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大明狼騎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七十七章 督撫不和 你站哪邊(中) 文 / 傲骨鐵心

    更新時間:2013-01-15

    成為遼東巡撫後的袁崇煥,沒有和經略王之臣起衝突,卻與軍中大將滿桂起了衝突,原因只在於滿桂罵了他的愛將趙率教怯戰膽小。趙率教有怯戰的前科——遼沈大戰時,趙為遼東經略袁應泰的中軍,就有臨陣潰退的事跡。

    滿桂罵得沒有錯,袁崇煥卻袒護趙率教,加恨於滿桂。倒是趙率教經滿桂這一罵,卻是幡然悔悟,在一年之後的寧錦大戰中,他在袁崇煥拒不發兵救援的情況下,堅持死守錦州,並最終在滿桂的配合下取得錦州大捷。

    錦州大捷的含金量遠勝袁崇煥的寧遠大捷,可謂奇功。雖然在寧錦大戰戰後的奏報中,袁崇煥把滿桂列為首功,但首功其實應當是獨守錦州的趙率教。之所以推滿桂為錦州大捷的首功,恐怕是袁崇煥有意和滿桂和解的緣故。可惜這個結卻一直沒有化解,直至兩年後,文武殊途,一場悲劇——一個戰死,一個被千刀萬剮。

    在與滿桂發生衝突時,袁崇煥又與王之臣發生了「經略不和」的老戲碼。原因在於袁崇煥堅持要滿桂走,王之臣卻堅持要留下滿桂,二人協商無果,只好把矛盾鬧到了朝廷。

    朝廷傳來的消息卻是讓王之臣專督關內,叫袁崇煥專督關外,這個態勢,倒是回到了熊廷弼和王化貞時期,經撫之間的區劃如出一轍。只是有所不同的是,熊王是既成事實未得朝廷承認,袁王之責任劃分卻是朝廷明文任命了的。這種態勢,顯然對前線戰事不利,而且最重要的是,滿桂還是被調到了大同,這無疑是袁崇煥的勝利,王之臣的失敗。

    可以說,在這次經撫不和中,袁崇煥佔了上風。

    天啟七年正月,皇太極發動丁卯之役,寧錦的局勢也開始緊張。有鑒於廣寧大戰的前事之師,二月,朝廷把薊遼督師王之臣調任京師兵部尚書。至寧錦大戰爆發前,又調任薊遼總督閻鳴泰坐鎮山海關支援寧錦。

    薊遼總督的實際管轄範圍就是薊鎮,因此與遼東巡撫的職權範圍不衝突。寧錦大戰前,關內各鎮都抽調了很多援軍至山海關協防,其中很多就隸屬薊遼總督管轄。因此,閻鳴泰坐鎮山海關,對協調管理關內援軍有利,對袁崇煥的指揮不會有牽制作用。此戰前敵指揮事權統一,應當也算得是一個有利因素。

    寧錦大戰後,袁崇煥因黨爭且意氣用事,辭職為民,王之臣復任督師,遼東巡撫則任命了畢自肅。這一屆督撫之間卻是相對平和,沒有鬧出什麼矛盾。但為時卻很短暫。

    崇禎元年五月,王之臣失錦州,兩個月之後被追究免職。袁崇煥則被再次啟用,接替王之臣督師薊遼。就在袁崇煥剛到任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寧遠駐軍因欠餉四月而兵變。巡撫畢自肅在這次兵變中重傷,自吻而死。

    雖然寧遠兵變被袁崇煥以個人威望單騎平息,但是藉著這次風波,袁崇煥卻向朝廷提出了一個非份的要求——不設巡撫。

    袁崇煥提出這樣一個要求,理由就是廣寧大戰中經撫不和導致了極其不堪的後果,所以他不想再發生經撫不和導致敗局的悲劇。

    崇禎對袁崇煥極其信任,也極其倚重他,沒有多想便當即接受。由此,袁崇煥任督師時,屬下只有三位總兵,沒有文職巡撫牽制,獨掌遼事大權。可以說,他一手掌控了遼事,沒人能對他的決定說一個不字。在此期間,發生了袁崇煥擅自與後金議和,並資助糧食,分崩蒙古諸部,寒朝鮮國心,殺毛文龍等大事。

    無一例外,這些對明無利,對金卻有大利的大事卻都被袁崇煥輕而易舉的應付過去,以致朝中上下都以為袁崇煥五年內定可平遼。

    然而一年之後,「己巳之變」發生,皇太極借道蒙古從薊鎮入口,奔襲京師。袁崇煥救援無力,且有通敵嫌疑,在陣前被憤怒的崇禎下獄,孫承宗被年輕的天子再次啟用督掌薊遼。袁崇煥在督師任內所犯的罪行也被一件件扒出,最終,成為砸死駱駝的最後一捆稻草。

    「己巳之變」,以孫承宗指揮的遵永大捷結束,明軍最終總算是有了一個差強人意的收場。孫承宗借此大捷,準備重整遼事,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之後孫承宗卻再次陷入督撫不和的怪圈。

    這次與薊遼督師孫承宗打對台的便是施大勇的最大靠山,同樣在「己巳之變」立下大功的遼東巡撫——丘禾嘉。

    丘禾嘉和孫承宗不和的最大原因便是孫承宗袒護遼西諸將,縱容祖大壽坐大,以致使得他堂堂遼撫竟然指揮不動一兵一卒。在向朝廷上奏要建新軍,被孫承宗壓下後,丘禾嘉又要孫承宗給他前線獨斷軍權,也被否決。

    最終,無奈之下的丘禾嘉這才刻意扶植起只是千總,也是他唯一嫡系的施大勇,好歹從祖大壽手中搶得松山守備的要職,讓施大勇有了立足之地。其部松山軍及所控制的松山屯糧也成為丘禾嘉手中最大的砝碼。

    其後,施大勇在大凌城外以一場血戰雀起,狂喜之下的丘禾嘉立即保薦施大勇出任錦州參將,意圖從遼西將門手中再分一點實利出來。這事若不是祖大壽心中有鬼,私下與施大勇達成了條件,願意與丘禾嘉聯名報捷才使施出任錦州參將成真,否則,只怕孫承宗同樣也會壓下,便是升賞,也斷不會將錦州參將一職讓給丘禾嘉的人。

    當然,除了在軍權上有所衝突外,孫承宗與丘禾嘉不和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大小凌河城的修築。

    丘禾嘉出關任遼撫後,便提議修築廣寧、義州、右屯三城。孫承宗則提出,必須先恢復大、小凌河城,以連接松山、杏山、錦州等要塞。

    二人的方略都是築城前突,不過一個是往前突了六十里,一個則是只突三十里,且一個是提議逐步修築,一個卻是要求同時修築。

    二人各持己見,又都有獨表上奏的權力,因此事情再次鬧到朝廷。時任兵部尚書梁廷棟支持孫承宗的計劃,否決了丘禾嘉的計劃,決定先築大凌河城,令祖大壽、何可綱等率兵築大凌河城。

    其後的事情,便是施大勇親身所歷的種種事。只不過,他身在局中,對他所經歷的一切都只是明瞭自身所歷事,卻不知一切都不過是孫承宗和丘禾嘉爭執的結果。

    前世也不是什麼明史專家,所知一知半解,不過是個以賭混日的廢人,哪裡知道什麼古今大事。今世的身體主人,又只是個低級武官,說是屠狗輩再恰當不過,又哪裡知道朝堂中發生的事,更不可能知道在關外發生些什麼,更不會知道為什麼這歷任總督和巡撫老是鬧出不和。即便是現在,施大勇也不知道孫承宗和丘禾嘉實際是不和的,他還以為孫承宗和丘禾嘉是十分和睦的呢,不然,何以從未聽丘禾嘉埋怨過孫承宗呢。

    但是再不明白,再不瞭解,聽了這「經撫不和」,施大勇也頓時明白,孫承宗和丘禾嘉之間發生了問題。結合剛才孫承宗莫名問自己對丘禾嘉的看法,再加上鹿善繼說朝廷會調走丘禾嘉,施大勇就是傻子也會悟過來——孫承宗這是要拉攏自己排擠丘禾嘉了!

    然而,他不解的是,既然孫承宗都上了辭呈,何以非要丘禾嘉也走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