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歲月1913

第一卷 動盪不安的時代 第二卷 九霄龍吟驚天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稻草 文 / 夜深

    沙皇俄國發生巨變,最為高興的是同盟國,尤其是德國。

    和精銳的德**隊相比,沙俄的軍隊幾乎就是渣滓,開戰以來,沙皇俄國丟掉了大片國土,被德國人給揍得鼻青臉腫,節節敗退,差一點兒把首都都給丟了。可就是這樣,憑著沙俄廣闊的國土和龐大的人口基數,用人命拚命往上堆,就像個打不死的小強一般任憑德國人左勾拳加右刺拳地來回胖揍可就是不肯痛快倒下。

    這個結果讓德國人徹底無語,瞧著對方搖搖欲墜但就是死不肯認輸,使得德國只能把近半國力和軍力投入到東線和沙俄反覆糾纏,以德軍總參謀部的觀點來說,如果不是沙皇俄國牽制了東線兵力,以德國的軍力早就打敗西線對手,從而贏得這場戰爭勝利。如今沙皇俄國終於倒下了,德國人從上到下無不歡欣鼓舞,在他們看來勝利已經為之不遠,歐洲的大戰用不了多久就將結束。

    和同盟國相比,協約國憂心忡忡。沙俄的倒下使得同盟國即將從東線抽出手來,集中力量對付西線戰事。如果這樣的話,早已疲憊不堪的英、法聯軍將遭受重大挫折,面臨的壓力是開戰以來最強大的,如果頂不住德國人的腳步,恐怕就會輸掉這場戰爭,為此協約國主要成員國緊急會晤,英法首先磋商一致,向外界宣佈繼續承認沙皇統治,而不接受臨時政府作為沙皇俄國正統政府,從外交上施加壓力。迫使臨時政府重新把權利移交給尼古拉二世。

    這是表面,私下裡。英法派出代表同沙俄臨時政府進行接觸,並開出了條件。英法答應,只需要臨時政府繼續履行協約國成員國的義務,不終止和同盟國之間的戰爭,他們就將正式承認臨時政府的合法性。

    此外,由於歐洲局勢突變,英法緊急要求協約國其它成員國,尤其是中國、日本兩國盡快事實參戰。從開戰到現在。日本作為本就是協約國成員僅僅表面上對同盟國進行宣戰,但絲毫沒有盡到任何參戰義務,反而在遠東和中國大打出手,已引起協約國內部極度不滿。

    和日本相比,中國雖然也未派兵出戰,但在戰爭物資方面盡到了協約國成員國的義務。雖然英法等國嘴上不說,但心裡也知道如果不是中國人的背後支持。沙皇俄國的垮台很可能會比現在提前許久,戰爭打到這個地步,沙皇俄國能支持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了。

    英國大使朱爾典很快接到了國內命令,向中國外交部遞送了英國政府的請求,緊隨其後的當然是法國人,他們的請求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讓中國作為協約國成員國立即履行義務,出兵歐洲。

    和中國人一樣,日本人那邊也得到了這些請求。對於這兩個國家,英法看重的是日本號稱遠東第一的海軍,還有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他們認為。只要中日兩國聯合出兵,以填補沙俄倒下的空白。這場戰爭鹿死誰手或許還能有挽回地步。

    接到消息,宋教仁急忙召開內閣會議,對此情況進行討論。在會議中,反對出兵的人遠遠多餘贊成出兵的人,因為在許多人看來,沙皇俄國的垮台標誌歐洲大戰的平衡點已滑向同盟國,在這種時候正式出兵並不是明智選擇。一旦協約國輸掉這場戰爭,作為戰敗國的中國下場可想而知,甚至有人還提出趁著沙皇俄國巨變的機會讓中國退出協約國,重新選擇中立,或者直接加入到同盟國陣營裡去。

    持這些意見的人不在少數,就連吳佩孚也覺得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跟隨協約國已不明智,無論從戰局還是國際形勢來看,同盟國都佔據了上風,何況在歐洲考察時吳佩孚親眼見過德國士兵的精銳和兇猛,他從軍事角度認為這場大戰因為沙皇俄國的垮台,同盟國很可能會打敗協約國。

    連吳佩孚都這麼認為,更不要說別人了。但方子達非常清楚,協約國困難的日子僅僅是很短暫的,因為和沙皇俄國垮台的情況一樣,同盟國也有著這樣的危機。

    首當其衝的是奧斯曼帝國,這個老舊的帝國早就失去了往日的榮光,雖然它依舊是歐洲古老帝國之一,擁有橫跨三大州的國土,可是國家內部早就腐朽了,債台高築,民不聊生,要不然也不會為了區區一億法郎的好處費,奧斯曼帝國就毫不遲疑地跳進了同盟國的懷抱。

    其次,是奧匈帝國。作為戰爭爆發的主角和德國人親如兄弟的盟友,奧匈帝國在這場戰爭中也到了即將崩潰的地步。國內矛盾空氣激化,而戰場進展卻一無所獲,使得帝國統治搖搖欲墜。一旦這兩大帝國一起倒下,德國將面臨單打獨鬥的地步,到時候就算德國人再厲害,可雙拳難敵四手,也免不了被協議國一擁而上被亂棍打死的下場。

    除了這些外,還有一直隔岸觀火,沒出手的美國佬。別看美國佬口口聲聲高喊和平、民主的口號,但發起戰爭財時的手一點都不軟,當然方子達同樣也是如此,從這點來說雙方很有共同語言,要不然他也不會和美國資本合作。可美國佬在發財的同時一樣悄悄準備著,所謂遠離戰爭,絕不參戰只不過是說給普通民眾聽的,一旦時機到來,美國佬不出手才怪呢,至於參戰的理由這還需要討論麼?歐洲大戰到現在,隨便拿件事出來都可以當成理由,這對政客們來說是比吃飯喝水還要簡單的一件小事。

    內閣會議,對是否派兵參戰討論不休,內閣各總長幾乎都反對出兵,就連一直支持方子達的外交總長曹汝霖也覺得暫緩出兵,以看看局勢情況再決定的好。可方子達並不這麼看,他第一個贊同出兵,並且決定一口氣向歐洲運輸十萬大軍進行參戰。方子達這觀點得到了許多人反對,連廖仲愷也覺得這樣太過草率,不支持他的決定。可讓方子達感到意外的是,贊成的人也不沒有,可這贊成者並不是總參謀部,反而是國防部那邊,段芝貴作為段祺瑞的代言人在內閣會議中居然投了方子達一票,以表示支持。

    會議最後並沒有結果,宋教仁對此深有顧慮,決定慎重考慮後再拿出決議。和中國一樣,日本人對此也遲疑不決,日本內閣對是否向歐洲出兵形成兩大派別,各持己見吵鬧不休。幾日後,方子達私下找了宋教仁深談,向他力陳出兵的各項理由,並要求中國政府在出兵前先同英法等國談妥戰爭勝利後的利益瓜分,以保證中國利益不受損。另外,方子達還給宋教仁帶來一個消息,那就是美國政府已經考慮加入協議國參加戰爭了,在這種時候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來得強,要想讓中國在世界上取得一席之地,現在是最好的時機,一旦錯過就將失去許多,何況就算出兵,十萬大軍的調動、集結和運輸等等也不可能是短期能夠完成的,中國政府出兵歸根結底只不過是一個姿態罷了,說不定等部隊抵達歐洲,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也不一定。而中國提前作出反應,能夠迫使協約國在國際上讓步,為將來和平到來後勢力劃分作出有利中國的決定,這對國家來說是有極大好處的。

    話再說回來,就算最終協約國打輸了又怎麼樣呢?德國是歐洲國家,和中國並不接壤,同盟國其餘各國也是如此,在遠東並沒太多勢力,對中國來說其情況最壞也壞不到哪裡去。而且中國政府大不了到時候也學意大利,從同盟國轉投協議國一般臨陣轉變陣營嘛。

    「可是,十萬陸軍……這麼多部隊抽調出去可不是小事。」宋教仁被方子達說得心動,但轉念一想又遲疑道。

    「我說遁初兄,我們出兵十萬是實情,可沒說要把編制內的國防軍給拉出去啊!難道就不能編練些新軍或者派部分地方部隊去歐洲麼?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宋教仁眼睛一亮,方子達這話倒是提醒了他。經過幾年國防軍建設,地方勢力大不如以前,可畢竟還是一時間根除不了的,如果藉著出兵解決地方問題倒也不錯,可是武器,裝備等等怎麼辦?十萬部隊,這可是巨大消耗啊!

    對此,方子達又拿出了個意見,那就是參考美國人對英法、蘇聯等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租借條款。你們英法急著要讓中國人去歐洲打仗,可以!但武器裝備包括後勤等等必須要你們來出,而且戰場指揮權也得歸中**方指揮。如果拿不出錢來也行,就由你們英法出面向美國人擔保,再由美國方面包銷中國政府的戰爭債券,加上聯合撥款,從而購買武器等裝備軍隊,這樣一來不就兩全其美了麼?

    「萬一他們不肯呢?」

    「不會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一定肯的,要知道現在我們可是他們的救命稻草啊!」方子達笑著回答道,宋教仁沉思片刻也微微笑了起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網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