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有追求的清穿

第一卷 第三百零四章 資助(上) 文 / 子一十四

    有追求的清穿304_第三百零四章資助(上)來自()

    對於李家眾人雪中送炭的精神,老實說,唐燁並不怎麼看好,夫妻大難臨頭還各自飛呢,又何況這幫沒血緣的兄弟,哪怕是三牛和四牛,唐燁以己度人,覺得人家也犯不著為了李真和自己搭上全部身家。【百度搜索會員登入】

    但見李真如此做想,唐燁也不好給李真灌輸其實人都是自私的。

    既然李真的確將李家村當做了自己的家鄉,那就乾脆為家鄉做點實事吧,不求立碑樹傳,只求廣撒一個網,只希望,萬一四爺日後牽扯到某些複雜的爭鬥,李家村能有一兩人能讓李真覺得人間自有真情在…

    「李真,我覺得村子裡挺窮的,比蘭州那邊窮多了,咱們可以考慮為村子出點力。」在蘭州的時候,唐燁就已經感歎過人們的生活在後世那是絕對的屬於扶貧對象,可到了李家村,唐燁才知道,蘭州郊外的日子儼然就是小康啊…

    唐燁楞是沒瞧見哪個小孩穿了鞋的,一問,大人都說,小孩子費鞋著呢,哪有那麼多布給他們做鞋啊…

    整個村子,除了里正,就李真家屋頂是瓦房,其餘全是茅草屋頂,沒哪家用上了玻璃的。

    李家如今不是分家了嘛,也就五牛娘的廚房裡有一塊臘肉,還是三牛回來置辦喪事時剩下的肉給弄的,因五丫沒在,三牛和四牛都在正房,也就是五牛娘那邊吃飯,所以,肉就歸了五牛娘。

    家裡大人小孩的冬衣都是縫了又補的,反正,唐燁瞧到的都是補丁挺多的,除了五丫這邊的被褥還不錯,其他屋子的被褥摸著都是硬邦邦的,裡面的棉花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就這樣,大嫂和二嫂還不住的感謝唐燁,說沒唐燁和李真的幫襯。他們才過不上這好日子呢…

    而且吧,就這急待扶貧的生活,大家還感謝敦慶帝呢,「這幾年朝廷的賦稅少了好些呢。勞役也會免一半了呢,朝廷說了,明年開始服勞役,朝廷會給一半的錢呢…」

    唐燁心想,還是京郊好,從去年開始,京郊的農民就不用服勞役了。而李家村要從明年才免服一半的勞役…

    唐燁還是很理智的,知道這麼大個國家,要一下全部免除勞役,國庫肯定沒辦法支撐,肯定得只能一步一步來,所以沒罵敦慶帝不管民生。

    唐燁突然想到,皇子們那麼摳門,是不是因為敦慶帝天天給他們哭窮的緣由啊?呵呵。這樣也好,至少不會有乾隆那敗家子了,不過。唐燁覺得敦慶帝在節流方面也許做得還不錯,可在開源上就有些保守了,要豐盈國庫,那肯定是要去美洲弄塊殖民地啊,真不知敦慶帝怎麼想的,竟然不全力支持四爺的遠洋計劃,難道他的確不是穿的?一想到敦慶帝到底是不是穿越同仁,唐燁就一個頭兩個大,不能想了,這事從來都是越想越糊塗。【高品質更新】還是想怎麼讓李家村脫貧致富吧…

    於是,唐燁便將想法給李真說了。

    「怎麼出力?」李真問道。

    一個靠天吃飯,離縣城遠、又非交通要的小村莊,想發展經濟,還真是無從下手。

    「爹當時怎麼會走到你們村子來的?」唐燁挺納悶的。

    「這邊去蘭州要近些呢,就是路不好走。咱們這馬車還能過,再往前走,就得翻山,沒大路的。」李真道,「所以,商隊不走這邊,都從縣城過。」

    喔,那就修路?唐燁搖搖頭,修路開支太大,遠遠超過了自家的能力範圍。

    要想富,先修路,看來是不行了,那麼還能幹嘛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八個字於是出現在了唐燁腦海裡。

    要改變山村的面貌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得徐徐圖之,那麼教育就得提上日程了。

    唐燁覺得支持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如今官學不都開到各個縣了嘛,朝廷的便宜不佔白不佔,「李真,要不你給裡正說說,統計一下村裡想送孩子讀書或學手藝的人…」

    李真有些吃驚,「葉子,這花費不少呢,俺們應付起來怕吃力呢,先生的束脩不便宜,給匠人當學徒也得給錢的,村子裡人不少…」

    唐燁白了李真一眼,「誰說咱們家要請先生了,縣城不是有官學嘛,咱們在縣城租個房子,請個婆子做一日三餐,咱們村去縣城官學或官學作坊的孩子免費在那吃住,村子裡能有多少孩子去,二十個,三十個?官學作坊可得排呢,不見得報名就能上,村子裡每年最多就三十個人去,又不用大魚大肉的,管飽就行,一個孩子一天的伙食費就算4文錢吧,三十個孩子,一個月就是3600文,加上房租廚娘,每個月6兩銀子足夠了,這開支,咱們還能應付。」

    「每個月6兩銀子呢,」李真覺得這已經是筆巨款了,「咱們能負擔得起嘛,這還不如請個私塾先生呢。」

    唐燁道,「那匠人呢?你得算這筆帳啊,真正送去讀私塾的怕不多,莊稼人還是更多的想學門手藝…再說了,朝廷辦官學,咱們得支持啊。」

    「那不如在村裡辦個織布作坊,用梭子織布,大家織得快,也能掙兩錢,到時他們自己決定是否將娃送去讀書或學手藝…」李真建議著。

    「咱們在陝西沒生意夥伴,布織出來了,賣給誰,這還是個大問題,三牛是想伺候莊稼的,你不能讓他又接手這事吧?」唐燁道,「運到京裡來,這成本就高了。」

    「可每個月6兩,一年就72兩呢,小一百兩了。」李真有些肉疼,「得買多少地啊…」

    「你是不是覺得不如直接將錢分給村裡人?」唐燁問道。

    李真忙搖頭,「俺也捨不得。」

    唐燁一陣悶笑,「咱們如今只是現錢緊些,生意都還過得去,每年額外給出這筆錢,其他地方緊緊也就成了,錢呢,你不用過於擔心,我有分寸的。反正你好好想想吧。」

    李真還是很糾結的,在李家正式宴請裡正和村里長輩時——回村當晚的晚飯不算,因為太倉促了,不怎麼豐厚。所以,李家特意又通知了裡正他們,另外還有宴席的,這次宴席,三牛和四牛早早的就到鎮上去採購了,新鮮肉,雞鴨魚都有。唐燁還親自炒了幾個菜,吃得客人們都嘖嘖不已——,以及在裡正和幾家長輩回請李真時,李真都沒吱聲,直到快要起程回京了,李真才下定決心,將裡正和村裡的長輩請到了堂屋,把資助村裡適齡兒童讀書或學手藝的想法提了出來。

    於是。村子裡一下沸騰了。

    原本已經安靜下來的李家馬上又人滿為患,大家紛紛來打探消息,「是真的不?」「有啥條件啊?」「俺上回和你大嫂吵架真是糊塗了。俺特意來賠個不是」「五牛他娘,你還記仇啊…」

    院子裡從早到晚都是類似的話語。

    大嫂卻對五丫嘰歪了,「那得花多少銀子啊,給家裡拿也沒拿那麼多啊…」

    「這是做善事,」五丫道,「能一樣嘛。」五丫和大嫂親姐妹,說話也隨便得多。

    「那也該先給家裡拿了,餘下的再做善事嘛…」大嫂有些不滿。

    「家裡?」五丫道,「家裡養了三哥幾年啊,要不是三哥境遇好。如今還不知在哪兒起早摸黑的做工呢,也是三哥心慈,要換了別人,會和家裡往來?要不是三哥當時送了臘肉回來,二哥上哪兒娶媳婦去,當時沒分家。你和大哥還不得為了修房子受累啊,你忘了,當時臘肉送來了,你高興成啥樣了…」

    「我沒說你三哥不好,」大嫂爭辯道,「每年過節給捎的東西也值錢呢,我記著他的好呢,可是,他這麼拿白花花的銀子去便宜外人,總覺得想不過…」

    「便宜外人?」五丫道,「三哥這麼做,便宜的是咱們,日後咱們在村裡,誰不敬著咱們,就連里正,對咱們也得客客氣氣的呢。」

    大嫂想了想,好像是這麼個理,「也對,唉,不知道日後你三哥還送年禮來不…」

    「這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反正大羊日後若要讀書,若要做工,給三哥去信,三哥肯定會幫忙的。」五丫道,「但是,你若讓三嫂寒了心,那可是啥好處都佔不到了。」

    「我覺得三弟妹挺好相處的啊,」大嫂道,「人又和氣又勤快,那天請客還在廚房裡幫著做菜呢,那菜味道是好吃,不過,油也費得多,呵呵,這幾天,我瞧著,你三哥說啥,她都點頭啊,怎麼看都不像家裡她說了算啊…」

    五丫道,「三嫂人是好,但是,若惹著了她,她絕對不會講啥情面的,反正吧,三哥可以惹,三嫂絕對不能惹…家裡還真就是她說了算…

    「對了,你給二嫂提個醒,讓她別亂說話,」五丫道,「三哥三嫂難得回來一次,別讓他們心裡不痛快,我得給五牛娘打個招呼去。」

    因有五丫在悄悄的做思想工作,唐燁並沒聽到家中女眷發出雜音,心情保持愉悅。

    裡正動作很快,不到一天工夫,就將村裡去學堂和作坊的兒童名單給搞定了,出乎意料的是去學堂的竟然有18人,全是6到8歲的孩子,學手藝有29人,年齡從9歲到13歲不等。

    李真拿了名單,有些擔憂,「葉子,人有些多呢。」

    唐燁也沒料到有這麼多適齡兒童,更沒想到去學堂的竟然有18人,後來一想,也明瞭了,6-7歲的孩子雖然能在地裡幫忙了,但是他們的勞動還是抵不過他們的飯錢的,所以,村民們一權衡,自然是讓孩子全往學堂送了,兩年後,萬一祖宗保佑考過了,那就繼續讀,家裡就當少一勞力,除此外,沒其他花費了,但家裡的前景那就大大不一樣了啊,若沒考過,就去官學作坊,反正有人管飯,多划算啊…

    唐燁承認,自己是考慮得不周到,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手再緊緊了,「沒事,回京我就將火鍋店給開起來,找蜜兒要配方去…」

    弄得發愁的李真忍不住笑了起來…(未完待續)

    &^^%#有追求的清穿304_第三百零四章資助(上)更新完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