

    「那你我二人就看看,劉越和袁紹最後誰能入主冀州,到時候你我再趁機擇明主。」

    「好,不過公則,雖說韓刺史邀請二人同來冀州,不過想來劉叔義不一定能及時到達,到時候大局一定,他要麼只能歸順,要麼只能南下了。」

    沮授疑惑的看著田豐說的話,不過田豐也不解釋自己話的意思,這讓沮授一直眉頭深鎖的想著自己是不是遺漏了什麼沒考慮進去的東西。

    辛評從刺史府出來後,馬上急沖沖的回到家,一回到家就遇到自己的弟弟辛毗。辛毗和辛評兩人是同時出仕韓馥的,雖然辛家是穎川人,不過定局冀州幾代了,也算是冀州大族,各個辛評是韓馥信賴的謀士,弟弟辛毗雖然職位不高,不過也在冀州為官,其實一直以來所有人都不知道,弟弟辛毗的眼光和謀略都比當哥哥的辛評強,只是一直不願意在人面前表現。

    「兄長,今日議事,不知如何?」辛毗也是知道最近州內發生的事情,不過他沒去參加議事。

    「今日議事,主公不知該任何處置,最後荀諶提議讓渤海袁紹和魏郡劉越同來冀州共治州事,為兄回來就是安排下之後要去魏郡請劉越。」

    「兄長要去魏郡!」

    辛評對於辛毗的驚呼不怎麼高興,雖然平時辛毗比自己有主見,而且每次事情發生後自己都會找他來一起商議,不過現在辛家他們兩人為主,作為主事之人怎麼能這樣沉不住氣呢。

    辛毗發覺自己失態了,馬上調整好自己,「兄長,毗失態了。」

    「佐治,你以後也要分擔我們辛家的重任,怎麼能如此失態呢,這次就算了。」辛評停下來看了下辛毗說,「何事這麼驚呼,難道這事有什麼不妥?」

    「兄長,主公讓袁紹和劉越來冀州,根本就是引狼入室,後患無窮啊,是何人提出此言?」

    辛評聽了辛毗的話也是一驚,難道自己失算了,「今日刺史府內,荀諶提議讓袁紹來冀州,我提議請劉越一同來!」

    辛毗馬上明白了肯定是荀諶建議讓袁紹來冀州,自己的兄長有私心,不想落於荀諶後面,就提議劉越,無論荀諶是公心還是私心,讓兩個勢強之人來此,後果就是都會反客為主的,看來自己要為家族考慮下了。

    「兄長,如今之世,我們也需擇明主才能保全家族,韓馥不能守其業,早晚為他人所奪,該是考慮如何自處了。」

    「佐治你是說袁紹和劉越會奪了冀州?那到底是袁紹還是劉越?」

    「無論是何人,你我二人最需要考慮的是保全家族為上。現在看來袁紹比起劉越似乎機會更大,而且袁本初四世三公,天下人望,渤海出兵到冀州無有關卡;反觀劉叔義,魏郡隔冀州較遠些,且周邊有黑山黃巾威脅,不能及時安排,若是遲了,恐怕冀州早就換主了。」

    袁紹要領冀州,辛評驚慌不已,一下子亂了分寸,「佐治,那該怎麼辦,今日議事我提議讓劉越來冀州,到時候袁紹一旦進入冀州,荀諶必會受寵於袁紹面前,我與荀諶平日就不和,那時他還不會在袁紹面前詆毀於我,且也是我當日提議劉越同來冀州,也肯定會遭袁本初厭惡,那該如何是好?」

    辛評的性格有時候也是猶豫不決,「兄長也不用驚慌,真要是二人來到信都,入死誰手還未可知呢,不過兄長既已惡了袁紹,那我日後投奔袁紹,無論最後二人誰勝出,我辛家都立於不敗之地,且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辛毗這樣說,不過辛評還是很猶豫,「佐治,我看明日不如向主公說不能成行,讓主公另派他人去魏郡,到時候袁紹來了也好相處。」

    辛評的意思就是舉家投靠袁紹,不過亂世之中辛毗看的比自己的兄長長遠多了,不能把所有的寶都壓在袁紹身上,雖然現在自己也是比較看好袁紹的。

    「兄長只管去魏郡就是了,不過路上可以稍微晚些到達,若袁本初有那雄心,想來就算劉叔義來了冀州,事情也已經成了定局,兄長也只是做回信使,到時候袁紹還是要依靠我們冀州士族的。」

    辛評想了想最後也只能這樣了。相對於辛評的無奈,辛毗可想得更多些,已經考慮袁紹真要是成了冀州之主,那自己的家族在冀州該怎麼樣做。

    同時這時候,不止是辛家在考慮自己家族的未來,冀州各大家族都在考慮,不過都是希望袁紹能來冀州,各家族都看好袁紹,至於劉越,還真不怎麼看好,各族中人員都紛紛的行動起來,從冀州往渤海的人也馬上多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