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嫡秀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文 / 魚下的蛋

    年關將至,宮裡的東西源源不斷地賞賜出來。

    這其中許府的賞賜則是最多的,宮裡的這一舉動讓許老侯爺同許明武很是欣慰。

    許家跟著當今皇上這麼多年,一直謹小慎微。許玉芳從王府時就跟著皇上,去年懷著四皇子出了那單子事,雖然事後都掩埋下去,可是許家受了委屈也是事實。

    自年前太皇太后和皇上接二連三的賞賜,許老侯爺便明白此舉是為了安許家的心。

    不但如此,自己的孫女許玉珍像是直接就讓宮裡定下了給壽郡王似的。

    宮裡甚至親自宣了一回許玉珍,回來後許老侯爺親自問了覲見的事宜,哪裡有不明白了。

    只是老侯爺心裡總有些不大樂意,自去年許玉珍去了趟宮裡,今年壽王出宮立府,許玉珍都是太扎眼了,宮裡的意思雖然明顯,也給足了許家面子,可是老侯爺心裡的思量總是更深一些。

    因此節前淑太妃幾次派人來接許玉珍過王府玩耍都被推脫了出去,老太太總怕因此得罪了王府,可是老侯爺這一年幾乎都沒進過她榮喜堂,她哪裡還敢說話。

    李氏等人忍不住嘀咕,都不知道老太爺是個什麼意思。有一次竟當著許玉珍的面說著淑太妃來接人的事。

    許玉珍覺得自己大抵能明白老太爺的意思,因此從未表示過什麼,淑太妃凡是派人來之類都小心的應對,既不刻意生疏也不肯再如從前那般隨意。

    甄氏生怕許玉珍心裡存著什麼疙瘩,特意找了一天閒聊的時候勸慰她。

    「這大節下的,家裡事多忙亂,不要你去也是常理,等過了這勁兒,想出得門去還不便宜。」

    許玉珍知道不止甄氏,就是這家裡其他的人,都覺得她是因為這個失落惆悵不已。

    她也知道整個京裡除了惦記著宮裡位置的。其他世家大戶都艷羨壽王府裡的那個位置。宗室如今成年的皇族子弟是不少,可端要看是什麼樣。

    先帝有一個兄弟,為宮女所出,身份卑微,自生下來就不得喜歡,又早早被宮裡打發出來,混到如今也沒封王,每月只能靠著宗室的身份領著固定的俸祿。

    光看這個例子便也知道嫁給皇家子弟也不一定都是好的。

    每四年選一秀。京中的貴女多,皇家等著指婚的人也不少,要是一個不遂意,指給了那些沒落的皇族,真個還不如被撂了牌子扔出宮來的好。

    所以似壽王這等人才就格外惹人關注了。

    許玉珍現在雖然才十三四歲,但以許家現在的地位和權勢,她的婚事勢必不會簡單。

    正是因為心裡明白這些,所以在知道許玉芳也有這個心思之後她一直很配合。

    如今問題只在於一直以來淑太妃都表示得太過熱情了,尤其是壽王出宮之後,淑太妃也一齊搬離了皇宮。時不時叫許玉珍過去王府更是輕而易舉了。

    如今不止滿府裡認定了,就是平時來往的親友。時不時都有說起這個的。

    許玉珍總覺得有些尷尬,這又不是尋常百姓家或是一般官宦世家,能夠先定下親事的。

    四年一選秀,不到那時,什麼都定不下來,好在老太爺現在發了話。

    甄氏見她低著頭悶悶地想著心事也不說話,以為心裡還不舒坦。便把懷裡咿咿呀呀叫著的幼兒交給乳母帶出去,其他的人也都攆了出去。

    「你也別什麼都窩在心裡,有什麼跟嫂子說說。況且你哥哥平日裡同郡王爺也有見面的時候。都說見了就必問你、、、」

    甄氏自己同許華承情投意合,之前也頗費了些功夫才成了這門親。以為許玉珍是小女兒心事,不由得揀著壽王來說。

    許玉珍卻不知道該當怎麼同甄氏說這些,只能悶悶地隨便敷衍了兩聲,甄氏見了,更覺得了自己猜想得對。

    私下裡不由得暗自歎息了數聲,同許華承說起道「我看最近妹妹總有些懨懨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緣故。郡王府那邊來接了幾次,府裡都有傳的,妹妹怎麼會不知道。況且這樣會不會駁了郡王府的面子?」

    許華承宮裡呆了幾年,看事就透亮了些,私下只叫甄氏多勸慰妹子,也不說要幫著去說話什麼的。

    甄氏眼見丈夫也這樣,自然再無話可說,只是擔心人多口雜的再惹得許玉珍心煩,只嚴厲管束婆子丫頭們不提。

    文氏精明細微,知道些老太爺的意思,當家主母可不是吃素的,文氏一出手,一時在府裡郡王府的話才漸漸下去。

    老太太是滿心裡是不願親待許玉珍這個外、孫女,本來也是為了老太爺同宮裡那位才略微看重了些,現在老太爺這樣,老太太也沒啥可說的。

    李氏心裡倒是有些高興,想著這事指不定就不是定下了的,不然老太爺也不會忽然謹慎起來。

    這樣正好,自家的女兒自小就比不得許玉珍,眼見著在親事上也要差好幾截,李氏更是憋屈,這事要是不成,李氏反而覺得好過些。

    因著這事,許玉珍年下只去了一趟甄姨媽家,再有就是宋家過了年要進京了,許明武十分高興。宋家經著宋老爺子去世,宋子軒流放,元氣大傷,幾代的世家大族,如今也只是空有一些虛名了,宋子軒不得已決定入仕。許明武與之共同經歷了蘇州那一趟幾乎喪命的動盪,最後許家勢大些許明武逃過一劫,宋子軒逃不過,許明武心裡一直覺得過意不去。

    如今宋子軒有意入仕,許明武極力舉薦,皇上早已知道宋子軒博學鴻茹,先帝年間多少冤假錯案,現在慢慢平反過來,有能用的自然要攬到朝廷上來,這樣就更顯得新皇聖明,於新皇聲威也是有好處的。

    於是宋子軒被直接欽點為翰林院學士。

    許玉珍知道家即將入京,因此高興了好一陣,同任氏商量著到時要設個宴請來,也算接風洗塵。

    這樣籌劃著宋家進京的事,就把心裡的那點煩悶給去了。

    老太爺見她絲毫不因郡王府的事不樂,更是覺得自己這個孫女端莊守禮,比之當初的娘娘也不遜色。

    世家大族,寵辱不驚,穩中求進,才是長久繁榮的關鍵。

    在這一點上,許玉珍的表現恰合了老太爺的心意。

    臘月二十,皇上宴賜親貴,欽賜了許老侯爺黃袍馬褂另戴雙眼花翎。

    臘月二十六,許貴妃端慧賢達,皇上加封其皇貴妃儀制,年後行冊封禮。

    許家不免喜氣洋洋,皇貴妃之位一直懸空著,如今總算塵埃落定。

    許老侯爺深覺臉上有光,心情一好,精神越發矍鑠起來。

    許玉芳加封皇貴妃,按禮說許家要入宮恭賀,只是宮裡太皇太后病體日益沉重,許貴妃每日侍奉在前,兢兢業業,將自己的加封之事都拋之腦後,更令家人不得恃寵而驕,忘了為人臣者根本,皇上見貴妃如此深明大義,很是稱讚。

    得了這一消息,許家哪裡還會大肆慶賀,只提表入宮表示賀喜之意,就連年節下的宴樂都盡量省去。

    按說太皇太后這病拖了好幾年,時好時壞,可是這回卻好像是真不行了,自進到臘月就一直臥床不起,無名道人也被接進了宮內,皇上因為這個發作了兩位太醫。

    許家從前行事就不露鋒芒,如今更是低調謹慎起來。

    正月一過,太皇太后就傳了病危,懷安公主的婚事本來是早定下的二月,可是據傳公主因為太皇太后的病自求暫不願出嫁,把個太妃氣了個仰倒,竟至要跑到太皇太后那裡哭訴,皇貴妃時時盯著,沒讓驚擾了太皇天後。

    但是這事一直傳到了宮外,岳家此時就成了一個笑話。

    許家等人私下裡說起來,也覺得娶這麼一個公主,真真就是燙手的山芋。

    這婚事拖了數年,岳家的公子如今二十好幾了,娶不了老婆,退親又退不了,許玉珍對這事知道一些的,如今竟也覺得岳家可憐得很,把當時雍王府的嫌隙也給勾了去,心裡想著這岳峰也是個可憐的,那時他做那等形態也是無可奈何。

    可是現在弄來弄去,還是要娶了公主才算完事了,終歸是白忙一場。

    懷安公主的婚事皇上沒做出變更的意思,正月許玉芳加封了端敬皇貴妃,宮裡也準備著懷安公主出嫁的事宜,都說是要給太皇太后沖喜。

    可惜二月初十,太皇太后薨了。

    舉凡皇后妃嬪、王妃公主、內外命婦均要按制服喪。

    皇上與太皇太后感情甚篤,太皇太后仙去後皇上悲不自勝,幾次暈厥在靈前。

    皇上如此,王公大臣及內眷們入宮舉哀時個個都是哀戚不止,京中再無聞絲竹享樂之聲,比之先皇國喪時尚要哀痛幾分。

    老太太、李氏、文氏、甄氏四人均要進宮哭悼,家中無人掌事,想來想去,只能將事托給了任氏,許玉珍許玉芬姐妹、廖氏協助。

    廖氏是個膽小無用的,現在老太太李氏等人不在,留下了許玉珍許玉芬許華這些金貴的小姑子小叔子,她哪裡敢攬事,凡事都以任氏許玉珍為主,半點事都不肯決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