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絕情刀譜

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四章 香火鼎盛 文 / wu9630

    阿彌馱著如來佛,雙膝跪在大殿上。

    二郎神,亦即,雙膝跪下,隨畢恭畢敬道:「小神,將如來佛帶來了,候聽陛下的旨意。」

    玉皇大帝,面無表情道:「二郎神,你退下去吧!」

    「遵旨!」二郎神回應著,便慢慢退出大殿,走出了庭苑,帶著哮天犬,滿天巡視去了。

    玉皇大帝一見,阿彌馱著如來佛,隨沉聲喝問道:「如來佛,你敢倨傲無禮,見了本皇,為何還不跪下?竟要別人馱著,這是如何的道理?」

    「本佛,奉陛下聖旨,下凡人間,已有九年了,吃盡千家飯,喝過萬戶水,雖是口大吃四方,但這能吃得好嘛!夜睡街沿門坎,土路大道,咋能睡得著嗎?一直營養不足,身體虛弱,頭腦迷糊,何況兩腿已瘸,不要別人馱著,不然,哪能回到天上來啊?」如來佛,一想到流落凡塵的苦楚來,便叫苦連天道。

    「如來佛,唔!這九年來,你是吃了不少苦頭,這不可怪本皇也!怪只怪下界的臣民,沒有一顆關愛之心,善良與正氣,又回到了刁蠻不化的年代,不然,你早已回到天庭,下界浮塵茫茫,臣民昏昏沉沉,這要撥亂歸正才是,算你說得在理,可恕你無罪。」玉皇大帝,寬宏大量道。

    爾後,隨展顏一笑道:「呔!跪者是何等神佛?你得據實道來。」

    阿彌誠實清廉道:「陛下,小的,叫作阿彌,是個一貧如洗的鄉巴佬,並不是法力高強的神佛,把如來佛送上天庭後,仍然回家種田去吧!不要甚麼獎賞之類的俗物。」

    玉皇大帝,一聽阿彌的話,一直想笑,一想在這大殿之上,又不好意思笑出聲來,可是,鼻子一酸,一張嘴巴,「阿……」嚏,還沒打出來,只得強行忍住著,不由噴出口來道:

    「彌陀佛,好啊!平身,你起來吧!本皇,如你的心願,讓你回家去便是了。」

    阿彌剛站起身子來,如來佛一把拉住他,重又跪下。

    如來佛急忙催促道:「阿彌,你快道出,皇恩浩蕩,小佛聽封,陛下,謝謝恩典。」

    阿彌是個實在人,耳聽得如來佛的話,隨即,學說了一邊道:「阿彌道出,皇恩浩蕩,小佛聽封,陛下,謝謝恩典。」

    玉皇大帝,一聽此話後,不由一震,還未來得及開口。

    「陛下,已封阿彌,為彌陀佛,歷來是金口玉言,皇無戲言。」如來佛隨口奏道。

    「本皇,未甚封過阿彌,為彌陀佛啊!朕有意要讓他回下界去呢!何時封過他來著呀?如來佛,也許,是你耳背,聽錯了吧!」玉皇大帝,納悶不解道。

    「陛下,剛才親口封過了啊!老佛,說了自是不算數,可問兩邊的龍驤虎衛,便可知是不是封過阿彌了。」如來佛悠然自得道。

    「龍驤虎衛,聽朕封過阿彌,為彌陀佛了嗎?」

    龍驤虎衛,一齊大聲道:「陛下,已親口封過阿彌,為彌陀佛也!」

    隨之,玉皇大帝,恍然大悟,便展顏一笑道:「好一個阿彌陀佛,這是一句勸人為善的經典言語,朕值得一封,『阿彌陀佛』,下界之人,都要向阿彌學習,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啊!」

    「陛下,為了拯救人類,純化人們的心靈,恢復吳國的蓬勃生機,開創出一個嶄新的局面來,還得派仙佛下凡,治疫療病,挽救百姓的心靈,有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讓他們成家立業,在無憂無慮的社稷中,安逸的生活。」如來佛心有感悟,所觸頗深道。

    「如來佛,你的一番話,彼有見地,深得朕心呀!下界臣民的疾苦不除,便是人心難安,無法安心勞作,導致財匱力盡,而民不聊生,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宣觀音菩薩上殿。」

    龍驤虎衛,高聲大喊道:「觀音菩薩,有請。」

    觀音菩薩,她手拿著一把佛帚,雍容雅步,走上殿來。

    「陛下,召本菩薩上殿來,有何旨意示下,請頒旨吧!」觀音菩薩儀態端莊道。

    「觀音菩薩,命你下凡人間去,解除民間疾苦,消災滅疫,人人健康安泰,家家安居樂業,有吃有住,老有所養,生活有保障才是,你有何條件?可提出來。」

    「此前,甚下凡人間,到過吳國一帶視察過,在陽山下面,有一處世外挑源,那裡人傑地靈,物產富饒,是塊風水寶地,本菩薩,看中了風景如畫的挑源塢,這是唯一的心願,陛下,請成全吧!」

    「准奏,今天,是正月初一,到陰曆二月十九日,你得準時下凡,不得有誤。」

    「遵詣,謝陛下龍恩。」

    「觀音菩薩,回去準備一下,准你帶二個飛天侍女同去,你亦退下吧!」

    觀音菩薩,退出大殿後,她腳踏碧綠蓮花瓣,裊裊升空,回蓬萊仙島去了。

    「彌陀佛,你已成為一尊佛了,去靈山家鄉,布佛施善,澤露蒼生,為黎民百姓造福,解除他們的苦難,你的法力有限,有如來佛相助,助你提高法力,待有根基之後,再下凡去吧!」

    「遵旨!謝陛下恩典,小佛去也!」彌陀佛,跟隨著自來佛,亦退出了天庭,朝著佛苑走去。

    從此,在自來佛的點撥下,彌陀佛在佛苑內,做著功深,成天敲木魚念徑,修練佛道,提升自己的法力。

    陰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手持佛帚,站立在蓮花瓣上,二個飛天侍女,相隨左右,緩緩降落在陽山頂上。

    「嘩!……」在挑源塢的一眾鄉民,一見從天而降的觀音菩薩,便一齊跪拜在地上,口中唸唸有詞道:

    「請菩薩保佑,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盛,每年有個好收成。」

    「請菩薩保佑,全家太平無事,百病消恙,去災滅禍。」

    「請菩薩保佑,本人,已結婚成親,來年生個大胖兒子。」

    「請菩薩保佑,我家豬肥羊壯,財源廣進,賣個金銀滿盆。」

    「請菩薩保佑,找個漂亮妹妹作老婆,今世心投意合,風光一生。」

    「請菩薩保佑,覓個風度翩翩老公……」

    「菩薩,還未有安身之處,待找到之後,一功佈置妥當,再來燒香跪拜,盡你求所願,都快起來吧!」一飛天侍女道。

    有道是:「人爭一口氣,佛受一柱香。」人活著時,為來為去,就是為了一口氣,一口氣要是沒了,也就心癟啦!這不,玩蛋大吉了啊!那佛也要受一柱香呀!若是沒燒香的話,就是求佛也不靈了,先要辛勤付出,才會有所收穫,這是一條鐵律,無人能避免得了的,一心想不勞而獲的人,看來,是要人神共憤的啊!

    觀音菩薩,在整個陽山上轉了幾圈之後,這才把清水洞,選為安身之所。

    清水洞內,石筍倒掛洞頂,潺潺清水流淌,一條幽幽水渠,清澈見底,往洞外流出來。

    清水洞,一經佈置,兩隻大鼎內,燭火旺旺,香煙燎繞,在洞中徘徊著,沁香醒人。

    觀音菩薩,端坐在蓮花瓣上,兩邊侍女側身而立。

    一眾男女香客,進得洞來,點燃條香,插進大鼎中,再一一跪拜,磕著響頭,傾吐著各自的所求。

    觀音菩薩,受了香煙後,除了一些無取理鬧,不合常情的所求外,自是滿足了各自的要求,成了一個盡如人意的局面。

    這不,四鄰八香的善男信女,便相擁而來,滿意而歸,大都香客愁眉苦臉,慕名虔誠前來,爾後,待燒香拜佛完畢後,一齊眉色飛舞,興高采烈而去,這就是觀音菩薩顯靈了,一般病痛之人,便不藥而治,重病重患者,隨可起死回生。

    這清水洞不在深,有菩薩則靈,從此,燒香拜佛,長盛不衰,漸漸地興旺起來。

    那個彌陀佛,在天上佛苑內進修,他悉心鑽研佛經、佛德、佛義,深刻領悟了其中的內涵,弄懂了深奧莫測的佛心宗義。

    不日,彌陀佛來到故鄉靈山,便宣佛揚善,為人們排難解憂,消災滅禍,亦成了人人膜拜的一尊大佛,而舉世聞名。

    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間,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覺悟者的稱號,像阿彌一樣,來自凡塵中,施善得善,行義得義,然而,無論度己,還是度人,都要先做到看破、放下、放下、看破。

    甚麼叫作看破?看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緣的無常,世上沒有亙古不變的東西,一切都在瞬息萬變中,理解其虛幻變化規律,無常中的有常,月有陰陽圓缺,人有生老病死,既不沉迷於有,也不執著於無,萬事萬物均無中生有、有生於無,真空不空,有歸於無。無色非無,有空不空,空、有、中,三為一體。不固守空色,不粘著色空,洞明諸相非相,不拘泥於兩邊而立於中道,行於中道,佛經心德,才於虔誠,佛曰:『心誡則靈。』這就要看各人的心態了,不過,佛在心中坐,便是善男信女重拜的偶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