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歸漢尋英

大道小說網 第一八八章 賈詡獻計 文 / 木星上的土

    初平四年十二月,李催郭汜二人用李儒之謀,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更是劫持了漢帝與百官,一場以董卓之死開始的動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這樣平靜下來了,當然李催郭汜二人沒董卓殘暴,可是二人也是惡行纍纍,手下西涼兵為禍百姓多不甚數。

    至於呂布,被李催郭汜二人擊敗之後,狼狽的逃回長安,馬上帶著碧姬以及自己的妻妾逃出了長安向東奔命,那時候完全顧不上王允了,可以說王允是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被李催郭汜二人攻破長安的,王允死與亂兵之手,當時死得百官就有近幾十人,等到李催郭汜二人佔領長安,想升朝時才發現沒幾個人了,後來還是聽從了李儒的建議。

    李儒說,「王允當政,多有不當,有小隙者不是被罷官就是入獄,我們可以重新召回罷官的,釋放入獄的,以此來收攬人心,只要握有天子,那就是大義所在。」

    二人聽了之後,也覺得有道理,才將心中想連漢帝一起殺掉的想法給去了。之後李催郭汜二人讓漢帝下旨,給自己加官進爵,李催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郭汜為前將軍美陽侯,同時二人更是派心腹控制皇宮,漢帝的一切行動都在自己的監視之中,改明年為興平元年。至此長安京兆之地又一次落入西涼兵之手,百姓對這些西涼兵是敢怒不敢言。

    「王子師真是誤國啊!」皇甫嵩府上,楊彪痛心不已。

    「你們說怎麼辦,現在李催郭汜二人又控制了長安,我聽說他們還要給董卓以王侯禮下葬,真是可笑至極。」給董卓以高規格禮儀下葬,那不是顛倒是非嘛,百姓們可都不傻,董卓曝屍長安街頭的時候,百姓可沒少踐踏他的屍體的。

    「唉,現在天子是才出虎穴,又進狼窩啊,我大漢怎麼如此多災多難,大漢歷代先帝的在天之靈,難道就不能看看這些人是怎麼樣壞我大漢根基的。」

    祈禱大漢歷代先帝要是有用,楊彪早就去跪拜了,「子師如何了?」

    「那二人也還算好,沒有為難子師的屍身,恐怕也是不想引起眾怒,子師的家僕將其草草的安葬在了城外。」

    「你們放心吧,王家乃是并州大族,等他們得到消息的時候,一定會派人過來妥善安排的。」

    「唉…」,人死如燈滅,楊彪雖然很氣恨王允,尤其是最近的所作所為,可是既然人都已經死了,還計較什麼,畢竟王允也是為了大漢王朝。

    「文先,你也不用這樣,之前的董卓如此跋扈,最後還不是身死,李催郭汜二人現在,比不得董卓當初的實力,卻有董卓當初的暴行,早晚為天下所棄。」朱俊不好明講出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說的就是二人早晚死於非命。

    楊彪聽到他們的意思,突然之間想到了王允,更是想到了王允離間董卓呂布二人所用的連環計,這時候楊彪像是開竅了一樣,好像看事情清晰了許多。他發覺王允的這個計策也可以用在李催郭汜二人身上,雖然不一定要用美人計,不過李催郭汜二人到時可以離間,只要二人產生矛盾,那他們就有機會利用這點救出天子。楊彪想了下最後還是先忍住,現在還不是時候說,而且自己要好好的謀劃好再找其他人幫忙。

    不過楊彪雖然不說,已經開始思考計策了,尤其是開始思考李催郭汜二人的性格如何。

    長安,張濟府邸。

    張濟也算是董卓手下比較另類了,董卓的手下西涼之人,多為桀驁不馴,而且都是縱容士卒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個個都要到處收刮錢財。只有張濟不喜這樣,而且還不時的約束士卒不要滋擾百姓,先前也是不想留在長安與李催郭汜二人為舞,所以一直駐紮在長安西面。

    等到董卓被殺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張濟首先想到的是向朝廷寫請罪表,希望能得到朝廷的寬恕,後來看到李催郭汜二人領兵殺向長安,張濟被前去見二人的時候,被二人蠱惑了,更是聽到二人軍中士卒都恐懼自己被殺,所以才要回長安討回公道的。

    雖然張濟也想向長安問清楚為什麼只要與董卓有關的都要殺,可是沒想到李催郭汜二人根本就另有心思,佔了長安之後張濟才知道自己被他們利用了,可是這時候說什麼也晚了,天下之人早就視他們為董卓餘孽了。

    「唉!」張濟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又給自己斟了一杯。

    「將軍何事如此煩惱?」聲音由遠及近,張濟聽聲音就知道是誰來了。

    「文和,你怎麼來了?」

    來的這人叫賈詡,知道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樣一個人,有良、平之奇的賈文和,後世更是將他起了個外號叫「毒士」,不過現在,知道賈詡的人不多,知道賈詡能耐的人更不多,不過張濟卻恰恰是其中一個,他有時候認為李儒如果跟賈詡鬥智的話,可能還不如賈詡,因為賈詡對李儒一清二楚,而李儒對賈詡卻是什麼都不清楚。

    賈詡和張濟都是武威人,算是同鄉,所以張濟一直以來都和賈詡親厚,賈詡入董卓軍中以後也就歸到了張濟手下。董卓西逃長安以後,他曾經對張濟說過,「太師以勢掌朝政,現在遠離中樞而居郿塢,此乃取禍之道也,將軍需早做計較。」不過張濟當時不在意,董卓手下有三十萬兵馬,誰敢亂動。

    董卓被呂布殺死之後,張濟才對賈詡又一次刮目相看,只是後來一直忙於軍事,所以也多日不見賈詡,現在賈詡又來見自己了,張濟也是想問問計了。

    「將軍助李郭二人奪得長安,我看二人必定對將軍親厚有加,將軍肯定要加官進爵了,詡在此先恭喜將軍了。」

    「哼,有何可喜的,二人現在哪還會記得本將的功勞。」

    自李催郭汜二人攻佔長安之後,張濟就曾進言,說不能讓手下士卒隨意禍害長安百姓,二人就開始厭惡起張濟了,後來局勢稍微穩定以後,二人又開始猜忌起張濟了,畢竟張濟手中也有一定的兵馬,而且張濟在西涼軍中的威望比較高,素得士兵擁戴,所以二人向漢帝討封,根本就沒考慮過張濟。

    「將軍可知現今處境?」

    看到賈詡嚴肅的表情,張濟才將心中的怒氣收斂,皺眉道,「文和有話直說無妨!」

    「太師在時,以前西涼軍中,有華雄、李催、郭汜、樊稠與將軍五人,同為太師臂膀,華雄被關東諸侯殺了之後,西涼軍中就只有將軍等四人互相制肘,李催郭汜二人素來同進退,現在樊稠又死於呂布畫戟之下,西涼軍中能與李催郭汜二人所抗者就只有將軍一人了。若是將軍面對李催郭汜其中一人,當不足為懼,可是當將軍同時面對二人時,將軍該當如何?」

    張濟有些憂慮了,想到李催郭汜二人一同對付自己,那更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對付的,兵力對比上不對等,而且二人現在還有個李儒相助,自己雖然有賈詡,可是賈詡只是幫助自己,不是認自己為主。

    「李郭二人現在急於掌控長安,將軍就是他們的共同敵人,將軍還是早做打算為妙。」

    張濟也顧不得面子了,馬上想賈詡求救道,「文和救我!」

    賈詡假意的猶豫了下,像下定了決心一樣說道,「將軍若想保命,需盡早離開長安為上。」

    「離開長安?」張濟也不是捨不得離開長安,只是離開長安去哪裡,若是沒地方去,自己以及手下的兵馬早晚被人吞併掉。

    「對,離開長安,只要將軍離開長安,李郭二人才能對將軍放心。將軍可以東出長安,無論是東部司隸之地,還是南邊的荊豫二州,都可以作為暫時的屯兵之地,等到將軍站穩腳後,才有機會發展其地。」

    賈詡已經指出了道路,張濟一咬牙,站起來道,「好,就依文和之言,我現在就去準備兵馬,明日就瞞著李催和郭汜直接出走長安東門。」

    賈詡故作驚訝道,「將軍何故要偷偷摸摸的走,以我之見,大可不必,將軍只管明走就是了,而且還有向李郭二人辭行才是。」

    「什麼?」張濟聽了賈詡的話也是很吃驚,李催郭汜早就想吞併自己的兵馬了,還會讓自己大搖大擺的走,奇怪的看著賈詡。

    「將軍放心,只管去做就是了,現在李催郭汜二人劫持天子與百官,怕的就是關東諸侯前來攻擊,若是將軍向他們二人說要為長安東面屏障,替他們守住關東諸侯西進長安的道路,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拒絕,到時候不僅不會拒絕,甚至可能會讓天子加封將軍以安將軍之心。將軍一旦出了長安,到時候將軍想怎麼做,還不是隨將軍之意,李郭二人也只會顧著長安之事了。」

    賈詡還有一事沒說,就是李催郭汜二人若是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兩人的矛盾就肯定會激化出來,哪還有心思顧及去對付張濟啊。

    「妙啊,文和,我明日就去向二人請辭,還有一事,我軍中缺少一出謀之人,不知文和是否願意跟我同去?」

    看著張濟一臉期冀的表情,賈詡矜持了說道,「將軍有此意,詡願效力,不過詡只是同往相助,不做其他。」

    張濟知道賈詡的意思,就是出下計謀可以,不可能認張濟為主,不過賈詡能答應同行就好了,張濟高興萬分,「太好了,有文和同行,本將就可以無憂矣!」

    賈詡其實早就看出張濟不是好的君主,只是自己還沒遇到明主所以才暫時跟著他,要是留在關中之地,這裡肯定會越來越亂,連自己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證,根本就不是賈詡所希望的,賈詡的立世準則就是要保全自己為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