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嫌女如意

第一卷 第一百零九章 心有顧慮 文 / 蟈蟈肚

    如意心裡一急,馬上喊她一聲,「你……等會兒!」

    馮王氏一怔,停在巷子口,轉過臉兒來瞧她。[~]

    如意抿了抿唇,朝她喊:「我有東西給你。」

    話說完,麻利往屋裡跑,進了南頭廂房裡,從木櫃裡取出幾雙鞋墊就往外走。

    前些個見了馮家大哥,得閒她便縫幾雙鞋墊,心想著有機會就送給馮家兩個哥哥。

    她知道關大哥的想頭,她眼下是趙家閨女,不願意讓她跟馮家走的近了。

    縫這幾雙鞋墊給馮家兩個哥哥,也就頂了給親爹娘的心意。

    一出門,見王氏還在巷子口立著,努力掛上一個笑臉,跑到她跟前兒去,「給馮大哥和馮二哥做的鞋墊子。」

    馮王氏從如意手裡接過暖暖的鞋墊,知道孩子心裡沒恨著她,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兒,「我娃兒手真巧。」

    她此時眼睛仍有些發紅,可盯著如意的眼神裡滿是心疼與欣慰。

    四目相對,如意心裡就有些淡淡的遺憾,要是奶奶當年不賣她,一切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輕輕搖頭,「往後,別拿雞蛋來,馮大哥要考學,錢兒留著給馮大哥使。」

    王氏一聽,鼻子又一酸,拉起如意的小手在手心裡輕輕拍了又拍,內疚地說:「是爹娘對不住你。」

    說這話的時候,眼神就黯了黯。

    當初不情不願給婆婆賣了,如今尋見了,屋裡卻沒條件能接她回去。

    這段日子她隔三差五就來。遠遠的也瞧過好幾回,可仍是不知足,盼著能碰見閨女一回,親自跟她說一說話兒。

    她當母親的總是有私心。(葉子·~)也知道趙家養活孩子這麼些年,定是不樂意孩子跟自家多往來,可見了閨女跟她一個模子刻出來一般模樣。又這樣乖巧聽話,哪還顧及得了趙家人,心裡只想著,這是她的骨肉,她怎麼能忍不下心來今後對孩子不聞不問?她也沒圖著如意今後能多麼感激她,只是內疚著這十年沒親自撫養她,眼下尋見了她。也就只想能對她好些,盡一個當娘的應盡的。

    摸摸她的腦袋,溫聲兒說:「趕明兒回屋去見見你爹,你爹他很是掛心你,還有你二哥。成日在屋念叨著要來看你。」

    如意心裡有些期盼,可想到關大哥,想到爹,又顧慮起來,抿著小嘴,半晌沒吭氣兒。

    王氏沒迫她回話兒,只微笑著又抱一下她,扶著她的肩膀往回送,「快屋暖和著。仔細別凍著了,娘趕明兒還來看你。」

    如意點點頭,往回走著,不經意轉眼,就瞅見了王氏臉上的皺紋,她分明該比李氏歲數小。也不知這麼些年如何的憂思操勞,瞧著比同齡的那些個嬸子還蒼老十來歲,再一掉淚,更是滿臉的老態。

    瞧著瞧著,心裡就有些不忍,上了台階,一回頭,悶聲說:「趕明兒得閒,我去看馮二哥。」

    王氏欣慰地笑一下,揚起手,「快回屋去。」

    如意點點頭,目送著她走遠了,才提著籃子進屋,放了雞蛋往南頭走。

    堂屋裡傳來說話聲,關大哥仍跟爹商量著,瞧見她又折返回來,也沒顧上喊她。她也知道說的多半是自個兒往後的去留問題,她心裡惦記這個,便沒再出門去,上南頭關了門畫起繡稿,好能在爹走後第一時間知道爹對自個的安排。

    臘月二十那天,李氏就帶著巧鈴跟玉翠兩個趕著牛車回了趙家村兒。

    說是娘家屋人太多,住的心煩氣燥,早點回屋來清淨,又說走時娃兒姥爺不高興,非叫留著多住幾天的,她只一心要回屋來,說是屋裡還有的忙活。

    實際上,李氏是在娘家受一通氣,呆不下去了。

    到了年根,李家屋裡忙的熱火朝天,又是置辦年貨又是打掃衛生,蒸饃饃剪窗花囤吃食,也就李氏一家子最安逸,李氏加閨女三個都是懶人,每日只管在炕上歇著,吃吃喝喝聊閒話。兩個閨女,一個個都是大姑娘了,巧鈴年一過就十四,能說親的歲數了!這樣大的人,壓根就沒有一點點做活的伶俐勁兒!見了能搭把手的地方也不知道動彈!偏吃起好的來,兩個閨女一個賽一個麻利,又懶又饞!

    玉翠姥姥本就是個重男輕女的,死見不得玉翠跟巧鈴兩個,李氏在屋受氣回娘家,懶就懶,她也懶得說道,閨女向來是這麼個樣子,早就知道她的德行,再者說,李氏再不好,那也是她老李家親親的閨女,心裡還是帶著疼惜的。可隔了一代,就沒了那麼多耐心,每天只管拉著臉兒訓斥外孫女兒們。

    巧鈴還能稍微乖些,叫她掃個地,也知道劃拉幾下應付大人,萬萬不敢跟大人頂嘴兒。玉翠乾脆就裝聽不見往屋裡跑,罵她幾句,馬上就嘰裡呱啦一通回嘴,氣的她姥姥直抖,叫李氏大嫂見了,當天晚飯就教訓玉翠一回,李氏一瞧她又在屋擺臉子,馬上就鬧騰起來,又是在院子外頭尖聲吆喝,又是找老娘去攛掇閒話兒。

    李氏大哥瞧不過眼,狠狠訓嗒了李氏幾句,隔天她就收拾包袱要回屋去。

    李氏老娘還悶著氣,走時也就李氏三嫂嫂送了她一回,壓根就沒人勸著她留屋裡。

    李氏娘家都是勤快人,今年收成又好,一年下來,很是富餘。李氏走時,她三嫂得了李氏娘的叮囑,給板車上裝了好些個吃食。

    趙啟財起去外頭收拾,一看,一隻豬後腿,花饃兒,點心花生糖,各樣都有一份,心裡倒是感激。

    媳婦娘家人,還是照顧他屋的!

    李氏根本不領情,撇著嘴哼,「大老遠去,不給點東西帶回來能行?你當我爹娘像你爹娘似的扣縮?今年可殺了整整一頭豬!要不是大哥大嫂私心重,娘也不能只給一條豬後腿!」

    趙啟財卸了板車,提著大包小包往地窖去,歎道:「一條豬後腿還嫌少?別不知足,這些個東西,咱屋自個去置辦,沒個一兩能下來?」

    李氏朝地窖那頭瞪一眼,走到地窖口,居高臨下地沖裡頭問:「我走以後,倩倩兄弟來咱屋沒?」

    沒一會兒,裡頭傳來丈夫帶著回音的聲兒,「這都啥時候了,各家準備過年,關全老往咱屋裡跑個啥勁兒。」

    李氏一聽就蹙起了眉頭,「就知道啥事不能指望你!明兒我自個去一趟,還能叫阿如不明不白就住他屋?」

    趙啟財滿心盼著李氏這回從娘家回來能想通阿如的事兒,沒想到她去了七八天,這會兒仍然是這胡攪蠻纏的樣子,顧不得收整,就從地窖裡鑽出來,「你這是還想打阿如的主意?」

    李氏轉身往堂屋走,他緊緊跟著李氏走進去,「阿全夠不錯了!沒要錢兒沒要糧,給阿如照看的白白胖胖,你還不知足?」

    一來看出關全對阿如好,二來又怕阿如回屋來受委屈,所以那日李氏一走,他就上關全屋去跟他商議了,關全親口說,願意照顧阿如,直到她今後出嫁。

    這段日子他也想明白了,阿如回屋來,肯定要比往常還受委屈,再說李氏不給黃籍交出來,他也不敢讓阿如回來,畢竟他也不能時時看住李氏不管地裡的活計不是?

    再來,阿如那頭,他瞧得清,她願意跟她關大哥住一塊。往常惦記她,還能說她是趙家的閨女,張羅著給她接回屋來,可這次媳婦做了這缺德事,他再不能理直氣壯迫著閨女回屋來。

    李氏進廂房上了炕,他又急的跟進去,虎著臉子,「你到底是啥意思,把話說明白了!」

    李氏進屋暖和了一陣子,聲兒也洪亮了,「啥意思?就是不能叫關全不明不白養活咱娃兒,如意到現在,那還是趙家人!」

    趙啟財一聽,知道李氏還惦記著關全鋪子,心裡反感李氏的貪得無厭,可想想這事兒一時半會的也說不通她,又逢上年根,也就不願意把李氏惹急了讓她在屋裡鬧騰。

    便說:「阿如接回來可以,黃籍你不能再拿著!」

    李氏冷笑一下,「沒門!」坐直身子衝他喊,「我真是瞎了眼,當初嫁了你,沒見過這麼實誠的!咱屋為啥過不好,都是你太老實!噢,前腳收下我娘家帶回的東西,後腳就翻臉不認人,你還是個男人嗎你!」

    趙啟財一滯,半晌沒回句話兒,悶著聲上外頭去透氣,想起前陣子上大哥屋,聽周氏說,到了臘月,倩倩成日忙的腳不沾地,連周氏也給請過去幫忙做些小活,鋪子生意好的不得了,不禁就有些眼熱。

    想想自個也是窩囊,活了大半輩子了,說起來,還沒關全有本事,時不時就讓媳婦指指戳戳瞧不起,在屋氣也短著一截,可關全,人家年輕輕就當了老闆,生意又這樣好,前頭借那錢兒遲早還清了!

    臘月二十五,關倩倩跟大勇兩個一塊從鎮上回屋來。

    年根這一個月,裁縫鋪子生意特別旺,朱氏那繡樣子掛在鋪子裡,吸引了不少人,一天多時能接二三十條做帕子的生意,均是看上了朱氏那繡花的手藝,朱氏頭一次接這樣多的活,喜滋滋的忙活著,起早貪黑趕工。除了繡花帕子,光成衣每日就能接個兩三件,每天還來著不少扯布的,連扯布帶做衣裳,張嬸子也忙了個不可開交。

    也就拖到臘月二十五才關門結業。

    關倩倩進屋剛歇了一會兒,屁股還沒坐熱,李氏推門進屋來了,半笑不笑的,開門見山說:「聽你大伯說,這陣子生意很是不錯啊。」

    (大家週末愉快,還有一章馬上來)(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