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嫡秀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文 / 魚下的蛋

    王家大爺回到家,見自己的妻子坐著垂淚不止。

    「好好的這是怎麼了?」

    王奶奶見丈夫回來,胡亂地用手擦了淚,起身給丈夫更衣。

    「是太太那邊給你氣受了「

    王夫人憂心女兒成疾,心情又不好,王奶奶每日伺候得十分小心,就是夜晚也是隨伺在側,因此受了不少遷怒。

    王奶奶悲苦道「太太無論給我什麼氣我都不敢委屈,我是擔心咱們今後可該怎麼辦?「

    王大爺聽了也是一籌莫展,許家這次以完全強硬的態度宣佈了王氏的去向,其中甚至連她們發言的機會都沒有,王許兩家的情誼也算了走到了盡頭。

    「許家現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咱們家是沾不上去了。算了,如今這樣,他們家別說是提攜,只怕暗裡還怨恨著咱們呢。」

    「沾不上去也就算了,咱們自己過咱們的日子也沒什麼,怕只怕得罪了侯府,人家那樣的高門大戶,哪裡會輕易甘休。我上次同太太去,府裡的太太奶奶已經很不待見,說的話都是陰陽怪氣的,太太還要同人家理論。還有外甥女兒,竟生生要與咱們撇清關係了。太太一直不服,今天又帶著人去了侯府,回來時氣得臉都發白。」

    王大爺蹙眉道「上次老爺不是都已經說過了,許家現在這樣,妹妹的事咱們是想管也管不了了,太太怎麼還去,可不是遭人厭。你也不攔著?」

    王奶奶本來就是個膽小無用的,聽了這話淚珠子更是一串一串地落下來「怎麼沒攔著著,可是太太一定要去我有什麼法子。我問去的老媽媽,聽說受了管家娘子好大的一陣排磣,回來時五妹妹的婆家來報喜說又生了個小子,太太心裡不順。將人攆了出去,姨娘還被太太打了兩個耳刮子。」

    王大爺望著自己妻子縮頭縮尾的樣子便知道也遭了一點颱風尾。

    心中不禁叫苦連連,王奶奶不成事,再加上王夫人把家多年,更是一點作為也沒有。

    家中大大小小的人、事全都是王夫人說了算。

    王氏的事既然成了定局,許家他們又惹不起,王夫人卻不肯善罷甘休,照此下去,同許家的關係只會越鬧越僵。他和老父都還是有職在身的人,許明武之前話裡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王氏的處置他們家再不能過問。但保證了會留她性命。他也覺得這樣就夠了,偏偏、、、

    王家愁雲慘淡了一段日子,王夫人全找不到路子救女兒。

    這一日。馮國公府的人找了上門。

    來的是人是是馮夫人身邊的老嬤嬤。

    王夫人驚疑不定的接待了來人。

    馮家的嬤嬤走後,王夫人思索了半日,等王大人回來時就同他商量道「也不知道這消息確不確實,我明個兒還是先去那會仙觀看一看。」

    王大人怒道「胡鬧!我早同你說過,這個女兒早已同咱們家沒有什麼關係了。為何還要找去。馮家是什麼樣的人家,好端端地為什麼要幫忙打聽宛若的消息,莫不是她們還跟你說了什麼。」

    王夫人死抿著嘴不答,馮家的人是與她說了一些話,可是王大人現下早已放棄王氏,就是同他說這個他也只有反對。

    王大人浸淫官場這麼多年。哪裡不懂這裡頭的厲害,他雖然愛鑽營,可是腦子卻不糊塗。

    「你不說我不也不問。只是這家裡的事還是我說了算。老大去年好不容易才補上了這個缺,我現今是沒什麼指望了,可也還盼著老了還能含飴弄孫,安享晚年。馮家能是好相與的,同許家鬧開了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婦人短見!」

    說完便拂袖而去。

    王夫人坐著怔愣了半晌。

    王奶奶進屋輕聲道「太太。晚膳擺在哪裡?大爺說老爺和他暫且都有事,出門去了。」

    王夫人這才痛哭出聲。伏在案幾上嚎道「我可憐的女兒、、、」

    馮家的人等了些日子,也不見王家的人有所動作,偏偏會仙觀那邊管的極嚴,不管什麼達官顯貴人家的家眷,很多院宇輕易也不能入,人更是見不到了。

    馮夫人偷偷收買了一個道姑,也無所獲,折騰了些日子,同馮國公道「想必人家是封鎖了消息的,不然也不必做得這樣隱秘。」

    越探不出,馮國公才覺得這裡頭的事越大。

    「想必這位二太太身上是牽扯了什麼大事?王家的人難道沒什麼可說的?」

    「王夫人倒是想救女兒,可惜好好地病了,前些日子我又派人去了,只王奶奶一個人,這位王奶奶真個不能成事的,旁敲側擊說了半天,愣是一聲也不吭。」

    「王家那個老小子最是個明哲保身的,此時連自己的親生骨肉也顧不上了。算了,且不必靠著他們,我自有主意。」

    「聽說如今皇四子因生的嬌弱,格外得皇上憐愛。娘娘雖然沒說,可我也瞧出了宮裡處境艱難。皇上登基三年,許貴妃就連生了兩個皇子,也真是好造化。」

    柱國公歎了口氣道「你常常進宮,也要時時勸慰娘娘。怎麼說皇二子年長那麼多歲,外頭又有我們,娘娘什麼都要放肚裡去。」

    話雖這樣說,柱國公卻覺得有些事不可再拖了。

    永和三年六月,京中出了一樁奇事。

    隱於城郊的洞天府出了一樁命案,死了一個小道姑。

    要說一處道觀死了一個道姑本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可這殺了人的竟是洞天府的觀主,道號妙音的一個美貌道姑。

    順天府尹接了案子,立馬派人查證。

    觀主殺死自己觀中的小道姑,為的不是別的,竟是因為妒忌情殺。

    案子越查牽涉的人越多,順天府頓時覺得這個案子猶如燙手的山芋一般。

    這事還未查清,貴為九五之尊的皇上接到了一個御狀。

    上告的不是別人,是皇上的親姑姑,先皇的同母妹子隆慶大長公主。

    狀告的卻是柱國公府。

    隆慶大長公主的三女兒去年喪夫,偏偏自己膝下未有一子一女。

    公主知道後本意是想讓女兒從夫家過繼一個兒子便也算了,偏偏這個女兒是個剛烈的,既不願意過繼也不願意代養小妾的兒子,直鬧著要出家。

    夫家沒有辦法,只能來求公主府,只言不論是過繼還是出家,甚或改嫁,夫家都不敢有意見。

    大長公主本來就是偏心女兒的,見他的夫家如此上道,就直接派人將女兒接了回來,依著女兒的主意讓她先住到會仙觀去。

    想著等過個一兩年後女兒回心轉意,到時再尋個人家。

    至於因何選這會仙觀,卻是這會仙觀的觀主是當時京中一候門世家的小姐,守了望門寡之後不願再嫁,家中人無法,只能讓她入了道門,二十來年後便成了這會仙觀的觀主。

    這些本來也是各個世家的秘辛,不注意打聽倒也是不清楚。

    會仙觀中全是女道姑,平日裡都是謹守門戶,卻在某一日柱國公府帶著的人強入內觀,同阻攔的道姑發生了爭執,雙方發生了些齷齪。

    若這會仙觀只是普通的道觀,柱國公府做起這事來也容易壓下。

    可是如今到底是得罪了大長公主。

    柱國公府知道當日誤會其是許家王氏的女子竟是大大長公主的三女兒才知事有蹊蹺,只是已來不及補救。

    賠禮的人尚未靠近大長公主府就先讓人打出來。

    柱國公這才慌了起來。

    馮老夫人知道後將柱國公叫去罵道「你老父走時怎麼叮囑你的,如今他才去了幾個月了,你就鬧出這樣的事。」

    柱國公辯解道「原是為了許家那邊,誰知道竟牽涉上了大長公主府上。母親不要動怒,是兒子思慮不周,大長公主還在氣頭上,等過兩日氣消了,兒子親自上門賠禮」

    老夫人拄著杖子朝地下狠狠地敲了幾下道「糊塗!怎麼這樣糊塗!許家的事是這麼容易的事?也怪我,你父親走後,我日日傷心,家裡的事全由著你們。」

    柱國公見老母罵得直喘氣,趕緊認錯道「母親不要生氣,都是兒子太莽撞了,好在那日家人一發現不對就趕緊將人送了回去,連那觀門也沒出。聖上那裡我也有了說辭,如今只要大長公主這口氣下去,其他人想翻出什麼風浪也也不可能。」

    這次是衝撞了大長公主的女兒,鬧到了御前,可是以馮國公看來倒也不是真算不上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馮老夫人只關心皇上的態度「大長公主可不是別人,是皇上的親姑母。她當年的一些事跡你難道沒有聽說的,最是得理不饒人的。這事還得我出面,明個兒你給我重重的備了厚禮,我親自上公主府去。」

    第二日,馮老夫人還未來得及帶著兒媳出門,宮裡的人就先到了。

    除了柱國公爺,還傳了柱國公府的四老爺入宮。

    宮裡這樣緊急傳人,事先又沒有半分消息,馮老夫人驚慌起來。等人走後,也不去大長公主府了,叫了自己的四兒媳來問道「你說,老四這些日子在外頭是不是惹了什麼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